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引导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探索

2016-04-27何雯倩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活动区娃娃蚂蚁

何雯倩

游戏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形式受到教育界越来越多的重视。区域游戏因其具有的宽松的活动气氛和灵活多样的游戏形式,满足了幼儿多方面、多层次的发展需求。对幼儿来说,区域活动是一种自主的游戏活动,活动的类型是幼儿感兴趣的、具有多样化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同时幼儿可以自己决定玩什么、怎么玩。对教师来说,区域活动可体现一定的教育意图和需求,教师可以通过确定的活动目标制订计划,创设适当的活动条件,并在活动过程中指导影响幼儿的行为,激发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兴趣,积极实践,操作探索。因此,教师对区域活动指导的态度,将直接影响幼儿的发展。

一、激发幼儿自主“探”

教师适时的刺激,会使幼儿在活动区活动中根据自己的兴趣、经验和问题来自主体验、自主发展。如:在自然角中,几个幼儿围着盛有蚂蚁的瓶子在数蚂蚁有几条腿,他们数来数去怎么也数不清,于是互相争论起来。他们看到老师也饶有兴趣的在看,于是就问:“老师,你说蚂蚁有几条腿呀?”我装作难为情地说:“哟,蚂蚁太小了,我也数不清,要是把蚂蚁放大就好了。”听我这么一说,他们马上就想到了放大镜。有个小朋友跑到科学区拿来放大镜,把小蚂蚁放大后,仔细地观察,才发现蚂蚁有六条腿,头上还有两个触角等等。这次活动后,他们对放大镜的兴趣又浓厚了起来,后来,他们又捉了一些小蚂蚁、小蜘蛛、七星瓢虫、西瓜虫等小昆虫,用放大镜观察他们的样子,他们怎么吃东西等等,了解了许多昆虫的指示。老师适当的激发,引导幼儿去探索、发现,使区域活动真正成为孩子自己的活动。

二、观察分析引导“探”

《纲要》中说,老师在幼儿区域游戏的过程中,是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由此可见,教师的指导是幼儿是否能在活动区域中得到较好发展的关键。有的教师以为幼儿进行活动区活动,教师可轻松一点,其实这是错误的。幼儿在游戏时,教师首先要学会观察,发现幼儿活动的兴趣点,即幼儿喜欢的游戏主题、内容、玩具材料有哪些,幼儿为什么喜欢?他们在游戏中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其次要了解幼儿活动的水平以及不同幼儿在活动中的个体差异,在此基础上指导幼儿活动,并提出新的活动目标方式,将教师的目标转化为幼儿的内部需求。如:教师在拼插区中发现,幼儿特别喜欢拼插飞机、汽车、大炮,但都是平面的,部分幼儿因插不紧而常常失败。于是,教师首先引导幼儿耐心插紧每一个小零件,然后根据幼儿的兴趣点,启发幼儿想办法在平面拼插的基础上拼插立体物体。如“将两架相同的飞机连接在一起”,在原有的飞机上加厚等。

三、参与游戏模仿“探”

对幼儿游戏进行有效指导,教师应与幼儿在游戏中建立友好平等的关系,作为游戏伙伴隐性指导,运用启发性、建议性的语言来指导,而不是用“你应该这样”“你必须这样做”等命令式、控制式的语言。如:小班幼儿对娃娃家比较感兴趣,但不会抱娃娃,有的提着娃娃的腿,有的拽着娃娃的头发。老师发现后,就来到娃娃家说:“我是娃娃的阿姨,今天来看看娃娃长胖了没有。来让我抱抱娃娃吧?”老师一边接过娃娃,一边自言自语地说:“多可爱的小娃娃呀,我要轻轻地抱,让娃娃的头枕在我的胳膊上,轻轻托住娃娃的腿,不能拽伤……”老师示范后说:“今天我还要上班,我要走了,你们自己照顾好娃娃吧,再见。”然后幼儿就很自然地模仿老师的动作,轻轻地抱娃娃了。幼儿的年龄、生活经验、技能等相对缺乏,老师的参与不仅能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还能使游戏的内容和情节更加丰富。

四、交流分享激励“探”

区域活动后,教师应及时组织幼儿进行交流、讨论,积极表达情感,共享快乐,共解难题,提升经验,这是区域活动的重要一环,它为幼儿提供了充分表现、交流、学习的机会,同时激发再次探索的欲望。

1.交流分享

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孩子相互讲述自己高兴的事情。如:“你是怎么玩的?”“为什么玩得这么开心?”也可要求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创新的玩法,如:“使用了哪些新的材料?”“和以前的玩法有什么不同?”说说自己是如何与同伴一起学习的,碰到困难双方是如何解决的。让幼儿在交流中知道哪些是快乐的事,哪些是不快乐的事,并找到解决的方法。这一环节,一方面让幼儿充分回忆了操作中碰到的种种问题,让孩子将新的认知提升为经验;另一方面,也满足了孩子喜欢交流、愿意共享的需要。

2.讨论激发,解决幼儿矛盾

幼儿在游戏中常常会发现一些困难或发现一些问题,需要教师引导幼儿对一些困难或问题展开讨论,引导幼儿的进一步思考。如:“为什么餐巾纸很快就浸透水,而硬板纸就不容易浸透水?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怎么做呢?”“为了使下次游戏玩得更开心,还需要做什么?”这些问题提出就能激发幼儿进一步主动探索的愿望。以及幼儿在与同伴共同游戏中的争吵矛盾,老师要积极调解,维护游戏的正常、有序地开展。比如,学生在棋类游戏中,一方指责另一方犯规,幼师要耐心听取双方的描述,判断到底是谁的错,做公正的裁判官,培养幼儿遵守游戏规则的认知习惯。同时,缓解双方情绪,使学生投入愉快的游戏中。在其他游戏中出现意见不同时,可让双方互相借鉴,实现观点的融合。

3.提点启发,促进幼儿自主探索

叶圣陶说,不重在教,而重在引。随着教育形式的转变,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的人,更多的是要给孩子引导方向,让幼儿在启发下出现思维火花。教师给幼儿提出建议时,可以用“不妨试试”和提问式的表达,或者暗示法等,激发幼儿相处解决问题的办法。还可以通过建议幼儿改变原有步骤或规则,激发创造思维。

总之,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的一种教育载体,更符合《纲要》精神,多为幼儿的自选活动。幼儿是活动区的主人,活动区要为幼儿提供更多的自由交往和自我表现的机会。教师如何创造一个适合幼儿发展的活动环境,教师如何设法引起幼儿的活动动机,调动幼儿活动的主动性,使每位幼儿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让我们的区域活动更好地为幼儿服务,仍是我们教师不断研究的课题。作为教师的我们要不断实践、探索、积累经验,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尊重孩子,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使区域活动更具科学性、时效性,充分利用区域活动这一平台,让活动区切实成为孩子们的又一位导师。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区思贤(机关)幼儿园 江苏】

猜你喜欢

活动区娃娃蚂蚁
本土风俗文化资源在幼儿活动区游戏中的应用
我们会“隐身”让蚂蚁来保护自己
蚂蚁
实施《指南》幼儿园活动区游戏活动研究
三个娃娃一台戏
简易娃娃床
寓学于乐
蚂蚁找吃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