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对脑卒中患者恢复期运动功能与睡眠质量的影响

2016-04-05吐鲁娜依万力阿依努尔艾尼

陕西中医 2016年3期
关键词:上肢康复训练针灸

吐鲁娜依·万力 阿依努尔·艾尼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康复科(乌鲁木齐 830001)



针灸对脑卒中患者恢复期运动功能与睡眠质量的影响

吐鲁娜依·万力 阿依努尔·艾尼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康复科(乌鲁木齐 830001)

摘要目的:通过临床试验分析针灸对脑卒中患者恢复期运动功能与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9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针灸治疗。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定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定日常生活能力。比较两组FMA评分、MBI评分及睡眠障碍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上肢、腕和手、下肢FMA评分均显著升高,MBI评分明显升高,比较都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睡眠障碍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明显高于对照组82.2%的总有效率。结论:针灸在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显著促进患者恢复期运动功能和改善其睡眠质量。

主题词 脑梗塞/中西结合疗法针灸疗法恢复期睡眠

脑卒中是临床上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1]。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的脑卒中患者中,高达70%~80%因残疾而不能独立生活[2]。另外,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常会出现睡眠障碍,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会加重高血压、高血糖等脑卒中危险因素,甚至诱导疾病再发[3]。因此,对于脑卒中患者而言,改善运动功能和睡眠质量对其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针灸是我国的传统医学,在脑卒中治疗中的有效性已经在临床实践中证实,但还缺乏进一步的临床研究证据[4]。本研究旨在探讨针灸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睡眠质量的影响,为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临床资料 从2013年1月~2014年10月,在新疆省自治区人民医院康复科进行治疗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中,按照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男13例,女21例;年龄48~62岁,平均56.2±4.1岁;病程32~63d,平均46.6±10.4d;脑梗死31例,脑出血14例;左半球病变22例,右半球病变23例。观察组:男22例,女23例;年龄46~66岁,平均56.7±4.5岁;病程31~67d,平均47.5±11.8d;脑梗死29例,脑出血16例;左半球病变21例,右半球病变24例。两组患者间基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均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研究。

入选标准符合脑出血或梗死诊断标准[5],均经过颅脑CT或者MRI等影像学检查证实;处于疾病的恢复期,即范围:1个月<病程<6个月;单侧上下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合并睡眠障碍,即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7分;患者能独立完成各种量表测评;排除脑卒中后接受颅脑手术、明显智能、语言理解障碍、非脑卒中致睡眠障碍的患者;排除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的患者。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根据患者运动功能情况,以主动性训练为主,主要包括上下肢关节屈伸控制与自主性运动、扩大手指伸展运动范围、上下肢负重、坐位起立动作、坐位、立位平衡、下肢关节分离运动、上下阶梯训练以及改善上肢、手协调及精细动作的训练,1次/d,45~60min/次,6次/周,共训练6周。观察组:则附加针灸治疗,取穴如下:上肢取曲池、少海、外关、内关、合谷;下肢取阳陵泉、阴陵泉、血海、太冲、涌泉以及四神聪、印堂、安眠、照海、申脉穴位。针刺得气后留针30min,隔日治疗1次,3次/周,共6周。

疗效标准 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FMA)评定运动功能,评分越高,运动功能越好。使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odified barthel index, MBI)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评分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高。并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中的标准评价睡眠障碍疗效:痊愈: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者夜间睡眠≥6h,睡眠程度深,醒后精力充沛;显效:睡眠质量较前好转,睡眠时间增加≥3h,睡眠程度较前加深;有效:睡眠障碍症状较前减轻,睡眠时间增加但<3h;无效:患者治疗后睡眠质量无明显改善或加重。痊愈、显效和有效均为治疗有效。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方差分析。

治疗结果治疗前后FMA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上肢、腕和手、下肢FMA评分无显著差异(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肢、腕和手、下肢FMA评分均显著升高,观察组上肢、腕和手、下肢FM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MBI评分比较两组评分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治疗后评分高于对照组(t=2.09,P<0.05),见表2。

两组患者睡眠障碍疗效比较治疗后,观察组睡眠障碍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明显高于对照组82.2%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4.05,P<0.05),见表3。

讨论康复训练通过多种肌力训练及耐力训练,可有效抑制肌肉废用性萎缩,从而恢复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在脑卒中恢复期具有重要意义[7]。更有研究认为康复训练改善运动功能的机制可能与改善神经系统对肌肉调控作用及增加肌细胞线粒体、毛细血管数量、蛋白合成有关[8]。但是,康复训练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患者主动配合能力要求高,部分患者运动功能改善效果不明显。中医认为,脑卒中的发生是阴阳偏胜,气机逆乱所致,而针灸治疗可以促进患肢肌力恢复、改善精细运动及运动协调性[9]。其中曲池、少海、外关、内关、合谷为上肢的常用针刺穴位,阳陵泉、阴陵泉、血海、太冲、涌泉为下肢的常用针刺穴位。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后FMA及MBI评分均有所升高,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所改善,但与单纯康复训练组相比,联合应用针灸治疗组改善更显著,表明针灸方案对于恢复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从而达到改善其生活自理能力的目的。

研究显示,高达50%~80%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存在睡眠障碍,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容易中断、日间过度睡眠等临床表现,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者甚至会加重高血压、糖尿病等症状而诱发脑卒中再发[10]。然而,与其他并发症相比,睡眠障碍常被忽视,多采用镇静药等对症治疗,容易掩盖病情,不利于疾病的动态观察。因此,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睡眠障碍的治疗对该疾病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睡眠障碍属于中医的“失眠症”范畴,其病因为阴阳失调,阳不入阴,而针灸治疗的机理为调整人体阴阳,安神利眠[11]。其中百会和四神聪均为脑部穴位,两者配合可以调理脑神,宁心安眠,安眠穴具有镇静安神功效,而照海通阴跷,申脉通阳跷[12]。本研究中,单纯康复训练组的睡眠障碍治疗有效率为82.2%,疗效较高,可能是随着康复训练效果的体现,肢体运动功能得到不同程度恢复,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有所减轻有关,从而能够一定程度上改善睡眠质量[13]。而联合针灸治疗组的睡眠障碍治疗有效率为95.6%,明显高于单纯康复训练组,结果表明针灸治疗可以从整体上调节机体阴阳失衡,从而更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昕,赵立波,谢代鑫,等.激光穴照并穴位贴敷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激光杂志,2014,12(2):67-68.

[2]魏海棠,杨珺,刘志霞,等.三级康复体系对脑卒中患者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4,29(1):8-11.

[3]刘迎春,滕向东,吴德云,等.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1,10(4):421-423.

[4]甘应德,郭裕梅,郝春花,等.辨证施治结合针灸治疗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7(4):411-412.

[5]中华神经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20-23.

[7]戴志凌,刘洁欣,宋瑞军,等.影响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期康复训练依从性的相关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0):4514-4515.

[8]姜丽,卫小梅,窦祖林,等.康复训练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小腿肌肉收缩功能影响的磁共振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2,34(2):108-112.

[9]张少年,李蕾蕾.针灸联合功能锻炼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乡村医药,2014,(16):52-53.

[10]徐蔚,夏高峰,祝合奎,等.139例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相关因素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12,14(2):198-199.

[11]阮经文,易玉珍,严英硕,等.针灸对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0,26(8):1616-1620.

[12]黄梅,高淑红.针灸治疗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的效果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2,28(10):15-16.

[13]易世宏,陈宝田.安眠方对脑卒中恢复期失眠和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5):408-409.

(收稿2015-10-30;修回2015-12-07)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0-7369.2016.03.044

猜你喜欢

上肢康复训练针灸
Las nueve agujas de Fuxi Cómo surgieron estos implementos para practicar la acupuntura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基于惯性传感器的上肢位置跟踪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