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胬方联合胬肉切除并自体角膜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78例

2016-04-05赵江涛

陕西中医 2016年3期
关键词:翼状胬肉结膜

赵江涛

甘肃省中医院耳鼻喉科(兰州 730050)



消胬方联合胬肉切除并自体角膜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78例

赵江涛

甘肃省中医院耳鼻喉科(兰州 730050)

摘要目的:探讨消胬方对翼状胬肉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78例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采用消胬方联合翼状胬肉切除并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方法治疗,并与56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对比。结果:消胬方联合翼状胬肉切除并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方法可以有效降低翼状胬肉复发率,提高治愈率。结论:消胬方能够有效治愈翼状胬肉,降低复发率。

主题词 翼状胬肉/中西医结合疗法 @消胬方 外科手术

翼状胬肉是临床眼科常见疾病,中医称“胬肉攀睛”,俗称“鱼肉”。其发生多是由于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刺激而导致局部的慢性炎症性病变,一般为单眼受犯,有时涉及双眼,因其形状酷似虫翼故得名[1]。临床表现为球结膜及结膜下的组织肥厚、变性以及增生,并向角膜内发展,侵犯角膜后日渐增大,并逐渐覆盖至瞳孔区而严重影响视力。户外劳动者多见,其中以渔民和农民发病率最高,多与日光、风尘及烟雾等因素的长期慢性刺激有关,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其发病率达2%~5%[2-3]。目前临床上翼状胬肉的治疗方法较多,保守治疗可采取烧灼、药物、冷冻、腐蚀、超声波、激光等,但疗效均一般[4]。我院自2013年2月~2014年10月,采用消胬方配合自体角膜干细胞移植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78例,现将相关结果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根据就诊时间不同,选取前来我院就诊的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患者78例,男43例,女35例;年龄47~69岁,平均年龄53.1±4.7岁;病程6~19个月,平均12.5±3.3个月。对照组患者56例,其中男30例,女26例;年龄40~71岁,平均年龄58.3±6.2岁;病程7~21个月,平均病程13.7±4.1个月。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诊断标准:睑裂区见呈翼状的纤维血管组织侵入角膜。临床上根据翼状胬肉是否发展分为:静止性:胬肉的头部平坦,体部较薄,无发展趋势;进行性:胬肉头部隆起,前端出现浸润,有时见色素性铁线(Stocker`s线),体部充血、肥厚,向角膜内逐渐生长。入选者具备翼状胬肉侵入角膜缘内超过3mm,并发炎症;患者原因接受手术治疗;患者愿意能坚持服用中药。

治疗方法 治疗组患者采用消胬方配合手术治疗的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只采用手术方法。消胬方治疗:消胬方为本科室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得出,组成包含黄连、麦冬、生地、赤芍、淡竹叶、石斛、桑白皮、丹皮等。服用方法:水煎服,1d2次。本方以除内热为主,兼并养阴利尿除烦。其中黄连、麦冬和生地作为君药,清心凉血解毒,泻火生津除烦;配合淡竹叶、桑白皮等,利水消肿,清热解毒,轻清透泄,使热邪外达,透出气分而解。再配伍丹皮、石斛、赤芍等,散瘀排毒,养阴润肺,有补有泻,既清热解毒,又养阴生津,使入内之邪气透出而解,诸症自愈。如果胬肉胀起,红肿集布,舌苔黄赤,脉浮数,属心肺风热型,可配合牛蒡子、木通、花粉等,以除心肺之热;如见胬肉淡红泛白,轻重时作,偶见麻痒,心烦气闷,舌红少苔,脉细弱者,属阴虚火旺型,可加减枸杞子、女贞子、百合等,以滋阴除烦,生津止渴。

手术治疗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放大10倍进行。麻醉方法:0.5%的地卡因作表面麻醉,用含有肾上腺素的2%利多卡因作结膜下浸润麻醉[5]。撑开眼睑,在镊子的协助下从翼状胬肉外缘0.5mm处切开浅层角膜,分离角膜与胬肉组织。再依次分离胬肉体两侧的球结膜、角巩膜缘以及巩膜上组织直达半月皱襞,并切除所有的胬肉组织。之后,从术眼上方沿角膜缘用圆刀片作弧线深达角膜基质层浅层的切开,取与球结膜缺损区相应大小的带角膜缘的干细胞组织,注意不带筋膜组织,植片上皮面朝上,呈梯字形。将植片用10-0尼龙线间断缝合并固定在角巩膜缘。手术结束后,切口部位涂少量抗生素眼膏,术后处理同A组,10d后拆线。

疗效标准[6]治愈标准:患眼结膜表面光整,无充血,角膜呈现透明或存在少许薄翳,无新生血管长入角膜缘区域;复发标准:患眼出现二次结膜充血增厚,纤维血管性组织增生,胬肉再度侵犯角膜。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采用χ2检验比较组间复发率,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结果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后随访,时间1个月至1年,平均8.2±2.6月。其中,治疗组失访6例,复发7例;对照组失访3例,复发12例。治疗组复发率8.97%、对照组21.34%,前者显著低于后者;治疗组治愈率83.33%、对照组73.21%,前者显著高于后者。

讨论中医学认为,翼状胬肉由眦角而生,在脏属心,为血轮,心主血脉; 心肺两经风热壅盛,热郁血滞,脉络瘀阻或劳欲过度,耗损心阴,水不制火,虚火上炎致眦角赤脉怒生攀侵黑睛发病[7]。殷伯伦教授认为,在中医里,翼状胬肉属红障血分之病,病因属于金克木,是球结膜下出现筋膜组织的慢性增生肥厚或者变性,侵蚀角膜所致[8]。病理学研究证实,成纤维细胞是构成翼状胬肉的主要成份之一,而导致翼状胬肉病理改变的主要原因是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发生增生和变性[9]。导致翼状胬肉复发的原因包括慢性炎症刺激、手术不彻底以及残留组织充血不退等,而且手术过程中还容易造成角膜缘浅层组织破坏、角膜上皮缺损,使角膜正常的生理屏障作用降低,出现上皮细胞增生并形成新生血管,引起翼状胬肉的复发。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是指在手术切除胬肉后,将附有上皮组织的球结膜游离植片移植到切除了胬肉的位置,植片在无菌状态下会迅速分裂增生并取代发生缺损病变的角膜及巩膜缘区域,阻断蛋白质向氨基酸的降解过程,抑制基底细胞的异常代谢,从而消除组织的玻璃样变性,有效的预防了翼状胬肉的复发[10]。石运运等[11]采用改良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168例,其中治愈184眼,治愈率96.84%,复发6眼,复发率3.16%。而李淑琳等[12]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早期翼状胬肉120例,其治疗组总有效率98. 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5.1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余杰为等[13]认为,仅仅采用中药保守治疗翼状胬肉,其术后复发率较高,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本病治愈率。本研究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出发,治疗了78例原发性翼状胬肉,其中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出现复发的病例全都是植片被吸收,进一步证明了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的优越性,其中中西医结合方法,即消胬方配合手术治疗翼状胬肉的术后治愈率为83.33%,与对照组仅依靠手术治疗后期的治愈率(73.21%)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复发率相比,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也具有明显优势(P<0.05),这与相关文献报道的结果基本类似。笔者在手术过程中还发现,对于角膜缘上丰富的干细胞,手术操作时,一般取上方的带角膜缘干细胞,取移植片时尽量保护角膜缘干细胞,防止损伤,这是保证植片术后成活的关键。

翼状胬肉的中医证型主要以心肺风热证和阴虚火旺证为主,在术后配合服用消胬方加减,能够有效泻火祛瘀,清心肺热。方中生地、黄连、淡竹叶、赤芍、桑白皮、丹皮凉血祛瘀、清心肺热,桑白皮、淡竹叶利水消肿作用,同时配伍枸杞子、麦冬等滋阴降火、补肝益肾,诸药协同,内外兼治,可以有效防止胬肉的复发。

参考文献

[1]赵堪兴,杨培增.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2]J Janson BJ, Sikder S. Surgical Management of Pterygium[J]. Ocul Surf, 2014, 12(2):112-119.

[3]边红莉.三种不同术式治疗翼状胬肉320例疗效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4,43(12):1649-1650.

[4]Wu PL, Kuo CN, Hsu HL, et al. Effect of pterygium surgery on refractive spherocylinder power and corneal topography[J]. Ophthalmic Surg Lasers Imaging,2009, 40(1): 32-37.

[5]郑慧君,余健儿,李爽,等.翼状胬肉不同手术方法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5,23(8):839-841.

[6]Gumus K, Erkilic K, Topaktas D, et al. Effect of pterygia on refractive indices,corneal topography, and ocular aberrations[J]. Cornea, 2011, 30(1): 24-29.

[7]王琴.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翼状胬肉30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工程,2011, 19 (3):152-153.

[8]段伯伦.环割加烙术治疗蚕蚀性角膜溃疡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1993,3(3):144.

[9]Roka N, Shrestha SP, Joshi ND. Assessment of tear secretion and tear film instability in cases with pterygium and normal subjects[J]. Nepal J Ophthalmol, 2013, 5(9):16-23.

[10]Altan-Yaycioglu R, Kucukerdonmez C, Karalezli A, et al. Astigmatic changes following pterygium removal: comparison of 5 different methods[J]. Indian J Ophthalmol, 2013, 61(3): 104-108.

[11]石运运,刘娟.改良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168例[J].陕西医学杂志,2013,42(10):1347-1348.

[12]李淑琳,韦丽娇,姜春晓,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翼状胬肉120例临床观察[J]. 时珍国医国药,2010,23(3):693-694.

[13]余杰为,王慧珍,洪亮.翼状胬肉术后复发防治的中西医临床进展[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1,20(3):92-94.

(收稿2015-10-11;修回2015-12-08)

【中图分类号】R777.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0-7369.2016.03.020

猜你喜欢

翼状胬肉结膜
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在翼状胬肉逆行撕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应用
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致视网膜损伤1例
探究翼状胬肉的中医治疗方法
原发性与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指标及实验室指标差异
眼睛长胬肉要不要治
翼状胬肉自体干细胞移植术后口服中药治疗60例临床观察
结膜切除术联合巩膜固定术治疗结膜松弛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对糖尿病结膜松弛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