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低年级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2016-04-27张艳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题意应用题图形

张艳

一、明确阅读内容

“数学阅读”的目标是学生学会数学阅读的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目标的培养要有一个载体,数学课本和课外数学材料是数学阅读的载体。因此数学阅读的具体内容:

(一)课本教材当中的一些数学阅读的内容

1.教材中概念、定理、性质、公式阅读

教材中的概念、定理、性质、公式一直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及难点,这些内容语言精练、准确、抽象,学生很难理解,加强阅读策略指导,对学生能深入理解内容有重要作用。

2.计算题阅读

计算题教学不仅仅是纯计算,有的学生答案做对了但题目却读错了,有的学生没有理解四则运算的含义导致算错。主要是平时很少读题,加强计算题阅读指导,对正确理解文字题、应用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图形题阅读

看图题在小学各册教材中占有不小的比重,对于课本上的图片、线段图、几何图、统计图等,有一部分学生看不懂图或说不清图意。这部分内容教师如何组织学生看图,如何理解图中一些关系,如何让学生用数学语言完整地进行表述,才能让学生掌握看图的方法,并学会从多角度,用不同的叙述表达图意。

4.应用题阅读

应用题教学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最头疼的是做应用题,考试时不少学生应用题失分最多,许多学生不会读题,看不懂题,理不清题中的数量关系,因此,应重视应用题阅读方法指导,使学生掌握阅读应用题的技巧,培养学生严密、有序的思维,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选择合适的课外数学阅读材料

数学阅读材料对于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合理的阅读材料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他们自主阅读的能力,而不适合的阅读材料往往会使他们产生厌恶的情绪,最终讨厌数学。实际上课外数学阅读材料是多种多样的,丰富的数学课外阅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发展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笔者一向喜欢阅读,并收集了一些很好的数学阅读材料,在此略举一二。如:《马小跳玩数学》《蚁迹寻踪及其他数学探索》《加德纳趣味数学系列——数学的奇妙》,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

二、进行有效指导

(一)对数学文字叙述阅读的指导

习题是小学生巩固新知识必不可少的训练题。在习题中,解题是最关键的,而解题的第一步就是要理解题意,找出未知和已知之间的对应关系之后,再进行解答,而能正确地解答之前就必须对数学文字有一个正确的理解,这时候数学阅读就尤为重要了。通过阅读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解题能力。

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知识时,有已知条件:

1.燕子每天吃害虫的数量相同,两天共吃780只害虫,一天吃多少只?

2.那么他们五天共吃多少只害虫?

这两题是小学数学的解决问题,对比这两道题,解题的方法是完全一样的,两题其实是可以看作一道题目来教学,题2只是对条件进行了另外的叙述。只要求出燕子一天吃多少只害虫,就可以求出五天的量了,这题的关键就是能读懂题目,理解题目。所以数学阅读尤为重要。

对于这样的语言阅读,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能够明确问题,明确他们之间的联系,明确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的关系,充分培养了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数学阅读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对图文混杂内容阅读的指导

新课程强调从多种角度来认识图形,认识空间,这点在小学阶段是非常重要的,尤其通过认识空间几何图形,对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极为重要。小学数学提出空间观念这样一个概念,具有创新意义,是有相当大的积极意义。

如下面的一道苏教版的二年级的题目,就充分体现了空间图形的概念,这就要求小学生在做题目的时候必须先弄清楚题目的要求。

下面哪些图形是四边形?是的在()里画“√”。

()()()()

判断这个题目时,必须要知道四边形的概念,但仅仅这样还不够,我们还必须让学生理解四边形有哪些,那三边形的定义呢?三边形的图形的特征有哪些,那其他边的图形呢等等。知道了这些概念以后才能真正回归到题目当中。

低年级的教材上的图形题比较多,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图文混杂内容阅读指导时必须从一般到特殊,采取感知——探究——归纳的途径,新版本的教材在图形中突出了探索性,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例题都设计了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经历由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学习材料的呈现都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获得感性认知,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三)对教材中的解决问题阅读的指导

新教材中的“解决问题”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呈现形式多样化,除传统的文字叙述外,还有图画、表格、对话等形式,将情景、计算、思考、数量关系融为一体。低年级的学生识字不多,以形象思维为主,阅读比较困难,因此多出现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用表格表示的应用题。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材料,真正理解题意。

解决较难的数学应用题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多读几遍,先找出关键句,划出关键词或重难点,最后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画几何图、线段图或列出数量关系),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的逻辑性就得到了加深,阅读能力也就得到了加强。如在教授二下的数学解决问题“工人叔叔维修电线杆,上午用电线368米,下午比上午多用了232米,下午用电线多少米?”时,我会先让学生读题,找出关键句“下午比上午多232米”,在找出上午用的量,最后画出线段图,列出数量关系,计算。

下午用线量列式:368+232=600(米)

在教学这类题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自主阅读,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述题意,列出数量关系式,通过对题意的多次阅读,不仅培养学生良好的收集信息的能力,还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代社会是个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通过阅读是获得信息的最基本途径和最有效的方法。因此,如何让学生学会阅读,懂得阅读,是我们数学老师的一项重要任务,而行之有效的指导是关键。

【作者单位:昆山花桥国际商务城花溪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题意应用题图形
笑笑漫游数学世界之理解题意
弄清题意 推理解题
审清题意,辨明模型
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明确题意 正确解答
分图形
找图形
图形配对
解应用题要过“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