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春七脂溶性成分的GC-MS分析*

2016-04-05倪文骐闫涵威李萍张雅李卫燕曹蔚

陕西中医 2016年3期
关键词:亚油酸二甲基氢化

倪文骐闫涵威李萍张雅李卫燕曹蔚

第四军医大学(西安710032)



长春七脂溶性成分的GC-MS分析*

倪文骐闫涵威李萍张雅李卫燕曹蔚△

第四军医大学(西安710032)

摘要目的:分析长春七脂溶性成分。方法:采用乙醇回流、乙醚萃取法,提取了三批长春七样品的脂溶性成分,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及分析。结果:从1号样品中鉴定出42个成分,主要为萜类(35.38%)、烷烃类(17.08%)、脂肪酸类(11.65%)和香豆素类(10.00%)。从2号样品中鉴定出39个成分,主要为萜类(37.60%)、香豆素类(14.06%)、脂肪酸类(11.65%)和烷烃类(10.88%)。从3号样品中鉴定出37个成分,主要为萜类(39.99%)、香豆素类(16.79%)、脂肪酸类(14.94%)和烷烃类(13.61%)。结论:本研究全面分析了长春七的脂溶性成分,为长春七的开发利用及质量评价提供了参考。

主题词 气相色谱-质谱法@长春七@脂溶成分

长春七[Libanotisbuchtormensis( Fisch) DC]是伞形科岩风属草本植物,性微甘、味酸,主要分布于甘肃、新疆、四川和陕西等省区,为陕西太白七药之一,在陕西民间有很好的应用疗效。一般以根茎入药,主治风寒感冒、咳嗽、跌打损伤、关节肿痛、风湿筋骨痛等病症[1]。近年来,国内学者对长春七的超临界提取物的镇痛、镇静和抗炎作用,异欧前胡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2-3]。目前,对长春七的脂溶性成分未见报道,而长春七的脂溶性成分对于其药效活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本研究组对长春七脂溶性成分进行了全面分析,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长春七提供依据。

1仪器与试药三批长春七药材样品于2014年9月从陕西太白山采得,晒干,分别编号1~3号,经本教研室曹蔚副教授鉴定。简单对三批长春七药材的形状特征进行描述。1号样品,外形:圆柱形、较直;表面特征:表面灰黄色,粗糙,皮孔突出;质地气味:质硬脆,易折断,气微,味酸。2号样品,外形:圆柱形,稍弯曲;表面特征:表面土黄色,粗糙,皮孔明显;质地气味:质硬脆,易折断,气强,味微酸)。3号样品,外形:圆锥形,稍弯曲;表面特征:表面灰棕色,粗糙,皮孔突出;质地气味:质硬脆,易折断,气微,味微酸。实验中所用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

2方法与结果2.1脂溶性成分的提取取三批长春七的根状茎各200g,粉碎,乙醇回流法分别提取3次,提取液分别合并,减压回收乙醇,浓缩。用石油醚分别萃取3次,合并有机相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回收石油醚。

2.2脂溶性成分的测定条件GC-MS工作条件:仪器为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公司的GC-MS联用仪(型号为Trace ISQ)。色谱柱为DB-5MS(30×0.25mm,0.25μm)毛细管色谱柱。程序升温:初始温度50℃,然后以3℃/min升到260℃,保持3min,接着以20℃/min升至280℃,保持3min。载气为高纯氦气(99.99%),进样不分流,载气流量1.0mL/min,进样口温度250℃。电子轰击(EI)离子源:电离能70eV,扫描范围50~650amu,扫描时间间隔0.2s,离子源温度260℃,传能线温度 280℃。

2.3结果按照上述色谱-质谱条件对样品进行分析,获得三批长春七样品脂溶性成分的总离子流图(见图1),经GC数据处理机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并结合GC-MS联用技术进行检测,所得质谱图参照NIST 2005标准质谱图库和WILE 275质谱图库检索确定三批长春七样品脂溶性提取物的化学成分。

1号样本共鉴定了42个化合物,占总含量的94.38%。按照含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α-甜没药醇(14.28%);蛇床子素(10%);蛇麻烯(9.64%);(Z,Z)-9,12-亚油酸(9.46%);α-甜没药烯(7.35%);4-亚甲基-1-甲基-2-(2-甲基-1-丙烯-1-基)-1-乙烯基-环庚烷(6.28%);(1S-顺式)-1,2,3,5,6,8A-六氢化-4,7-二甲基-1-(1-甲乙基)-萘(2.81%);4-(1,5-二甲基-1,4-己二烯基)-1-甲基环己烯(2.74%);庚醛(2.7%);5,8,11-十七碳三炔酸甲酯(1.98%);正十六烷酸(1.83%);(E)-α-金合欢烯(1.75%);α-谷甾醇醋酸酯(1.67%);4'-叔丁基-2',6'-二甲基-苯丁酮(1.55%);1-甲基-3-(1-甲乙基)-苯(1.42%);N-(1-乙基-1,2,3,4-四氢化-2,2,4-三甲基-7-喹啉)-丙酰胺(1.39%);(3α,5α)-5-氯-豆甾烷-3-醇醋酸酯(1.31%);1,2,4A,5,6,8A-六氢化-4,7-二甲基-1-(1-甲乙基)-萘(1.27%);十六烷酸乙酯(1.2%);[2S-[2α,5α(R*)]]-四氢化α,α,5-三甲基-5-(4-甲基-3-环己烯-1基)-2 -呋喃甲醇(1.13%);[1S-(1α,4α,5α)]-1,8-二甲基-4-(1-丙烯基)-螺[4.5]癸-7-烯(1.05%);(Z,Z)-9,12-亚油酸酰氯(1.03%);1-氯-7-十七碳炔;8,9-脱氢-9-甲酰基-环异长叶烯(0.83%);(E)-3,7,11-三甲基-1,6,10-十二烷三烯-3-醇(0.79%);(R)-9,10-二氢-9-羟基-8,8-二甲基-2H,8H-苯并[1,2-b:3,4-b']二吡喃-2-酮(0.75%);2-溴-4-氟苯基辛酸酯(0.63%);α-衣兰油烯(0.61%);豆甾-3,5-二烯(0.56%);[1-(1α,4Aα,8Aα)]-1,2,4A,5,6, 8A-六氢化-4,7-二甲基-1-(1-甲乙基)-萘(0.51%);Platambin(0.48%);2-甲基-4-孕甾-3,20-二酮(0.47%);喇叭烯氧化物-(II)(0.44%);γ-谷甾醇(0.44%);异丁酸香叶酯(0.41%);5,8,11-二十碳三炔酸甲酯(0.4%);8,11-亚油酸甲酯(0.39%);4-(3,3-二甲基-1-丁炔)-4-羟基-2,6,6-三甲基环己-2-烯酮(0.38%);4-亚甲基-1-(1-甲乙基)二环[3.1.0]己-3-醇醋酸酯(0.37%);6-乙基-3-辛基-邻苯二甲酸丁酯(0.36%);5 -(4-甲苯基)呋喃甲酸(0.36%);(3A)-△5,22-豆甾烯-3-醇醋酸酯(0.36%)。

2号样本共鉴定了39个化合物,占总含量的92.31%。按照含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α-甜没药醇(23.78%);蛇床子素(14.06%);(Z,Z)-9,12-亚油酸(8.48%);[ S-(E,E)]-1-甲基-5-亚甲基-8 -(1-甲乙基)-1,6-环癸二烯(7.66%);5,8,11-十七碳三炔酸甲酯(7.15%);蓝桉烯(4.41%);正十六烷酸(2.84%);(E)-α-金合欢烯(2.05%);N-(1-乙基-1,2,3,4-四氢化-2,2,4-三甲基-7-喹啉)-丙酰胺(1.74%);[1S-(1α,4Aα,8Aα)]-1,2,4A,5,8,8A-六氢化-4,7-二甲基-1-(1-甲乙基)-萘(1.58%);镰叶芹醇(1.54%);α-甜没药烯(1.33%);[2S-[2α,5α(R*)]]-四氢化-α,α,5-三甲基-5-(4-甲基-3-环己烯-1基)-2-呋喃甲醇(1.28%);α-香茅醇,氯二氟醋酸酯(1.22%);顺式-α-甜没药醇(1.19%);2,6,6-三甲基二环[3.1.1]庚-3-胺(0.97%);(1α,4Aα,8Aα)-1,2,3,4,4A,5,6,8A-八氢化-7-甲基-4-亚甲基-1-(1-甲乙基)-萘(0.77%);(E)-3,7,11-三甲基-1,6,10-十二烷三烯-3-醇(0.77%);9,12-亚油酸乙酯(0.73%);角鲨烯(0.67%);1,2,4A,5,6,8A-六氢化-4,7-二甲基-1-(1-甲乙基)-萘(0.58%);Platambin(0.56%);(R)-9,10-二氢-9-羟基-8,8-二甲基-2H,8H-苯并[1,2-b:3,4-b']二吡喃-2-酮(0.55%);5,8,11-二十碳三炔酸甲酯(0.54%);(Z,Z,Z)-9,12,15-十八碳三烯酸-2,3-二羟基丙酯(0.53%);3-(1,1-二甲基-2-丙烯基)-7-羟基-6-甲氧基-2H-1-苯并吡喃-2-酮(0.53%);3α,7α,12α,24α,25-五羟基四甲基硅烷-5α-胆甾烷(0.52%);α-依兰烯(0.49%);2-亚甲基-6,8,8-三甲基三环[5.2.2.0(1,6)]十一烷-3-醇(0.47%);9-羟基-7H-呋喃[3,2-g][1]苯并吡喃-7-酮(0.37%);雪松醇(0.36%);[1AR-(1AR*,2R*,3S*,4AR*,6S*,7S*,7AS*,8E,10R*,11R*,11AS*)]-2,7,10-三乙酰氧基-1,1A,2,3,4,6,7,10,11,11A-十氢-1,1,3,6,9-五甲基-4-氧-4A,7A-环氧-5H-环戊二烯并[α]环丙基[f]环十一碳-11-烯基-3-吡啶羧酸酯(0.36%);豆甾烷-3,5-二烯(0.35%);1,3,4-三甲基-3-环己烯-1-甲醛(0.34%);4'-apo-α,psi-胡萝卜素甲酸(0.33%);(6α)-6,17,21-三[(三甲基硅基)氧基]-3,20-双(w邻甲基肟)-孕-4-烯 -3,11,20-三酮(0.31%);[3R-(3α,5Aα,9α,9Aα)]-八氢化-2,2,5A,9-四甲基-2H-3,9A-亚甲基-1-恶庚因(0.31%);邻苯二甲酸-丁基-2-戊酯(0.3%);顺式-1-甲基-3-(1-甲基乙烯基)-环己烷(0.29%)。

3号样本共鉴定了37个化合物,占总含量的91.99%。按照含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蛇床子素(16.79%);α-甜没药醇(13.56%);α-甜没药烯(11.94%);(Z,Z)-9,12-亚油酸(11.69%);蛇麻烯(8.96%);(1α,3Aα,7α,8Aα)-2,3,6,7,8,8A-六氢化-1,4,9,9-1H-3A,7-四甲基-亚甲基薁(4.08%);正十六烷酸(3.25%);(1S-顺式)-1,2,3,5,6,8A-六氢化-4,7-二甲基-1-(1-甲乙基)-萘(2.69%);γ-衣兰油烯(1.45%);1-甲基-2-(1-甲乙基)-苯(1.43%);9,12-亚油酸乙酯(1.22%);(R)-1H-2,4A,5,6,7,8-六氢化-3,5,5,9-四甲基-苯并环庚烯(1.21%);5,8-二甲氧基-2,3,10,10A-四氢化-1H,4AH-菲-4,9-二酮(1.21%);顺式-α-金合欢烯(1.1%);3,6,6-三甲基二环[3.1.1]-2-庚烯(1.08%);庚醛(1.04%);顺式-α-甜没药烯(0.76%);亚油酸乙酯(0.73%);豆甾烷-3,5-二烯(0.7%);α-衣兰油烯(0.63%);1-甲基-4-(1-甲乙基)-1,3-环己二烯(0.61%);[2S-[2α,5α(R*)]]-四氢化α,α,5-三甲基-5-(4-甲基-3-环己烯-1-基)-2-呋喃甲醇(0.6%);1-壬烯(0.58%);α-荜澄茄油烯(0.58%);4-甲基-1-(1-甲乙基)二环[3.1.0]-2-己烯(0.51%);γ-松油烯(0.48%);辛醇(0.38%);1,2,3,4,4A,7-六氢化-1,6-二甲基-4-(1-甲乙基)-萘(0.34%);邻异丙烯基甲苯(0.29%);[1S-(1α,7α,8Aα)]-1,2,3,5,6,7,8,8A-八氢化-1,4-二甲基-7-(1-甲基乙烯基)-薁(0.29%);3,4-二氢-4-羟基-2H-吡喃(0.27%);石竹烯氧化物(0.27%);(R)-9,10-二氢-9-羟基-8,8-二甲基-2H,8H-苯并[1,2-b:3,4-b']二吡喃-2-酮(0.26%);1,10-二氯癸烷(0.26%);(-)-α-波旁烯(0.26%);6-甲基-5-庚烯-2-酮(0.25%);Z,Z,Z-1,4,6,9-十九烷四烯(0.24%)。

三种长春七样品的脂溶性成分含量总结为:萜类{样品1 (35.38%)、样品2(37.60%)、样品3(39.99%)};烷烃类化合物{样品1(17.08%)、样品2(10.88%)、样品3(13.61%)};脂肪酸类化合物{样品1(11.65%)、样品2(11.65%)、样品3(14.94%)};香豆素类化合物{样品1(10.00%)、样品2(14.06%)、样品3(16.79%)};酯类化合物{样品1(5.74%)、样品2(9.61%)、样品3(1.95%)};甾体化合物{样品1(4.81%)、样品2(1.18%)、样品3(0.70%)};酮类化合物{样品1(2.68%)、样品2(1.45%)、样品3(1.72%)};醇类化合物{样品1(1.92%)、样品2(2.52%)、样品3(0.98%)};醛类化合物{样品1(2.70%)、样品2(0.34%)、样品3(1.04%)};胺类化合物{样品1(1.39%)、样品2(2.71%)};杂环化合物{样品2(0.31%)、样品3(0.27%)};酰氯类化合物{样品1(1.03%)}。

依据本研究的实验结果,将三批长春七脂溶性成分的共有成分总结见表1。

3讨论本文首次对长春七的脂溶性成分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采用GC-MS检出丰富的化学成分,此次实验研究中,三批长春七的脂溶性成分的化学组成相似,萜类、烷烃类、脂肪酸类和香豆素类成分为长春七脂溶性物质的主要组成部分。长春七脂溶性成分中含有大量的萜类成分,其中,α-甜没药醇具有抗溃疡、抗炎、灭菌、溶解胆石的作用,可用于胃肠道溃疡及胆结石的治疗[4]。香豆素类成分,如蛇床子素具有强力的抗心律失常、扩血管、保护心血管、提高记忆力、镇静、抗骨质疏松、抗炎、抗癌药理作用,肝保护作用,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酒精性脂肪肝;不饱和脂肪酸及其酯,如(Z,Z)-9,12-亚油酸,亚油酸甲酯,亚油酸乙酯具有降血脂、降血压、软化血管、促进微循环、抗氧化、抗炎、抗衰老和防止动脉硬化等活性,广泛用于医药保健产品等开发[5-8]。本次研究阐明了长春七脂溶性成分的物质基础,为其药效作用的深入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同时研究表明α-甜没药醇,蛇床子素,(Z,Z)-9,12-亚油酸等为该植物脂溶性成分的主要特征和活性成分,含量较高,可以作为该药材品质分析的指标成分。

参考文献

[1]葛晓晓,姚成,边敏,等.长春七根部挥发油的测定及抑菌活性研究[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015,15(1):67-72.

[2]石娟,赵林涛,傅强,等.长春七超临界提取物镇痛、镇痛和抗炎作用的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1,23:428-431.

[3]张宇洁,张小莉,徐玥.长春七异欧前胡素的提取方法研究[J].应用化工,2012,41(4):679-684.

[4]孔杜林,陈亮文,王忠先,等.朱蕉叶挥发油的GC-MS分析[J].应用化工,2014,43(4):759-762.

[5]郑立卿,张力,董晓华,等.蛇床子素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神经药理学报,2013,3(6):29-35.

[6]Zhang J,Xue J,Wang H,et al.Osthole improves alcohol-induced fatty liver in mice by reduction of hepatic oxidative stress [J].Phytother Res,2011,25(5): 638-643.

[7]张春娥,张慧,刘楚怡,等.亚油酸的研究进展[J].粮油加工,2010(5):18-20.

[8]陈德力,弓宝,刘洋洋,等.牛大力根脂溶性成分的GC-MS分析[J].陕西中医,2015,36(9):1248-1250.

(收稿2015-10-21;修回2015-12-10)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R28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0-7369.2016.03.046

*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13-ZY037)

猜你喜欢

亚油酸二甲基氢化
二甲基硅油结构及热稳定性
NH3和NaCl对共轭亚油酸囊泡化的影响
复合溶剂萃取N,N-二甲基乙酰胺
冷冻丙酮法提取山核桃油中的亚油酸和亚麻酸
利用烷基糖苷迁移和扩张共轭亚油酸囊泡pH窗口
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测定水中痕量土臭素和二甲基异崁醇
一种氢化丁腈橡胶的制备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超声场中亚油酸共轭反应的动力学
氢化可的松严重副作用1例
氢化6#溶剂油中芳烃的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