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帕金森病的中医证候分析

2016-04-05赵俊杰陈建宗

陕西中医 2016年3期
关键词:虚像岁者阴虚

赵俊杰 张 伟 李 涛 陈建宗

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药研究中心(西安 710032)



帕金森病的中医证候分析

赵俊杰张伟李涛陈建宗△

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药研究中心(西安 710032)

摘要目的:分析帕金森病(P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中医证候,为临床PD辨证施治提供参考。方法:将62例PD患者的病史资料详细录入后,由研究者统一依据选定的标准进行疾病诊断和证候分类,依据改良版Hoehn-Yahr分级标准进行病情分级评价。结果:62例PD患者中,主证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肝肾阴虚证23例(37.10%),血瘀动风证18例(29.03%),痰热动风证14例(22.58%),气血亏虚证5例(8.06%),阴阳两虚证2例(3.23%)。结论:PD患者中肝肾阴虚贯穿疾病的始终,早期虚实兼有,以痰热动风、血瘀动风、肝肾阴虚多见;中期渐趋虚像,以肝肾阴虚为主;晚期则虚像更甚,以肝肾阴虚、阴阳两虚常见。

主题词 帕金森病 证候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一种常见的进行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中老年人多见,以运动迟缓、肌僵直、静止性震颤、姿势步态异常为临床特征,并伴有复杂多样的非运动症状[1]。据统计,我国约有170万人患有该病,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1.7%[2]。随着人口老龄化,其患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已成为严重影响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3]。西医诊断PD主要依据临床症状,而中医药治疗PD以辨证论治为主要手段。本研究采用病证结合的方法,对西医诊断明确的PD患者进行辨证,整理分析P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以期为中医临床治疗PD提供参考依据。

临床资料 收集并整理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西京医院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PD患者62例。其中男33例(53.23%),女29例(46.77%);年龄38~84岁,平均年龄63.31±9.65岁,<50岁者4例(6.45%),50~59岁者17例(27.42%),60~69岁者23例(37.10%),≥70岁者18例(29.03%);病程1个月~20年,中位数为3年,平均病程4.48±4.09年,病程≤1年的5例(8.06%),>1年但≤2年的17例(27.42%),>2年但≤3年的10例(16.13%),>3年但≤5年的14例(22.58%),>5年的16例(25.81%)。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采用英国脑库帕金森病诊断标准[4],中医诊断标准采用1992年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老年医学会通过的《中医老年颤证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中的证候诊断部分进行辨证[5]。

排除标准 由感染、外伤、药物、毒物等引起的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帕金森叠加综合征患者;遗传变性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精神病患者;有严重心、肝、肺、肾等器质性疾病患者。

方法与结果全部病例按照本小组制作的“Parkinson’s Disease临床观察表” 详细录入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史相关条目、体征、诊断结论、用药情况等内容。应用PD改良Hoehn-Yahr(H-Y)分级量表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价[6-7]。

PD患者首发症状情况62例患者中以震颤起病33例(53.23%),以僵直起病23例(37.10%),混合起病6例(9.68%)。首发年龄为36~84岁,平均首发年龄(58.85±9.19)岁,<50岁者10例(16.13%),50~59岁者22例(35.48%),60~69岁者24例(38.71%),≥70岁者6例(9.68%)。首发肢体频次从高到低依次为右下肢28例(45.16%),右上肢23例(37.10%),左下肢21例(33.87%),左上肢15例(24.19%)。

PD患者H-Y分级情况62例患者中平均改良H-Y分级为(2.30±0.75)级,其中1.0级4例(6.45%),1.5级11例(17.74%),2.0级13例(20.97%),2.5级20例(32.26%),3.0级11例(17.74%),4.0级2例(3.22%),5.0级1例(1.61%)。即早期(1~2级)28例(45.16%),中期(2.5~3级)31例(50.00%),晚期(4~5级)3例(4.84%)。

不同首发症状的PD患者的发病情况以震颤起病的33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59.33±8.66岁,全距36~75岁,平均改良H-Y分级为2.11±0.62级;以僵直起病的23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57.87±9.81岁,全距40~84岁,平均改良H-Y分级为2.46±0.84级;混合起病的6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60.00±10.99岁,全距45~69岁,平均改良H-Y分级为2.75±0.82级。

PD患者中医证候分布情况62例患者中,主证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肝肾阴虚证23例(37.10%),血瘀动风证18例(29.03%),痰热动风证14例(22.58%),气血亏虚证5例(8.06%),阴阳两虚证2例(3.23%)。各证型平均改良版H-Y分级依次为2.45±0.92、2.03±0.63、2.20±0.49、2.40±0.42、3.50±0.71。

五种中医证型在三期中的分布规律通常认为H-Y分级中1~2级为帕金森病的早期,2.5~3级为帕金森病中期,4~5级为帕金森病晚期。62例患者中,PD早期患者28例(45.16%),中期患者31例(50.00%),晚期患者3例(4.84%)。其中晚期患者较少可能与本研究中门诊患者病情较轻有关。附表,肝肾阴虚贯穿疾病的始终, PD早期虚实兼有,以痰热动风、血瘀动风、肝肾阴虚多见;中期渐趋虚像,以肝肾阴虚为主;晚期则虚像更甚,以肝肾阴虚、阴阳两虚常见,见附表。

讨论PD属中医“颤证”范畴,历代医家对PD的认识及治疗源远流长,明朝孙一奎在《赤水玄珠》中首次把震颤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统一命名为“颤振证”[8]。清代王肯堂在《证治准绳》中有“颤,摇也,振,动也。筋脉约束不注而莫能任持,风之象也,此病壮年鲜有,中年以后有之,老年尤多。夫年老阴血不足,少水不能治盛火,极为难治”的记载[9]。不仅指明此病的病机是阴血不足,肝火太过,并指出此病中老年人发病居多。“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髓,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本研究根据目前国际公认的英国脑库PD诊断标准采用西医诊断明确的PD患者,再按照中医证候标准进行分析研究,采用病证结合的方法,以探索PD的证候规律,为PD临床辨证施治提供参考。

本次调查的62例PD患者,性别上男性多于女性。在年龄结构上,显示随年龄增长PD患者的患病率增加,另有研究显示年龄可影响PD的临床转归,如加速恶化运动功能、降低认知水平等[10]。改良版H-Y分级中早、中期多见,而晚期病人较少,这可能与门诊病人病情多较轻有关。本次研究显示PD患者以震颤或僵直单一起病形式为主,其中以震颤起病33例(53.23%),以僵直起病23例(37.10%),混合起病6例(9.68%),与既往研究报道相似[11-13]。不同首发症状的PD患者的发病情况显示以震颤起病的患者年龄较僵直起病的患者年龄大,但H-Y分级更低,病情相对更轻;而混合起病的患者平均年龄最大,H-Y分级也最高,说明病情最重。五种证型的平均改良版H-Y分级从高到低依次是阴阳两虚、肝肾阴虚、气血亏虚、痰热动风、血瘀动风,显示虚证患者的病情较实证患者的病情更为严重,这与临床上晚期患者更趋虚像,病情较重相一致。从五种证型在PD三期中的分布情况可以看出,肝肾阴虚贯穿疾病的始终, PD早期虚实兼有,以痰热动风、血瘀动风、肝肾阴虚多见;中期渐趋虚像,以肝肾阴虚为主;晚期则虚像更甚,以肝肾阴虚、阴阳两虚常见。说明PD病理性质总属本虚标实,肝肾阴虚为其本,风、火、痰、瘀为其标。诸邪胶着,虚实兼夹,日久而筋脉失养,发为颤振。这与现代多位医家的认识及国内文献报道相一致[14-16]。学习以往文献研究,结合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PD病机关键在于肝肾阴虚。《黄帝内经·素问》云:“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人至中老年,肝肾渐亏,加之年老多病,久病及肾,肾精愈加匮乏。“肾藏精、生髓、通于脑”,“脑为髓海”,“脑为元神之府”,肾虚脑失所养,故常出现神情呆滞,动作迟缓等症状。肝肾同居下焦,“肝肾同源”,肾藏精、肝藏血,“精血互化,精血同源”,肾阴不足,精不化血,可致肝阴不足,“肝主筋”,筋脉失养,虚风内动,故常出现肢体震颤拘挛等症状。阴虚生内热故出现怕热、口干、多汗、便秘等虚热伤津等症状。肝肾亏虚,肝火太过,还可出现焦虑、抑郁等情感障碍方面的症状。现代中医对PD的探索研究和治疗经验不断深入,较普遍认为本病病在筋脉,与肝、肾等脏密切相关,多因风、火、痰、瘀、虚所致,病变性质属本虚标实。标本之间可相互转化,风、火、痰、瘀可因虚而生,诸实邪又可进一步耗损阴本。另外诸邪之间也相互联系,甚至有时可相互转化,如痰可化热,热邪可煎熬津液而成痰等。

研究PD 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中医证候是探索该病发生发展规律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为临床治疗PD提供依据,本研究病例较少,加之研究结果受到多种因素干扰,一定存在很多缺点和不足,有待于进一步开展较大样本的观察,进一步提高PD的诊治水平。

参考文献

[1]王维治.神经病学[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2]Zhang ZX , Roman GC , Hong Z , et al. Parkinson’s disease in China : prevalence in Beijing , Xian , and Shanghai[J]. Lancet,2005,365∶595-597.

[3]程琦,杨燕,姜国鑫. 帕金森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老年医学与保健,2006,12(4):197-199.

[4]Hughes AJ, Daniel SE, Kilford L, Lees AJ. Accuracy of clinical diagnosis of idiopathic Parkinson's disease: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of 100 cases[J]. 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 1992 Mar,55(3):181-184.

[5]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老年医学会.中医老年颤证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试行)[S].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2,15(4):39-40.

[6]Hoehn MM,Yahr MD. Parkinsonism:onset,progression,and mortality[J]. Neurology,1967,17:427-442.

[7]帕金森病Hoehn-Yahr(修正)分级量表[J].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8,13(2):51.

[8]孙一奎.赤水玄珠[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

[9]王肯堂.证治准绳[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

[10]叶瑞东,雷辉,屈秋民,等.年龄对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11,40(12):1624-1627.

[11]叶晓来,张璟,王瑛,等.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J].内科理论与实践,2006,1(2):115-118.

[12]黄觉斌,张振馨,吴继星.自然人群中的帕金森病的临床特征[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1,23(1):19-22.

[13]陈婉珉,郑春叶,连新福.100例帕金森病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及证型分布规律[J].中医杂志,2011,52(3):214-217.

[14]王刚,王亚丽.从虚、瘀、毒论帕金森病的病因病机与辨证[J].新中医,2010,42(6):1-2.

[15]闫川慧,张俊龙,郭蕾,等.帕金森病中医病机学说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17(9):940-943.

[16]王志英,叶放,周学平,等.周仲瑛教授临证思辨特点概要[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2):45.

(收稿2015-10-21;修回2015-12-08)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R277.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0-7369.2016.03.023

猜你喜欢

虚像岁者阴虚
实像虚像细比对
实像虚像细对比
手脚心发烫未必都是阴虚火旺
侧面俯视时盛满水的碗中斜插筷子的虚像位置研究
人眼为什么能看到虚像
滋阴补肾法治疗肝肾阴虚型干眼的疗效观察
中风防治灵1号为主治疗阴虚风动型脑梗死30例
数据表达的准确性
数据表达的准确性
论文写作中需注意的“模糊”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