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语料库的称谓词“爸”与“爸爸”比较考察*

2016-03-29牛利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搭配语用功能爸爸

牛利



基于语料库的称谓词“爸”与“爸爸”比较考察*

牛利

摘要:现代汉语中“爸”和“爸爸”是基本称谓词。本文基于语料库考察二者在搭配、句法分布和语用上的差异,得出结论:“爸”在名词的典型性方面不如“爸爸”,其主要语用功能是作称呼语,而且多用于面称;“爸爸”的句法分布更广、内嵌度更深,而且还具有用于文章或新闻标题的语用功能。

关键词:爸/爸爸;搭配;句法分布;语用功能

*本文为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2015CYY008);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项目编号:2015-QN-465)成果

牛利/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讲师,博士(河南信阳464000)。

“爸”和“爸爸”是现代汉语的常用称谓词。《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对两词的解释均为父亲。它们经常出现在口语语体中,具有相同的概念意义,而且词性相同,句法分布也有相当的一致性。语言系统中一般不会存在语用功能完全对等的语言形式,因此,我们推断“爸”和“爸爸”也不例外。那么它们有哪些异同?本文基于语料库考察二者在搭配、句法分布、语用功能等方面的差异,进而解释差异产生的原因。语料来源于北京大学CCL语料库。

一、搭配

孙茂松指出,搭配是一种具有任意性的、重复出现的词的组合。本文考察“爸”和“爸爸”与人称代词、名词、形容词的共现搭配情况。

1.与人称代词搭配。“爸”和“爸爸”均能与我、你、他等人称代词搭配,只是其使用的频率有较大差别。“人称代词+爸”在语料中出现的频数很高,共987例。其中“我爸”最多,为400例,其次为“你爸”“他爸”等。“人称代词+爸爸”的出现频数共399例,其中“我爸爸”最多,有166例,其次是“你爸爸”“他爸爸”。由此可见,后者出现的频率均低于前者。同时,后者可在中间加上结构助词的,如“我的爸爸”,前者却很少能加,如“我的爸”。

2.与名词搭配。“爸”和“爸爸”与名词均有四种搭配可能:爸/爸爸+名词、爸/爸爸+的+名词、名词+ 爸/爸爸、名词+的+爸/爸爸。如爸妈/爸爸妈妈、爸的书/爸爸的书、小西爸/小西爸爸、小军的爸/小军的爸爸。两者与名词搭配有很多相似之处,区别在于它们搭配使用的频率不同,如“名词+的+爸爸”出现的频数比“名词+爸”高。

3.与形容词搭配。“爸”和“爸爸”都能与形容词搭配,构成“形容词+爸/爸爸”,也可以在中间加上结构助词“的”,构成“形容词+的+爸/爸爸”。其中,“爸”与形容词的组合频率较低,只有干爸、新爸、小爸等已经融合成词。“形容词+ 的+爸”的用例也极少。但是,“爸”形容词的组合频率就明显增多。有好/坏爸爸、富/穷爸爸等70例。年轻的爸爸、风趣的爸爸等有66多例。

由上可见,第一,“爸”直接受人称代词修饰时,人称代词的绝对数量、类别均多于爸爸。“人称代词+的”作修饰语时,“爸”的出现很受限制,而“爸爸”则较自由,从“我的爸”和“我的爸爸”的使用情况就可见一斑。另外,爸爸偶尔可受指示词修饰。第二,与名词搭配时,“爸”和“爸爸”在“爸/爸爸+名词”和“爸/爸爸+的+名词”结构中出现的频数较接近。爸爸与名词的组合能力稍强于“爸”。二者的重要区别表现在分布的不对等性,“名词+爸”的使用频率是“名词+爸爸”的4倍,而“名词+的+爸爸”的频率是“名词+的+爸”的7倍,两者互为镜像。第三,形容词修饰“爸”时受很大限制,“形容词+爸”和“形容词+的+爸”的使用频率都很低,尤其是后者。而形容词修饰“爸爸”时的限制较小。第四,受语义影响,“爸”和“爸爸”很少受数词或量词的修饰。“数词+爸”虽然有43例,但此时数词表示排序,不具计数功能,“数词+爸爸”更是未见。加上量词后,“爸爸”一词的使用比“爸”略多,但总体用法仍然较少。

二、句法分布

朱德熙先生明确将词语的句法分布作为判定词类的首要标准,已为汉语学界广泛接受。“爸”和“爸爸”为名词,而名词在句子中的主要语法功能是充当主语和宾语,因此,本文重点考察它们在主宾语两个位置上的句法表现。描写时只涉及独立使用的、不受任何别的成分修饰的“爸/爸爸”,以便更好地观察二者在句法分布上的异同。

近年来,随着深度体验游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过夜游客涌入厦门,使厦门的民宿业快速扩张,民宿数量呈几何式增长.厦门民宿的集群现象最早出现在鼓浪屿,岛内集中在曾厝垵、黄厝等城中村及鹭江、厦港等老城区;岛外集中在集美大学城、厦门北站,延伸至翔安、同安、海沧的乡村地区,如小嶝社区.鼓浪屿上自2006年出现湾景、娜雅等13家民宿以来,目前已经增加到400多家;而曾厝垵、黄厝的民宿也从最开始的两三家迅速发展到现在的900多家,成为厦门民宿发展集聚程度最高的地区.根据上文分析并结合实地调研情况发现,热门景区附近通常是民宿分布的集聚区.

1.“爸”的句法分布。“爸”可单独作主语,如例(1),语料中共293例;“爸”也可作主语的定语,如例(2),共有24例;另外,“爸”也可作宾语,如例(3),共146例。

(1)爸愿他去学买卖,好继承那些事业。

(2)爸的病始终没好利落,好几天,歹几天。

(3)大哥,我马上回去一趟,我想看看爸。

语料中还发现“爸”用于宾语从句的例子,包括宾语从句的主语或定语,这些用法不是十分常见,仅19例,如例(4)(5):

(4)孩子,你知道爸这辈子最后悔,最咽不下这口气的是什么吗?

(5)他觉得爸的财产算不了什么,最有价值的是名,不是利。

2.“爸爸”的句法分布。“爸爸”单独作句子主语的情况十分常见,如例(6),语料中共636例;“爸爸”也可作定语,如例(7),共有46例;“爸爸”作宾语的例子有421例,与爸的使用对应,如例(8)。

(7)我们看到,爸爸的神情是那样的深沉和庄重,很长很长时间,爸爸那双动情的眼睛印刻在我们的脑际,使人无法忘记。

(8)如果小鱼掉了队,父亲就会把它含在口里送回鱼群。几周后,小刺鱼便离开了爸爸集群而去。

“爸爸”用于主语从句的例子不多,用于宾语从句的频率较多,有98例,其中绝大部分在从句中作主语,如例(9)。另外,“爸爸”还可用于定语从句、补语从句,并可以充当话题,这是“爸”所未见的分布,如例(10)(11):

(9)他已经三年没回家了,他想回家,可不知爸爸在哪打工。

(10)邓林小时候最开心的,就是吃爸爸给的从日本人那里缴获的糖果和小饼干。

(11)母亲不忍心将这令人心碎的消息告诉整日企盼着爸爸归来的女儿。

综上可见,“爸”独用时分布的总频数明显少于“爸爸”独用时的频率数。从它们充当成分的分布广度看,“爸爸”多于“爸”。因此,“爸爸”一词的分布范围更广、内嵌度更深,独用的情况更为常见。

三、语用功能

以上考察了“爸”和“爸爸”的搭配和句法分布。对其搭配的探讨可以观察该词语的语义,对其句法分布的考察可以发现该词语的句法功能。总结发现,“爸”和“爸爸”的语义相同,但在搭配和句法分布方面同中有异。概念意义完全一致的两个名词为何会出现上述异同?我们推测两者的语用功能必定也不同,结果发现“爸”多用于称呼,尤其是面称,而“爸爸”则常出现于标题中。

1.称呼语。语料表明,“爸”用作称呼语的频数很高,面称有630例,自称有52例,这验证了《应用汉语词典》对“爸”的附释:“子女当面称呼父亲时多叫爸”。“爸”作称呼语时,一般是陈述口吻,但也可附加其他语气,书面上表现为不同标点的使用,如“爸!”可表示提醒、愤怒、甚至娇嗔的语气,“爸……”可表示欲言又止,“爸?”表示询问等。

“爸爸”用于称呼语的频数和语气多样性都不及“爸”。口语中儿童对父亲的称谓多用“爸爸”。语料中“爸爸”用于面称有367例,自称42例,而“爸爸!”在语料中仅有16例,不及“爸!”的67例。

2.标题。表称呼时“爸爸”的使用频率不及“爸”一词,但在文章和新闻报道等的标题中“爸爸”经常出现,如例(9)(10),语料中共有58例。

(12)2002年,青年演员徐静蕾执导的电影《我和爸爸》成为中国首部获得公开发行的独立制片电影。

(13)祖父授权,儿子管爸爸。(新闻标题)

考察语料发现,“爸”极少用于新闻或者文章的标题,这是“爸爸”与“爸”的一个重要语用差别。由此可见,“爸”和“爸爸”虽然均为称谓词,在搭配、句法分布方面也有相似性,但在语用功能方面二者是有差异的。“爸”多用于称谓,“爸爸”则可用新闻标题。

四、结论

我们认为,“爸”的主要功能是称呼,在名词的典型性上“爸”弱于“爸爸”。首先,在“修饰语(代词、名词、形容词)+爸”中,凡有定语标记“的”出现时,“爸”的使用都会受到限制。现代汉语中,典型名词都可以自由出现在“的”后,受“的”前成分的修饰,但是“爸”却基本不能这么用。“我的爸”在语感上远不如“我的爸爸”通顺,其于语料中出现的频率也较低,可看作语境中语速影响下的省略情况。名词(多是专有名词)可修饰爸,但加上“的”后,后面一般改用“爸爸”,如“小西爸”和“小西的爸爸”常见,而“小西的爸”不常用。形容词做修饰语时更能说明问题。形容词的基本功能就是做定语,因此,典型的名词可以自由地接受形容词修饰。但“爸”前加形容词的频数很少,如果加上“的”就更罕见。

其次,人称代词直接修饰“爸”的情况更多见。张敏(1998)分析了“代词+名词”结构中“的”的隐现规律。他指出凡是不加“的”的“代词+名词”,其实质是“在关系的座(坐)标上通过某个确认指标将某个特定对象的所指规约地固定下来”。也有学者从认知象似性角度解释“我书包”不能单用、“我爸爸”却可以说的原因。其认为当“代词+名词”蕴涵双向的领属关系时与名词的关系密切,可以省略“的”。但进一步分析发现,“我爸爸”能单说的情况也较少,多是充当句中成分,如,“我爸爸明天要来看我。”如果这样的话,“我书包”也不是不能说,如“我书包丢了”。“我爸爸”不单用的一个原因就是爸爸是更为典型的名词,可单独成句,如果加上代词同时又缺少“的”修饰,结果反而受到限制。更重要的是,这一用法由“代词+爸”完成,没必要再用“代词+爸爸”。

第三,“爸爸”也可受指示代词和量词的修饰,但“爸”一般不用。其中,这爸爸、那爸爸中的“这”和“那”在一定程度上可分析为冠词,其指示词的特性已经被弱化。刘丹青认为,有些数量短语,如“一个”等,有成为不定冠词的可能。王力先生也探讨过“(一)个”的不定冠词用法,指出其既表数量,也可兼表无定。冠词用来标示名词短语在有定、无定等方面的属性,如果接受“这”“那”“(一)个”作冠词的分析,则它们可以标示“爸爸”,却一般不用来标示“爸”,这也说明“爸爸”更接近典型的名词特性。

第四,句法分布显示,“爸爸”的分布范围更广、内嵌度更深,独用的情况更为常见。典型的名词可独用作主宾语,“爸爸”作主宾语的数量远多于“爸”。用于主宾语的定语时,“爸爸”也更为常见。从句的内嵌度更深、可及性低,那么进入其中的成分就受到更多的限制。典型的名词可以较自由地用作从句主语、宾语及各自的定语,而非典型性的名词则较难进入从句。

第五,面称和自称时“爸”的频率均高于“爸爸”,且“爸”面称时的语气多样,使用也更加灵活。而“爸爸”则可用于标题,甚至可以独用,这也说明“爸”并非典型的名词。

综上得出结论:“爸”并非典型的名词,其主要功能是作称呼语,面称或自称。其在名词的典型性方面不如“爸爸”。“爸爸”还有用于文章或新闻标题的语用功能。另需指出的是,本文语料源自语料库,受限于文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语料库中不可能穷尽所有语料,统计出的结果只反映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倾向性,而非绝对结论。

参考文献:

[1]孙茂松等.汉语搭配定量分析初探[J].北京:中国语文,1997(1).

[2]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3]张敏.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责任编辑:贺春健

中图分类号:H13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531(2016)01-0049-03

猜你喜欢

搭配语用功能爸爸
我和爸爸
爸爸
浅析英语教学中的模糊语教学
《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教材之我见
基于语料库的英语动词open的搭配研究
归化与异化
关于大学英语语音的语用研究
“反而”的语义韵考察
基于BYU语料库的英语专四词汇试题解析
基于语用学的虚拟语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