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三率”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实证分析

2016-04-25胡亚娟程鹤来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6年2期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实证分析

胡亚娟、程鹤来

(1镇江市统计局,江苏镇江212050/2东南大学,江苏南京210096)



提高“三率”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实证分析

胡亚娟1、程鹤来2

(1镇江市统计局,江苏镇江212050/2东南大学,江苏南京210096)

摘要:本文阐述了农业“三率”的概念以及“三率”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分析了江苏镇江农业现代化过程中“三率”提高取得的成绩以及提升空间,并以“戴庄经验”为实证,对提高“三率”提出创新土地流转制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结构,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等思考。

关键词:“三率”;农业现代化;实证分析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如何按照中央的要求,用现代发展的理念,引导镇江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值得深思。笔者认为提高土地产出率、农业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一、农业“三率”的涵义

农业“三率”即农业土地产出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是反映土地生产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通常用生产周期内(一年)单位面积土地上的产品数量或产值指标来表示。农业劳动生产率是指单位农业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一年)生产的产品价值,取决于农业总产值和农业劳动力,计算公式为: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总产值/农业劳动力。资源利用率主要包括土地、水、化肥、农业废弃物(如秸杆、畜禽粪便等)和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情况,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是农村可持续发展、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

二、农业“三率”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

农业现代化是具有先进的科学技术、现代的物资装备、高效的组织方式、完善的服务体系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拥有较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的现代农业发展形态,也是从根本上改造传统农业,把农业建成具有显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的过程。可见农业“三率”与农业现代化两者是互为因果,相互包涵,互相促进的关系。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是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反过来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提高的过程,就是农业现代化的实现过程。

三、农业现代化促进了“三率”水平提升

2014年镇江市农业现代化水平得分80.76分,列全省第五,全省排位比2010年的第八位晋升三位。这个成绩的取得与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的提高分不开的。

(一)土地产出效益大大提高

2014年,镇江市土地产出率(亩均耕地农业增加值,现价)为5993元/亩,是2005年1691元的3.54倍。在2014年的农业现代化考核指标中,全市单位(亩)农用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为2545.68元(2010年可比价),已完成农业现代化目标值(3500元)的85.6%。主要农产品产量得到提升(表1)。2014年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17元,同比增长11.0%。

表1 2005-2014年镇江主要农产品产量(万吨)

(二)农业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

随着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镇江市农业劳动生产率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图1)。农业劳动生产率从2005年的19706元/人增长到2014年的91853元/人,增长了3.7倍。2015年农业现代化考核数据反映,全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7%,比2010年提高5.88个百分点。

图1 2005年-2014年镇江农业劳动生产率变化趋势

(三)农业资源综合利用能力进一步提高

2014年,全市在测土配方施肥、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农用薄膜的综合管理、秸秆综合利用等方面能力加强,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90.84%。全市农田水利现代化水平达87.3%;高标准农田占耕地面积比重达到44.03%。2015年,高效设施农业面积44.5万亩,占比达18.9%,比2010年增加了8.5个百分点;高标准农田面积109.3万亩,占比可达46.4%,比2010年增加了15.9个百分点。全市林地总面积达到145万亩,林木覆盖率由2010年的21.5%提高到2015年的26.8 %,创成“国家森林城市”。

四、农业“三率”水平提升空间分析

虽然镇江农业现代化势头发展良好,但是和先进地区相比,农业土地产出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一)土地产出率

2014年,镇江市土地产出率(亩均农业增加值,现价)为5993元/亩,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566 元/亩),虽排名为全省的第五位(表2),但与排在前四位的是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南京市有一定的差距。

表2 2014年十三个市土地产出率及排名情况

(二)农业劳动生产率

2014年,13市比较看,镇江市农业劳动生产率为91853元/人,虽高于全省平均水平(84559元/人),但与苏南其他城市相比,仍然有明显的差距,农业劳动生产率镇江市在江苏省排名为第八位(表3)。劳动生产率排在前三位的为苏州市、南京市、无锡市。

表3 2014年十三个市农业劳动生产率及排名情况

续表

(三)资源利用率

镇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土地类型丰富,有山脉、丘陵、岗地、平原等。截至2013年底,全市农用地面积379.3万亩,其中耕地235.86万亩。水域面积丰富,约为526平方公里。全时河流60余条,具有丰富的农业自然资源。

但人均耕地较少,地力等级一般,社会资源支农力度不大,化肥利用率不高,耕地复种指数不高,高标准农田比重较低等,这些都是镇江市现代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2014年,镇江市单位耕地化肥施用量为0.02 吨/亩,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05吨/亩)(表4)。提高化肥等资源利用率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方向。

表4 2014年江苏省十三个市单位耕地化肥施用量

复种指数是指一定时期内(一般为1年)在同一地块耕地面积上种植农作物的平均次数,即年内耕地上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耕地复种指数反映了农作物综合利用耕地和光水热资源综合利用的状况。2014年,镇江市耕地复种指数为150.5%,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67.2%)。

镇江高标准农田比重与周边市相比偏低(表5),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的空间巨大。

表5 2014年江苏部分市高标准农田比重

五、“戴庄经验”对“三率”提升的思考

戴庄村是镇江市句容天王镇的一个行政村,位于句容市最南端,土地总面积10.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312亩,其中岗坡地4000多亩,农户866户,人口2879人,有15个自然村,22个村民小组。

戴庄村原先种植传统粮油作物,经济不发达,土地产出效益、劳动效率、资源利用率都不高,后来在全国道德模范赵亚夫的指导下,戴庄村根据农业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较好的特点,加大土地流转;优化资源结构,大力调整农业产业布局,扩大有机农业种植规模;加强科技引导;成立了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为目标,实行“六统一”的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即统一规划作物生产布局、统一提供技术培训、统一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统一供应农业生产资料、统一农产品品牌包装、统一组织市场销售。并重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土地整治等建设,开发丘陵山区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戴庄这样的发展模式被人们总结为“戴庄经验”。2015年,全村农业总产值达到3732万元,是2005年的5.7倍。2015年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705元,是2005年的5.1倍。全村有机农业面积4841亩,其中有机水稻2846亩;有机水果发展到1495亩;禽发展到2.8万只,猪羊2000头。岗坡地和水田亩均纯收益分别达4360元和5020元以上。村集体收入达到217万元。

“戴庄经验”走出了一条经济欠发达地区和丘陵山区的农业现代化和“三率”提升道路。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实行“一般农户集约化生产、新型经营主体的规模化经营加多元化社会服务”模式。搭建了农业利用先进生产要素的平台,初步形成了科技创新驱动农业现代化的有效机制。构建了循环农业耕作制度,促进了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初步形成了山青水秀、鸟语花香的美好村景。戴庄重视农业“三率”提高,大力发展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促进农业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的有机统一,实现农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相互协调。

“戴庄经验”对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的几点思考:

(一)创新土地流转制度是提高“三率”的基础

戴庄村遵循“自愿、依法、有偿”流转承包土地经营权的原则,通过制度的创新,调节土地流转中各方利益人的利益,鼓励兼业农民和老年农民将土地经营权转让出来。鼓励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建立股份合作社,发展规模特色农业,实行统一经营或对外发包、租赁、股份合作经营。

(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提高“三率”的保障

搞好农田水利建设,是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利化水平的基础条件。戴庄村通过集体经济收入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有效灌溉率,增加耕地灌溉面积的总量。重视对农产品的有效施肥量,恰当而不造成污染。发展集约化农业,把高科技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现代化的农业生产设备和机械化耕作技术以及市场机制运用到农业生产中,从而实现机械化作业、专业化经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控制农产品质量,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节约农业劳动生产力,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是提高“三率”的手段

戴庄村重视农业结构调整,这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提高农业竞争力的根本措施。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立体农业、精细农业来提高“三率”水平。生态农业是在既要发展生产又要保护环境并尽可能节省自然资源的目标追求之下形成与发展的。立体农业的主要目标是充分利用空间而尽可能节省水土资源,从而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精细农业是通过精耕细作实现优质高产,其中也有以人工消耗替代自然资源消耗的作用。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提升特色产业规模,通过典型引导、政策带动,重点发展好设施园艺业、特色水产业和休闲农业等三大优势特色农业产业,从而利于发挥镇江市优势资源的高新特色农业项目发展,带动全市农业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发展。

(四)优化资源结构是提高“三率”的支撑

在优化土地结构方面,人地资源结构不合理影响现代农业的规模化经营。镇江市人多地少,要提高人均耕地面积,就要加快小城镇建设来减少农民的数量。城镇化发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农村各种资源进行合理配置、调整集聚的过程。小城镇的发展一方面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释放现代农业发展中多余的劳动力,减少农民数量,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另一方面可使劳均耕地面积上升,耕地的整理流转更为容易,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发展。

在优化劳动力资源结构方面,劳动者素质成为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最大瓶颈。戴庄村比较注重农民种养知识的培训,因为农民是应用先进技术和科技成果的主体,科技文化水平直接决定了农业先进生产技术推广效率。故要重视职业教育和农民技能培训,提升农民的素质和对农业发展的适应能力,培养出新一代新型农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

(五)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是提高“三率”的核心

农业现代化的核心要素就是科技,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就是高技术含量,农业科技在提高农业核心竞争力方面具有强大优势。因此镇江市要加大科技兴农力度,借鉴国外农业现代化的经验,依靠生物技术的突破来发展高效农业,再结合镇江的实际发展情况,走资源节约、保护生态环境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以此提高“三率”。

(责任编辑:高萍萍)

猜你喜欢

农业现代化实证分析
咸宁市农业现代化现状及发展对策
金融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实证分析
安徽省劳动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贯彻新的发展理念 促进农业现代化
电子服务质量与顾客忠诚的关系研究
本土会计师事务所与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比较分析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实证分析
农业现代化及其金融支持的国际经验
基于省会城市经济发展程度的实证分析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内涵与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