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

2016-03-28庞凌云詹丽娟吴文江任红涛

农产品加工 2016年6期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培养

庞凌云,詹丽娟,吴文江,任红涛

(河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河南郑州 450002)



浅议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

庞凌云,詹丽娟,吴文江,任红涛

(河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河南郑州450002)

摘要:我国食品工业正处于向现代化食品工业转变的阶段,急需大量的工程技术人才。而当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学不能满足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需要,因此从重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加强校企全程合作、改革评价体系等5个方面提出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建议,以期为我国食品学科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

0 引言

高等工程教育是培养我国科技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决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重规范轻创新、重研究轻应用、工程实训缺乏”等主要问题,培养造就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型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2010年6月我国教育部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此计划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将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1]。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经过长期发展和积淀,目前已形成了以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为主体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全国食品类院校有230余所,招生人数超过10万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属于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工科专业,是培养具有化学、生物学、食品加工工艺学、食品工厂设计等知识与技能,能在食品及其相关领域内从事生产管理、品质调控、产品研发、工程设计等方面的工程技术人才。我国食品工业正处于向现代化食品工业迅速转变的发展关键时刻,产业化、自动化及规模化、可持续发展都需要大批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技能过硬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因此,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是当务之急,迫在眉睫。

向琪等人[2]调查研究表明,企业对食品工程师最重要的3个素质要求从高到低依次是专业技能、工作经验、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而食品高层管理人员依次是管理能力、职业素质、工作能力。因此,为了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技能、求创新”新时期的食品行业工程技术人才,结合河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情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重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决定人才培养对象所具有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林健[3]认为培养卓越工程师的课程体系应采用模块化,应灵活地设计和构建具有不同作用的课程模块,以满足学生的综合发展的需要。因此在课程体系的重构和优化中,首先要注重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知识点布局的全面性,以跨学科的方式选择、组织和整合课程体系,注意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相互渗透、融合,保证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第二要处理好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关系,这样既能保证学生拥有必备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又满足培养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的需要。第三要强化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另外,也要重视课外学习(如微课慕课、学科竞赛活动、学术讲座等)的重要作用。总之,卓越工程师能力的培养要始终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

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特点,按照工程问题、工程案例和工程项目组织教学,通过工程实例丰富教学内容,将理论知识与分析、解决生产工程问题相联系。另外,根据学科和行业企业的发展变化,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保证教学内容的有效性、先进性和开放性。教师在进行启发式教学的同时,可以把学科前沿动态、争论性问题等向学生做引导性的讲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科课程分为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4个模块。在基础课模块中,工科大学物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课程都开设实验课,如化学实验共64学时,重在训练学生实验基本方法和技能。另外,还开设了食品工程原理、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等工程基础课程,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在专业基础课设置中,“食品微生物学”“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分析”“食品化学”“食品保藏学”等课程都加大了实验学时,并开设课程实习,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在专业课程模块中,课程实验、实习比例更为加大,如“食品工艺学”共有4周的课程实习,强化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而“食品机械与设备”“AutoCAD计算机绘图”“食品工厂设计”等课程则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和应用能力。

2 改革教学方法

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创新性。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几乎没有,学生往往被动地接受知识和机械应用,从而造成实践动手能力较差,缺乏创新精神。在卓越工程师培养中,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和能力为根本的教学观,着力推行基于问题的探究式学习、基于案例的讨论式学习和基于项目的参与式学习等多种研究性学习方法[4],真正使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教师要以教会学生学习为宗旨,要“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同时在实践教学中,减少验证性、演示性实验,积极开设“设计性、应用性、综合性”的实验课、实习课及课程设计等实验、实践性课程。实践环节中采用讨论式互动教学方法、开放式教学方法、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集中教学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和各种科技活动。通过以上措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工程能力和社会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3 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

建设一支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师资队伍是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关键。而工科教师队伍普遍缺乏工程实践经验,难以满足工程人才培养的需要。为此,应有计划地选派高校教师到企业、工程研究机构接受培训、挂职工作和实践锻炼,参与企业生产、研发、管理等工作,提高他们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另外,要改革教师教学考核、绩效考核和职务(职称)评聘制度,从以往侧重评价理论研究和论文发表逐步转向注重评价工程项目设计参与、产学研合作和技术服务等方面,增强教师提高实践能力的主动性、积极性。

同时,聘请企业中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担任兼职教师,与学校共同制定培养计划,承担专业课程教学任务,共同指导毕业设计(论文)等任务;并且聘请具有高深工程专业造诣的高水平专家对校内专职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总之,建设一支具有较强工程实践经验的专、兼职工科教师队伍,是确保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

4 加强校企全程合作

高校是人才培养最主要的场所,企业是人才的重要舞台。企业最清楚本行业领域当今和未来对工程人才的需求,同时企业拥有高校所不具备的真实的工程实践和创新环境,对于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至关重要。因此,校企全程合作是卓越计划成功实施的关键。在企业全程参与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中,企业不仅是用人单位,更是联合培养单位。本着“人才共育、过程共管”的基本原则,高校与企业将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共同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5]。工程人才的培养将由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2个阶段共同组成,校内学习为企业学习打下基础,企业学习是校内学习的强化和延伸,二者之间的交替作用将有利于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工程能力和综合素质。

学校与企业可以选择的合作教育模式有系统全面的合作模式、模块化的合作模式、基于项目的合作模式、订单式的合作模式、顶岗实习的合作模式、学工交替的合作模式以及课程置换的合作模式等[6]。高校在采用以上校企合作模式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认真分析,选择合适的合作模式,从而使课堂教学、工程训练、工程实践等环节相互交融,提升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满足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需要。另外,学校和政府部门应制定相应的保障制度和激励政策,并多渠道筹集资金,从而形成、促进和保证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5 改革评价体系

对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的评价,既要强调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又要看重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各种能力的提高、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要改革传统课程考试考核模式,采用多样化考核方式,将课程考试与课程实验(实习)报告、课程设计(论文)、研究报告、项目设计、创新竞赛等形式相结合。对学生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要改变以往以实验(实习)报告为主,转向着重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协作精神等。通过以上改革,引导学生从注重考试成绩向注重学习过程转变,重在评价学习成效。另外,注重企业和社会对学生培养质量的评价,并根据各方面反馈的意见,修订完善培养方案,提高培养质量[7]。

6 结语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学科,在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过程中各个学校应加强交流合作,尤其是与同类型院校的交流合作,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成果,通过对人才市场当前与未来的需求分析,制定本校参与“卓越计划”的专业特色,为我国食品工业培育更多的综合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EB/OL]. 2011-01-08. 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860/201102/115066.html.

[2]向琪,李萍,董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能力素质分析[J].中国食品学报,2013,13(12):243-248.

[3]林健.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5):1-9.

[4]林健.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质量保障(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1):23-39.

[5]蒋将,刘元法.浅议食品学科卓越工程师的培养[J].教学研究,2012(6):45-48,51.

[6]林健.校企全程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7-23.

[7]周文化,林亲录,郑仕宏,等.推进食品卓越工程师创新计划的思考[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57-160.

The Analysis of Distinguished Engineer Training in the Field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PANG Lingyun,ZHAN Lijuan,WU Wenjiang,REN Hongtao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Zhengzhou,He'nan 450002,China)

Abstract:Chinese food industry is in a transition stage to the modernization,and a large number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ical persons are badly in need. But the present teaching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jor can't meet the need of the distinguished engineer training. So in this paper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on curriculum system,teaching content,teaching method,teaching staff,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evaluation system to boost the training of distinguished engineer.

Key words: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distinguished engineer;training

作者简介:庞凌云(1979—),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果蔬贮藏与加工。

收稿日期:2016- 01- 10

文章编号:1671- 9646(2016)03b- 0084- 03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doi:10.16693/j.cnki.1671- 9646(X).2016.03.052

猜你喜欢

卓越工程师培养
关于船舶与海洋工程方向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构建的思考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车辆工程专业企业培养方案研究
国际化、大工程背景下机械类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
土木工程专业对外交流项目初探
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