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师教师教育模块课程教学有效性调查研究—— 以河北师范大学为例

2016-04-01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00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教学有效性师范生

罗 英(河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高师教师教育模块课程教学有效性调查研究—— 以河北师范大学为例

罗 英
(河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摘 要:河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模块课程教学情况的现状调查表明,大多数师范生通过课程学习,获得了理论知识,锻炼了教学技能技巧。但教师教育模块课程仍存在问题,需要在优化教学内容,重视专业实习,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加强师生交流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

关键词:教师教育模块课程;教学有效性;师范生

一、引言

目前,公共基础课、学科专业课、教育专业课程三大版块组成了我国教师教育课程的基本框架[1],各高师院校对其表述和称谓有所不同,又称为教育学专业课程、教师教育模块课程、公共教育学课程等[2],本研究采用的是“教师教育模块课程”这一称谓。我国学者对教师教育模块课程的研究可分为如下四个方面:一是着眼于我国高师教师教育模块课程的现实,分析教师专业化发展和职前培养存在的问题;二是从教师教育课程改革角度,探讨教师教育模块课程课堂教学情况;三是从高师教师教育模块课程的评价着手探讨其课程与教学;四是介绍西方发达国家的教师教育模块课程教学改革的先进理念和技术,以为我国所借鉴[3]。

当前,对教师教育模块课程的研究仍然存在不足之处:学者主要集中于理论研究,而实证研究比较少;对重点师范院校研究较为集中,对普通师范院校研究数量少且较为分散;专门针对教师教育模块课程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较少,成果不够丰富。本研究以师范生为视角,从模块课程的教学现状出发,对地方普通师范院校教师教育模块课程的教学情况进行深层次。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思路

本研究以河北师范大学教学类、文学、数理类、艺术类四个专业的师范生为调研对象,以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意见》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为指导思想[4-5]。方法论上,结合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以及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成果;遵循理论研究——调查分析——对策探讨的逻辑思路;综合运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问题研究与对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结合河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模块课程的教学现状,从影响教师教育模块课程教学有效性的五个维度(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学评价、学生学习投入度)展开。在结果处理上,以SPSS17.0为统计工具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深入剖析影响课程教学有效性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二)数据来源及信度分析

本研究的被试者是河北师范大学2011级和2012级的师范生(大学三年级、四年级)。本次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320份,收回290份,回收率为90.63%。本研究设计了5个选项“完全不符合、大部分不符合、较为符合、大部分符合、完全符合”用来表达师范生对教师教育模块课程教学情况的评价,设计出预试问卷并发放,并利用克龙巴赫α系数对问卷进行检验,通过信度分析,总体信度和五个维度信度测试结果均在0.8以上,见表1。

表1 教师教育模块课程教学有效性信度系数

通过相关分析得出本研究的KMO值为0.848,表明问卷各个项目之间的相关程度无太大差异,且其对应的Sig值相伴概率小于用户给定的显著性水平(一般为0.05),因此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表2 KMO 和 Bartlett 检验

三、研究结果

(一)各维度现状比较

我们对各维度指标的有效性百分比进行对比研究,为教师教育模块课程课堂教学质量的改进提供了更可靠的数据资料。本调查问卷的题目中第五题为反向计分题,已经在数据统计中进行了处理,因此符合度越高表示师范生对该因素的评价越积极。在“完全符合”一项中,“教学方式”因素指标的有效百分比最大,达到22.8%,比率最低的指标是“学生学习投入度”,仅有14.9%;第二栏“大部分符合”维度指标中“课程设置”的有效百分比最高,为37.5%,最低的是“教学评价”为31.2%;在“完全符合”和“大部分符合”两项中,各维度指标的有效百分比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课程设置”59.8%、“教学方式”56.4%、“教学内容”51.9%、“教学评价”49.5%、“学生学习投入度”45.8%,总体平均达到了52.68%(见表3)。

表3 各维度现状比较

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师范生对“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的评价较为积极,这与河北师范大学的课程计划的可行性和教师的素质有着直接的关系。对于因素量化指标“一般”的评价中,“学生学习投入度”为38.7%,“教学内容”为36.3%,有效百分比较高。通过对河北师范大学师范生的随机访谈可知,“一般”这个概念用到教学有效性的评价中,可以理解为他们对教师教育模块课程学习的投入度和积极性还有待提高;教学内容与他们的期望存在一定差距;教师教育模块课程作为必修课,他们不得不参与课堂活动等。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完全不符合”因素指标中“教学评价”达到了10%,说明师范生对其评价不太乐观,教学评价本身还存在一定问题,值得我们去反思。

(二)单项指标的教学情况现状

高师教师教育模块课程教学有效性单项指标的统计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得出各个单项指标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并将其按降序排列,见表4、表5。

如表4所示,师范生对教师教育模块课程教学情况评价前十位指标的得分在3~4分之间,涉及到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师生关系。评价最高的为对教学内容的评价(3.63),说明教师教育模块课程教学内容丰富,能够满足师范生需求,不仅可以学习到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知识,而且可以学习到先进的教育理念。通过随机访谈发现,存在各个模块之间缺乏系统性的联系,各模块的内容有交叉重叠,各模块教学目的模糊不清等问题。平均得分高于3.3的有6个题项,其中涉及到任课教师的有5项,因此说明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以及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直接影响教学有效性,且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任课教师和师生关系这两个因素直接影响师范生对教学情况的评价。

表4 单项指标排名前十数据

表5 单项指标排名后十数据

如表5所示,师范生对教师教育模块课程教学情况评价后十位指标的得分在2~3分之间,主要涉及到学生学习投入度、实践教学、课堂氛围等方面。其中得分最低的是教材问题,平均得分是2.69,86.3%的师范生认为没有统一的纸质版教材,不利于巩固复习知识,同时这一问题与各个模块的系统性不强相呼应。师范生对实习的时间安排和实习收获评价分数较低,分别为2.81 和2.79,这和实践教学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的薄弱环节相一致。学生学习投入度的平均得分是2.78,可见师范生对自身的学习情况不是很满意,其中包括存在学习投入的精力不足;课前不喜欢预习,课后不喜欢复习;学习的理论知识难以灵活运用于实际。

(三)教学有效性在人口学特征上的差异分析

本研究以师范生的性别、年级、专业为自变量,以教学有效性(其中包括五个维度)为因变量进行方差分析,数据结果详见表6。

1. 学生性别对教学有效性的影响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看出,各维度指标的平均分女生略高于男生。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性别变量总体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投入度”两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其他四个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见表6。

表6 教学有效性评价性别差异表

2. 学生年级对教学有效性的影响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看出,两个年级的学生对教学情况评价有显著差异。对五个维度教学有效性的评价,2012级学生的平均得分略高于2011级。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其中年级因素在“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投入度”两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7。通过访谈发现2011级、2012级师范生学习精力和学习态度不同,部分2011级师范生已经把精力放在了找工作或者是考研中,从而对教师教育模块课程的学习投入会相对减少。

表7 教学有效性评价年级差异表

3. 学生专业对教学有效性的影响

经过单因素方差分析,从表8可以看出,不同专业学生之间对教学情况的评价有显著差异。经过LSD多重比较分析后发现:四个专业学生在“教学内容”“教学评价”和“学生学习投入度”三个维度上有显著差异,在“教学方式”和“课程设置”两个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教育学类学生对整体教学情况的评价分数要高于其他专业学生,由此可见,教育学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教学情况都要好于其他三个专业的学生,这不仅由于教育学的专业性质所决定,而且由于该专业学生对教育学更了解、更有兴趣,更易投入到模块课程的学习中去。

文学类学生对教学情况的整体评价最低,并与其他专业有显著差异,只有“课程设置”这一维度略高于数理专业学生,且存在较小差异。

数理类与艺术类学生对教学情况的评价均不存在显著差异。数理类与教育学类学生在“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两个维度存在显著差异,教育学类学生对模块课程教学情况的评价分数明显高于数理类。

表8 教学有效性评价专业差异表

四、研究结论与思考建议

(一)研究结论

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看,河北师范大学师范生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变量的评价较为积极,而对教学评价和学生学习投入度变量的评价趋于一般。教育学类学生对教师教育模块课程教学情况的评价明显高于文学类、数理类和艺术类的学生,文学类学生的评价处于最低水平。在人口学特征变量中,年级和专业变量与教学有效性有显著差异。

(二)思考与建议

1. 优化教学内容,改良评价方式

教学内容应以学生的需要为中心,增加纸质版教材,便于学生复习巩固学到的知识。增加增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真正做到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相结合,使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投入度。正如叶澜所讲:“原理不是放在嘴上讲的,原理不是明确的操作性规定,原理只有滋养了人的心灵才会有真实的力量。”[6]因此需要改革教师的教学评价方式,任课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收获,把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真正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重视教师教育模块课程的学习并学有所获。

2. 高度关注教育实习,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通过学生的访谈,部分学生反映实习期间能够登台讲课的机会较少,遇到教学中的问题带班教师不能帮助及时解决,实习后职业认同感反而更差等。所以,学校应高度关注学生的实习,为学生实习创造一个良好平台,多给实习生锻炼的机会,及时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增加职业认同感[7]。同时师范院校也应多举办教学技能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在竞赛中不断磨练自我、展现自我,并提高自身的教仪教态、表达能力和教学能力等。

3. 加强师生交流,活跃课堂氛围,增加学习兴趣

师生关系是制约教师教育模块课程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性因素[8]。师生关系是否融洽和谐直接影响教师教学热情以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影响模块课程课堂教学效果。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往往会使教师教得激情投入,使学生学得兴趣浓厚,使课堂气氛积极活跃[9]。通过对河北师范大学学生的随机访谈发现,师生间的交流互动会影响教学效果。学校应该鼓励任课教师课外多与学生交流,相互了解,融洽的师生关系对提高教师教育模块课程的教学有效性有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23-131.

[2] 何华清.地方师范院校英语专业教师教育类课程设置与教学现状调查[J].中国高教研究,2015(1):1-3.

[3] 崔允漷,胡惠闵,汪贤泽.关于我国教师教育课程现状的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08(9):21-23.

[4]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意见[EB/ OL].http://edu.imnu.edu.cn/n51c24.jsp,2012-09-08.

[5]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44-45.

[6] 叶澜,白益民,王枬,陶志琼.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265-269.

[7] 王少非.教师教育课程的实践取向:何为与为何[J].教师教育研究,2013(9):73-74.

[8] 周晓静.教师教育课改革与思考-以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课程为例.[J].中国教育学刊,2011(7):56-59.

[9] 周海涛.基于师生视角的大学课程实施调查分析[J].教育研究,2009(2):84-86.

(责任编辑、校对:刘玉娟)

A Study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Pedagogy Curriculum Teaching in Normal University by Taking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LUO Y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050000, China)

Abstract:Through the survey of current situation of pedagogy curriculum teaching situation in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most of the students think that they not only get theoretical knowledge, but also learn teaching skills. But pedagogy curriculum have some problems and needs reform in optimizing the teaching content,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professional practice, promot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and strengthen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etc.

Key Words:pedagogy curriculum; teaching effectiveness;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

作者简介:罗英(1989-),女,河北高碑店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学。

收稿日期:2015-08-30

DOI:10.3969/j.issn.1009-9115.2016.01.043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16)01-0157-04

猜你喜欢

教学有效性师范生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历史学师范生说课能力提升路径探究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论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下的课程整合探析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