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星真人秀中的女性符号探析

2016-04-08覃平伶

文化与传播 2016年1期
关键词:女性形象

覃平伶



明星真人秀中的女性符号探析

覃平伶

摘 要:女性符号作为明星真人秀中一种不可或缺的元素,被广泛运用到同类节目中,由此可见它对这类节目的重要性。本文从身体、行为和情感三个维度来探讨这类节目中的女性符号是如何在节目中构建的,这些构建又是如何反映出女性形象的,以及女性符号在构建中所存在的问题和误区。通过对明星真人秀中的女性符号进行分析,我们既可以认识到女性符号在这类节目中的重要作用,也可以规避现有节目中对这一元素运用时可能形成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明星真人秀;女性符号;女性形象;女性符号的异化

纵观近年来电视荧屏前出现的各类“明星真人秀”节目,它们的基本模式是将明星作为节目的主体,以向观众兜售娱乐为方式,来获取高收视率以及与之而来的高回报率。笔者通过观察发现,这些节目的一个主要共同点在于都有女明星参与,即便是以彰显“男人帮”特色的《极限挑战》也无法彻底将女性角色排除在外。换句话说,这类真人秀节目以女明星作为女性的一种代表符号,参与构建整个节目,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女明星作为女性符号的代表成为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各要素共同合作生产制造娱乐以满足大众需求,另一方面作为女性符号的女明星,不仅对节目策划、创意等技术层面有重要意义,在节目中呈现出的有关她们的行为、兴趣和价值观可以反映出传统媒体是如何塑造女性形象的,以及由媒介塑造出的形象存在哪些不足。

一、女性符号与大众心理

以娱乐为本的真人秀节目,仍然摆脱不了商品的价值属性,它通过制造娱乐这种特殊的产品来吸引观众。女性符号作为节目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比比皆是,浙江卫视《奔跑吧,兄弟》,江苏卫视《星跳水立方》,东方卫视《花样姐姐》等等。也有部分节目反其道行之,将男性符号作为节目的主打特色,如《极限挑战》,但是即便如此,该节目还是会不定期邀请女明星参与。

应该指出的是,一定的节目倾向与大众的爱好和需求相契合,它会得到作为消费者的大众的认可和支持,所以从某种角度上说,一出明星真人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大众心理特征。节目中频繁使用女性符号,自然与观众的需求有关,而观众需求的强度又会直接影响到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在这个以收视率为准绳的时代,收视率高者意味着可以获得更多的广告赞助,也意味着节目取得成功。女性符号在节目中的实际情况是:女性符号本身可以吸引女性群体进行消费,特别是“新女性的出现,她们有经济能力去追求时尚、度假和购买杂志等读物。同时,女性走到了家庭消费比重日益扩大的现代消费经济的中心”[1];女性符号又会吸引男性的关注,在进行分众传播的过程中,最大限度的形成个性共同体,从而通过该节目营造一种张力,牢牢抓住年轻人的视角。

这启示我们:

(1)明星真人秀节目中使用女性符号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传达手段;

(2)节目中的女性符号不仅得到广大男性的喜欢,也受到女性群体的喜爱:

(3)因此,节目中的女性符号不仅是娱乐这一产品的组成部分,不仅传达明星真人秀中的娱乐理念,它同时也传递着媒介对女性符号的定位信息。

这样一来,明星真人秀中的女性符号,其所指范围就不止是它用来构建的节目内容,必然会涉及到媒介对于这个女性符号的定位和存在的问题。故而,我们对于这类节目中的女性符号分析,既要探讨女性符号在节目中的体现,包括这些符号如何参与构建节目的,又要探讨为何会形成这种类型的符号构建,以及女性的真实面目又是否与明星真人秀节目塑造的女性符号一致。

二、明星真人秀中的女性符号

从女明星参与构建娱乐这一产品的角度来看,它从女明星的身体、行为和情感三个维度出发形成一种特定的女性符号,在为明星真人秀节目增添女性气质的同时,又牢牢抓住观众的目光。在身体、行为和情感三个维度论述女性符号的可能在于,呈现于屏幕面前的这三个要素虽然看起来很真实,但却与实际的真实存在距离,它们是被过滤掉的真实。美化女星在身体维度的美丽,在行为维度的智慧和在情感维度的真情,使原本立体而多变的内容成为单一向度,又因为大众传媒的过度渲染,单一的信息则会成为一种符号,这种符号与观众现实生活存在很大差异,这就使得“如果现实当中不能找到,人们则会倾向于从媒介环境中去寻找”,[2]李普曼的“拟态环境”为从这三个维度探讨女性符号提供了可能。从表现形态来看,它涉及到“与身体有关”、“与情节有关”、“与情感有关”;就其内在而言,它承载着一定的符号意义和文化价值,如对“美丽”、“智慧”以及“身份”等的追求。一方面,女明星的身体、行为和情感作为符号的一种成为节目重点呈现的内容,另一方面,节目呈现的内容又折射出现代社会和传统文化对女性的态度以及女性在传媒时代中的生存状态。

1.身体:作为符号的一种

波德里亚曾指出身体在消费社会的重大潜能:“在消费的全套装备中,有一种比其他一切都更美丽、更珍贵、更光彩夺目的物品——它比负载了全部内涵的汽车还要负载了更沉重的内涵。这便是身体……今天的一切都证明身体变成了救赎物品。在这一心理和意识形态功能中它彻底取代了灵魂!”[3]由此可见,身体作为符号的一种,在消费社会有着重大的意义。在明星真人秀中也体现出这样一种消费逻辑,即女性符号以身体的形式呈现出来,媒介在进行宣传报道中会着重对它进行渲染,而大众通过观看和欣赏女性身体符号获得快感。

对女性身体符号进行消费时,主要将身体与美丽、身体与服装和身份以及身体与食品和苗条[4]联系起来。美丽对于女性而言,拥有更为重要的意义,似乎是一种无法抗拒的命令,波德里亚认为美丽之所以成为一个如此的绝对的命令,只是因为它是资本的一种形式。美丽仅仅是交换着的符号的一种材料,它作为价值与符号运作。功用主义的原则同样在美丽的逻辑中发挥着作用。[5]大众传媒深刻明白美丽对于女明星的意义,以及女明星拥有的美丽对观众的号召力,于是在节目中会刻意凸显女性的美,其实质就是对女性的身体符号进行消费。比如浙江卫视的《中国星跳跃》、江苏卫视的《星跳水立方》都通过各种渠道释放一些有关女性身体符号的信息,“周韦彤穿最美青花瓷泳衣”“王丽坤最美素颜”等,而《奔跑吧,兄弟》中无不用“女神、天使”等字眼来形容女嘉宾,《花样姐姐》则聚集了各个年龄层面的女星,其中也不乏林志玲“比基尼海底漫步”等显现身材的字样,这种大肆渲染的行为恰恰是迎合观众对身体符号的审美需求。约翰·费斯克的“快感理论”指出,快感产生于反衬:反动可以反衬革命的快感,陈腐可以反衬创造的快感,身体可以反衬精神的快感,施加权力可以反衬规避权力的快感。[6]观众通过大量消耗女星的身体符号,可以反衬出精神的快感,以满足审美需求。

身体作为符号的一种在消费的同时,它也与服装、食品等紧密联系。这在明星真人秀中并不是重点凸显的,但是明星的着装在真人秀节目播出后往往会成为大众追捧的热点,而部分真人秀节目会植入食品广告,如《奔跑吧,兄弟》第一季和第三季先后就有RIO鸡尾酒和安慕希希腊酸奶等广告植入,明星在饮用这些产品时就已意味着身体与食品之间形成“类象符号”,使身体符号的利用最大化。

2.行为:以符号的方式构建情节

很多明星真人秀都注重明星的即兴表演能力,只提供一个基本的故事框架而不会设计出全部的节目脚本,节目中的很多细节和动作都要通过明星即兴创造,在大的故事框架下女明星的行为会影响甚至决定整个节目的情节走向,特别是在一些对体能要求较高的节目中,女明星如何利用有限资源取得胜利成为节目的一大看点,而女明星的行动在直接构建情节的同时,它也会成为一种符号为观众消费。以《奔跑吧,兄弟》为例,该节目在人物设计上体现出一定的良苦用心。一是,在兄弟的团队中加入杨颖这样一位女明星,既使“兄弟”一词的内涵得到拓展,又满足观众对女明星的审美需求,同时也迎合时下流行的“女汉子”式的审美特征;二是,该节目存在很多体力环节,特别是最后一轮的“撕名牌”环节对体力的要求更为严格。从理论角度来看,女明星在体力上难以与男明星相抗衡,但要取得比赛胜利则必须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而对资源的利用能力充分体现出女明星的“聪明与智慧”,这种“聪明与智慧”以行为的方式呈现,直接会导致剧情反转,使节目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充满张力。在《奔跑吧,兄弟》中,杨颖充分发挥个人的优势,采用迂回战术,最终取得第一季“强者之战”的胜利。而节目邀请的各类女性也充分体现她们个人的气质,如范冰冰的“霸气”、白百何的“机智”、陈嘉桦的“狡猾”等等,这种气质通过她们在节目中的行为而体现出来,这种气质又直接决定了节目中的剧情走向。由此可见,女星的行为符号在节目中有重大作用,正是这种行为符号制造出的“落差”“反转”等效果才使情节极具张力,使观众在观赏中获得感官上的满足。

另一方面,明星褪去往日的光环,参加各类大型户外活动,在挑战和刺激中更为真实的表现自我,这又拉近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女星在节目中的表现对于其形象的塑造和号召力的培养有较大作用。在《花样姐姐》中,几个女星在陌生环境中旅游,充分考验了她们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变能力,也考验了她们的团队合作能力。虽然节目内容设置的游戏性不强,但却极具真实感,而林志玲的“高颜值、高情商”的表现则成为节目的一大卖点,这是女性符号以行为的方式在节目中的具体体现。当然,对于“编剧”和“表演”痕迹更浓的电视剧情和电影镜头,明星在真人秀中的表现更接近日常的姿态出现,让受众倍感新奇,这是明星真人秀在丰富荧幕方面所做的贡献。[7]

3.情感:以符号的方式满足观众诉求

丹麦未来学家沃尔夫·伦森的研究表明,随着物质生活日益得到满足,人们的注意力将转移到丰富的精神及情感生活为特征的梦想社会,而人们的消费力也会集中于精神需求。这种消费能力和精神需求共同结合,加上商业主义文化的流行,使得“明星”概念风靡一时,大众的认同心理和模仿意识又为娱乐的兴盛提供土壤。而对明星的消费不仅停留在对其“身体符号”的观赏和对其“行为符号”的品评,更进一步地深入明星的私人生活领域,对他们的“情感符号”进行消费。

在真人秀中,女性符号的另一表现形式就是挖掘女星的情感并进行夸大、渲染和美化等效果处理。在早年的真人秀节目中,参加主体主要是平民,而观众对节目中的平民的个人背景都较为陌生,这使得平民的个人信息无法制造节目的“卖点”。如今火热的明星真人秀,主角都是娱乐明星,他们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都能在观众中产生较好的响应,这使得明星真人秀都有较强的戏剧性虚构色彩和纪录片式的真实性,他们的形象、行为和情感也呈现得更为立体和饱满,这足以激起观众窥探明星情感生活的欲望,自觉地将这类信息进行再加工而“私有化”。

这在节目中主要是从两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是,在虚拟的故事背景下,女明星在完成挑战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奔跑吧,兄弟》中,在每季结束之际,明星之间呈现出的依依不舍之情则是一种情感符号的体验,它充分体现出明星同样具有的人与人之间的友谊与深情,这本无可非议。但是节目会更注重充分利用女性符号的特点,刻意制造出女星与男星之间的暧昧氛围,甚至创造出一对对银屏情侣。如《花样姐姐》中就有“林志玲扑倒李治廷被叫老婆”,利用单身女明星的身份与异性制造暧昧的氛围,当然这在节目中是个“噱头”,为的是能够吸引观众的眼球。而这个“噱头”明显可以看出节目组对女性符号的娴熟运用能力。二是,在银屏前女星的个人情感生活得到展示。展示女星或是夫妻或是情侣生活的节目较多的应当是《奔跑吧,兄弟》,该节目先后邀请固定成员在真实生活中的伴侣,如黄晓明、李亚男、范冰冰、孙俪,他们和自己的伴侣在日常生活中的状态以不同形式在节目中得到体现,画面或是温馨或是搞笑或是体贴或是甜蜜,《奔跑吧兄弟》第二季第二期《超体元素保卫战》中杨颖和黄晓明的“偶然”相遇,情侣在镜头下的亲昵动作无不充分的展示了女明星的情感生活,将女明星的个人情感生活暴露在聚光灯下并进行有效的放大和渲染,既增加节目的“卖点”又包装了女明星在银屏前的形象,当然通过包装的明星情感生活也显得完美和幸福。

由上述分析可知,在明星真人秀节目中,女性符号分别是通过身体、行为和情感三个维度体现的。当下火热的明星真人秀节目都追求客观真实、接近生活的效果,在这种“拟态环境”下,观众容易将节目中的场景等同于现实场景,也更加期待为自己量身打造的节目,他们参与节目的热情也随之高涨。但是,在这类节目中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女性符号,而这样的女性符号是否有值得商榷之处?这是我们接下来要讨论的内容。

三、女性符号在媒介环境下的异化

通过考察这类明星真人秀节目,我们会发现媒介刻意塑造的女性符号是具有一定共性的,首先应该辨析出从身体、行为和情感三维度出发所形成的女性符号具有怎样的特点,这种特点恰恰也是女性符号在媒介环境下的异化之处所在。至于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女性符号,从“把关人”理论来看,媒介会筛选信息,剔除多余和无意义的信息,而传播他们认为的有效信息。前面也提及过,娱乐节目的最终目的当在娱乐,节目成功与否却取决于观众对节目提供的信息是否认可,由此可见这些女性符号彰显的是传统媒体对观众的迎合。

1.从身体维度来看,女性符号存在扁平化倾向。劳拉·穆尔维指出,“由性的不平衡所安排的世界中,女性作为形象,男性作为看的承担者,看的快感分裂为主动 ( 男性) 、被动 ( 女性) 。起决定作用的是男人的目光,它塑造女性的形体。她们的外貌被编码成强烈的视觉和色情感染力,从而能够把她们说成是具有被看性的内涵”。[8]这就指出,女性符号在节目中她的一大功能就是“被看”,被看是要满足包括男性观众在内的审美需求。然而事实上,在媒介的作用下,我们会发现女性的身体与性感和美丽紧密联系,它包括要有一张好看的脸蛋,一个完美的身材,一双修长的美腿等等,总之要传递出来的就是女性是“尤物”的信号,但她们的身体并不是以完整的符号呈现出来,而是极端的追求身体某一部分的特征:锥子脸、香肩、酥胸、美腿、翘臀和秀发等。这种对美丽的极致追求使得女性的形象扁平化,观众在观看银屏前的女性时,会不自觉地期望获得与他们一样的容颜、身材或是品味,这正是波德里亚所说的“身体之所以被重新占有,依据的并不是主体的自主目标,而是一种娱乐及享乐主义效益的标准化原则,一种直接与一个生产及指导性消费的社会编码规则及标准相联系的工具约束。”[9]

需要指出的是,美丽在与身体进行联系时,不仅仅是碎片化导致女性符号扁平化,在过于注重身体的时候,美丽的标准已经被局促在一个非常狭窄的范围,这个公式基本上可以简化为女性符号=女明星的美丽=女明星的身体=锥子脸、大眼睛、细腰和长腿。这个公式反映出来的恰恰是真人秀节目中对女性符号的扁平化处理,实际上女性符号它不仅涉及到身体问题,还涉及到女性的气质、修养甚至个人权利与社会地位问题,而女性的美丽又何止是身体美可以概括的?

追求美丽本无可非议,在明星真人秀节目中,美丽可不仅只是审美需求的问题,它背后反映的确是一种“美女经济”的问题。 “美女经济”这种提法不仅把“人”的涵义偷换为“物”的商品,事实上将“她”物化进而形成“经济”。[10]要形成“经济”,自然要按照市场进行“产品”设计,这样一来女性符号扁平化便成为必然。

2.从情感维度来看,私人空间取代公共空间成为话题焦点。从情感维度来塑造女性符号,可以看出女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和情感状态,而聚焦于灯光下的女性个人情感则会被媒体进行包装,将适宜展现的画面进行加工处理。原本属于较为隐私的个人情感却被公开化,成为观众用以观看节目时的消费。“媒介通过扩张公共空间,把大众的视线引入私人空间,或者通过放大私人空间,把个人隐私转为公共话题”[10]这样一来,公共领域应当讨论的话题则被私人空间的情感问题所取代。在大多数明星真人秀节目中,被截取用来消费的场景大多是正面的情感表达。但是过分聚焦于女明星的个人情感问题,一来将原本私人化的情感公众化,二来在进行媒介传播时也会使得原本真实复杂的情感生活简化成甜蜜幸福的片段。这种情感的公开化,是对女性在公共领域话语权的取代甚至说女性看似处在话题中心实则在被不断边缘化,似乎女性的生活焦点就是情感生活,而对她们的生存权利、个人权利甚至是社会地位等公共空间范围的权利视而不见,这样一来看似是情感的公众化、公开化,反倒是女性的“边缘化”、“私人化”。在情感公开化的过程中,观众容易形成“刻板成见”,即对女星的个人情感产生“先入为主”的印象。由于明星真人秀节目中不断强化女性符号在情感方面的幸福感,这会给观众造成错觉认为女明星甚至现实生活中的女性在情感中都应扮演类似节目中的角色,一旦女明星或者女性在情感上存在问题或者出现情感危机时,观众会更倾向于指责女性的失职而出现舆论倾向非常明显的现象。这也是情感作为私人空间中的重要因素取代公共空间的重要事务成为话题焦点而可能造成的影响。

女性符号在明星真人秀节目中主要是从身体、行为和情感三个维度进行构建的,通过它们可以清晰的看出女性在节目中所扮演的角色和传递出的有关女性观的信息。但是在这些节目充分利用女性符号包装节目的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女性符号在利用过程存在的异化问题,它涉及到女性形象的扁平化和私人空间公共化等问题,这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单波 周灏.新闻“女性化”的真相——解读<时代>的“女性封面”[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04-6-30.

[2] 陶龙琦 陈敏.〈奔跑吧兄弟〉的节目特征[J].青年记者2015-3(下).

[3][法]让·波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9页.

[4] 汪怀君.符号消费视域内的女性 “身体消费”[J]. 北方论丛2013-5.

[5][法]让·波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4页.

[6] [英]约翰·费斯克著.理解大众文化[M].王晓珏,宋伟杰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第51页.

[7] 王佳. 消费文化视角下的明星真人秀热播现象探析[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6-3.

[8][美]劳拉·穆尔维.视觉快感与叙事性电影[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 年版,第21 页。

[9][法]让·波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43 页.

[10] 蒋晓丽.刘路.传媒“她世纪”的女性消费与消费女性[J].社会科学研究2008-1

中图分类号:G222.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6-01-18

作者简介:覃平伶,广西电视台都市频道编辑。

猜你喜欢

女性形象
《三国演义》正面的女性形象探析
唐传奇中男性书写下的女性形象
韩国现代文学作品《土豆》和《水碾》中女性形象研究
对《红楼梦》中女性形象的分析及女性悲剧的思考
阿尔比作品《动物园的故事》“厌女”可能性分析
“看”与“凝视”中的美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浅析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在商业化运作下的作用
文化视野下日本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