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大学学术研究活动的终极目的

2016-04-13张颖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安徽淮北235000

绥化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学术活动功利主义

张颖(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安徽淮北 235000)



论大学学术研究活动的终极目的

张颖
(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安徽淮北235000)

摘要:如果大学学者们以功利为目的而进行学术活动,学术即会变成人们追逐个人利益的一种手段,不仅导致学术的停步不前,也将影响学者们的创新能力的提高,最终导致学术失范的行为。同时我们也不能仅仅将追求知识看成我们学术的最终目的,因为人是知识的主体、是知识的中心,人不能成为知识的机器、学术的机器。只有关心人,将人看作学者进行学术活动的终极目标,将人类的幸福作为学者的目标和使命,这样的学术活动才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关键词:学术活动;功利主义;终极目的

大学的学术研究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人类实践活动,这种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主要体现在学术人的实际操作中,这种实践活动也包涵了学术人的智慧与情感。然而当人们生活在这个纷扰复杂、充满诱惑的世界里,经济利益可能会对大学的学者们产生极为强大的诱惑力,学者们如果过于关注学术为其带来的物质利益,就放弃了一个学者应有的高尚品质与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然而作为研究高深学问的学者、学术活动的主体是应该以追求知识,探索真理为最终目的,还是应该关注人,将人类的福祉当做我们从事的学术活动的终极目的?

一、以功利主义为终极目标的学术活动

在科学迅猛发展的今天,知识爆炸,“知识是第一生产力”的口号使人们认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于是人们蜂拥进入知识的海洋,急于将知识变为生产力,将生产力的提高作为满足个人的一种方法,经济效益就对学者产生了极为强大的诱惑。此外,人们过去习惯于按照对比的方法将知识划分为三种类别: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而现如今,正是由于人们认识到知识所带来的无限价值,于是开始按照价值,人为地将这三种类别的知识分出高低,它们分别作为求真、求善和求美的内容与目标。自然科学技术知识作为求真的知识,一直以来都被人们视为最实用、也最有价值的知识。正因如此,那些从事科学研究的学者们往往更受人尊重与敬仰。而人文类知识作为求善的知识往往被人们忽视,从事人文学科的学者们常常不被人看好,被误认为在做毫无价值的研究活动。杜威认为,要实现民主社会就必须将科学与文学科目相结合。因此,大学的学者首先是一个人,一个完整的人,然后才是一个学者、专家。然而现实是,许多以研究为职业的大学学者们将利益看成学术活动的唯一目的。科学被看作成资本,成为那些发展科学的人的致富手段,所以,搞科学的人为了探索科学的实际应用而互相竞争[1](P311)。正是人们过于重视学术活动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从而使学术活动成为世俗追逐私欲的一种手段,使人成为人的私欲的忠实奴仆,从而产生了恶性竞争。此外在网络时代,大型数据库的建设给人们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充足的信息资料,人们获取信息的手段更加容易与便捷,假如人们以功利为导向,看重眼前得失,将必然会导致学术活动过程中的造假、拼凑和剽窃等学术失范的行为。目前全国多所高校相继卷入学术造假的事件中,学术腐败、项目造假不胜枚举,并且屡禁不止。在这些学术失范的过程中深受其害的不仅仅是学术,也包括造假活动的学者们。正如布鲁贝克说:“学者不应该允许自己的研究目标被个人的情感和职业前途利益所损坏,实际上,学者一味追求个人利益就一定会自寻失败。”[2](P113)因此学术活动如果缺乏创作动力与精心专研的精神,重数量轻质量,最终将导致学者们缺乏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然而创新却正是知识分子的人格的精髓,同时创新也是一个国家不断开拓进取的力量源泉,是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我们不禁要问学术的道德底线在哪?

学术研究活动不同与一般物质生产劳动,它是一种精神性的劳动,它需要学者拥有一份对真理执着追求的信念,对人类社会历史的责任与使命,蕴藏着学者的情感与情怀。我们今天的学术活动,把本来就具有生命本能冲动的人训练成呆头呆脑意识麻木、目光短浅的功利主义者,使之失去了批判创新品质。如今我们所看到的在大学的学术研究活动中,一些关于基本原理的研究无人问津,而一些热门、速成和所谓的“前途无量”的专业却人满为患,这难道不是急功近利,重视眼前利益的结果,我们不愿意看到我们学术和学者们进入一种恶性循环的不良状态,我们希望去改变。

二、为知识而知识的学术活动

荀子曰:“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在荀子看来,求知是人的本能,例如,我们的儿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周围的事物都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此外他们探知事物时只是出于本能并不含有任何功利色彩,或者可以认为这些孩子们在探知世界的过程中会体验到满足感。而在当今的高校中,我们也能够看到这样一类学者,他们力求了解生存的世界,并将了解世界作为一种好奇的事情,人类基本的求知欲一直鞭策着他们,使他们将追求真理本身视为其活动的终生目的。他们忠于真理忠于事实,毫无疑问,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然而在如今这样知识大爆炸甚至于泛滥的年代里,我们中的许多人把学习知识、装载知识作为他们生活的唯一目标。大学学者们为获得技能终日忙于实验操作,并为此感到骄傲与自豪。然而,杜威却认为:“除非这种活动能扩大生活的想象力,否则它就和儿童忙忙碌碌的工作在同一水平上。它有活动的形式而没有活动的精神。”[3](P306)因为在杜威看来,这样的生活容易使人成为一个守财奴,为了财富而忙碌,在这种生活中,人们往往找不到工作的意义与价值。然而,各种形式的研究或是学习活动本应该帮助我们增加对生命的尊重与理解,增强感知社会幸福以及推动社会幸福的能力。如果我们做不到这些,那么不管你学到或是研究的是什么知识,这些知识都是没有意义的。“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在培根那里是思想、智慧,而对于培根以后的任何人来讲,不过是一种知识。[4](P8)如何将知识转化为人的智慧,借布鲁贝克的话:“当真正反映事物本质的知识按人类的需要组合起来并满足人们的希望时,智慧就会从知识背后呈现出来了。”[2](P131)所以无生命的知识只有与人的精神相结合,或是说当我们的知识转化为智慧时才是符合人类需求的有生命力的知识。当下的许多知识分子宁愿选择沉溺于自己的研究领域中,也不愿意关心人类的迫切需求。这难道不是对知识的误解么?

德鲁克曾比较形象地描述,知识象电一样是一种能的形式,只有在作功的时候才能表现出来。然而这种能量表现出来的时候是贡献或是摧毁性的我们不得而知。许多科学劳动成果在人类历史上曾绽放光芒,可最终却成为人类生存的一种威胁。爱因斯坦曾向学技术科学的青年指出:“如果你们想使你们一生的工作有益于人类,你们只懂得应用科学本身是不够的,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关心怎样组织人的劳动和产品分配这样一些尚未解决的重大问题,用以保证我们科学思想的成果会造福于人类,而不至成为祸害。”[5](P73)作为一名研究人员,一名学者,如果我们只是埋头于自己的一片学术空间,而忽视其给人类带来的是善或是恶,他将不是一名合格的学术人员。因为我们的大学并不是世外桃源,大学中的每一个人都具有社会属性,我们如果将自己封闭在的学术领域里,不与人交流,更不关心他人,就会渐渐地形成这样的一个问题:我所做的研究并没有对他人或是世界产生积极的影响,只能说是学术的机器,是知识的机器,这种人对人类危害可能更大更深远。因为我们的方向和目标的错误,所产生的影响会发生绝对的变化。

然而学术(或科学)之终极功能为何?“如果科学(学术)之发展应该是为了人类之福祉,那么学术活动应不止为了满足科学家对知识的好奇心,甚至也不应以发明为目的之本身为己足。”[6]我们的大学学者们所有的工作都是为了学术与科学。

三、以人类共同发展为终极目的的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人类实践活动,这既体现在学术人的实际学术操作中,也隐含在学术人的智慧和情感当中,这使它不同于一般的商品生产”。[7]学术活动与一般商品生产的区别应该是更加强调个人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告诉我们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人类作为高级物种,能生存至今,是自然的选择,也是人类自己的选择,因为人类是适者、也是强者,所以才能带带相传,存活至今。人类的种种科学发明创造就证明了人类的智慧与强大,我们有一百一千个理由去赞扬科技的进步给整个人类带来的幸福。然而当我们沉浸于这种幸福之中时,我们需要反思科技给人类带来的灾难,空气和水质的重度污染,战争的频频发生,生化的危机,是自然给人类的生存敲响一次次的警钟。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同地球上,我们是一类物种,当我们站在全球的高度去重新审视这个世界我们就会发现人类能存活繁衍,是多么不容易。我们都知道一个伟人阿尔弗雷德·伯纳德·诺贝尔,他发明了一种破坏力巨大的猛烈炸药,他的初衷是希望自己发明的炸药能应用在生产上,这样能够为人类创造财富。他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发挥自己的作用。然而他最终发现这种炸药给人类来带来灾难,为了对此赎罪,也为了良心上的宽慰,他曾建立巨额奖学金用来促进和实现和平。诺贝尔曾说,我更关心生者的肚皮,而不是以纪念碑的形式对死者的缅怀。诺贝尔的精神旨在提高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宽容,并希望那些能够决定他人命运的人能拥有这些精神,否则人类的文明将在劫难逃。

人是社会的,具有社会性,而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人与社会是相融合的关系。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甚至当我们从事科学之类的活动,即从事一种我只是在很少情况下才能同别人直接交往的活动的时候,我也是社会的,因为我是作为人的活动的。不仅我的生活所需的材料,甚至思想家用来进行活动的语言本身都是作为社会的产品给予我的,而且我本身的存在就是社会的活动;因此我从自身说做出的东西,是我从自身为社会做出的,并且意识到我自己是社会的存在物。”[1](P16-17)因此我们应当避免把自己与社会对立起来。我们的命运与社会的命运是紧紧相连的。被称作原子弹之父的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为什么每个人和每个国家想到他们的生存都有点不寒而栗呢?因为各自都在追逐自己可怜的眼前利益,而不肯使它服从于整个集体的幸福与繁荣,通向愉快幸福生活的道路,无论在哪里都是需要经过权利的放弃和自我克制的。”[5](P271)爱因斯坦作为一名伟大的科学家,学者,在他目睹了两次世界大战之后,他深刻体会到科学技术给人类所带来的灾难。同时他也深刻体会到一名科学家,学者所应肩负的责任与使命,科学一定要造福于人类,为了人类的共同发展。我们的科技发展不是为了引发战争,独霸世界,科技的发展要跨越国界,走向世界、惠及全人类的社会。不管是资本主义或是社会主义,我们都是一种类。我们都只有一个目标就是促进人类的向前发展。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短暂而又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如果非要让我们进行的学术研究活动有一个最终的目标的话,我希望是—给地球上的所有人类一个安全、幸福的家。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论教育(上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2][美]布鲁贝克著,王承绪,郑继伟,张维平,等译.高等教育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

[3][美]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4]王坤庆.精神与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5]爱因斯坦文选(第三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6]金耀基.大学之理念[M].北京:三联书店,2008.

[7]罗志敏.大学学术伦理规制:内涵、特征及实施框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12)[责任编辑王占峰]

作者简介:张颖(1988-),女,安徽淮北人,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教育。

收稿日期:2015-08-28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438(2016)2-0109-03

猜你喜欢

学术活动功利主义
学术活动
中西方功利主义思想异同探析
康有为早期政治思想的功利主义解读
法律解释的功利主义倾向
我校近期重要演出、学术活动剪影(三)
我校近期重要演出、学术活动剪影(一)
我校近期重要演出、学术活动剪影(二)
不能将功利主义标签化
宪法学学术活动
浅析西方现代功利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