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傅殷才对克林顿经济学的研究与启示

2016-03-21陈燕和王西方

当代经济研究 2016年9期
关键词:凯恩斯主义克林顿经济学

陈燕和,王西方

(1.湖北师范大学资源枯竭城市转型与发展研究中心,湖北黄石435002;2.武汉工商学院管理学院,武汉430065)

傅殷才对克林顿经济学的研究与启示

陈燕和1,王西方2

(1.湖北师范大学资源枯竭城市转型与发展研究中心,湖北黄石435002;2.武汉工商学院管理学院,武汉430065)

以马克思劳动二重性原理为理论依据,傅殷才主张在研究西方经济学理论时,不能忽视对西方国家政府经济政策与实践的研究。他坚持从马克思主义立场和方法批判克林顿经济学的阶级性、辩护性和反动性,目的是引导人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克林顿经济学:既要避免对克林顿经济学的过度盲从,又要重视其所代表的凯恩斯主义的复兴理论与现实意义,还要重视克林顿政府所推行的一系列经济措施的借鉴价值。傅殷才对克林顿经济学理论本质的批判,与对其政策实践的评析,启示我们研究西方经济学理论与政策实践时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要重视科技进步、产业创新,借以推进当前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傅殷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克林顿经济学;批判;启示

1970年代,西方国家经济受“滞涨”冲击,凯恩斯主义受到新自由主义的挑战,西方国家纷纷调整经济政策;1970年代末、1980年代初,我国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在论争中不断完善。在此背景下,长期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评析西方经济学说的傅殷才教授,对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进行了批判性研究,先后对里根、撒切尔、克林顿等届政府的经济政策进行了剖析,批判其反科学的成分,肯定其合理性的因素,目的是为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提供参考。1994年,傅殷才与文建东发表了《凯恩斯主义复兴与克林顿经济学》一文,对克林顿政府的经济政策从理论到实践进行了全面剖析。从他的这篇文献里,我们既能感受到傅殷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立场,又能从中学习到他研究西方经济学理论与政策实践的方法论。20多年后的今天,研读该文,仍然能够从中受益。

一、傅殷才对克林顿经济学的研究

克林顿经济学是对克林顿政府实施的一系列经济政策的统称,其宗旨是既反对完全自由放任,又反对过度干预。克林顿描述其经济政策既不是随便的,也不是保守的;既不是共和党的,也不是民主党的。并自认为其政策是介于新自由主义与凯恩斯主义之间的“折衷”主义经济政策:(1)着眼于长期经济发展,鼓励投资,消减赤字。(2)主张对富人增税。(3)增加公共投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行高新技术产业扶持政策。(4)强调对经济的结构调整。不难看出,这种“折衷”实际上是相对于里根经济学过于依赖供给学派自由放任政策而言的。

1.研究克林顿经济学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凯恩斯主义复兴与克林顿经济学》一文发表时,克林顿上台不到一年,克林顿经济学刚刚露出雏形,作为一位长期研究西方经济学、关注西方经济政策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傅殷才敏感地察觉到对克林顿经济学进行研究的理论与现实价值:克林顿经济学的得势意味着凯恩斯主义的复兴,标志着新凯恩斯主义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也标志着新自由主义的谢幕,强化了新凯恩斯主义与新自由主义在西方经济舞台上相互较量中的优势地位。更重要的是,给当时国内新自由主义泛滥敲了警钟,毕竟,新自由主义所推行的自由化、私有化政策,更易误导发展中转型国家走进死胡同,前苏东国家执政党丧失执政地位就是例证。相比较于新自由主义,新凯恩斯主义强调国家干预,对于当时正处于转型期的我国有更多的借鉴意义。

克林顿在两届任期里,创造了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伴随着低通胀率和低失业率的“克林顿繁荣”奇迹。因此,克林顿经济学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在发展中转型国家是比较有市场的。当时国内对克林顿经济学的研究有一种倾向。仅从政策内容层面、以西方经济学的语言与方法进行分析,偏向于通过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失业率、赤字、财政预算等经济指标说明克林顿政府的财政、货币政策效果,这种“述而不作”、“述而不批”的做法,难以揭露克林顿经济学的理论实质,必然对青年学生和青年知识分子的心灵产生毒害,误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方向。[1]

正是基于这一考虑,傅殷才较早开始对克林顿经济学进行了述评。由于他长期紧紧跟踪西方经济学的前沿动态,始终“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评价、分析西方经济学说”,[2]他对克林顿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当时国内流行的同类研究不同——他不仅从经济思想史的角度揭示了克林顿经济学的理论渊源,而且基于马克思主义对克林顿经济学的理论实质进行批判,目的是引导人们科学地对待克林顿经济学:既要重视其所代表的凯恩斯主义的复兴,又要避免对克林顿经济学的过度盲从。

2.对克林顿经济学的剖析

傅殷才不同意克林顿自称其经济政策为“第三条道路”的说法。傅殷才认为,克林顿经济学从思路到措施都基本上是凯恩斯主义的,其理论渊源就是传统凯恩斯主义与新凯恩斯主义。因为,克林顿强调国家在经济中的作用、重视财政政策的作用、强调公共投资、强调收入再分配、强调福利措施、倾向于保护主义外贸政策、以充分就业与增长为目标——这些“都是凯恩斯主义所强调的”。[3]

里根和撒切尔政府时期,在新自由主义货币学派、供给学派与理性预期学派轮番得势的背景下,傅殷才就曾果断预言“凯恩斯主义会加以刷新,将以新的面目出现,甚至不能排除它东山再起。”[4]克林顿经济学的出现,意味着凯恩斯主义的复兴,印证了傅殷才的判断,证实了他对西方经济学与流派发展脉络的准确把握。

傅殷才主张在研究西方经济学时,不能忽视对西方国家政府经济政策与实践的研究。这是以马克思劳动二重性原理为理论依据的: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具有二重性——是价值增殖过程与使用价值的生产过程的统一。西方经济学理论以价值增殖过程为基础,经济政策方面的研究则主要同使用价值的生产过程相联系。由于价值增殖过程和使用价值生产过程是统一的,所以,对西方经济学理论与政策实践的研究是“不可能截然分开的。”[5]

在傅殷才看来,西方国家的政策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规律,提出了比较先进的经营方式、管理方法,千方百计为垄断资本攫取最大限度的利润服务,显然不能照搬西方国家的政策主张,而应当在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前提下,对他们的理论和政策采取分析的态度,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的特点,利用其有用的个别成份,促进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

(1)克林顿政府经济政策实践的特征。傅殷才将克林顿政府政策实践的特征总结为:长短期兼顾,双管齐下——既刺激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又削减赤字,压缩债务;短期内用财政刺激促使经济复苏,增加工作职位;长期内逐渐减少赤字,增加政府公共投资,以维持经济的稳定持续增长。

(2)克林顿政府的科技创新政策。傅殷才历来重视科技在社会经济中的重大作用,认为必须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统一的角度来研究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6]他指出,现代资产阶级学者关于高新技术产业,如信息技术产业方面的具体意见,对我国经济建设来说,其中许多是可以参考和借鉴的。傅殷才充分关注1993年9月克林顿政府提出的建立“全国性电子通讯网络”(简称NII方案),即信息高速公路的构想,预测其前景广阔。在1990年代初期,互联网还没有普及,人们对互联网还几乎一无所知;而今天,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反映了傅殷才对于科技革命和经济发展规律把握上的敏锐洞察力。为了解决当时由于产业老化、产业结构不合理从而导致美国经济增长乏力、国际竞争力下降等问题,克林顿政府出台政策刺激与推动“官民结合”,研究开发新技术、加速政府对民间企业的技术转让。对克林顿政府利用高新技术推进产业转型的一系列重大措施,傅殷才亦给予了高度赞誉。

二、傅殷才对克林顿经济学的批判

傅殷才对克林顿经济学理论实质的总体性评价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各国内部矛盾激化,经济的不稳定性和危机加深,是资本主义自身的发展及其生产资料私有制所造成的后果,是任何资产阶级经济学流派,无论是新自由主义,还是新凯恩斯主义,无论是里根、布什还是克林顿,都不能解决的。[3]这一评价,是与他对新旧凯恩斯主义的批判一脉相承的。

1.克林顿经济学具有阶级性、辩护性和反动性

经济学是社会生产关系在人头脑中的反应,是一门阶级性很强的学科。阿罗、托宾、索洛、克莱因、莫迪利安尼、萨缪尔森、阿克洛夫、加尔布雷思等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之所以为克林顿经济学背书,是因为克林顿经济学的价值判断标准与他们同出一辙,都是把资本主义私有制神圣不可侵犯作为前提条件,把有利于资产阶级的统治和剥削作为价值判断的标准。[7]在克林顿时代,资本主义已经从一般垄断发展到国家垄断阶段,西方经济学一般理论的阶级性、辩护性和反动性不仅没有改变,甚至更加强烈了。

2.克林顿经济学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顽症

无论是从经济史还是从经济思想史的角度来看,还没有哪一种资本主义经济思潮和资产阶级经济学流派会深入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领域,提出对资本主义私有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因而,在傅殷才看来,克林顿经济学绝不是灵丹妙药,绝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停滞等资本主义痛疾,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救急,充其量只能把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稍稍缓和一下而己,终究不可能挽救资本主义灭亡的命运。

3.克林顿经济学与新自由主义实质上都是维护资本主义的统治

傅殷才将克林顿经济学定位为新凯恩斯主义,肯定其以“有效需求不足”为基点的政府干预论,比较合乎资本主义垄断阶段的经济现实。但无论是克林顿经济学也好,新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也罢,他们的最根本目的并没有什么不同,任何资产阶级经济学都企图维护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都是为资产阶级国家出谋献策,力求保持和发展资本主义。

傅殷才还对克林顿经济学的具体经济措施提出了批评意见:(1)长期来说削减赤字是必要的,但短期内抑制需求,使财政调控能力下降,阻碍经济复苏,反过来影响中长期削减赤字。(2)长期投资仍然不足。新增投资低于前一年的投资,公共投资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下降。(3)税收计划难以取得预期效果。所得税率高于资本收益税率,会使纳税人将工薪收入转为资本收益;资本收益税率低对投资的刺激作用不明显;提高的税率最终会转嫁给消费者;对小企业税收减免不一定能大量增加就业;能源税将提高通货膨胀率;等等。(4)大幅削减支出从长期来看有利于赤字削减,但短期内会引发相关部门衰退,造成众多的结构性失业。[3]

应该说,傅殷才的以上批评是不无道理的。如果不是得到时任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的支持,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维持低利率,降低投资成本,增强民间投资信心的话,如果不是美国实施的NII方案获得互联网经济的突飞猛进、摆脱了当时德、日两国在经济领域的追赶的话,克林顿经济学的效果无疑是要打折扣的。

三、傅殷才对克林顿经济学研究的特色

傅殷才终生坚守马克思主义阵线,以极大的理论自信与勇气评判各流派西方经济学理论与政策实践。他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理论工具剖析西方经济学说,撩开了西方经济学的神秘面纱,启发了无数学者走出西方经济学的理论迷局;他坚持对西方政府的经济政策实践从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的角度探究理论源头,一目了然地揭示其实质,常常令读者豁然开朗般地顿悟。傅殷才与文建东合著的《凯恩斯主义复兴与克林顿经济学》一文,是他的马克思主义立场和方法的集中展现。

1.坚持从马克思主义立场评判克林顿经济学

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傅殷才始终坚定不移地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武器来评判西方经济学理论与政策实践,揭露了西方不同流派经济学说为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本质。傅殷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对克林顿经济学进行一分为二的辩证分析和批判,既反对盲目批判、一概排斥的态度,又反对盲目迷信、机械照搬的做法。他提醒人们摒弃克林顿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庸俗的成份,借鉴其中某些合理的、能为我所用的“实际专门研究”。[8]

傅殷才以马克思劳动二重性原理为依据,不仅分析克林顿经济学的政策实践,同时对其理论实质进行揭示。正如著名经济学家陈岱孙所说,对于一种新的理论、学派、学科,都可以在学说史或思想史上直接或间接地找到思想根源,而一旦找到其学术渊源,“这些理论、学派、学科的神秘的光环也就黯然消退了。”[1]

2.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方法剖析克林顿经济学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共性与个性、一般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剖析克林顿经济学

傅殷才运用马克思主义共性与个性、一般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对克林顿经济学进行了分析。相对于肯尼迪、尼克松、里根、撒切尔等的经济学,克林顿经济学在经济政策实践方面具有自身的特点,具有个性和特殊性,但同时也具有与新凯恩斯主义相通的共性和一般性。正是基于克林顿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共性和一般性的一面,傅殷才十分肯定地将克林顿经济学定位为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这一点,甚至连克林顿本人也没有意识到。傅殷才运用了从共性到个性、在个性中体现共性,从特殊性到一般性、在特殊性中体现一般性的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有利于在把握共性与一般性的基础上掌握克林顿经济学的个性与特殊性,从而使人们对克林顿经济学的认识更深刻。

(2)坚持以历史分析法剖析克林顿经济学

傅殷才长期研究西方经济学说的演变与更替,观察到西方经济学说的演变与更替“不是偶然的,是有其深刻社会经济原因的”。[1]因此,他在研究克林顿经济学时,不是孤立地考察克林顿经济学的产生、发展和演化,而是特意将其置于当时的整个时代背景和西方社会的大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中,以及纷繁复杂、层出不穷的各西方经济学学派之间的联系与斗争之中进行考察。傅殷才从西方经济思想史的角度,对克林顿经济学的政策内容与理论实质进行了实事求是的评价,褒贬恰如其分。这种历史分析方法,有利于在全面介绍克林顿经济学的政策内容与理论实质的基础上,正确评判其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这样就容易使人们对克林顿经济学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四、结论与启示

1.结论

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傅殷才始终坚定不移地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武器来评判西方经济学理论与政策实践,揭露西方经济学说的最终目的是为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他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克林顿经济学进行辩证的分析和批判,目的是警醒人们避免出现对待克林顿经济学的两种错误倾向:要么全盘否定,要么盲目崇拜。因为,一方面,克林顿经济学反映垄断资本利益的庸俗本质不可能根本改变,不应该盲从;另一方面,克林顿经济学在政策实践上有一些可取之处,不应该忽视。

2.启示

傅殷才对克林顿经济学的研究,体现了他长期坚持马克思主义研究西方经济学的一贯作风。他对克林顿经济学理论本质的剖析和对政策实践的评析,对研究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都具有启示与借鉴意义。

(1)研究西方经济学理论与政策实践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

经济理论必须与国情相适应。当前,我国最大的国情是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有别于任何形式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地方在于,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只能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研究西方经济学理论方法与政策实践时,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武器,才能去伪存真。

遗憾的是,新自由主义在我国一度很有市场: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内经济学界,形形色色的西化派不断出现。1980年代,西方经济学各派理论被大量引进。1990年代中期以后,在对西方经济学的盲从浪潮中,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占据了主流地位。主要原因:一是沉迷于现代西方经济学数学化的精巧模型,从而将其视作“纯粹科学”。二是西方经济学家有意回避生产关系的内容,企图把西方经济学伪装成只与“市场经济”有关的“纯粹中性理论”,被一些人当作“通用”理论,直接拿来用于解释并指导我国市场经济实践。三是市场经济具有“自发教育”功能。从全社会角度来说,绝大多数人是在课堂以外接受教育并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市场经济的“自发教育”是他们接受教育的主要途径。市场经济的“自发教育”会产生正面、负面两种截然不同的后果。通过不正当手段成功的人越多,市场经济负面“自发教育”功能越显著,市民越怀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怀疑社会主义、否定马克思主义。

在这种背景下,第一,我们应该学习以傅殷才、陈岱孙为代表的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学者始终坚持基于马克思主义批判性借鉴西方经济学的精神与方法,分析研究新现象、新问题,弃其糟粕,取其精华,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提供借鉴。第二,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将马克思主义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相结合;勇于理论创新,用新案例、新数据充实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群体编写内容难易程度相宜的教材与宣传材料,注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教学传播、教书育人的效果。第三,为发挥市场经济“自发教育”的正面效应创造条件。当前最首要的是抑制市场经济体制中的资本主义因素,将其影响力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为扩大社会主义因素的影响力营造一个“越诚实守信、越勇于创新的人越成功”的氛围,这就需要进一步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打击贪污腐败。可喜的是,本届政府在这方面已经迈出了一大步。这个问题解决好了,市场经济“自发教育”传递的自然是“正能量”,从而防止出现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9]

(2)重视科技进步、产业创新对经济社会转型与发展的促进作用

带来“克林顿繁荣”的原因除了新凯恩斯主义外,克林顿政府的科技政策功不可没。傅殷才历来高度重视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转型与发展的促进作用。1986年,他撰文《现代资产阶级科学技术进步理论述评》,提醒人们应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角度,来研究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傅殷才对克林顿政府科技政策的评述,以及他关于科技方面的具体意见,对我国当前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面临转型与升级的背景下,仍具参考借鉴意义。

傅殷才关注克林顿经济学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官民结合”政策,由政府主导将“官产学”融为一体,加速开发尖端技术,将高新技术向民企转让,以促进产业转型与产业创新。克林顿政府的NII方案为美国奠定了高科技领域的领先基础。奥巴马政府延续了克林顿政府重视科技创新的传统,分别于2009、2011、2015年发布了《美国国家创新战略》。2015年10月底发布的《美国国家创新新战略》提出,“今天全力发展创新的国家明天将拥有全球经济,这是美国不能放弃的优势”,[10]并提出重点发展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智慧城市等9大战略领域。

当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经济将沿L型走势运行。为此,我国政府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科技进步促进产业创新。借鉴克林顿政府和奥巴马政府科技创新的经验,我国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进一步强化政府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政府在促进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应基于充分的调研,制定更科学合理的科技创新政策,通过科技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2)加大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力度。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有利于降低企业创新成本,培育产业创新生态。有必要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加大对科技创新公共服务的财政投入,建设技术研发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大数据平台。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公共服务,为企业科技创新营造氛围。(3)培育科技创新生态。构建融合创新文化、研究型大学、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和创业资本投资的科技创新生态。[11](4)提升自主科技创新实力。在国家层面上,推进先进技术的集中攻关,加快攻关技术向民间转化。在企业层面上,引进、吸收先进技术,将先进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的创新活力。

[1]陈岱孙.对当前西方经济学研究工作的几点意见[J].北京:经济学动态,1995(11):3-6.

[2]武汉大学外国经济思想教研室.傅殷才教授学术思想长青[J].武汉:经济评论,1996(5):1-6.

[3]傅殷才,文建东.凯恩斯主义复兴与克林顿经济学[J].武汉: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l):22-28.

[4]傅殷才.论凯恩斯学派的兴衰及其演变的趋势[J].武汉: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论丛·经济学专号,1987:35-41.

[5]傅殷才.以《资本论》为指导研究和批判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J].武汉:江汉论坛,1983(3):28-32.

[6]傅殷才.现代资产阶级科学技术进步理论述评[J].武汉: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3):22-27.

[7]傅殷才.西方经济学的现状与前景[J].北京:高校理论战线,1996(8):67-70.

[8]傅殷才.吸取西方经济学成果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J].武汉: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4):3-8.

[9]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http://news.xinhuanet.com/,2016-05-18.

[10]2015美国创新新战略[EB/OL].http://www.studytimes.cn/,2015-12-03.

[11]张换兆.美国2015创新战略及启示[J].北京:高科技与产业化,2015(5):26-29.

责任编辑:蔡强

F091.348

A

1005-2674(2016)09-065-06

2016-07-18

陈燕和(1971-),男,经济学博士,湖北师范大学资源枯竭城市转型与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市场经济理论研究;王西方(1979-),男,武汉工商学院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现代市场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凯恩斯主义克林顿经济学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简明经济学
奥巴马、克林顿收到可疑炸弹包裹
克林顿夫妇的政治罗曼史
中国经济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分析
中国经济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分析
需求管理理论
经济学
克林顿基金会被指“瞒报千笔外国捐款”
经济学的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