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药物治疗脑卒中后精神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16-04-22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4期
关键词:精神障碍脑卒中

申 林

河南新乡市精神病医院 新乡 453241



不同药物治疗脑卒中后精神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申林

河南新乡市精神病医院新乡453241

【摘要】目的研究喹硫平片及氟哌啶醇治疗脑卒中后精神障碍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100例脑卒中后精神障碍患者抽签随机分为研究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分别给予喹硫平和氟哌啶醇治疗,1周为1个疗程,4个疗程后进行相关指标观察,比较2组临床效果、SNSS、TESS、HAMD评分及主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82.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SNSS评分治疗后分别为(20.06±2.16)分、(24.14±3.11)分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但与术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TESS为(3.61±0.92)分,与对照组(4.33±1.03)分比较显著较低(P<0.05);HAMD治疗2周、4周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上一治疗时间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活动量下降、失眠/嗜睡、口干、便秘、头晕、心电图异常、扭转痉挛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震颤、紧张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喹硫平片及氟哌啶醇均是治疗脑卒中后精神障碍的有效药物,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但喹硫平安全性较高,应作为优选方案。

【关键词】喹硫平片;氟哌啶醇;脑卒中;精神障碍

急性脑卒中为临床常见急重症,极易并发精神障碍,患者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幻想、抑郁等,对患者康复产生极大不良影响,而临床目前抗精神病药物种类较多,选择有效的治疗方式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喹硫平是新型抗精神病药物,为脑内多种神经递质受体拮抗药。其抗精神病作用机制可能是主要拮抗中枢多巴胺D1、D2受体和5-HT1A、5-HT2受体。氟哌啶醇是丁酰苯类抗精神病药的主要代表,作用与氯丙嗪相似,有较强的多巴胺受体拮抗作用,且效价较高,对心、肝的不良影响较小,常用于老年期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但因其锥体外系不良反应较重,且对症状呈阴性的患者治疗不佳,故临床应用受限[1]。本研究观察2种药物治疗脑卒中后精神障碍的临床效果,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2]、《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3]相关诊断标准;(2)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3)首次发病;(4)经颅脑CT、MRI检查确诊;(5)卒中前无精神病家族史;(6)生命体征较为稳定,肝、肾功能正常,意识清晰可独立完成量表填写;(7)入院1个月前未接受激素、精神科药物。

1.2排除标准(1)不满足任何一项纳入标准的患者;(2)脑部有明确器质性病变;(3)严重心、肝、肾、肺、血液疾病;(4)药物过敏或药物依赖史。

1.3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08—2014-12收治的100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妄想、幻觉、兴奋。研究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34~70岁,平均(55.03±4.59)岁;病程1~3 d,平均(1.37±0.45)d;合并高血压24例,糖尿病12例,冠心病5例。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32~67岁,平均(54.41±5.14)岁;病程1~2 d,平均(1.42±0.38)d;合并高血压27例,糖尿病13例,冠心病8例。2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4方法2组均口服药物治疗。研究组给予喹硫平片(国药准字h10030742,苏州第壹制药有限公司,100 mg/片)治疗,初始剂量25~50 mg/d,后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加药,7~10 d内加至200~500 mg/d;对照组给予氟哌啶醇(国药准字H32022256,精华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 mg/片),初始2 mg/d,7~10 d内加至6~12 mg/d,持续治疗1周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不另给予其他药物治疗,若患者伴严重锥体外系反应给予安坦,失眠患者给予水合氯醛。除上述治疗外,还需采取脑循环改善药物,如脑活素、脑复康、尼莫地平片等。

1.5疗效评定及观察指标(1)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4]减分率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减分率计算公式:(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100%。痊愈:减分率75%以上,失落、迟钝等临床症状消失,生活可自理,对各项康复工作配合度较高;显效:减分率51%~75%,失落、迟钝等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可实现简单的生活自理,对康复工作依从性一般;有效:减分率25%~50%,临床症状一定程度改善,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康复治疗较为被动;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生活完全无法自理,对康复治疗抵触性较强。(2)以斯堪的纳维亚神经卒中量表(SNSS)对2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估,包括意识水平、水平凝视、面瘫、言语、肩、手、下肢、步行能力。(3)副反应量表(TESS)评估本次研究的安全性,主要包括行为毒性、实验性检查异常、心血管系统、植物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及其他6个部分。(4)记录2组主要不良反应发生率。

2结果

2.12组临床效果比较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2组各时段HAMD评分比较2组各时段HAMD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

2.32组治疗前后SNSS、TESS比较2组SNSS评分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但研究组治疗后TE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1 2组临床效果比较 [n(%)]

注:与对照组比较,χ2=0.065,△P>0.05

表2 2组各时段HAMD评分比较 ,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治疗1个月比较,#P<0.05

表3 2组治疗前后SNSS、TESS评分比较 ,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2.42组主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2组活动量下降、失眠/嗜睡、口干、便秘、头晕、心电图异常、扭转痉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震颤、紧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主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n(%)]

3讨论

脑卒中后精神障碍多见于颞叶及额叶病变,也可为邻近的颞叶及额叶,大多患者发病时伴明显的精神异常,且精神障碍难以自行缓解,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5]。另外,脑卒中患者年龄普遍偏大,肝、肾功能衰退,用药效果降低,排泄延长,同时其机体对药物敏感性较高,容易出现较多的不良反应,因此治疗脑卒中后精神障碍在考虑疗效的同时还应对用药安全性进行观察[6]。

临床研究证实,喹硫平对多种神经递质受体均有互相作用,脑中主要对5-羟色胺和多巴胺受体产生拮抗作用,可导致多巴胺抑制性释放上升,从而改善患者的精神障碍,另外喹硫平对D2的作用轻微,且受体解离速度较快,因此较少出现锥体外系,与毒蕈碱受体亲和力较低,因此抗胆碱反应弱[7]。研究已证实其适用于老年患者,患者对其耐受度普遍较高[8]。本研究证实喹硫平是治疗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的有效方式,另可改善抑郁、认知缺陷、焦虑等症状,作为非经典的抗精神病药物,其口服后吸收效果较好,代谢充分,用药后进食对其药效无明显影响。喹硫平血浆蛋白结合率约为83%,活性代谢物N-脱烃基喹硫平的稳态峰浓度约为喹硫平的35%,消除半衰期约为7 h[9]。

氟哌啶醇是抗精神病常用药,性状为白色或白色粉末,能抑制皮质下、脑干网状结构,具有抗GABA、多巴胺能作用,同时可对中枢胆碱能产生轻微作用。氟哌啶醇可阻断脑内多巴胺受体,对多巴胺能神经元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可加快脑内多巴胺的转化过程;另外,还可阻断α-肾上腺素能受体产生的生理作用,其作用和氯丙嗪较为相似,但比较而言其对多巴胺受体的阻断作用更强,因此具有显著的止吐和抗精神病作用,相对作用强度为氯丙嗪的50倍左右,但M-胆碱能受体阻断、镇静及α-肾上腺素能受体的阻断作用弱于氯丙嗪,故对心血管及抗胆碱作用诱发的不良影响轻微[10]。其口服吸收效果良好,用药后分布在全身脂肪组织内,后逐渐代谢,在体内有一定蓄积,血药峰值可维持数天。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伴行为障碍、妄想、幻觉等阳性症状,另其有一定的镇静和镇吐效果,治疗安全范围较小,其剂量控制较为严格,过量使用可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从小剂量开始,后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逐渐加药,通常3~4周可见效果[11]。

以往临床主要采用氯哌啶醇、氯丙嗪治疗脑卒中后精神障碍,但不良反应较为严重,患者往往无法耐受[12]。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SNSS、HAMD评分均有显著改善,但组间比较未见明显差异,而TESS评分比较,喹硫平明显较低,仅1例出现轻度荨麻疹,氟哌啶醇组3例出现严重锥体反应停止治疗,而2组活动量下降、便秘、口干、头晕等比较无明显差异,而紧张、震颤差异显著。

综上,喹硫平、氟哌啶醇均为脑卒中后精神障碍的有效治疗方式,但从安全性方面考量喹硫平优势更为显著,可作为道选用药。

4参考文献

[1] 宋昌军,蒋建华,党卫军,等.小剂量氯氮平治疗脑卒中后精神障碍临床疗效观察[J].西部医学,2013,25(10):1 539-1 540.

[2]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3版.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2001:106.

[3]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4]Bent Hansen J,Bech P.Validity of the definite and semidefinite questionnaire version of the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the Hamilton Subscale and the Melancholia Scale. Part Ⅰ[J].Eur Arch Psychiatry Clin Neurosci,2011,261(1):37-46.

[5]李伟,程艳红,于晓刚,等.针药结合对脑卒中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J].中国针灸,2012,32(1):3-7.

[6]郭天龙,刘景隆,郭宇,等.3种口服抗痉挛药物对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疗效比较[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5):453-455.

[7]王姗姗,姜磊.西酞普兰通过免疫调节机制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状态[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2):200-202.

[8]周喜平.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卒中后昏迷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6):694-695.

[9]宋书昌,赵见文,田军彪,等.电针联合药物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60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11):1 859-1 860.

[10] 刘诗翔,卜宪聪.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睡眠障碍30例的临床疗效[J].西南国防医药,2013,23(12):1 331-1 333.

[11]赵金凤,刘丽宁,韵国萍,等.舒肝解郁胶囊与圣·约翰草提取物片治疗脑卒中后轻、中度抑郁症的对照研究[J].河北医药,2013,35(16):2 523-2 524.

[12]袁莲芳,高影,刘利宁,等.脉血康胶囊对脑卒中后伴不同程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和非认知功能的干预效果[J].中国医药,2015,10(1):85-89.

(收稿2015-04-17)

【中图分类号】R74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110(2016)04-0051-03

猜你喜欢

精神障碍脑卒中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病因及临床特征分析
奥氮平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伴发精神障碍临床观察
社会工作介入精神障碍患者康复的策略分析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
癫痫所致精神障碍21例的临床特点及护理体会
颅脑损伤患者继发躁狂型精神障碍的多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