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观察应关注三个“基本点”

2016-04-15于方涛吴洪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6年4期
关键词:基本点情景细节

于方涛+吴洪

课堂观察是有别于传统听评课的一种教学研究方法,实践中,由于许多教师在细节操作上拿捏不准,往往视它为烫手山芋。实际上,关注课堂观察的过程,我们会发现,课堂观察是以“观察量表”为轴心,呈现出三个“基本点”,即“切入点”“着力点”“生长点”。实践中,这三个“基本点”,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展示了课堂观察的全过程。如何才能有效把握这三个“基本点”的操作要义,避免“课堂观察综合症”,使我们的观察呈现出“专业性”的品质呢?结合我校近两年的具体观察实践,提出三点建议:

一、切入点:从问题切入,科学定位

所谓的“从问题切入,科学定位”就是指观察者要“带着问题进课堂”,且问题设计要因需而定。“如果我们不知道在找寻什么,即使就在你眼前的东西也不一定能看得到”。既然课堂观察是“基于一定的目的”展开的,我们只有“从问题切入,科学定位”,才会明确相应的主题,增强观察的针对性,保证观察的实效性。

“从问题切入,科学定位”,我们要做到以下两点:1.教学反思,梳理问题。通过反思,提炼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有价值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为后续行为进行有益的“问题储备”。2.确定主题,细化重点。以某个典型的问题为突破口,形成观察的主题。同时,将问题具体细化为一个个小问题,确定为一个个观察点。

【典型案例】

《心田上的百合花》课堂观察记录表

研究主题:教师语言评价的有效性

研究问题:教师应如何进行课堂评价

维度视角:课程性质、评价

执讲人: 学校班级: 时间:

主题明确,观察的指向才明确;定位科学,观察的结果才实用。分析以上观察量表,我们可以发现,不仅观察主题明确,而且基于主题分析出来的观察点,操作指向也十分明显,整个设计模块呈现清楚,构成要素详备,为后续行为提供了有力的“抓手”。

当然,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不能仅凭我们偶尔的兴之所至,“从问题切入,科学定位”要处理好以下问题:一是重点突破。“什么问题都要解决,其实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靠一两节研究课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观察要有侧重点,切忌面面俱到。二是化整为零。问题范围太大,过于抽象,不仅针对性不强,也难以驾驭。我们对于研究的问题,要坚持“大事化小”,实施“点”上突破。

二、着力点:将情景聚焦,理性关注

所谓的“将情景聚焦,理性关注”,指的是根据需要,对特定情景进行重点关注。“要观察到课堂里的所有情景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进行课堂观察时,只有那些基于一定的主题的、具有意义的“课堂事实”才需要我们去关注,去描述。

“将情景聚焦,理性关注”,我们要善于做到以下两点:1.甄别判断,慧眼捕捉。进入课堂,我们就要拥有一双慧眼,善于对不断出现的情景进行筛选,捕捉我们需要关注的“情景”。2.全神贯注,精心描述。“情景”一旦为我所需,我们必须根据预设进行有条不紊的观察,对情景定格扫描,切不可见异思迁,而且情景描述要做到准确、精细。

【典型案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堂观察记录表

研究主题: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研究问题:教师如何有效的处理预设问题

维度视角:教师教学(对话)

执讲人: 学校班级: 时间:

记录说明:

理答情况:A表扬、欣赏B补充、完善C思路引导D其他;达成情况:按人数统计

“记录什么”,是实地进行课堂观察的着力点。案例中,“我”基于观察的主题,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真实再现了课堂的“达成情况”和“理答方式”。这样的观察记录,才有内容,才会为下一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有价值的佐证。

要做到“将情景聚焦,理性关注”,进行课堂观察时,眼睛不能被“情景”所左右,再精彩的情景,如果与我们的“问题”毫无瓜葛,也不能过分留恋。而对于我们需要的“情景”,则要全神贯注,关注到每一个细节,且描述要细致入微。1.求“真”。从某种意义上讲,课堂观察捕捉的信息是否真实有效,直接决定着后续行为能否做出明确的价值判断。因此,课堂记录要努力做到真实地再现课堂情景,要保证信息的“信度”。2.求“细”。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课堂观察也是如此,没有细节的关注,也就无所谓课堂观察。因此,观察者要善于捕捉有典型意义的细节,重点关注那些典型行为。3.求“严”。在进行课堂观察时,观察者要坚持一定的原则,不能想记什么就记什么,想什么时候记就什么时候记,想怎么记就怎么记,要确保信息的“效度”。

三、生长点:用事实评判,深度剖析

所谓的“用事实评判,深度剖析”,即通过透视课堂教学事实,谋求课堂教学进一步改善的方式。俗话说:“教学永远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有缺憾,就隐藏着“教育问题”;是艺术,就蕴含着“教育智慧”。而要透视出课堂情境中隐藏的“教育问题”和蕴藏着的“教育智慧”,我们必须对课堂状况进行深度剖析,通过与主题现象对话,与同伴进行思维的碰撞,才能显示出课堂观察的“研究”特性。

“用事实评判,深度剖析”要坚持做到:1.让数字说话。这是基于定量观察的现象描述与分析,是进行课堂观察最常用的方法。数字是最有说服力的事实,我们要善于利用课堂观察中统计的数据,来佐证我们的观点。2.让细节说话。这是基于定性观察的细节描述与分析,是进行课堂观察最基本的方法。善于解析细节,才能透视出现象背后存在的问题,才能“窥一斑而见全豹”。

【典型案例】

记录说明:

1.回答行为:A为点名回答,B为主动回答,C为主动提问,D为插话。

2.回答正误:回答正确与错误用“√”与“×”表示。

3.问题难度:Ⅰ为了解水平的问题,Ⅱ为理解和运用水平的问题。

4.问题编码:1~N为问题链中的问题记录序号。

5.理答行为:“T答”为老师直接给出答案,“T追”为追问,“S评”为学生互评。

6.候答时间:若候答时间为3秒,则记为“3S”。

观察结果:

(1)本节课共8个问题,无主动回答,无主动提问;没有学生插话。

(2)8个问题中,4Ⅰ;4Ⅱ;回答问题的学生中,6中;2优。

(3)师生问答时,近距面-面1次,远距面-面4次,面-背3次。

(4)学生回答正确后,没有评价(追问/赞赏等);回答错误时,全部由教师做出评价。

(5)师生互动主要集中在两个小组。

(6)候答时间均超过4秒。

基于证据的推论与建议:

(1)应考虑“面向全体学生”。

(2)应提高了解学情的意识。

(3)师生互动时,应保持适当的正面距离。

(4)应增加学生提出生成性问题的机会,培育自由交流的课堂文化。

(5)应增加候答时间,4秒以内的候答时间,对稍有难度的问题,学生的思考时间是根本不够的。这对一些学困生和部分中档学生的学习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降低了学生课堂的参与度。

案例中事实清楚,推论缜密。课堂观察强调的第一要义是“证据”,从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观察者必须采集的相关数据、事实要进行分类、统计和整理,“让事实说话”,然后,融入我们的思考,进行理性分析。这样一来,对一些问题的判断,才会因思而辩,因辩而明。

“用事实评判,深度剖析”应注意以下问题:1.切忌程式化。俗话说,教无定法。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可谓异彩纷呈,观课者不能用“面上现象”“大众问题”生搬硬套,应该进行深度思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事实评判。2.切忌庸俗化。观察者对信息的解读,既要能够总结经验,又要能够发现问题,要克服传统听评课中,只谈成绩,不谈缺点,甚至于把缺点说成优点,讲假话,吹捧的做法。

总而言之,要真正把握课堂观察的内涵、本质,灵活驾驭课堂观察的操作技术,真正意义上发挥出其“研究”的特性,必须能够恪守规范,倾心研究,不断实践。■

(作者单位:山东海阳市行村镇赵疃学校

海阳市留格庄镇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基本点情景细节
突出四个“基本点”,强化导数及应用
情景交际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楼梯间 要小心
细节取胜
把美留在心里
于点线之间探寻作文构思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