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体护理在胫腓骨骨折内固定术后的护理应用观察

2016-03-29丁国琴江苏省泰兴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泰州225400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腓骨患肢住院

丁国琴,赵 琴*(江苏省泰兴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 泰州 225400)

整体护理在胫腓骨骨折内固定术后的护理应用观察

丁国琴,赵 琴*
(江苏省泰兴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 泰州 225400)

目的观察整体护理在胫腓骨骨折切开内固定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胫腓骨骨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30例。B组患者实施术后常规护理,A组患者实施在术后常规护理基础上的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功能恢复时间及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结果A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B组,且功能恢复时间明显快于B组,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应用于胫腓骨骨折切开内固定术后,能够有效缩短平均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功能恢复,进一步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护理上借鉴。

胫腓骨骨折;内固定术;术后;整体护理

胫腓骨骨折是下肢骨折中最常见的临床骨折之一,常需要选择手术方式治疗,但是因其较大的创伤、并发症发生率高、术后功能恢复慢等方面的缘故,采用有效的整体护理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观察整体护理在胫腓骨骨折切开内固定术后的应用效果,我院骨伤科护理组选取收治入院的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采用两种不同护理模式的效果进行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胫腓骨骨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30例。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5~68岁,平均年龄(45.5±2.2)岁;闭合性骨折26例,开放性骨折4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27~68岁,平均年龄(46.2±1.8)岁;闭合性骨折25例,开放性骨折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B组患者实施伤口引流护理、伤口护理等术后常规护理。A组患者在B组患者的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整体护理措施,具体如下。(1)术后体位护理:患者平卧于病床,用固定抬高支架抬高患肢,用多层毛巾或软的海棉枕垫于小腿,保持足跟悬空,为防止患肢外旋,可选用适当的固定支具让患肢处于中立位。(2)心理护理:术前骨折处因为骨膜血管破裂等因素的影响,常引起淤血及血肿,出现发热、肿胀,甚至出现水疱,患者疼痛的刺激影响术后的感受,形成明显的心理阴影。因此,进行必要的术后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包括:分析术后疼痛的主要原因;术后注意事项;积极鼓励患者和家属配合能减轻并发症的发生、分散患者的注意力等心理指导。(3)疼痛护理:术后由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创伤及内固定的存在,局部压力逐渐增高,疼痛明显加剧。除了安置术后镇痛泵有效止痛外,放置伤口引流管能降低局部压力、减轻疼痛,应该定期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视患肢肿胀情况采取措施抬高患肢,促进患肢的血液循环,减轻患肢淤血肿胀的程度,并有效预防静脉血栓的发生。(4)加强监测:术后常规基本生命体征的监测,包括疼痛的NRS评分变化情况;观察伤口引流情况及切口敷料渗血、渗出情况;对患肢的末梢循环、关节活动情况,感觉及运动情况进行动态观察(5)舒适护理:术后需提供清洁的环境、舒适的床位以及合适的体位,指导和督促患者和(或)家属适度按摩肢体,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另外,对于活动不便、翻身困难的患者,需做好清洁照护理,使用气垫床,降低褥疮、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1]。(6)术后早期加强功能锻炼:术后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出发点,以循序渐进为原则,鼓励患者早期加强肢体功能锻炼。在完善术后镇痛的基础上,抬高患肢,先行床上下肢的肌肉收缩与舒张交替训练,促进血液循环,减轻患肢肿胀程度。术后3~5天在床上进行患肢的自主升降运动,以锻炼患肢股四头肌等下肢肌肉,防止肌肉萎缩及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同时预防关节僵硬及骨质疏松的形成。术后7~10天在患者家属或辅助工具的帮助下,对患肢进行负重锻炼,促进骨折的愈合。14天后可进行关节部位的局部活动,逐步增加关节的主动屈伸能力和抗阻力锻炼。通常术后1.4~2个月进行X线片检查,当骨折初步愈合后可逐步扶拐进行负重锻炼[2]。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功能恢复时间及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方面,我院是根据患者对整体护理的认可情况填写相关满意度问卷调查表,采取分值制进行统计学分析,确定90~100分为满意,60~80分为基本满意,<6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功能恢复时间情况比较

A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B组,且功能恢复时间明显快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功能恢复时间情况()

表1 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功能恢复时间情况()

注:与B组相比,△P<0.05,*P<0.05

组别 n 平均住院时间(d) 功能恢复时间(d)A组 30 6.55±2.35△ 46.35±12.35* B组 30 10.15±3.05 58.45±10.25

A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n,%)

3 讨 论

胫腓骨骨折为常见骨科疾病,发生率高,骨折后应及时行手术治疗和及早进行康复训练,以提高患肢功能[2]。根据术后出现的或者有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常可减少或者避免发生相关并发症。

本研究中我们选择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胫腓骨骨折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整体护理,如术后体位护理、心理护理、疼痛护理、加强监测护理、舒适护理、术后早期加强功能锻炼等,取得比较满意的临床护理效果。分析其满意成效的重要原因,主要是早期进行了有效可行的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预防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的发生,依照肌肉舒缩-上下关节功能锻炼-邻近关节功能锻炼-扶拐行走-弃拐行走的顺序进行练习[3]。虽然样本研究数量偏少,但是其结果至少可以表明整体护理在胫腓骨骨折切开内固定术后护理上是可行性和有效性。

因此,针对性的整体护理应用于胫腓骨骨折切开内固定术后,能够有效缩短平均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功能恢复,进一步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护理上借鉴。

[1] 毛 鑫.舒适护理在胫腓骨粉碎性骨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6,1:147-148.

[2] 康丽娜,马秀凤,张凯南,等.胫腓骨骨折切开复内固定术38例护理体会[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3,34(3):120-121.

[3] 袁 英.胫腓骨骨折术后的护理体会50例[J].医疗装备,2016,29(6):162-163.

本文编辑:王 琦

R473.6

B

ISSN.2096-2479.2016.12.60.02

赵琴,Email:269616676@qq.com2.2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

猜你喜欢

腓骨患肢住院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妈妈住院了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腓骨沟加深联合腓骨上支持带修复治疗腓骨肌腱脱位
QCC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应用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
腓骨肌腱脱位的诊断与治疗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
腓骨皮瓣加外固定器修复胫骨缺损伴小腿软组织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