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左卡尼汀对儿童病毒性心肌炎Th1/Th2平衡的影响

2016-04-09卢玉琳谈美琳史杰新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病毒性心肌炎左卡尼汀

王 波,黄 艳*,顾 坚,卢玉琳,谈美琳,史杰新

(1.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重庆 南川 400018;2.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



左卡尼汀对儿童病毒性心肌炎Th1/Th2平衡的影响

王波1,黄艳1*,顾坚2,卢玉琳1,谈美琳1,史杰新1

(1.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重庆 南川 400018;2.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

摘要:目的 探讨左卡尼汀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TH1/TH2平衡的影响。方法 将3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设为治疗组,给予左卡尼汀100mg/(kg·d),静脉滴注,疗程均为14d;对照组为30例健康体检儿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儿治疗前后及对照组血清IL-2、lL-4及IFN-γ水平。结果 治疗前,治疗组IL-2、IFN-γ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lL-4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治疗组经左卡尼汀注射液治疗14d后,与治疗前比较,IL-2、IFN-γ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但仍高于对照组(P均<0.05);而与治疗前比较,IL-4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左卡尼汀对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可引起Th1/Th2平衡向Th2偏移,促进受损心肌的恢复。

关键词:左卡尼汀;病毒性心肌炎;Th1/Th2

左卡尼汀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VMC)等疾病,其主要作用机制是促进脂类代谢,改善心肌细胞供能[1];亦有研究报道左卡尼汀可以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作用,调节免疫反应,从而减轻心肌损害程度,达到治疗VMC的目的[2]。我们观察左卡尼汀对VMC患儿的TH1/TH2平衡的影响,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观察组30例为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本院儿科住院的VMC患儿,诊断均符合2000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心血管学组制定的VMC诊断标准[3],男13例,女17例,年龄1~13岁,平均(6.0±4.3)岁。对照组为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儿童30例,年龄1~10岁,平均(5.0±3.4)岁;男14例,女16例。两组在性别、年龄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1.2治疗方法观察组给予左卡尼汀注射液(商品名:雷卡,国药准字H20000543,规格1.0g/支。)100mg/kg+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 1次/d,疗程为14d。对照组未进行任何治疗。

1.3标本采集及检测治疗组(治疗前及治疗14d后)与对照组在清晨、空腹各抽取肘静脉血5ml,立即送至检验科分离血清,-80℃冰箱保存备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2、lL-4及IFN-γ水平,试剂盒由深圳晶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2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IL-2、IFN-γ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IL-4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L-2、IFN-γ水平明显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而IL-4水平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治疗前比较,IL-2、IFN-γ水平明显下降(P均<0.05),而IL-4水平明显升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清IL-2、lL-4及IFN-γ水平比较(n=30,ng/L)

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

3讨论

VMC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病毒的直接作用与VMC密切相关,但免疫致病作用日益受到重视,而细胞介导的免疫损伤在VMC发病过程中愈来愈占主导地位,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是本病的重要因素,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和Th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是VMC心肌损伤的重要机制,CTL主要通过两个作用途径即穿孔素/颗粒酶[4]和Fas/FasL途径导致心肌损伤[5],而Th细胞导致心肌损伤的分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根据产生细胞因子种类的不同Th细胞可分为Th1和Th2两个亚群,机体接触抗原后Th1细胞分泌IL-2、IFN-γ和TNF-β等,介导细胞免疫应答;Th2细胞主要产生IL-4、IL-5、IL-10等,促进抗体的产生,介导体液免疫反应。Th1/Th2动态平衡的破坏能使抗原特异的Th细胞发生异常变化,这种免疫紊乱及异常刺激诱导B淋巴细胞分化为浆细胞产生自身抗体,参与VMC的发生。

本研究中,VMC患儿血清IL-2、IFN-γ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IL-4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提示Th1/Th2平衡向Th1偏移。在炎症早期,Th1细胞在T细胞辅助细胞介导的心肌损伤中占有主导地位,在炎性细胞因子的作用下,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配体表达上调,选择蛋白-选择蛋白配体的相互作用导致Th1细胞在炎症病灶局部聚集,促进活化B细胞增生及抗体的产生、刺激自然杀伤细胞、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从而导致心肌细胞的免疫损害[6]。经过治疗后,血清IL-2、IFN-γ水平虽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IL-4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提示Th1/Th2平衡向Th2偏移。抑制T细胞的激活,诱导T细胞的免疫耐受,抑制抗体依赖性T细胞的增生,下调免疫功能,减轻心肌炎症,促进受损心肌的恢复。因此推断Th1应答与VMC发病关系密切,而Th2应答有利于疾病恢复。

左卡尼汀是近年来倍受重视的能量代谢治疗药物,外源性补充左卡尼汀将能改善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对缺血再灌注的心肌起保护作用。目前认为左卡尼汀改善心肌能量代谢的主要机制为[7]:①加速脂肪酸转入线粒体内膜的速度,防止长链脂肪酸堆积,使缺血缺氧心肌从无氧糖酵解为主转化为以脂肪酸β氧化为主:②刺激丙酮酸脱氢酶,提高丙酮酸氧化;③减少心肌缺血缺氧所致的心肌细胞凋亡,改善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④对抗氧自由基对心肌膜磷脂的损害。本研究中使用左卡尼汀治疗后,血清IL-2、IFN-γ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IL-4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提示Th1/Th2平衡向Th2偏移。其引起Th1/Th2平衡向Th2偏移的机制可能为补充左卡尼汀后,心肌从无氧糖酵解向脂肪酸氧化功能增强,抑制因低氧导致的氧自由基大量产生,进而抑制促炎细胞因子的过度合成和分泌或直接增加炎性细胞因子的清除;同时使抗炎细胞因子合成和释放增加。

综上所述,Th1/Th2平衡的破坏在小儿VMC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左卡尼汀治疗小儿VMC作用机制之一是引起Th1/Th2平衡向Th2偏移,促进受损心肌的恢复。

参考文献:

[1]Baragou S,Pio M,Di BS,et al.A cause of dilated cardiomyopathy in child:Primary carnitine deficiency[J].Ann Cardiol Angeiol (Paris),2011,13(7):165

[2]顾教伟,鲍琼,顾坚.左卡尼汀对儿童病毒性心肌炎MCP-1及IL-6的影响[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3,24(2):255

[3]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心血管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修订草案)[J].中华儿科杂志,2000,38(2):75

[4]郭春艳,韩波.穿孔素抗体对颗粒酶B在病毒性心肌炎中表达的影响[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23(22):1754

[5]朱书强,晏浩,徐建军.心肌细胞Fas/FasL系统与程序性细胞死亡相关研究进展[J].广东医学,2011,32(7):938

[6]Bo H,Zhenhu L,Lijian Z.Blocking the CD40-CD40L interaction by CD40-Ig reduces disease progress in murine myocarditis induced by CVB3[J].Cardiovasc Pathol,2010,19(6):371

[7]Omori Y,Ohtani T,Sakata Y,et al.L-Carnitine prevents the development of ventricular fibrosis and 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 in hypertensive heart disease[J].J Hypertens,2012,30(9):1834

(收稿日期:2015-06-06)

DOI:10.16751/j.cnki.2095-4646.2016.01.0046

中图分类号:R725.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4646(2016)01-0046-02

*通讯作者,E-mail:332004482@qq.com

猜你喜欢

病毒性心肌炎左卡尼汀
心肌康方案治疗急性期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观察
生脉饮加减治疗病毒性心肌炎验案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及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左卡尼汀对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影响
超声心动图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的价值分析
黄芪益心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
左卡尼汀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现状
左卡尼汀对新生儿血清CK-MB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左卡尼汀注射液的含量及杂质A
左卡尼汀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使用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