APP下载

恩替卡韦对乙肝肝硬化患者行脾切除术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抗病毒效果分析

2016-04-27吕运海

河北医药 2016年5期
关键词:恩替卡韦肝硬化

吕运海



恩替卡韦对乙肝肝硬化患者行脾切除术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抗病毒效果分析

吕运海

【摘要】目的观察乙肝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食道静脉曲张患者,行脾切术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应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的乙肝肝硬化患者6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观察组30例。治疗组择期行脾切术及贲门血管周围离断术,手术结束并排气进食后给予恩替卡韦口服抗病毒治疗,同时根据肝功能情况给予常规保肝治疗,对照组术后单纯术后保肝治疗。治疗12、24周复查肝功能、血常规、凝血功能、彩色超声、肝硬度、HBV-DNA等,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病毒阴转率,肝功能、Child-Pugh评分、肝硬度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食道静脉曲张患者,行脾切术、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能明显改善肝功能、肝硬化程度。

【关键词】肝硬化;脾切除术;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恩替卡韦

乙肝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食道静脉曲张,提示病情严重,易出现严重感染及腹水及食道胃底曲张静脉破裂致上消化道大出血。外科行脾切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可明显减少近期出血、腹水的发生[1]。但乙肝肝硬化是由于乙肝病毒直接损伤及诱发机体免疫损失造成肝细胞持续坏死及炎症所致[2,3],术后乙肝病毒直接损失及免疫损失仍存在,肝功能易反复,造成病情发展,再次出血及腹水,甚至发展至肝癌,故手术只是治疗开端,术后抗病毒、保肝治疗仍很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9至2012年在我院住院的乙肝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食道静脉曲张患者61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1例,其中男24例,女7例;平均年龄(49±9)岁; Child-Pugh分级A级23例,B级8例。对照组30例,其中男22例,女8例;平均年龄(49±9)岁; Child-Pugh分级A级24例,B级6例。诊断标准:入选病例均符合2005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感染病学分会制订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4]标准,并且排除了HAV、HCV、HEV等重叠感染以及其他原因(如乙醇、药物、自身免疫疾病等)引起的肝脏损害。2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治疗组择期行脾切术及贲门周围离断术,手术结束排气进食后给予恩替卡韦(商品名润众,正大天晴公司生产) 0.5 mg,晚间空腹口服,同时根据肝功能情况给予常规保肝治疗;对照组术后单纯保肝治疗。

1.3观察指标治疗前及治疗后12、24周检验肝功能、凝血功能、彩超、肝硬度(Frobanstan检测)、HBVDNA、血常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肝功能变化、肝硬度(Frobanstan检测)、HBV-DNA及不良反应。

1.4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2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比较2组治疗后的肝功能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0.05) ; 2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的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比较 ±s

表1 2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治疗组比较,#P<0.05

组别 ALT (U/L) AST (U/L) TBiL (μmol/L) ALB (g/L) PT (s)治疗组(n=31)治疗前 145±48 116±41 31±12 33±4 15.9±4.6治疗后24周 50±21* 62±24* 19±8* 41±4* 11.4±2.6*对照组(n=30)治疗前 151±42 123±39 29±13 33±4 15.6±4.2治疗后24周 72±36* # 77±34* # 25±14* # 36±5* # 14.1±3.1*#

2.22组治疗后HBV-DNA阴转率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HBV-DNA均阳性,治疗12周时治疗组31例中19例阴转,阴转率61.29%;对照组无1例;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4周时治疗组24例阴转,阴转率77.42%;对照组仅1例,阴转率3.33%;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2组患者Child-Pugh评分比较治疗组治疗前Child-Pugh评分为(7.6±1.5)分,对照组为(7.4± 1.6)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24周后治疗组为(4.9±0.8)分,对照组为(6.9±1.2)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2组患者实验室指标比较2组治疗后各实验室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0.05) ;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实验室指标比较 ±s

表2 2组患者实验室指标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治疗组比较,#P<0.05

组别 WBC (×109/L) RBC (×1012/L) HB (g/L) PLT (×109/L)治疗组(n=31)治疗前 3.1±2.0 2.6±0.7 95±29 62±24治疗后24周 5.9±3.1* 3.9±0.6* 120±10* 183±34*对照组(n=30)治疗前 3.2±1.9 2.7±0.5 93±29 64±24治疗后24周 4.5±2.6* # 3.4±0.9* # 110±24* # 164±34*#

2.52组治疗前后肝硬度比较治疗组治疗前肝硬度(Frobanstan检测)为(42±21) kPa,治疗后为(23± 8) kPa;对照组治疗前肝硬度为(39±20) kPa,治疗后为(33±11) kPa。治疗后治疗组肝硬度(Frobanstan检测)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部分回落至慢性肝炎区间。

2.6并发症情况治疗组31例患者当中出现腹水1例、消化道出血1例、肝性脑病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9.68%(3/31) ;对照组30例患者当中出现肝性脑病1例、肝癌1例、上消化道出血2例以及腹水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0.00% (9/3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7不良反应患者对恩替卡韦耐受良好,仅1例出现腹胀,对症治疗后改善。

3 讨论

我国是慢性乙型肝炎主要流行区,约7.18%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其中25%进入慢性肝病阶段,10%~30%的慢性HBV感染者可发展为肝硬化[5-8]。脾功能亢进及食道静脉曲张是肝硬化严重并发症,提示肝硬化程度重。脾功能亢进可导致外周血三系细胞不同程度降低,致机体免疫力下降、贫血、出血倾向;食道静脉曲张往往提示门脉高压,一旦破裂则引起上消化道出血,严重者因大量出血导致休克死亡,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极大危险。

外科治疗行脾脏切除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可较好解决这种问题,但脾大及食道静脉曲张仅是肝硬化发展过程中的突出不良表现,即使能暂时解决脾功能亢进及食道静脉曲张,但肝硬化存在,导致肝硬化的乙肝病毒存在,故术后仅仅是暂时稳定,部分患者随肝功能恶化,食道静脉曲张可反复,再次引起上消化道出血、腹水等肝硬化并发症。故术后抗病毒、保肝治疗很重要,可阻断肝硬化进展,使手术治疗效果保持稳定。

肝硬化患者肝脏功能损伤明显,抗病毒治疗应选择起效快、作用强、耐药率低的药物,才能最大限度的阻断肝硬化的发展,甚至明显改善肝功能,逆转肝硬化。恩替卡韦是新型核苷类似物,抗病毒作用较拉米夫定、阿德福韦强,且耐药率低,是治疗慢性HBV感染的首选药物[9]。由于恩替卡韦可快速抑制乙肝病毒复制,降低血清及肝组织内病毒的表达,从而减少肝细胞表面的靶抗原,减轻免疫反应对肝细胞的攻击,并可避免新生的肝细胞和临近肝细胞再次受到病毒的感染,减轻肝组织的炎症坏死程度。

肝纤维化观察以肝脏病理为金指标,但获取不易,而近年出现的肝硬度检测(Frobanstan检测)与肝脏病理吻合率达70%,是优秀的肝纤维化观察指标[10],应用其观察肝纤维化变化,安全、无创、方便,患者医从性好。

本临床观察提示,乙肝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食道静脉曲张患者,行脾切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应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随着病毒转阴,患者肝功能明显改善,血常规各项趋于正常,Child-Pugh评分明显改善,肝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肝硬化并发症明显减少,治疗效果明显。

综上所述,乙肝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食道静脉曲张患者,行脾切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需用恩替卡韦抗病毒及护肝治疗,以持续改善肝功能,阻断甚至逆转肝硬化。

参考文献

1杨福.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断离术与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效果观察.当代医学,2014,6:88-89.

2贾杰,陈所贤,邱平.膦甲酸钠治疗11例重型乙型肝炎疗效观察.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298.

3刘坤,杨亚萍,赵培利,等.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肝功能的变化.河北医药,2014,36:2096-2098.

4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13:881-891.

5李勇.干扰素α-2b与恩替卡韦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观察.中国实用医药,2011,6:136-138.

6阎纳新,霍建峰,芦飞,等.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毒耐药突变检测.河北医药,2014,36:3765-3767.

7苏立稳,刘宇,杨萱.中西药联合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30例.解放军医药杂志,2013,25:63-64.

8丰锦春,李军,徐丽红,等.实时组织弹性成像及血清学指标评估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及门静脉压力研究.中国全科医学,2015,18:3753-3758.

9张武英,龙列明,冯冰,等.拉米夫定、阿德福韦和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年对比分析.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71.

10薛芳,李桂明.Fibroscan与病理结果的比较分析.世界感染杂志,2010,10:199-201.

·论著·

(收稿日期:2015-10-13)

doi:10.3969/j.issn.1002-7386.2016.05.039

【中图分类号】R 51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86(2016) 05-0749-02

作者单位: 455000河南省安阳市第五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恩替卡韦肝硬化
肝硬化病人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管理
防治肝硬化中医有方
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临床疗效分析
安络化纤丸对乙肝肝硬化的疗效评价
注射用核糖核酸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30例
胱抑素C及其eGFR方程在诊断肝硬化患者肾损害中的应用
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与单用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疗效观察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症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研究
重型病毒性肝炎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藏医对肝硬化的认识及治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