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X哒”词族的结构功能及其流行原因

2016-03-29吴玉凡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语用功能

吴玉凡

(华中师范大学 文学院,武汉 430079)

“X哒”词族的结构功能及其流行原因

吴玉凡

(华中师范大学 文学院,武汉 430079)

摘要:目前在网络和传统纸媒上“X哒”词族出现的频次较高。其中“X”一般为形容词性双音节叠音词,“哒”则更多表现为类词缀。“X哒”在句中可以作主语、谓语、定语、补语,是具有形容词功能的词语,也有其特殊的语用功能。 “X哒”词语的兴起和其自身在语音、语法、语用方面的特性相关,汉语方言为其兴起提供了土壤,模因现象及社会文化心理对其兴起和流行也具有推动作用。

关键词:“X哒”;语用功能;流行原因

近几年来,“X哒”词族爆红网络并迅速为传统纸媒所用。如近期故宫博物院连续推出“萌萌哒”文化创意产品(参见2015年1月19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第15版的相关报道)。“X哒”起源于贴吧词语“么么哒”,用摹声的方式来表示亲昵之意,但此时“么么哒”并没有类推成为“X哒”词族。其后受日本萌系文化影响,豆瓣词语“萌萌哒”出现,“X哒”词族才开始广泛使用。在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主办的“汉语盘点2014”年度字词中,“萌萌哒”榜上有名。目前“X哒”依然充满生命力,涌现出“美美哒”、“棒棒哒”等一系列新词语。本文试图对“X哒”这一新兴词族的结构功能和流行原因进行分析。

一、“X哒”的结构

(一) “X哒”中的“X”

一般来说,“X”最常见的是形容词性的双音节叠音词,如“萌萌”、“棒棒”等,其单音节本身为形容词,叠音后仍然相当于形容词性。但也有少数的“X”衍生出非形容词性双音节叠音词。如:

(1) 《何以笙箫默》公映前,黄晓明不但亲自跑到多个城市请影院经理吃饭,还亲自给他们夹菜,然后拿着自己的手机与他们“求合影”,玩“么么哒”。(2015年6月16日《贵阳日报》)

(2) 韩伟的“咯咯哒”鸡蛋是国内唯一的品牌化“绿色鸡蛋”,其严格的质量标准在全国蛋品行业中有着深刻的示范意义。(2006年1月28日《人民日报》)

例(1)“么么哒”中的“么么”根据亲嘴的摹声而来,其本质应为拟声词;例(2)“咯咯哒”也是根据母鸡下蛋时的叫声摹声而来,也应为拟声词。另外,“X”所含感情色彩褒义、中性较为常见,如美美、帅帅等,少数贬义形容词也可进入“X哒”这一词族,但组合后感情色彩发生变化,倾向中性或褒义。如:

(3) 《小黄人:大眼萌》拿下上周北美票房冠军,贱贱哒的小黄人们越发嚣张跋扈,不仅攻陷了票房排第二的漫威电影《蚁人》海报,还调戏了其他漫威大英雄,真的是贱贱哒。(搜狐新闻,http://mt.sohu.com/20150728/n417686345.shtml)

例(3)中“贱贱”本身为贬义,但进入“X哒”词族后,感情色彩转为中性甚至含有褒义。

(二) “X哒”中的“哒”

据《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哒,同嗒,形容马蹄、机枪等声音,拟声词。”[1]按照这一权威解释,“哒”应为拟声词,但也有不同看法,王东营认为“X哒”中的“哒”相当于普通话中“的”的用法。[2]而根据王洪君、富丽总结的类词缀与词缀、助字的异同点来看,我们认为“X哒”中的“哒”应属于类词缀,而不应归为相当于“的”的助字。助字不同于类词缀的根本特点在于词频的悬殊,类词缀属于高频,助字则为超高频;助字可以跟所有层级的语言单位组配,而类词缀主要和双音节和多音节类词组配。[3]就目前“X哒”这一词族的发展来看,其词频程度远未达到超高频。正如上文所述,“X哒”中的“X”一般为形容词性的双音节叠音词,基于上述原因,我们有理由认为“X哒”中的“哒”应为类词缀。

另外,从目前“X哒”的使用情况看,有部分“哒”的确可以替换成现代汉语助词“的”,但是仍有部分“X哒”中的“哒”并不能替换成“的”。如:

(4)不仅是“家庭医生”,这面智能镜子还能够秒变“美容师”,它会根据用户肤色给出最佳的护肤品使用方案,让每个用户都“美美哒”。(2015年6月27日《人民日报》)

(5)点开清华大学“学堂在线”“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轻快的音乐,“萌萌哒”的动画马上就会抓住人们的耳朵和眼睛。(2015年1月22日《人民日报》)

例(4)中的“美美哒”替换成“美美的”的确可以保证句义连贯,但是从语用角度看,“美美的”并不如“美美哒”那么切合,这一点下文将详述;例(5)中“萌萌哒”本身后接“的”作为定语修饰中心语,因此再将“哒”理解为“的”就显得不合理。

二、 “X哒”的功能

(一)“X哒”的语法功能

根据现有的语料,“X哒”组合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与拟声词按照摹声进行组合,形成摹声性的词语,如“么么哒”、“咯咯哒”即属于此类。由于此类组合数量较少,且此处的“哒”属于拟声词而非类词缀,因此我们不予讨论。另一种是与叠音词结合,“哒”属类词缀,“棒棒哒”、“萌萌哒”属此类,同时也是我们讨论的对象。

“X哒”主要由形容词叠音加类词缀“哒”组成,能够受程度副词的修饰,在句中可以作主语、谓语、定语、补语,是具有形容词功能的词语。

(6)还有最萌的砳砳,真的是我见过最萌萌哒的吉祥物了。(2014年8月26日《人民日报》)

(7)呵呵哒是什么意思?

(8)F1.9的大光圈镜头配合1600万像素的后置摄像头,确保在暗光条件下得到最大化进光量,生日聚会上的吹蜡烛照片从此变得美美哒。(2015年4月18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9)在许多人看来,脸蛋美美哒、帅帅哒,恋爱、求职、晋级都不在话下。(2015年3月20日《人民日报》)

例(6)中的“萌萌哒”能够受程度副词“最”的修饰,且作定语修饰中心语“吉祥物”;例(7)“呵呵哒”作主语;例(8)“美美哒”作中心语“变”的补语;例(9)“美美哒”、“帅帅哒”作谓语,用来形容脸蛋。

(二)“X哒”的语用功能

通过比较分析,可以发现“X哒”在使用中具有一定的语用功能,这主要体现在说话者一方。由于叠音词在使用中具有亲切、轻松、随意的修辞效果,[4]我们认为“X哒”在实际使用中同样具有这一效果,因此其有着拉近言语双方距离的语用功能。说话者在叙事时通过“X哒”的使用拉近言语双方的距离从而完成行事行为,听话者感知到话语及“X哒”所带来的语用功能,并对话语进行解码分析,最后以一定的形式回馈说话者完成成事行为。如:

(10)甲乙二人素未谋面,甲想咨询乙一些事情,发生以下对话(聊天实录):

甲:您好。我是2015级的新生,想问下咱们学院的师资情况以便选导师。

乙:咱们学院的老师都是棒棒哒。

对话开始时甲便用一种有距离感的低姿态向乙咨询,但是乙在回应时使用“萌萌哒”瞬间拉近了甲乙双方的距离,使对话在平等友好的氛围中继续进行。

另外,“X哒”还有缓和话语语气的功能,可以借助叠音词的声音和谐张大语调和谐,这在“X”为贬义词时表现得尤为明显。当“X”为贬义词时, “X哒”往往会因此转向中性甚至褒义。如:

(11)A.越丑越说明很健康身体8个部位要丑丑哒(2015年1月6日《羊城晚报》)

B.越丑越说明很健康 身体8个部位要丑

(12)在被主持人追问说有身边工作人员爆料其实陈伟霆本人性格有些贱贱的时候,陈伟霆幽默表示其实自己是“贱贱哒”。(2014年7月9日《新快报》)

例(11)“丑”本为贬义词,通过A、B两例的比较,可以看出使用“丑丑哒”使得“丑”的贬义意味消失,整个词转向中性,贴合标题所要阐明的意思。例(12)中的“贱”同样也是贬义词,但根据语境,“贱贱哒”用于陈伟霆的自黑,反而透露出一丝褒义意味。

三、 “X哒”流行的原因

(一)语言内部原因

不可否认,任何一个网络语的流行必然有其自身的原因,“X哒”亦是如此,且内因应是“X哒”流行的主要原因。从语言系统各组成部分的角度来看,语音、语法、语用都在不同层面上推动“X哒”的流行。正如上文论及 “X哒”的功能时曾提到的,“X哒”在语法上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充当多种语法成分,表示多种语法意义,在语用上有着拉近言语双方距离、缓和话语语气等效果,这都成为“X哒”流行的推动力,此处不再赘述。以下我们主要从语音及方言基础的角度阐述“X哒”流行的原因。

1.语音层面

众所周知,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网络语的迅速流行往往依赖于口口相传,仅停留在书面上的网络语并不具备旺盛的生命力。从这个角度上说,分析“X哒”流行的原因便绕不开语音,而“X哒”的语音层确实是其流行的必不可少的推动力。

根据上文对“X哒”结构上的分析,“X”一般为形容词性的双音节叠音词。而据周成兰的研究,叠音词具有加强语势强调理性义、伸张节奏增强韵律美、借音之和谐张大语调之和谐、亲切轻松随意阴柔化等修辞功能。[4]如此一来,人们便很容易接受“X哒”并广泛运用“X哒”来求得表意增强、韵律和谐等作用。另外,我们也应注意到,叠音词是一个开放性的群体,具有能产性强、造词自由等特点。[4]因此,由于“X”本身的能产性和自由性,在实际使用中便很容易依照“X + 哒”这一格式造出新词。

而 “X哒”的另一组成部分“哒”在语音层面上也对“X哒”的流行有所贡献。哒[dā],其元音开口度大,而不同的开口度有不同的语气强弱,开口度大的音具有更强、更确定的语气,[5]再加上前文所提及的,“X哒”一般表达褒义情感,因此开口度大的“哒”使得表意者的褒义倾向更为确切,这也符合交际中礼貌原则的要求,而这一点也可以佐证笔者前文提出的“X哒”不等于“X的”的观点。另外,[ɑ]的发音嘴形为嘴角上翘,整个像是一个笑脸,不管是从听话者还是说话者的角度,都能感到一丝温暖。这一特点也使得人们容易接受“X哒”,进而推动“X哒”的迅速流行。

2.方言层面

“X哒”的迅速流行同样得益于“哒”的广泛的方言基础。可以说,汉语方言区广泛使用“哒”是其流行的重要土壤。在汉语很多方言中,都有“哒”存在。如:

(13)湘方言:相当于语气助词。例:如今的彭德怀不是过去的真伢子哒。

(14)西南官话:相当于时态助词。例:你的破墙垮哒,把我的一只羊塌死哒,你要赔我的羊。

(15)北京官话:象声词,驱赶畜生前进的吆喝声。

(16)中原官话:象声词。例:石头说着径自赶着牲口哒。[6]

虽然也存在这样一类情况,汉语各方言区原本存在“哒”,而新出现的“哒”的词义受到方言区本身的抵制,从而不但没有推动反而限制“哒”在方言区的流行,但是我们认为受到抵制的只是“X哒”作为方言词汇在方言区的使用,而不是方言区群众在普通话中使用“X哒”,相反正因为自身方言有这个词,在普通话的使用中才更容易接受,也更容易上手,从而积极充当“X哒”的传播者。

(二) 语言外部原因

1. 模因层面

模因是模因论的核心术语,是存储于人脑中的信息单位,其被描述成病毒,很容易感染别人,改变别人的行为甚至使得感染者极力去传播这种行为,随后人云亦云成为一种模因现象。[7]模因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语言关系密切。模因只有依靠语言才能得以复制和传播,从而拥有强大的生命力。何自然认为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模因,它可以在词语中表现出来。就“X哒”这个词族而言,其传播过程属于模因中的同构异义横向嫁接,即在传播过程中,“X哒”的形式不变,所改变的是“X”这个变量,这个形式一旦被定格,就会被大量复制。最初“萌萌哒”一词流行于网络,感染了部分网友,随之这部分网友在社交平台上极力传播这一新词,并在传播过程中遵循上述规律,保留“哒”,将“萌萌”替换成“美美”、“帅帅”、“贱贱”、“呵呵”等等,随后形成固定形式“X + 哒”,最终得以广泛复制和流传。

2. 社会文化心理层面

在信息化的今天,一个新词族的产生,特别是网络流行语的迅速普及,除了该词族本身所具有的语言属性外,最不可忽视的便是社会文化心理对其的巨大推动力。“X哒”的迅速流行与社会普遍追求认同、私下渴望轻松以及社会阴柔化的心理密不可分。

追求认同心理。网络流行语的使用在很多时候会被外界认为是一种赶时髦的表现,对使用者来说,这是最经济、最便捷的赶时髦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人们可以很容易地得到同龄人的认同,最起码是在语言上不至于与大部分人格格不入。因此,当网络上甚至身边的同学朋友开始铺天盖地地使用“X哒”时,在追求认同心理的影响下,自己也会“沦陷”,逐渐使用“X哒”。

私下渴望轻松的心理。如果说追求认同心理运用到各类流行语上都说得通,那么私下渴望轻松的心理则是个性的原因。当下社会,人们面临着各种前所未有的压力,在工作中不敢丝毫放松,便极其渴望私下得到些许轻松。“X哒”本身发音自带笑脸,并且能在语境条件下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显得接地气,大家在使用“X哒”时自然会得到放松,从而得以迅速传播。

社会阴柔化倾向。当今社会,性别的趋同化、阴柔化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趋势。卖萌、显小、装嫩成为一种流行文化,“X哒”的出现正好满足了大众的上述心理。正如前文所提到的,“X哒”词族中较早出现且流行最广的便是“萌萌哒”一词,这一词族在产生之初便自带“萌”这一效果,并且在传播过程中始终没有脱离这一最初效果,因此社会阴柔化倾向使得大多数人趋向接受并使用这一自带萌义的词族,促使“X哒”广泛运用。

四 结语

“X哒”这一词族的爆红不过短短两年时间。“X”一般为形容词性的双音节叠音词,“哒”则为相当于类词缀功能的语素,和传统的语气助词“的”虽有类似,但更多的是不同,因此二者不能等同。在语法功能层面,“X哒”能够受程度副词的修饰,在句中可以作主语、谓语、定语、补语,是具有形容词功能的词语;在语用功能层面,其借助于“X”的叠音属性,具有拉近双方距离、缓和话语语气的作用。对于“X哒”的流行,我们认为应从语言的内部和外部两方面来分析原因。语音上的叠音修辞效果、嘴形,汉语方言区基础以及语法、语用功能是其内部因素;追求认同、渴望轻松的心理、社会阴柔化倾向以及模因现象的存在是不可忽视的外部因素;二者共同作用,推动了“X哒”这一词族的迅速普及和广泛运用。当然,“X哒”这一词族毕竟形成时间较短,未经历大众的严格筛选,其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是继续流行还是像大多数网络语一样昙花一现,还有待观察。不过可以肯定的是,“X哒”这一词族的形成和发展,对丰富普通话词汇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230.

[2]王东营.对网络语言“XX哒”的分析研究[J].语文学刊,2015(4):26-27.

[3]王洪君,富丽.试论现代汉语的类词缀[J].语言科学,2005(5):3-17.

[4]周成兰.汉语叠音词的修辞功能及语用规律[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8-83.

[5]李善熙.汉语“主观量”的表达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33-36.

[6]许宝华.汉语方言大词典[M].北京:中华书局,1999:4092-4093.

[7]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6):54-64.

[责任编辑于湘]

收稿日期:2015-12-09

作者简介:吴玉凡(1994-),男,江西新余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现代汉语。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390(2016)03-0050-04

猜你喜欢

语用功能
《蒙古秘史》被动语态的语用分析
浅析英语教学中的模糊语教学
语用失误与外语教学
归化与异化
关于大学英语语音的语用研究
基于语用学的虚拟语气研究
浅析英语标识语的文本特点及语用功能
英语称呼语的语用功能及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广告英语中的话气隐喻及其语用功能分析
V不V式附加疑问句语用功能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