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丹溪痛风方治疗痛风的临床观察及中医证候学研究

2016-04-05顾玲丽周唯践

陕西中医 2016年3期
关键词:丹溪胆南星血尿酸

顾玲丽 周唯践

云南省中医医院 (昆明 650021)



丹溪痛风方治疗痛风的临床观察及中医证候学研究

顾玲丽周唯践△

云南省中医医院 (昆明 650021)

摘要目的:观察丹溪痛风方治疗痛风的疗效,为临床提供优效治疗方案,探讨痛风中医症状分布特点。方法:将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痛风患者,采用随机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则使用丹溪痛风方,同时根据中医分型调整各组方药物剂量进行治疗,连续观察4周,归类120例患者的类似中医症状。结果:治疗组有效率达94.3%,对照组有效率为55%,血尿酸值改善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丹溪痛风方对痛风有较好治疗作用。

主题词 痛风/中西医结合疗法@丹溪痛风方证候

痛风属中医痹证范畴,古代医家谓之痛痹、历节、白虎历节等,从中医理论分析,本病主要是因为血热而又感受外寒、湿邪,血凝气滞,经络不通,以致四肢百节、上中下走痛,其病理特点在于“浊瘀滞留经脉”。现代医学所指的痛风,是一种家族性尿酸代谢失调疾病。是由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一种晶体性关节炎[1]。临床表现主要有血清尿酸增高,关节红热、肿胀、疼痛反复发作,甚至关节强制或畸形,痛风石形成,肾实质损害等。本病主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痛风以痛风性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继发性痛风则可由多种原因引起,痛风为其并发症。本病的好发年龄一般在30~60岁之间,以男性为主。近年来,我们采用丹溪痛风方加减治疗痛风,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并在治疗的过程中对120例痛风患者的中医证候进行了归类分析。现分析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所有病例均来源于2014年9月 ~2015年9月云南省中医医院风湿科住院部和门诊,治疗组、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男、女患者分别为51例,9例;年龄35~68岁,平均年龄46.8岁。对照组男、女患分别为52例,8例;年龄36~69岁,平均年龄47.4岁。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年龄、性别分布)、临床症状和体征(以患者血尿酸值代替)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纳入标准 符合2011年欧洲抗风湿联盟(EULAR)修订后的痛风诊治指南[2]和《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中的痛风诊断标准;中医辨证论治以《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中的证型分类为依据;患者6个月内未接受过相关治疗或服用可能影响治疗效果的药物;未患有心、肝、肾损害疾病或其他合并症,不属于特殊人群,如妇女、未成年人、病情危笃或疾病晚期等;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一般治疗:低嘌呤饮食,每日饮水量2000mL以上,西医对照组给予别嘌呤醇, 0.2g/d,7d为1个疗程,治疗组则在丹溪痛风方(组成为黄柏、胆南星、苍术、羌活、神曲、龙胆草各15g,威灵仙、防己、川芎、白芷、桃仁、红花各9g,桂枝6g)的基础上根据中医分型进行各组成药物的剂量调整,风寒湿痹型,患者主要表现为关节肿痛,屈伸不利,喜温,肢体重着,麻木不仁,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象弦紧或濡缓等。治疗上当重用苍术、威灵仙、羌活、防己、白芷、桂枝;痰热阻滞型,症见关节肿痛红肿,反复发作,伴关节畸形,屈伸不利,局部皮色暗红,舌质红,苔白或黄腻,脉象滑数等,治疗上当重用黄柏、胆南星、龙胆草、神曲;血瘀痹阻型,患者症见为关节疼痛畸形,体虚乏力,面色青暗,舌质绛红多有瘀点,苔黄腻、脉象濡缓等,治疗上当重用桃仁、红花、川芎。1d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14d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8d,观察患者疗效,血尿酸值变化等指标。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

疗效标准 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中有关痛风的疗效标准。痊愈:症状消失,血尿酸降至正常范围;好转:关节肿胀消减,疼痛缓解,血尿酸检查有改善;未愈:症状及血尿酸检查无变化。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

治疗结果治疗效果丹溪痛风方治疗痛风总体疗效94.3%,明显优于西医对照组P<0.01,有显著性差异,见表1。

血尿酸值变化治疗组治疗前血尿酸值689.7±250.3μmol/L与对照组治疗前血尿酸值694.6±235.9μmol/L,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尿酸值均有降低。治疗组治疗后血尿酸值456.3±182.6μmol/L与对照组治疗后血尿酸值581.95±210.2μmol/L进行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表明治疗组在降低血尿酸值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

中医症状分布统计根据临床患者筛选和分析方法,归类类似症状,具体症状分布情况,见表2。患者中医症状分布情况显示:所有患者均表现有关节疼痛、肿胀;半数以上患者存在关节畸形,关节发热、屈伸不利、皮下结节、恶风等;极少数患者还存在肌肤麻木不仁、形体消瘦、自汗或盗汗、夜休不安等症状。患者舌脉象分布情况显示:超过60%的患者表现为苔黄腻,脉弦滑,此外舌红、舌淡胖、脉细的患者也较多,见表3。

讨论痛风的病因一般被认为是“热血得寒,瘀浊凝涩”,故治疗上应重泄浊祛热毒,通行瘀阻[4]。中医将本病分为风寒湿痹型、痰热阻滞型和血瘀痹阻型等,而丹溪痛风方中祛风湿的药品有苍术、威灵仙、羌活、防己、白芷、桂枝,祛痰热的药品有黄柏、胆南星、龙胆草、神曲,行瘀血的药品有桃仁、红花、川芎,诸药合用,具有祛风除湿,逐痰行瘀,清泻蕴热,温散通利的功效,是治疗痛风的有效名方。在临床治疗中,因为胆南星具有燥痰散风的作用,苍术有祛湿的功效,黄柏则擅于清热,因此此三药在对应分型治疗中用量宜重,是本方发挥良好疗效的基础。因为痛风病大多已涉及血分,多痰瘀交阻之症,故临床中在使用胆南星、苍术等祛痰燥湿药的同时,应该配合使用桃仁、川芎、红花等具有活血祛瘀功效的药,使疼痛得到缓解,进而缩短病程。又因痛风患者多有关节疼痛肿胀的症状,故用防己来达到行水逐湿的作用。此外在祛风药的选用上要根据不同部位,亦有所偏重,如用羌活、白芷、桂枝,威灵仙分别祛百节之风、头面之风、臂胫之风。祛风药有温行流散的作用,有助于解除痛风“涉冷水、立湿地”等发病因素,也体现了应用辛热之剂,流散寒湿,来达到开发腠理作用的治疗主张。神曲具有化水谷宿食、顾护脾胃之气的作用。因治疗痛风中常使用的祛痰湿、行瘀血、泻蕴热类药物往往影响脾胃之气的运化功能,因此临床中应该重视神曲在本方中的功效,来达到祛邪不伤正的作用,适当时候也可以配合别的药以增强神曲顾护胃气的作用。

痛风发病,因血热而又感受外寒、湿邪,血凝气滞,经络不通,以致四肢百节、上中下走痛。通过对120例痛风患者的临床表现总结,根据其中医症状分布的频数、频率分布统计,认为:所有患者均表现有关节疼痛、肿胀;半数以上患者存在关节畸形,关节发热、屈伸不利、皮下结节、恶风等;极少数患者还存在肌肤麻木不仁、形体消瘦、自汗或盗汗、夜休不安等症状。患者舌脉象分布情况显示:超过60%的患者表现为苔黄腻,脉弦滑,此外舌红,舌淡胖,脉细的患者也较多。

参考文献

[1]蒋红.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效果研究[J].社区医学杂志, 2014,12(1):41-42.

[2]万伟 赵东宝. 2011欧洲抗风湿联盟痛风和高尿酸血症诊治指南[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12,11(16):781-782.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50-51.

[4]陈祖红.丹溪痛风加减方治疗痛风关节炎55例[J].陕西中医,2004,12(25):1093-1095.

(收稿2015-10-08;修回2015-11-27)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R97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0-7369.2016.03.018

猜你喜欢

丹溪胆南星血尿酸
基于“丹溪学派”学术传承的中医住院医师规培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
血尿酸高了怎么办?
SGLT2抑制剂对血尿酸影响的研究进展
胆南星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胆南星炮制历史沿革与现代研究△
八三感怀
浅谈丹溪学派传承悠久之因*
胆南星化学成分的研究
尿酸正常后可以停药吗?
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血尿酸与骨密度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