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绵阳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践研究

2016-03-18文启金寇化勇周遇春王太斌蒋双娇叶芩何绵阳市农业科技教育中心四川绵阳6000西南科技大学四川绵阳600

职业教育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绵阳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文启金 寇化勇 周遇春 王太斌 蒋双娇 叶芩何(.绵阳市农业科技教育中心 四川 绵阳 6000;.西南科技大学 四川 绵阳 600)



绵阳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践研究

文启金1寇化勇1周遇春1王太斌1蒋双娇2叶芩何2
(1.绵阳市农业科技教育中心四川绵阳621000;2.西南科技大学四川绵阳621010)

摘要:以绵阳市新型职业农民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系统理论和农民教育等基本理论,研究绵阳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现实状态、未来需求、培育模式、认定管理办法等,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绵阳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一、绵阳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系统分析与设计

(一)绵阳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系统分析

一是系统结构分析。新型职业农民是一个群体,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系统是一个由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主体(政府+企业+合作组织等)+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交织构成的复杂系统。这种关系可以用图1表示。

图1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系统环境结构图

按照农业部对新型职业农民“三位一体”的培育要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系统主要由三大子系统组成: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如图2所示。

图2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系统层次结构图

二是系统环境辨识。自然条件主要包括:耕地、大气、水等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主要包括:农村人口、农民人均收入、农业科技水平、农业装备现代化程度等指标。

三是系统诊断。根据多年农民培训工作的实践经验,从列出的100多个因素中选定26个主要因素作为结构单元全集,绘制关系方向图,反复评审,明确单元之间的影响关系,并判断关系的方向性,最后将评审结果综合绘制成系统诊断图。

(二)绵阳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系统设计

一是绵阳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系统目标体系。总的目标是到2030年新型职业农民的数量达到30万人以上,所属家庭人口达到100万人,占全市农村人口(预测2030年约为300万)的1/3,而他们经营管理农村耕地等资源的份额达到全市农村总量的50%以上,职业农民的可支配收入高于普通农民的30%~ 50%。同时,建立起一整套科学高效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认定管理办法和政策扶持制度,建立职业准入制度。

二是发展战略。政府尽快出台《加快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意见》,坚持试点、示范、推广的原则,不断总结试点经验,创新教育培训模式,探索认定管理办法和政策扶持制度,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由点到面不断拓展、从规模到质量不断提高,最终过渡到全面实行职业准入制度。

三是发展模式。充分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提出“1+2+1+3n”的发展模式。其中,“1”是指组成政府主导下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领导小组”;“2”是指在发展动力上采用“政府+社会”双轮驱动;“1”是指在政府授权下市农业局作为全市新型职业农民主要的认定管理部门;“3n”中的一个“n”是指有多个培育主体;一个“n”是指培育模式上采用多种模式结合的方式;一个“n”是指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政策扶持体系,如图3所示。

图3 “1+2+1+3n”发展模式图

二、绵阳市职业农民需求数量及预测

综合分析国内外职业农民需求数量测算方法,采用邓聚龙提出的灰色系统预测GM(1.1)模型对影响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的几个主要指标(灰元素):总人口、耕地面积、农民收入等未来多年发展情况(灰过程)进行预测,计算机上使用matlab7.0语言编程计算,在此基础上,采用刘易斯估算法和劳动力市场均衡理论,分别计算新型职业农民数量需求。数据资料来源:一是绵阳市统计局2000—2014年《绵阳统计年鉴》;二是绵阳市农业局2000—2014年《绵阳市农业综合报表》和《绵阳市农业业务报表》;三是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走访等方式获得的资料。

(一)根据总人口比例进行预测

考虑到2020年前后我国人口将可能出现零增长,我们将绵阳市人口最高峰预测为2020年,并假定到2030年全市人口保持基本稳定。参考各国职业农民数量占总人口的比例,结合绵阳农业实际,到2020年绵阳农业从业人员比例可能达到10%(2013年为20.08%,2005—2010年下降了3.5%),到2030年达到5%。按此测算,到2020年绵阳市农业从业人员可能在55.96万人,到2030年将减少到27.98万人。

(二)根据人均耕地负担法预测

我们首先预测出绵阳市2015—2030年耕地变化,按照绵阳市种粮大户每户30亩耕地以上的标准测算,到2020年、2030年绵阳市农业从业人员将分别为28.13万人和28.11万人。

(三)根据城乡居民收入预测

通过预测,全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2015年可能下降到2.5以下,到2020年将降到2.39,2030年将降到2.22。根据劳动力市场均衡理论,农业从业人员减少的数量多少应与城乡收入差距的比值成正相关,即新型职业农民需求数量=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数量/城乡居民收入比。据此测算,到2020年、2030年绵阳市职业农民数量将分别为41.34万人和37.25万人。

(四)按照绵阳市新型职业农民认定标准预测

《绵阳市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规定:种植规模:粮油作物50亩以上(含50亩),经济作物15亩以上(含15亩);养殖规模:牛存栏或年出栏20头以上,猪、羊年出栏头100头以上,肉用小家禽畜年出栏2 000只以上,蛋禽存栏1 000只以上。按照这个标准,我们对当前全市新型职业农民的需求数量进行了测算,同时还测算了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人员的需求数量。

对于中长期新型职业农民需求数量,按照农业科技进步对农民生产经营能力提升推动强度来进行估算,根据近年来绵阳市农业科技贡献率每年提高约1%,从而促使新型职业农民需求数量也按1%减少,据此测算,到2020年、2030年绵阳市职业农民数量将分别为39.15万人和35.34万人。

(五)研究综合结论

综合分析上面几种方法的计算结果,2015—2030年新型职业农民需求数量将分别为:2015年42.39万人、2020年40.25万人、2025年28.05万人、2030年28.04万人。

三、绵阳市新型职业农民成长动力分析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动力机制具有全面性、科学性、变化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动力系统,就是要通过一定的机制、制度的限制和调节,使之保持正向的最优状态或稳定持续状态。

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的动力有内部需求和外部推动两个方面。内部需求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外部推动包括农村经济发展、国家粮食安全保障、现代农业发展等因素。

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的阻力主要有:个体学习阻力、教育体制阻力、环境制度阻力。个体学习阻力主要是源于农民自身文化素质较低、小农思路严重、对学习重视不足等原因。教育体制阻力主要是源于传统培训内容陈旧、模式单一、管理滞后等原因。外部环境阻力主要来自于土地流转困境的外部阻力、城乡二元结构的内生影响、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场域关联等因素。政府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主要领导者、引导者及负责者,应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的推动力,清除阻力,形成合力。

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途径及模式探索

(一)绵阳市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途径

一是强化政府行为,加大财政投入,解决谁来培育职业农民的问题。二是立足农村实际,突出重点群体,解决谁来担任职业农民的问题。三是整合教育资源,针对“三农”工作特点,解决怎样培育职业农民的问题。四是加大扶持力度,建立长效机制,解决怎样留住职业农民的问题。

(二)绵阳市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模式

一是“江油苏溪”产业培育型。这是指依托当地的农业产业优势或以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为培育主体,以培育满足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的生产经营主体、技术能人(土专家)为目标和动力实施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

二是“涪城杨关带”园区驱动型。这是指政府、高校或者企业通过兴办农业科技示范园和产业带、示范场等科技示范基地,树立区域农业科技发展的典型,构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优势特色产业培育的平台,促进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园区集聚,形成农业产业培育基地、科技转化与培训基地、农民创业基地等,引导农民自觉自愿地进行农业科学技术、管理经营知识、创业或就业能力学习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

三是“三台一口茄”和“平武竹荪”能人带动型。这是指不断培育和发现具备较高素质的农民能人,并通过农村能人的示范作用影响和带动新型农民培育的模式。

四是“安县职业教学”助推型。这是指围绕现代农业发展,通过长期、系统的农业职业教育,全面提升受训者专业技能水平,从而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专业技能骨干或专业服务于产业链条某一环节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

五是“院地合作”、“校企合作”项目引导型。这是指围绕某一具有开发价值的农业科技项目或产业项目,以服务于农民致富、提高农民素质、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为目的,采用现场指导、课堂教学、参观考察等多样化的培训途径和方法进行教学培训,并提供产、供、销配套综合服务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

五、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

绵阳市采取的是市县分级负责、分级认定、分级管理的方式。新型职业农民分为县级新型职业农民和市级新型职业农民。

市级新型职业农民由绵阳市农业主管部门负责认定管理,出台了《绵阳市市级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暂行)。一是明确了认定标准及条件。二是明确认定程序。符合条件的培育对象,到所在乡镇农业服务机构(农技站、兽医站)申请,县市区农业、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审核,报市农业局科教科汇总,市农业局组织提升培训,经市农业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发证。三是退出机制。对已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如有自愿申请退出的、不接受管理服务、不按要求参加培训学习的和有违法行为的实行退出。

县级新型职业农民由各县、市、区农业主管部门负责认定管理。各县、市、区根据本地实际,结合自身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产业现状、社会化服务层次等条件制定本地的认定管理办法,明确新型职业农民标准、申报程序和动态管理方式。目前已有安县、江油、北川、游仙、三台等出台相应的认定管理办法。

六、新型职业农民政策扶持途径及效果

(一)科学构建扶持政策体系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关键

“三位一体、三类协同、三级贯通”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见下页图4。

图4 绵阳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图

(二)绵阳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支持体系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实质上就是要造就一批稳定的、高素质的、可持续发展的农村人才队伍,建立健全培养人才、激励人才、留住人才的良性机制,要实现未来有人务农、能人务农、职业务农的目标。因此,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扶持政策应涉及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扶持、服务等各个方面,坚持职业农民技能培训与综合素质能力提升相结合、职业农民培养与当地产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相结合,形成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培训扶持、产业扶持、技术扶持、金融保险扶持、社会保障扶持等政策体系,形成一套完整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扶持政策体系(见图5)。立足市情,面对未来,做好政策设计,循序渐进,逐步落实。

图5 绵阳市新型职业农民扶持政策体系图

参考文献:

[1]曾一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需完善制度设计[N].农民日报,2012-06-13.

[2]农业部课题组.21世纪初期我国农村就业及剩余劳动力利用问题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2000(5):4-16. [3]王检贵,丁守海.中国究竟还有多少农业剩余劳动力[J].中国社会科学,2005(5):27-35.

[4]杨继军,马野青.农村剩余劳动力:理论阐释、数量匡算与经验分析[J]中国经济问题,2011(5):3-10.

[5]西奥多·W·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6]纪韶.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最新估计和测算方法[J].经济学动态,2007(10):53-59.

[7]刘天金.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路径思考[J].农民科技培训,2013(9): 7-11.

(责任编辑:杨在良)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of New Type of Professional Farmers in Mianyang

WEN Qi-jin1,KOU Hua-yong1,ZHOU Yu-chun1,WANG Tai-bin1,JIANG Shuang-jiao1,YE Qin-he2
(1.Mianyang Education Centre for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Mianyang Sichuan 621000,China;2.Southwester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ianyang Sichuan 621000,China)

Abstract:Taking Mianyang c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using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system theory and farmer education and other basic theories, having comprehensive and in-depth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background, reality, the future needs of the new type of farmers, the future needs of the model, the identification of management methods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real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Mianyang; new type of professional farmers; cultivation

作者简介:文启金(1964—),男,四川省绵阳市农业科技教育中心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为农民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6)01-0020-04

猜你喜欢

绵阳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绵阳市多措并举推进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
绵阳市青少年宫作品
绵阳市网络作家协会成立
绵阳市图书馆孙桐生自藏《绣像石头记红楼梦》初探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基于二元Logistic模型的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生产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探析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长效机制初探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