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嘉兴博物馆藏陈奕禧书法作品

2016-03-22吴凤珍WuFengzhen

收藏家 2016年6期
关键词:立轴海宁朱文

□吴凤珍Wu Fengzhen

嘉兴博物馆藏陈奕禧书法作品

Chen Yixi’s Calligraphy Works Stored in the Jiaxing Museum

□吴凤珍Wu Fengzhen

Chen Yixi is a calligrapher and collector of inscriptions on ancient bronzes and stone tablets in the Qing Dynasty. His calligraphy works are famous at that time. This article gives a introduction to four calligraphy works of Chen Yixi stored in the Jiaxing Museum.

清代书法堪称中国书法史上的中兴时期,书法艺术由继承、发展到变革、创新,突破了宋元明清以来帖学的樊笼,开创了碑学,形成了可与唐宋书艺并驾齐驱的繁荣场面,同时造就了很多造诣卓著的书法家。嘉兴海宁陈奕禧便是其中一位。

陈奕禧(1648-1709年),字六谦,又字子文、文一,号香泉、晚号葑叟,海宁盐官人。①官至江西南安知府,是清初一名重要的书法家。其书法在清初时影响很大,康熙、雍正、乾隆三帝都喜爱他的书法,由于他的一生活动于康熙年间,故有人将其书法与姜宸英、汪士鋐、何悼并列为“康熙书坛四家”。②书法之外,他还热衷金石收藏,集有大量秦、汉、唐、宋金石,并逐一辨正题跋,辑为《隐绿轩题跋》,还著有《春霭堂集》、《虞州集》、《绿荫亭集》等著作。嘉兴博物馆藏有陈奕禧书法作品四件,现介绍如下。

一.书法作品

1.行书七绝诗立轴

纸本,纵136、横55.6厘米。行书三行:“锦屏山色对高秋,西汉潺湲十二楼。飞雁北来今始到,不知羁客最先愁”。款识:“丁亥嘉平,奕禧”。引首钤朱文印“如云烟”,落款后钤朱文印“香泉”、白文印“陈奕禧印”。左下角钤朱文收藏印“祝如眼福”。

此行书轴作于康熙四十六年丁亥十二月(1708年),去世前一年,时年六十一岁,是陈奕禧晚年的书法作品。用笔圆润秀美,墨色湿润,结字精致,纵横相宜。(图1)

2.行书苏轼诗立轴

绢本,纵100、横42厘米。行书,录苏轼诗《陌上花》一首:“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遗民几度垂垂老,游女长歌缓缓归”。款识:“奕禧”。钤朱文印“海宁陈奕禧字子文别号香泉翰墨图书”、白文印“权观察史”。引首钤白文印:“御赐日岩”。

诗塘有沈景修长跋:“海宁陈香泉太守,书名鼎盛,在汪退谷、查声山、何义门诸先生之间,包安吴论书列于佳品上。此绫本长帧用笔本松雪结体,师停云参差错落,承接一气。可谓极书家之能事。王星伯比部持赠敬斋程君。敬斋介昌蒲室主人所预审定为识数语。敬斋喜收藏,此特全豹之一斑耳。秀水沈景修跋”。钤白文印:“沈”、“景修印”、“蒙道士”。

装裱右侧题跋:“海宁陈香泉太守诗翰真迹,数青草堂珍藏乡贤文物”。钤朱文印“数青草堂”。

装裱左侧有钱镜塘录陈奕禧生平:“陈奕禧,字子文,又字六谦,号香泉,海宁人。翰墨妙当代,附贡生,起家安邑丞,历户部郎,出为石阡知府,后移任南安。生平所书,有《予宁堂帖》十卷藏于家。雍正甲寅十二月,以奕禧书勒石内府,为《梦墨楼帖》十卷,士论荣之。子世泰亦能书刻,有《卞壁楼墨拓》。著有《皋兰载笔》二卷、《益州于役记》四卷、《金石遗文录》十卷、《春霭堂集》十八卷等行世。见《海宁州志稿・艺文志》。戊戌秋八月乡后学钱镜塘谨录”。钤白文印“钱镜塘”、朱文印:“数青草堂”。(图2)

沈景修(1835-1899年),先世嘉兴人,后居吴江,善诗词杂文,尤工书。从题跋内容来看,沈景修与王星伯、程敬斋交往频繁,经常在一起从事鉴赏活动。沈景修在题跋中对《陌上花》诗轴赞不绝口,并记录了该作品的流传过程:王星伯比部持赠敬斋程君。王星伯(1848-?),名文毓,号星伯,江苏吴江人。光绪二年(1876年)举人,工书法,王星伯时任刑部江西司额外主事,比部是清时对刑部及其司官的习称。程敬斋,程开甲之祖父③,当时吴江之富商。程敬斋(?-1918年),祖辈早年从徽州到江苏吴江盛泽经商,到程敬斋时,已成远近闻名的商人、收藏颇富。程敬斋去世后家境败落,该作品最终由陈奕禧的同乡后学钱镜塘收藏后捐赠给嘉兴博物馆。钱镜塘(1907-1983年),当代收藏鉴赏名家,20世纪 20年代客居上海,开始收藏历代金石书画,他在题跋中记录了陈奕禧的生平和著述等。

行书苏轼《陌上花》诗轴结字潇洒清秀,柔中有刚,章法宽松,气息贯通。其中大部分结字有向右上倾趋势,有着明显的米书痕迹。

此行书轴,用笔厚重,笔锋锐利,逸宕沉稳。轴上钤有铁卿、王际华和张大千大的鉴藏印。铁卿名铁保(1752-1824年),清代书法家,与成亲王永瑆、刘墉、翁方纲,称为“清四大书家”。铁保在书法思想、书学艺术上和陈奕禧颇为相似,两人都在不断追求古法的同时也强调着一种创新的意识。王际华(1717-1768年),清代著名藏书家、文献学家,兼工书法。乾隆十年(1745年) 一甲三名进士,参与过《四库全书》的编纂。大风堂即张大千堂号,张大千(1901-1984年),二十世纪中国画坛颇具传奇色彩的画家,绘画、书法、篆刻、诗词,无所不通。他一生仅仅拜过曾熙、李瑞清两位老师学习书画,曾、李两位老师正是晚清至民国期间碑学书法的代表人物,作为后学的张大千难免对陈奕禧这位清代碑学开拓者充满敬仰之情。

4.行书杜甫“落日”扇面

纸本,纵16.4、横46.5厘米。行书十四行。释文:“落日在窗钓,溪边春事幽。芳菲缘岸圃,樵爨倚滩舟。啅雀争枝坠,飞虫满院游。浊醪谁造汝,一酌散千扰”。款识:“奕禧”。款左钤:白文“陈奕禧印”、朱文“六谦”。右上角钤朱文印,已磨损。(图4)

在陈奕禧书法作品中,像行书七绝诗轴类似风格的作品占很大部分,扇面等小尺幅作品较少。嘉兴博物馆藏的行书杜甫落日扇面,沉着浑融,虚实相间,联络有致。

图1 行书 七绝诗立轴

二.师承源流及作品特色

陈奕禧出生在海宁陈氏家族。在清初时期,海宁陈氏名声显赫,文风鼎盛,收藏亦富,善书法者代有闻人出。④陈奕禧出生在这样的家族,从小就在书法方面受过良好的教育。其书法初习董书与其家学渊源有着密切的联系,亦是清初书风所致。由于康熙帝偏好董书,学董其昌成为一时风气在陈奕禧的各体书法中,他的小行书受董其昌的影响最大。随着阅历的丰富和知识的增加,他由董书追踪其源,上溯到晋人。王士祯在《居易绿》中称他“尤工钟、王书法”。⑤陈奕禧对王羲之、王献之法帖做过大量的临摹与尝试,但他并没有被局限于其中,继续博取群家,广涉唐宋。唐代褚遂良、孙过庭等书家均有涉及,而在宋人书家中,陈奕禧对“苏、黄、米、蔡”都有较多的论述,但对米书颇为欣赏,尤其是他的大行书受米书影响很大。在后来的学书过程中,他深刻的认识到帖学给他书法带来的弊端,开始取法北碑,并且在北碑中发现了奇崛变化、古朴自然之美。沈曾植赞言:“指腕兼用之妙,实董发其端。由南帖而入北碑,则陈香泉为先觉也”。⑥陈奕禧推崇并取法北碑的实践,为晚清诸家开掘出了一条崭新的书学道路。

图3 行书 《屴开豁大荒》立轴

图4 行书 杜甫“落日”扇面

在清初书坛,陈奕禧书法名盛一时,其作品以行书著称于世,所作富有书卷气,这得力于他对碑帖的搜采与借鉴。他的书体沉着浑穆,灵动有力,既的羲、献之雅,又得米、黄之逸,潇洒爽朗,流畅自如,气韵相贯,十分生动。在陈奕禧的传世的书法作品中,以大字行书居多。嘉兴博物馆馆藏的陈奕禧四幅行书作品中,三幅为大字行书诗轴。陈奕禧在临帖方面着很深的认识,他的书法言论大部分是关于帖学的。他在《临阁帖自题》中写到:“临摹之事,非熟知古人深意,不能称手而出”。⑦陈奕禧认为书法临摹之事要熟悉古人深意,才能够得其精髓,领其要旨,否则不能称之为好的临摹作品。行书“屴同开豁大荒”立轴用笔劲健沉着、结构险峻自如,但是在气势上稍有不足。此作受黄庭坚书风影响较大。他在题黄庭坚《药方帖》题跋中写到:“昔人云:得古帖残本如优昙出现。此册宋名贤真迹廿二件。兼苏黄米蔡尽有之。俨入琼林琪树中,赏玩终日而莫能穷,目眩心摇”。⑧由此可见他对黄庭坚书法的痴迷。行书苏轼“陌上花”诗轴,大部分结字都有向右上倾斜的趋势,颇有米芾之风。难怪王士祯《分甘余话》称他为:“米元章、黄伯思一流人也”。⑨只是他在用笔上较米芾沉稳含蓄很多,少了点痛快淋漓,究其原因在于陈奕禧并没采取米芾八面出锋的用笔方式,而多以隶书中的藏锋和魏碑中的切笔入笔。陈奕禧的书法作品中十分重视笔法。他在书论中提到:“作书以用笔为主,常看古帖好样子,学他来往生活,长短阔狭,妙处则与人自是不同。用笔贵用锋,锋有向背、转折、藏衄,或出或收、或伸或缩,须掺纵自得,则近乎道矣”。⑩这幅作品明显比其它作品用笔上慢而有力、点画精到、笔笔不苟,从而使作品线条遒劲,墨色淋漓。结字于平稳中得奇趣,在章法上更具节奏感,气势上更加连贯,变化上更加丰富,意趣上也浓厚得多。行书七绝诗轴作于陈奕禧去世前两年,具董其昌遗风,由此可见他晚年成熟时期的书法风格。在陈奕禧的行书中,部分作品受董书影响。从他初学其到看到董书媚而无力的不足之处,而在书法实践中也曾做过一些努力,在他晚年写碑的过程中,使其弱而无骨的书法弊端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与陈奕禧的大幅行书立轴相比,其杜甫“落日”扇面小行书虽气势不足大条幅,但尤显轻松自然,字里行间透露出一股文雅之气。

图2 行书 苏轼诗立轴

陈奕禧《自书偶成三首》诗,其一云:“书道千年旧若新,牢笼博采费精神。传心切要探根抵,不薄今人学古人”⑪, 这首诗是陈奕禧对书法学习的一个全面认识。正是他在书法上的博闻广取以及他的好古之心,牢牢把握住时代思潮发展的脉搏, 开启了清代碑学之先声。

注释:

①俞剑华《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1月,第1008页。

②吴培坤《陈奕禧书法观念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年。

③熊杏林《程开甲》,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年5月,第2页。

④范冠伟《浅谈陈奕禧的书法师承》,《美术大观》,2011年第7期,第49页。

⑤王士桢《居易录》,见义渊阁《四库全书》集869册,第314页。

⑥沈曾植《海日楼答书法问》,《同声月刊》第三卷第十一号,民国三十三年,第112页。

⑦陈奕禧《绿阴亭集》,《明清书论集》,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第593页。

⑧刘静敏《灵台湛空明—从药方帖谈黄庭坚的异香世界》,《三联生活周刊》2014年第48期,第12页。

⑨王士桢《分甘余话》卷二,中华书局,1989年,第61页。

⑩陈奕禧《绿阴亭集》,《明清书论集》,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第600页。

(责任编辑:刘昱)

猜你喜欢

立轴海宁朱文
刘海宁作品(一)
江山如画
——辽宁省博物馆藏中国古代立轴山水画展
Modeling the heterogeneous traffic flow considering the effect of self-stabilizing and autonomous vehicles
平凡的人 伟大的事
八大山人的大尺幅行草立轴书法探析
天下奇观海宁潮
名家艺苑
热闹的大山
雅昌在线拍 最新拍品
Teacher:Teacher—dominant or Student—cente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