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痹化瘀膏治疗强直性脊柱炎95例

2016-04-05任喜荣

陕西中医 2016年3期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中药

任喜荣

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西安 710082)



通痹化瘀膏治疗强直性脊柱炎95例

任喜荣

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西安 710082)

摘要目的:观察通痹化瘀膏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9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47%,对照组为71.5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通痹化瘀膏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主题词脊柱炎,强直性/中西医结合疗法@通痹化瘀膏

强直性脊柱炎( A S)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以侵犯中轴脊柱关节为特征,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炎性疾病,同时可累及外周关节,随着病情的反复发展可导致中轴及外周关节运动受限,功能丧失,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强直性脊柱炎在各民族均可发病,好发于男性,以15~30岁常见,强直性脊柱炎中医称之为大偻,是以肾虚邪痹立论,认为肾虚为本病的内在因素,风寒湿邪侵入督脉为本病发生的外在条件,若先天不足,肾水匮乏不能濡养督脉,六淫之邪趁虚而入,直中伏脊之脉,气血凝滞,筋骨不利以至拘萎不用而成本病,主要临床表现顽固性腰痛、腰背僵硬、晚期可发生脊柱强直,畸形甚至严重的功能障碍,是一种发病率、致残率均较高的疾病[2]。中医以补肾壮督,祛风除湿,行气活血,通络止痛为治疗原则。我科自2012年采用医院自制治剂通痹化瘀膏,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我科自2012年8月~2014年10月收治AS患者共190例,均符合1984年纽约修订的AS诊断标准及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3],将19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5例。治疗组:男性82例,女性13例;年龄16~5岁,病程3个月~12年。对照组:男性79例,女性16例;年龄18~46岁,病程3个月~10年。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符合抽样调查原则。排除合并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排除强直性脊柱炎晚期患者,关节出现严重畸形者;排除对中药过敏,不能耐受治疗者;排除皮肤有破损者。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非甾体类抗炎药醋氯芬酸0.1g,1d2次,同时联合应用二线药柳氮磺胺吡啶片(免疫抑制剂),0.25g∕片,2片/次,1d2次,柳氮磺胺吡啶片逐渐加量,至第2周可加至每次4片,1d2次,连续服药3个月。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联合中医药特色治疗,给予通痹化瘀膏中药涂擦治疗配合微波理疗,具体做法如下:将活血化瘀的威灵仙、川乌、草乌、透骨草等8味中药制成膏剂,进行中药涂擦,均匀涂抹于关节疼痛部位,如腰背部、骶髂部,配合微波治疗仪进行热疗,每次30min,每日2次可有效缓解病变部位疼痛。询问患者对温度的耐受情况,防止烫伤。涂药时注意保暖,在患者进行腰背部、骶髂部中药涂擦治疗时应注意关闭病室门窗,保护病人,避免药液浸染患者衣物。对中药过敏的患者或本身患有皮肤病的患者及处于发热期的患者则不宜进行中药涂擦治疗。在中药涂擦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皮肤的反应,若皮肤周围出现红疹、瘙痒、疼痛不适、出现小水疱等症状时应立即停止治疗,报告医生,进行相应处理。在治疗过程中加强巡视,及时与患者沟通,若患者感觉烫时应适当调整微波治疗仪的照射高度和角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防止烫伤。治疗结束后为患者用刮板刮去药物,协助患者用温水清洗局部皮肤,擦干,穿好衣服。功能能锻炼对保持脊柱活动度及各关节功能均有明显帮助,可在病情缓解期进行适当锻炼。而在进行完中医特色治疗后,背部及各关节僵硬疼痛得到缓解,适当进行功能锻炼效果尤为明显,及时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功能锻炼,最大限度进行深呼吸练习,同时做扩胸运动,每日练习6~8次,每次15min。进行下蹲活动:屈髋屈膝下蹲,尽可能保持腰部平直。锻炼腰背肌,可进行飞燕式锻炼,平卧位五点支撑法和三点支撑法[4]。头部尽量做前屈、后仰、左右侧弯,旋转等运动,指导患者科学合理功能锻炼,以不感到疲劳为宜。锻炼时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寒邪入侵。强直性脊柱炎此病病程缠绵,患者常情志不舒,应主动关心患者,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根据情况因人施护。病室环境应温暖向阳,避免外感风寒湿邪,以防正气受损。早期合理、规律地使用药物治疗,在服用中药汤剂时,寒湿痹阻型患者汤剂宜温服,服药后观察用药反应。休息时尽量睡硬板床,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合理调护饮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饮食宜高营养、高维生素,清淡可口,易于消化,风、寒、湿痹者,应进食温热性食物,忌食生冷刺激性食物[5]。注意饮食卫生,预防腹泻和痢疾,避免疾病加重或再次复发。

疗效标准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相关标准拟定:显效:临床主要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血清C反应蛋白、血沉指标中医症候计分均降低>70%;有效:临床主要症状体征有所好转,血清C反应蛋白、血沉指标中医症候计分均降低30%~70%;无效:未达到上述指标,临床症状无好转或加重。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在SPSS17.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方式记录,计数资料使用组间的χ2检验。

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总有效率治疗组89.47%显著高于对照组71.5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讨论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长期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中医称之为“大偻”,中医辨证属于寒湿痹阻型,症见腰骶、脊背酸楚疼痛,痛连颈项,伴僵硬和沉重感,转侧不利,重者翻身困难,脊柱强直,行走不能,发病与气候变化有关,阴雨潮湿天加重。中医理论认为,强直性脊柱炎属痹症范畴,是由于肾虚而致风寒湿邪入侵所致,以往古医书多称为“腰痹”、“竹节风”、“肾痹”“龟背风”等,在其发病过程中,先天肾精不足,督脉空虚是发病的关键,风寒湿热之邪等因素起着诱发作用,正虚邪侵,邪恋损正,日久不愈,痰瘀内生,终致筋挛骨损,脊背强直废用[6]。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西医多采用慢作用药物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二线药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的使用,服药时间长,毒副作用大,对肝肾功能及胃肠系统易造成损害[7]。联合采用通痹化瘀膏行中药涂擦治疗配合微波理疗的方法,利用药疗与热疗特点共同起效,方剂中威灵仙有祛风除湿、疏通经络之功效,并有较强的消炎止痛作用,川乌具有温经散寒的功效,草乌可搜风胜湿,散寒止痛,消肿,《本草纲目》曰:透骨草“治筋骨一切风湿疼痛挛缩。”若因风寒湿邪侵袭肢体经络而导致肢体疼痛,麻木,屈伸不利。可选用本品,祛风散寒胜湿,病邪去,则诸症自愈。《内经》曾记载: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通痹化瘀膏中药涂擦治疗综合使用几种药物,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祛风除湿,消肿止痛等作用,微波理疗可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减轻水肿,促进药物的吸收。联合使用可借助药力和热力通过皮肤直接作用于机体,通腠理、达祛风寒湿毒之目的,通过药物及物理温热作用而共同起效,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使炎性物质分解吸收,有利于缓解关节局部症状。联合中医药治疗方法简单,作用直接,见效快,可有效减轻患者关节各部位疼痛肿胀,明显缩短病程,疗效满意。我科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采用通痹化瘀膏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中西医结合系统治疗,合理调护,发扬中医药治疗特点,配合适度功能锻炼可提高中西医联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效果,延缓强直性脊柱炎的病情发展,具有显著疗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阎欢,王薇,胡志东.强直性脊柱炎患者HLA-B27亚型与KIR基因相关性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2,41(3):332-334.

[2]沈瑞子,叶红萍,杨国槀,等.益肾壮督汤配合西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4,35(4):780-782.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4] 宋楠,林春花,赵佩瑚.功能锻炼在强直性脊柱炎护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1,(23)10:79.

[5] 陆春梅.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报,2012,9(1):66.

[6] 蒋定荣.针灸综合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探讨[J].医学信息,2011,24(4):2243-2244.

[7] 屈萧萧,刘艳梅,沈璐.散寒祛痹方热敷治疗痛痹40例[J].陕西中医,2011,11(32):229-231.

(收稿2015-11-23;修回2015-12-20)

欢 迎 投 稿欢 迎 订 阅

【中图分类号】R593.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0-7369.2016.03.025

猜你喜欢

强直性脊柱炎中药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推拿联合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42例经验体会
中药治强直性脊柱炎有优势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中药贴敷治疗足跟痛
当归拈痛汤加减治疗湿热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28例
中医外治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27例
壮督除痹汤内服联合活血化瘀膏外敷治疗强直性脊椎炎6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