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围裙 大乐趣

2016-04-27王健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围裙小剧场剧场

王健

常州市花园新村幼儿园创建至今已有34年的历史,历来秉承“用心育花,花开有声”的办园理念,追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独特性原则,对校园文化建设、特色课程开发实施、教师团队培养等方面进行悉心规划,促使特色工作的有效开展,其语言特色教育经历了多年的风雨考验。

如何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特色研究之路,一直是我们思考和努力的方向。我们在客观、全面地分析本园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遵循《课程指南》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课程的园本化、游戏化为基本原则,对现有语言特色成果和课程进行梳理、归并、整合,从“围裙小剧场”游戏项目的目标、实施、监控、保障以及评价等方面进行整体策划与布局,自主开发能全面体现课改理念和本园特色的项目体系。可谓“小围裙大乐趣”,让幼儿、教师、家长都在探索过程中获得别样乐趣。

一、“围裙小剧场”的开发与实施

(一)建设目标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每个年龄段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目标有着不同的要求。“围裙小剧场”的开发旨在以理论依据为指导,为不同年龄段幼儿创设不同层面的操作用具,让幼儿以围裙为载体,根据生活经验和已有水平,创造性地运用围裙开展语言游戏。构建具有园本特色的语言游戏活动创新操作模式,拓展语言教育的资源、内容、形式,通过全新的游戏模式,激发幼儿的思想、认知、能力、情感、审美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的提高。鉴于原创性和开发性,教师在研究过程没有可参照的研究经验,结合《教师专业标准》“能力为重和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师需不断进行专业化学习,“围裙小剧场”的启动,也为教师搭建了成长平台,促进教师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等研究能力的提升,并同时借助家长资源形成家园合一的教育共同体。以此丰富园所特色教育的内涵,夯实语言课题的研究,最终促进幼儿园的长远、多元发展。

(二)建设规划

1.建立家园共育的平台:开发家园共育的特色活动系列,通过沟通平台,潜移默化地指导家长、吸引家长参与我们的围裙剧场活动。做到每次活动开展的前期准备、中期实行、后期总结反馈等每个环节都由班级与家庭,教师、家长与幼儿共同参与完成。

2.构建剧场资源库:将剧场活动与我园以往积累的成功语言课例或游戏案例有机结合,由教师、家长群策群力、博采众长,共同采用改编、创编、选编、融编等方式,形成全新的适合围裙剧场活动的全新语言剧本。

3.构建完善的活动开发机制:所有围裙剧场所需要的文本性台账、活动道具素材库、活动影音资料库、活动管理机制等,由负责人领衔、由骨干教师和家长代表专项负责,全面保障活动的正常开展。

(三)评价机制

评价包含幼儿发展、幼儿园课程、教师发展三个部分。

1.对幼儿的评价

评价目的:促进幼儿和谐发展。

评价的方法:

①观察法:以自然观察为主,教师要收集大量真实的通过自然观察所获得的资料,提供丰富的反映幼儿游戏状况的事实依据。

②访谈法: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提供时间、机会让幼儿表述自己的感受和经验,教师注意倾听并从中获得幼儿的真实想法。并与其他教师和家长进行交流,以便更全面、准确地了解幼儿的发展。

③建立成长档案:成长档案是一种综合性的评价方法,它包括对幼儿在较长时间内的发展进行观察与记录,收集并分析幼儿的作品,经过整理后进行评价,以反映幼儿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过程与成长轨迹。

教师根据需要,有侧重地选用多种评价方法,对评价所获得的信息进行综合考虑,全面地评价幼儿各方面发展。

2.对项目的评价

评价目的:对“围裙小剧场”的开发与实施进行价值判断,发挥评价的反馈调节功能,要促进游戏设计和课程实施有机结合,不断提升游戏质量。

评价方法:由幼儿园行政人员、教师、家长以及有关专家一起参与评价诊断工作。行政人员定期对幼儿园施行的近况进行分析评估,针对问题寻找改进对策,鼓励教师、教研组在日常反思的基础上发现不足,及时反馈调整。同时,也要注重收集来自家长的信息,并请有关专家对实际效果进行评估,使该项目日臻完善,形成课程革新机制。

3.对教师的评价

评价目的: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自主发展。

评价内容:创设环境、设计组织活动、与幼儿的互动。

①教育环境创设:主要看教师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否为幼儿营造了安全、温馨的氛围,是否提供了适宜的活动材料,注重材料的丰富性和多功能性,有助于幼儿自由选择、探索与表现,保证幼儿自主地开展活动。

②设计组织活动:主要看教师目标的设定是否建立在对幼儿的实际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了解的基础上;游戏的设计,能否引发幼儿积极参与、自主探索;在过程中是否关注幼儿并能做出积极回应,顾及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有进步和成功的体验。

③与幼儿的互动:主要看教师在活动过程中,是否关注幼儿与环境、材料、同伴之间的互动;是否能做出恰当的判断、有效的回应、积极的引导。

评价方法:教师自评(自评表、案例反思);他评(观摩、研讨、微格分析、考核等)。

三、“围裙小剧场”的拓展

围裙小剧场立足点小,且接地气,投入小,操作简单,回报大,实施一年多以来幼儿、家长、教师均受益匪浅,也产生了一定的效应和辐射。但也是由于落点小,难以形成系统性的课程和特色经验。因此,在相关专家的指导下,我们对后续项目发展又有了新的思考。将尝试拓宽剧场的种类,形成“创意童话剧场”,在“围裙小剧场”的实施模式和经验启发下,开辟桌面木偶剧场(适用于区域游戏,还可细分为盒子剧场、偶像剧场、皮影剧场)、金话筒剧场(适用于幼儿个体表演)、电视剧场(适用于班级活动)、小舞台剧场(适用于全园开展),每个剧场均能以方言剧场的形式进行再造。通过不同侧重点、不同层面的剧场游戏为幼儿提供基于情景逻辑思维的创造性讲述的空间和舞台,发展幼儿的多元能力。

《指南》中强调:幼儿语言能力是在交流、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通过多种活动扩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丰富语言的内容,增强理解、表达能力。因此结合指南和专家的引领,我们定位于围裙剧场活动,该项目立足于幼儿的表达、表现、表演能力,涵盖了一定的逻辑思维。

【作者单位:常州市花园新村幼儿园江苏】

猜你喜欢

围裙小剧场剧场
来自一条围裙的无烟火药
左手围裙,右手社会
古怪的围裙
论《日出》的剧场性
小剧场
小剧场
小剧场
小剧场
开心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