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动脉夹层瘤15例临床分析

2016-04-04朱从飞

实用临床医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临床表现治疗诊断

朱从飞

(涟水县人民医院心内科,江苏 涟水 223400)

主动脉夹层瘤15例临床分析

朱从飞

(涟水县人民医院心内科,江苏 涟水 223400)

摘要: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瘤的临床特点,旨在提高主动脉夹层瘤的诊断水平,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主动脉夹层瘤的临床表现、病史特点、检查及治疗方法。结果15例主动脉夹层瘤均经CT或MRA或心脏CTA确诊,其中有高血压病史10例,病后发现高血压2例,二叶式主动脉瓣2例,无特殊病史1例。 15例主动脉夹层瘤患者胸痛6例,其中3例伴后背痛,疼痛呈撕裂样疼痛;后背痛3例,刀割样疼痛;头晕1例;后背酸胀感伴双上肢麻木1例;腹痛1例;晕厥1例;胸闷2例。结论主动脉夹层瘤以高血压较多,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易误诊。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瘤; 临床表现; 影像学表现; 诊断; 治疗

主动脉夹层瘤是由于血液通过动脉内膜破口进入动脉壁中层形成夹层血肿,并延伸剥离而引起的严重心血管急症。其发病急骤,临床症状复杂多变,易误诊。笔者对涟水县人民医院2006年4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15例主动脉夹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便提高临床对主动脉夹层瘤的诊断水平,减少误诊、误治的发生。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15例主动脉夹层瘤患者,男11例,女4例,年龄44~84岁,平均年龄(60.1±5.6)岁,均经影像学确诊。

1.2病因与诱因

15例主动脉夹层瘤患者有高血压病史10例,病后发现高血压2例,二叶式主动脉瓣2例,无特殊病史1例(为老年女性患者);其中合并尿毒症1例。诱因:2例劳累,1例打喷嚏,其他无明显诱因。按DeBakey分型:Ⅰ型 6例,Ⅱ型8例,Ⅲ型1例。

1.3临床表现

15例主动脉夹层瘤患者胸痛6例,其中3例伴后背痛,疼痛呈撕裂样疼痛;后背痛3例,刀割样疼痛;头晕1例;后背酸胀感伴双上肢麻木1例;腹痛1例;晕厥1例;胸闷2例。其中2例伴有胸腔积液, 4例伴有主动脉瓣反流,2例双上肢血压不对称。

1.4辅助检查

15例主动脉夹层瘤患者行MR检查确诊6例,CT检查确诊8例,心脏CTA确诊1例。其中6例心电图ST-T改变,2例心脏超声发现主动脉增宽,2例二叶式主动脉瓣,1例胸片纵膈增宽,1例头颅CT脑梗死,1例肌钙蛋白升高,1例B超胆结石。

1.5诊疗及转归

15例中2例急诊误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1例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1例门诊误诊为冠心病、脑梗死;1例误诊为胆结石;1例误诊为高血压、脑供血不足;2例误诊为冠心病查心脏超声发现主动脉增宽,后经主动脉MRA确诊,误诊率为53.3%。所有病例经确诊后均予硝普钠或硝酸甘油控制血压SBP100~120mmHg(1mmHg=0.133kPa),倍他乐克使心率控制在60次·min-1左右,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卧床休息。8例转上级医院治疗,其中5例行手术及介入治疗成功,3例死亡;6例因经济问题拒绝转院,药物治疗4例死亡;1例发病后约1.5h死亡。死亡率为53.3%。

2讨论

主动脉夹层瘤的病因未完全清楚,其已知病因有高血压、马方氏综合证、Ehler-Danlos综合证、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瓣二瓣畸形、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和家族性主动脉夹层、梅毒等。主动脉夹层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约50%以上患者由高血压引起,年发病率约2.6~3.5/10万,预后差,死亡率高[1]378。主动脉夹层主要症状是胸痛、后背痛,其他少见的伴随症状包括充血性心衰(7%)、晕厥(13%)、脑血管意外(6%)、缺血性周围神经病、麻痹以及心脏骤停或猝死[2]。急性主动脉夹层病情进展迅速,早期死亡率高,对于未接受治疗的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死亡率极高,其中约25%的患者在夹层起病后24h内死亡,超过50%的患者在其后的1周内死亡,发病1个月和1年时的死亡率甚至可以超过75%和90%[1]381。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及外科手术、介入治疗的进步,主动脉夹层瘤的死亡率明显降低。主动脉夹层无创影像学检查方法有MR、增强CT、超声,3种技术联合应用有助于主动脉夹层的快速诊断和定位[3]。主动脉夹层易误诊,其原因对主动脉夹层发病特点认识不够,临床查体不仔细及病史询问不详细,临床思维局限,考虑临床常见病而忽视少见病,且其临床复杂多样[4],因此对于合并胸痛、后背痛、腹痛、晕厥、各种无法解释的神经系统症状以及临床有休克表现,但与血压下降不平行,甚至早期高血压等患者均应考虑主动脉夹层瘤的可能,注意与急性心肌梗死、急腹症、急性心包炎、急性肺栓塞等相鉴别,并做相应检查,尽早确诊,以免误诊、误治,延误病情。

参考文献:

[1]王吉耀.内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2]陈灏珠.心脏病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327.

[3]蒋雄京,刘国丈,刘力生.主动脉夹层研究进展[J].高血压杂志,2002,10(2):181-184.

[4]文娇,陈春萍,邓圆圆,等.胸主动脉夹层瘤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评价[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3,34(9):89-92.

(责任编辑:况荣华)

收稿日期:2015-09-01

中图分类号:R54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8194(2016)02-0021-01

DOI:10.13764/j.cnki.lcsy.2016.02.008

猜你喜欢

临床表现治疗诊断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大肠埃希菌肠道外感染及其治疗的研究近况
成团泛菌感染及其诊治的研究近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