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对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疗效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2016-03-16袁胜春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年3期
关键词:生存质量影响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对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疗效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袁胜春

(辽宁省辽阳市中心医院 内镜科, 辽宁 辽阳, 111000)

关键词:贲门失弛缓症; POEM术; 生存质量; 影响

贲门失弛缓症(AC)早在1672年由William[1]提出,为临床消化内科一种罕见的原发性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目前AC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基因遗传、病毒感染及自身免疫等因素密切相关。临床AC的病因为食管痉挛或食管下括约肌(LES)松弛功能障碍,食物未能正常进入胃,滞留于食管腔内,引起反食、胸痛以及肺炎等临床表现[2], 进一步发展为炎症甚至癌变。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作为一种微创新技术,集合内镜治疗与手术治疗的特点,成为治疗AC有效的新手段[3]。本研究采用POEM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结合Eckardt症状评分、钡餐、内镜检查及生存质量等疗效指标来综合判断POEM术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6月—2014年12月在本院消化科确诊为贲门失弛缓症患者27例,并成功接受POEM术治疗,其中男18例,女性9例,年龄15~67岁,平均年龄(41.6±3.86)岁;病程3~220月,平均病程(103.8±16.28)月;均有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4例出现胸痛,3例有餐后反食;既往行球囊扩张治疗3例,接受尼群地平等药物治疗者2例,肉毒素注射治疗2例;根据食管扩张程度分为轻度8例,中度16例,重度3例(乙状结肠型)。患者均符合美国ACG发布的AC诊断标准[4];食道钡餐显示,食管下段呈“鸟嘴征”,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张;排除无POEM手术指征者;排除有凝血功能障碍者;无严重的心、肺、肾等器官疾病以及精神疾病者;排除肠梗阻或有消化道穿孔病史者;经本院医学伦理会审核通过,本人或家属同意行POEM术,并术前签署知情同意书,告知可能的获益和风险。

1.2方法

1.2.1手术所用器械:主机采用Olympus 260以及ERBE ICC200,Olympus GIT-Q260J胃镜,内镜下一次性注射针(25G,Olympus NM-200L-0525),IT刀(KD-611L,Olympus),HOOK刀(KD-620LR,Olympus),Dual刀(KD650-Q,Olympus),透明帽,电凝钳(FD-410LR,Olympus)、止血夹(HX-610-135,Olympus)等,注射用美蓝、肾上腺素等。

1.2.2手术方法:患者均取左侧卧位,麻醉方式采用气管插管全麻,手术过程中应用CO2气泵注气。将透明帽附在胃镜的前端,内镜下洗清食管,于EGJ上方8 cm处,行食管右后壁黏膜下注射美蓝、肾上腺素和生理盐水的混合注射液,纵向切开黏膜,长度超过2 cm,向两侧分离0.5 cm,建立“隧道”的入口。从入口沿食管黏膜建立“隧道”直至胃食管交界处下方3.5 cm, “隧道”宽度为3 cm。操作时尽量靠近肌层,避免损伤黏膜层,确保“隧道”直行进入胃底。胃镜直视下从隧道入口下方2.0 cm处开始,从上至下、由浅而深,采用推出镜方式用Dual刀纵向切开肌束,所有患者均在EGJ上下6 cm区域范围内行全层肌切开术,肌切开完成后确保胃镜通过贲门无阻力。然后将“隧道”、食管以及胃腔内气液体吸尽,电凝创面出血点和小血管,将胃镜退到“隧道”入口,用钛夹纵向完整封闭创面。

1.2.3术后处理: ① 术后均禁饮禁食1 d,密切关注患者血压、体温等体征,给予营养支持,预防感染; ② 有感染迹象,立即给予抗生素治疗; ③ 术后第2天行胸腹部CT及B超检查,观察有无纵膈气肿、气胸和胸腔积液等发生。

1.3观察指标

Eckardt评分标准[5]:0分:无体质量下降和临床症状;1分:体质量有所下降,偶尔伴有吞咽困难和反流;2分:体质量下降5~10 kg,每天均有吞咽困难和反流;3分:体质量显著下降超过10 kg,每餐均有吞咽困难和反流。评分后分级: Ⅰ级:0~1分; Ⅱ级:2~3分; Ⅲ级:4~6分; Ⅳ级:>6分。

36条目简明量表(SF-36)中文版包括以下内容:生理机能(PF)、生理职能(RF)、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等8个维度,每个维度2~10条目。其中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以及总体健康概括为生理领域,而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以及精神健康则划分为心理领域。各维度以及领域最高分数为100分,最低分数0分。术前,术后1、6月对患者进行生存质量问卷调查评价。术后1、6月所有患者均行胃镜和食管钡餐检查,随时进行电话随访,若出现反流及吞咽困难等临床症状,则及时来院就诊。

1.4统计学处理

釆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本研究所有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Eckardt症状评分、食管扩张的情况以及各维度生存质量数据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比较采用t检验;不满足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采用非参数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情况

纳入本研究的27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均成功接受POEM术,手术成功率为100%。手术时间50~135 min, 平均65 min。黏膜下隧道长度为9.0~19.0 cm, 平均长度15.2 cm。肌切开的长度为8~18 cm,平均11.8 cm。全层肌切开的范围为食管胃结合部上下5~9 cm区域,平均6.2 cm。

2.2手术前后Eckardt症状评分及食管扩张

的情况比较

与术前比较,术后1、6月的Eckardt症状评分、食管平均直径以及贲门口平均直径均显著下降(P<0.05),但术后1、6月Eckardt症状评分、食管平均直径、贲门口平均直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2.3手术前后生存质量比较

与术前比较,术后1、6月的8个维度生存质量得分均显著升高(P<0.05);术后1月与术后6月在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社会功能以及生理领域等维度生存质量得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生理机能、生理职能、活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以及心理领域等维度生存质量得分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1 手术前后Eckardt症状评分及食管扩张的情况比较

与术前比较,*P<0.05。

表2 术前、术后生存质量得分统计

与术前比较,*P<0.05;与术后1月比较,#P<0.05。

2.4术后胃镜检查及随访情况

本研究27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术后1月行胃镜检查发现,隧道入门均完全愈合,19例患者止血夹完全脱落;6月时再行胃镜检查,所有患者止血夹完全脱落,食管内未发现食物停留,食管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同时还发现胃镜能顺利通过贲门口,且贲门无痊挛现象。随访期间无复发。27例患者有4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14.81%。其中单纯皮下气肿2例,只给予常规治疗和术后护理,4 d后气肿症状完全消失;反流性食管炎1例,行胃镜检查证实,予以口服质子泵抑制剂(PPI)及黏膜保护剂,胃灼烧、反流等症状缓解;消化系统出血1例,经输血、内镜下止血及外科介入治疗后好转。

3讨论

贲门失弛缓症(AC)作为消化科罕见的原发性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其主要特点是LES高压,使食物无法顺利通过贲门进入胃。对AC主要治疗方式为药物治疗、内镜下治疗及外科开胸食管肌层切除术等,其中内镜下治疗包括球囊扩张以及支架扩张等,这些方法均可暂缓进食困难症状,但复发率高,食管下段括约肌梗阻并没有根除,患者吞咽困难等症状反复发作。外科的开胸食管肌层切除术虽然能彻底根除LES高压,但手术创伤大,费用高,给患者身心和经济带来沉重的负担。POEM术集合了内镜治疗和手术治疗的优势,将贲门环形肌纵向切开,根除LES梗阻,其疗效较上述治疗方式有显著的提高[6]。本研究结果显示,在随访期内,术后1、6月较术前的Eckardt症状评分、食管平均直径以及贲门口平均直径均显著下降(P<0.05)。术后6月行胃镜检查,止血夹完全脱落,食管内未发现食物停留,食管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贲门通畅; 27例患者术后未有复发者,复发率0%。由此可见,POEM的短期临床效果理想,疗效稳定,与相关文献[7]报道一致。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在生存质量上与术前比较,术后1、6月生存质量得分均显著升高(P<0.05); 术后6月患者在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社会功能以及生理领域等维度生存质量得分较术后1月均明显升高,与相关研究结果[8]一致。

虽然POEM具有诸多优势,但也需要术者具有较高的内镜操作能力。作者根据自身经验,认为开展POEM术要具备以下条件:①具备POEM术的全部医疗设备;②具备内镜操作技巧高超的医生,经验丰富的助手及护士。POEM术成功的关键点在于“隧道”的建立。在POEM术操作中,“隧道”的建立须一直沿食管的右后壁,至食管胃交界处下方2~3 cm, 方向与环形肌垂直。操作中对瘢痕组织可应用钩刀或TT刀切开,目的是扩大分离空间,易行黏膜注射[9]。如何判断胃食管交界处也是POEM术的重点。作者认为可按以下要点: ① 贲门黏膜下的粗大栅栏状的并行血管判断; ② 根据胃镜自身的刻度来判断。在POEM术操作过程中必须保证“隧道”终端超过胃食管交界向下2 cm, 否则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作者在研究中发现,环形肌切开距离并不是越长越好,选择在胃食管交界处向上3 cm和以下2 cm区域的环形肌完全切开,就能取得较好的疗效,有效减少出血、纵膈皮下气肿等并发症的发生。

POEM术的常见并发症为出血及气体相关并发症(气胸、皮下及纵膈气肿等)。术中出血可行胃镜下电凝止血,术后迟发性出血行急症胃镜,行镜下止血。若出血点不明确时,可用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10]。本研究只有1例消化系统出血,且为术中出血。气体相关并发症在手术操作难度较大的病例中极易出现,由于采用CO2注气, CO2在血液中弥散吸收快,因此皮下气肿可被自身吸收。本研究中有2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皮下气肿,未行特殊理,一般于4 d内可完全吸收。作者认为,环形肌完全的切开以及“隧道”内压较高,纵膈及皮下气肿是在所难免的。因此,POEM术操作要求医生具有高超的内镜技巧,保持食管外膜的完整性,减少食管穿孔以及出血的发生率。

POEM作为一种微创的内镜技术,是治疗贲门失驰缓症的安全、可靠、有效的手段。虽伴有一定的并发症,但POEM术能在短期内有效改善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食管扩张的严重程度,提高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马蓉霞, 张方信. 贲门失驰缓症的诊疗进展[J].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2014, 35(5): 461.

[2]李淑香, 曲波, 李惠. 贲门失驰缓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5, 23(8): 1252.

[3]覃山羽, 姜海行, 黄杰安, 等.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驰缓症的近期疗效观察[J]. 微创医学, 2013, 8(5): 543.

[4]涂征艳, 石硕, 何庆梅, 等. 扩张术、扩张加注射术及支架扩张术治疗贲门失驰缓症的疗效对比[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4, 22(8): 1121.

[5]李弼民, 朱萱, 舒徐, 等. 贲门失驰缓症可回收支架置于治疗22例分析[J]. 中国内镜杂志, 2014, 20(10): 1078.

[6]王刚, 张逊. 贲门失驰缓症的治疗现状及进展[J].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4, 21(1): 107.

[7]于霁. 经胸微创手术加食管内水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症临床分析[J].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2, 18(4): 51.

[8]张逊. 加强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外科治疗的临床研究[J].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11, 27(3): 129.

[9]翟亚奇, 令狐恩强, 李惠凯, 等. 横开口法与纵开口法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比较研究[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3, 33(9): 1399.

[10]李祥春, 李敏, 汪文生, 等.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驰缓症疗效观察[J].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5, 20(1): 53.

收稿日期:2015-10-09

中图分类号:R 57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6)03-105-03

DOI:10.7619/jcmp.201603033

猜你喜欢

生存质量影响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中医药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
自拟柴芍益胃汤在老年消化性溃疡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早期康复训练在急性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改善中的价值探讨
社区在册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如何影响他人
APRIL siRNA对SW480裸鼠移植瘤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