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胬肉切除术+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与单纯胬肉切除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疗效

2016-04-04任敏荣

实用临床医学 2016年2期

任敏荣

(宜春市人民医院眼科,江西 宜春 336000)

胬肉切除术+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与单纯胬肉切除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疗效

任敏荣

(宜春市人民医院眼科,江西 宜春 336000)

摘要:目的比较胬肉切除术+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与单纯胬肉切除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将118例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 2组,A组61例,采用胬肉切除术+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B组57例,采用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对2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术后均角膜上皮修复完整,无术眼感染。A组术区结膜水肿19例(31.1%),植片出现排斥反应3例(4.91%),术后复发5例(8.19%);B组术区结膜水肿9例(15.7%),术后复发18例(31.5%)。A组术区结膜水肿发生率高于B组、术后复发率低于B组 (均P<0.05)。结论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复发率低、取材方便、无排斥反应,可以在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的治疗中广泛开展。

关键词: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 单纯胬肉切除术; 复发性翼状胬肉

翼状胬肉是眼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治疗方法以手术切除为主,但术后较高的复发率一直困扰着眼科医生,特别是复发性胬肉更是胬肉治疗中的难点。复发性翼状胬肉由于经过二次或多次手术,使得角膜缘干细胞受到了不同程度损害,从而使正常的角膜上皮表型不能重建,易形成纤维新生血管,从而导致胬肉复发[1]。2009年12月至2014年4月,笔者对118例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分别采用胬肉切除+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和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并对2种治疗方法疗效进行了比较,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在宜春市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118例(118眼),男50例,女68例,年龄32~70岁,平均57.5岁。其中手术次数超过2次8例。复诊(随诊)时间12~18个月,平均16.6个月。将11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翼状胬肉切除术+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组(A组,61例)和单纯翼状胬肉切除组(B组,57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手术方法

A组:术眼常规消毒铺巾,奥布卡因眼药水表面麻醉,庆大霉素注射液冲洗结膜囊,开睑器开睑。采用2%利多卡因注射液 2mL行鼻侧胬肉体部及头部浸润麻醉,用刀片将胬肉头部自角膜面分离,游离头部、分离体部,充分松解瘢痕,自体部剪除胬肉。在角膜缘前0.5~1.0mm处沿角膜缘弧线做一切口,切口深达角膜基质浅层,取角膜隧道刀经切口向后行角膜缘板层分离至角膜缘后4~5mm处,然后将分离的角膜缘板层连同球结膜一并剪下,大小与手术切面相当,上皮面向上,植片角膜缘与胬肉切除处角膜缘对合,用10-0显微尼龙缝线将移植瓣带浅层巩膜对位缝合。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注射液,涂布红霉素眼膏,包扎术眼。

B组:术前准备及麻醉同A组。用刀片将胬肉头部自角膜面分离,游离头部、分离体部,充分松解瘢痕,自体部剪除胬肉。胬肉切除后将结膜切缘取10-0显微尼龙缝线对位缝合固定于巩膜处。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注射液,涂布红霉素眼膏,包扎术眼。

1.3术后处理、复诊及复发标准

术后初期使用左氧氟沙星眼药水滴眼,手术面上皮修复后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药水滴眼,4次·d-1,共2周;第3周改为3次·d-1,依此法每周递减1次,共5周。住院期间每日行裂隙灯检查,观察角、结膜上皮及移植片生长情况,术后10d拆线。复诊时间:术后1个月内每周复诊1次(如有不适随诊),之后每个月复诊1次,复诊时间为3个月;4个月后每2个月复诊1次,复诊时间为12~18个月。

复发标准:翼状新生物长入角膜缘内1mm。

1.4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组患者术后均角膜上皮修复完整,无术眼感染。A组术区结膜水肿19例(31.1%),植片出现排斥反应3例(4.91%),术后复发5例(8.19%);B组术区结膜水肿明显9例(15.7%),植片出现排斥反应0例(0.0%),术后复发18例(31.5%)。A组术区结膜水肿发生率高于B组、术后复发率低于B组(均P<0.05)。

3讨论

翼状胬肉诊断简单,但对患者美容及视力等造成影响[1],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尽管目前手术方式较多且不断改进,但仍有较高的复发率。特别是复发性翼状胬肉,术后更容易复发。因此,很有必要探索一种手术简单易行、并发症少且胬肉复发率低的手术方法。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和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翼状胬肉手术方式。

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是传统术式,手术简单、易于掌握,并且手术时间短,在各级医院广泛开展,但术后易复发[2]。有研究[3]表明,翼状胬肉的生长及复发,除了与个体差异、患者居住区的地理位置和暴露于日光、风沙下的时间及手术水平等有关外,角膜缘干细胞在其生长、复发的过程中有着及其重要的关系。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正是基于这种理论的基础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改良手术方式,其能明显地降低翼状胬肉复发,特别是复发性翼状胬肉的复发。

角膜缘的Vogt栅状皱纹(PalisadesofVogt,POV)区是干细胞所在处,它是角膜上皮增殖分化的源泉,同时它还有阻止结膜上皮、血管向角膜内生长的栏栅作用。角膜缘干细胞具有细胞更新和组织再生能力,局部受损时可影响结膜的转向分化。在正常生理条件下,角膜缘干细胞的增殖压力抑制结膜上皮细胞的长入,并防止角膜缘部的结膜血管入侵[4]。如果角膜出现血管化,角膜转向分化过程受到抑制,结膜表层杯状细胞持续存在,可导致结膜病变组织侵入角膜产生翼状胬肉[5]。多次手术的复发性胬肉在角膜局部形成了角膜缘缺失和局部干细胞缺乏。采用干细胞移植,不但能为病变区角膜缘提供健康的上皮来源,使角膜恢复正常透明性,同时,这种含有干细胞的角膜缘组织可形成一“堤坝”,阻止胬肉切除术后被切断的角膜上皮下组织向角膜生长,降低了复发率。本研究中A组患者术后复发率为8.19%,明显低于B组的31.5%(P<0.05),也明显低于文献[6]报道的翼状胬肉手术后的复发率32.14%。由此证明,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能很有效地防止翼状胬肉复发。

另外,为了提高手术成功率,笔者认为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应特别注意以下2点:1)移植的带角膜缘干细胞的结膜瓣正反面不能颠倒,否则移植瓣不能存活,初学者可用缝线在结膜瓣上做好标记;2)移植的结膜瓣取材时要仔细测量,要合适,不能太大,否则术后移植区会隆起,移植瓣成活率会减少。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在抑制翼状胬肉复发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且取材方便、无排斥反应,可以在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的治疗中广泛开展。

参考文献:

[1]刘凯波,王晓琴.翼状胬肉显微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加自体带角膜缘上皮结膜移植术观察[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1,29(9):975-977.

[2]李小君.自体角膜缘上皮干细胞移植与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疗效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0):174-175.

[3]赵堪兴,杨培增.眼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杜,2013:117.

[4]刘鹏里,王秉农.翼状胬肉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与单纯切除的比较[J].中国美容医学,2010,11(19):14.

[5]胡竹林,郭玉敏.自体角膜缘与结膜移植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J].眼科研究,2000,18(4):356.

[6]邢志芳,吴德银,周纯,等.逆向撕除联合带蒂球结膜瓣转移术治疗翼状胬肉效果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2011,13(5):552-553.

(责任编辑:周丽萍)

收稿日期:2015-05-10

中图分类号:R777.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8194(2016)02-0058-02

DOI:10.13764/j.cnki.lcsy.2016.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