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日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2016-03-28陆晶菁

新校园·上旬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日语教学跨文化交际高职

陆晶菁

摘 要:随着中日各方面交往的日益频繁,社会对日语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在落实日语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以确保学生在具备日语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实现对日语的有效应用,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实际要求。本文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日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并且结合当前高职日语教学所呈现出的一些问题,为实现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日语教学;跨文化交际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

跨文化交际能力主要指的是:

第一,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过程中,要求学习者必须具备这一基础能力,能够实现语言上的顺利交流,以基本的交际能力来满足实际工作之需。

第二,对异文化的理解能力。在中日间贸易往来逐渐增加的过程中,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需要针对不同语境,结合日本文化对语言的意思进行理解,才能够明确对方的意图,实现问题的完善解决。所以,需要根据语境的不同来判断说话者的意思。

第三,要对中日文化本身所存在的差异性进行深入且透彻的理解,才能够在跨文化交际中真正具备准确灵活的运用能力。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高职日语教学中的必要性

一方面,国际市场的形成促使国际间的贸易往来逐渐频繁化,中日双方在文化、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交往都在不断增加,在此背景下,社会对于日语专业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随之不断提升。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阵地,承担了向社会提供应用型复合人才的重任,其教学特点呈现出较强的职业性和实践性。从高职日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来说,需要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培养能直接服务于企事业单位生产一线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因此,高职日语专业的毕业生,不仅应该具备扎实的日语理论知识,还需要较强的日语实践能力和交际能力。要想实现这一教学目标,高职院校在落实日语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注重日本文化的传授,也就是要让学生了解语言的背景,了解日本这个国家和日本人的民族特性,这样学生才能更为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自己所学的这门外语,并且知道在和日本人的交往中需要注意的一些细节,真正实现跨文化无障碍沟通。

另一方面,由于中日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文化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很多语言知识,如果缺乏对文化背景的了解是很难准确把握的。比如,日本人在吃饭之前都会说“我开动了”,在中国则就没有这样的语言习惯,这个时候就需要让学生了解这个语言现象后的文化背景。日本人在吃饭的时候之所以有这样的习惯,是出于对大自然与劳动者的尊重,源自于日本人内心的恩惠意识,从中可以体会到日本人感恩、热爱自热、尊重生命的美好情怀。如果学生能了解到这些文化背景,那么在跟日本人交往过程中,就会很自然地体会到日本人的感受,交往也会变得更顺利。因此,在日语教学中,需要对日本文化进行深入且透彻的理解,在此基础上,与我国文化进行对比,明确两种文化存在的差异,实现对日语的合理化运用,进而实现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以满足实际工作之需。

与此同时,一系列历史因素促使日本文化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对日本文化的深入理解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日语的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学习日语、培养学生具备日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础性前提,能够避免学生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受到自身文化的约束,使学生能够带着日本文化走入日语学习之中,真正实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在开展日语专业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将这一能力的培养作为日语专业教学的一大目标,从根本上提高该专业学科教学的质量,满足当前社会对该专业人才提出的要求。

三、当前高职院校日语教学所呈现出的问题

从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日语教学的现状看,虽然日语专业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实现了进一步更新,相应的教学质量也随之有所提升,但是不可忽略的问题是,尚未高度重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学过程中本本主义现象严重,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整体语言应用能力不强。具体来讲,主要表现在:在落实日语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主要是以教学大纲的要求为出发点,根据教材内容对词语、语法以及句型结构等进行分析与讲解。在此种情况下,学生虽然具备了应试能力,但是,由于教师并没有将语言与相应语境以及文化背景相联系,致使学生无法实现活学活用。

与此同时,教学方法滞后。当前,日语教学依旧采用灌输“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整体上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局限于日语单词与课文的背诵、翻译与写作上。面对非母语语言教学,学生本身就是零基础,这就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难度,而在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形式下,学生的主观积极性不强,对于学习日语的欲望不强,缺乏兴趣。

此外,教师与学生都未充分重视日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日语语法等,但是实践应用能力严重不足,对于日本语言应用的语境、社会背景以及社会历史文化等都缺乏足够的了解,以至于无法做到学以致用。因此,只有注重语言综合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才能确保学生真正能够灵活运用所学语言。

四、高职院校日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1.更新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日语理论知识

在落实日语教学的过程中,要想实现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首先要求学生要具备扎实的日语基本功,同时能够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掌握日本的社会文化以及语言习惯等,为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奠定基础。在落实这一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教师要在讲解日语课文的过程中,针对语句的结构进行分析,明确相应的语法知识,并联系相应的语言环境背景,适当引入日本文化风俗习惯等,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特点,合理定位教学内容,并实现教学方法的更新,通过情景教学法、合作教学法等的应用明确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

2.开设日本文化教学课程,实现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

在学生具备扎实基本功的基础上,为了实现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可以设置日本文化教学课程,通过课程的设置将日本文化进行透彻的分析,使学生能够初步对日本文化进行概括性、系统性的认知。同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积极更新教学手段,应用多媒体设备来开展教学,并且可以借助互联网来深入挖掘文化知识内容。在实际落实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日本电影、动画片的播放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并通过影视作品的配音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在参与的过程中提升语言应用能力,在规范发音的过程中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日语语言在不同语境下的语气语调,进而为实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3.设置外教课程

在非母语语言类学科教学中,外教课程的设置至关重要,通过外籍教师促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一门语言,包括语言的发音、相应语言国家的社会文化等。同时,在外教课程中学生有着更多的实践机会,在与外教沟通交流的过程中,能够最大程度调动学生兴趣与积极性,为全面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供有效保障。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在开展日语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以确保能够满足当前社会的实际需求。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更新现有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以理论教学的传授为基础,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设置日语文化教学课程,并重视日语外教的作用,在提升日语教学的质量与效率的基础上,真正实现学生日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马亚琴.高职日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1(84):105-107.

[2]刁文晶.高职院校日语专业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D].长春:吉林财经大学,2014.

猜你喜欢

日语教学跨文化交际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日语借词对汉语及日语教学的影响分析
浅析体验式教学模式在高校日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论日语教学中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体系
比较法在日语教学应用中的误区浅析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的探究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