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复运动对冠心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2016-03-16李海丽郑伟民刘南朝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年3期
关键词:冠心病

李海丽, 郑伟民, 刘南朝

(海南省儋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海南 儋州, 571700)



康复运动对冠心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李海丽, 郑伟民, 刘南朝

(海南省儋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海南 儋州, 571700)

摘要:目的探讨康复运动对冠心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3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实验组,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个性化康复运动进行治疗,对照组不做处理。比较2组运动前后VLF、LF、HF、TP、LF/HF及心电运动指标。结果2组治疗前后各频段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频段功率均较低,而InLF/InHF仅在运动前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运动前相比,对照组InHF、InLF、InVLF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运动后各指标均有较大改善,与运动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运动前各频段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运动后InHF增高,InLF/InHF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心率增值、最大收缩压、最大舒张压、心率-血压乘积、最大ST段压低和最大运动负荷均有较大程度的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运动对冠心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有积极的调节作用。

关键词:冠心病; 康复运动; 自主神经功能

心脏节律的稳定是通过心脏自主神经的调节和平衡实现的,因此心脏自主神经紊乱可导致窦性心动过速、周期性低血压、心动过缓以及阵发性高血压等心脏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有研究[1]发现,冠心病患者往往合并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紊乱,主要表现为迷走神经兴奋阈值增高,而交感神经兴奋阈值降低。心率变异性是评价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重要指标。有研究[2]发现,心率变异性降低的冠心病患者发生猝死、严重心律失常等事件的风险较高。康复运动[3]是一种改善患者运动机能的物理治疗方法,其对提高患者有氧运动能力的作用已经得到证实,但其在改善冠心病患者自主神经调节功能方面的报道较少。作者选择本院2013年4月—2014年1月收治的3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康复运动进行治疗,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3年4月—2014年1月收治的3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实验组,并选择同期来院体检的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实验组男11例,女19例,年龄51~72岁,平均年龄为(64.23±8.01)岁,身高为(161.37±5.89) cm,体质量为(64.75±7.21) kg。对照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53~70岁,平均年龄为(63.92±7.93)岁,身高为(160.41±6.28) cm,体质量为(65.03±7.42) kg。所有研究对象入组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实验组患者采用康复运动进行治疗,内容包括活动跑台上走跑、太极拳、踏步机上蹬踏、固定自行车骑行、健步走及划船器上臂及腿运动练习,根据每个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其康复运动处方,40 min/次,每周锻炼3次,每个患者均进行为期12周的治疗。

1.3评价方法[4]

采用递增负荷运动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递增负荷运动参照布鲁斯跑台改良方案(Cosmos Pulsar,德国)进行,所有受试者在实验中采用12导联心电监测仪(Mortara,美国)对心率、血压、ST段变化情况、主观用力感觉及心电运动指标进行监测,心率、主观用力感觉和血压在每级负荷最后1 min记录,心电图每3 min打印1次,记录ST段变化和运动时间。采用心肺功能测定仪(Oxycon Champion,德国)对受试者心肺功能进行测定,每30 s记录1次肺通气量和摄氧量。实验终止标准结合受试者意愿和美国运动医学学会指南执行,当出现与受试者实际情况不符的心率、血压及异常心电图时终止测试。采用心率变异性分析软件(Polar Protrainer,芬兰)对心电图数据进行分析,提取运动前后5 min时R-R间期心电数据,采用傅立叶转换法将数据转换为心率功率谱,包括高频功率(HF,0.15~0.4 Hz)、低频功率(LF, 0.04~0.15 Hz)、极低频功率(VLF,0.003~0.04 Hz)、总功率(TP,0~0.4 Hz)和低高频比值(LF/HF),并用自然对数格式(In)表示。实验组患者分别在康复运动治疗开始前及结束后各进行1次,对照组仅检测1次。

2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频段功率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运动前相比,对照组InHF、InLF、InVLF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运动前后各频段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各指标均有较大改善,与运动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运动前各频段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运动后仅InHF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受试者各频段功率对比 ms2

与同组运动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 #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 ▲P<0.05。

对照组和实验组治疗前后InTP和InLF/InH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治疗前后InTP在运动前后均降低,而InLF/InHF仅在运动前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运动前相比,实验组在治疗前InTP和InLF/InH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而治疗后InTP和InLF/InH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实验组治疗后运动前InTP较高,运动后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受试者InTP和InLF/InHF对比

与同组运动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 #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 ▲P<0.05。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心率增值、最大收缩压、最大舒张压、心率-血压乘积、最大ST段压低和最大运动负荷均有较大程度的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实验组患者心电运动指标对比

与治疗前比较,*P<0.05。

3讨论

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是维持心脏正常运转的自主神经系统,二者间的协调及拮抗作用保证了自主神经系统处在一个动态平衡状态,使心脏能够有效满足机体的各种需求。有研究[5]发现,冠心病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迷走神经活性降低,而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强,自主神经系统的平衡被打破。心率变异性是评价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重要指标。有研究[6]发现,心功能分级同级的冠心病患者中,猝死的发生率与心率变异性的降低呈负相关关系。刘洵等[7]研究证实,心功能不全、室性心律失常等严重事件的发生与心率变异性降低也具有相关性。

本研究中,作者选取30例冠心病患者和30例健康人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对照组和实验组治疗前后InVLF、InLF、InHF、InTP和InLF/InH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后InVLF、InLF、InHF、InTP均较低,而InLF/InHF仅在运动前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F/HF是体现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间稳定性的指标,其差值过大时提示患者自主神经系统稳定性下降。本研究中实验组患者LF/HF仅在运动前较高,而在运动后虽仍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本次研究选取的冠心病患者均处于稳定期有关,心脏仍有一定调节能力。HF是显示神经变化情况的指标,其随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增强而增高。LF是反映自主神经系统整体作用的指标。有研究[8]发现,冠心病患者迷走神经活性降低,交感神经活性增高时其HF降低,LF水平增高。TP是反映心率变异性的指标,通常其降低表明自主神经系统受损。本研究中,治疗前实验组患者InVLF、InLF、InHF、InTP均低于对照组,表明冠心病患者的自主神经系统功能与健康人群相比较低。

国内外的研究均证实,合理的、适量的康复运动对PTCA术后预防再狭窄、降低血小板凝集、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及维持血管再通方面均有显著效果[9-10]。但目前关于其对冠心病患者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的报道较少。作者根据30例冠心病患者实际情况制定了个性化的康复运动处方,进行为期12周的康复治疗。与治疗前比较,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运动前InVLF、InLF、InHF、InT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运动后仅InHF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前后InLF/InHF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所降低。该结果表明康复运动可增高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其中对迷走神经的调节作用较大。本研究对运动前后患者心率变异性也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与运动前相比,对照组InHF、InLF、InVLF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

组治疗前的运动前后InVLF、InLF、InHF、InTP、InTP和InLF/InH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经过治疗后的运动后各指标均有较大改善,与运动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康复运动对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提高作用显著,提高了心脏自主神经维持平衡的能力,使心脏能承受常量的递增符合运动[11]。作者在治疗前后检测了实验组患者的心电运动指标,发现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心率增值、最大收缩压、最大舒张压、心率-血压乘积、最大ST段压低和最大运动负荷均有较大程度的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该组患者的心电运动水平都得到了显著改善,卢甲等[12]认为这可能与自主神经系统均衡性改善后循环血流量增加有关。

参考文献

[1]李淑荣, 刘洵, 陈彦平, 等.康复运动对冠心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4, 29(7): 619.

[2]邵迴龙, 梁家立, 钟萍, 等. 运动锻炼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J].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13, 22(1): 10.

[3]金梅, 曹春华, 胡新国, 等. 早期康复训练在缺血性脑梗死后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恢复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 17(3): 35.

[4]欧阳绍全. 早期强制性运动疗法在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中的应用[J]. 中国康复, 2013, 28(5): 359.

[5]程林, 刘楠, 张逸仙, 等. 跑台运动训练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12, 21(3): 237.

[6]李莉莉, 胡昔权, 张丽颖, 等. 运动训练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及梗死边缘区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3, 28(6): 528.

[7]刘洵, 林青华, 李淑荣, 等. 冠心病患者运动中心率-收缩压双乘积与血乳酸浓度和ST段水平的关系[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3, 28(8): 735.

[8]张守琳, 王世栋. 运动康复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32(23): 5121.

[9]Oldridge, Neil. Exercise-based cardiac rehabilitation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meta-analysis outcomes revisited[J]. Future cardiology, 2012, 8(5): 729.

[10]杨茜岚, 冯美江, 何慧薇, 等. 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联合规律运动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 海南医学, 2014, 12(15): 2199.

[11]蔡巍, 李建华, 朱英琪, 等. 运动疗法对冠心病患者PTCA及支架术后心功能和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04, 23(3): 243.

[12]卢甲, 张英杰. 运动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 中国循环杂志, 2014, 1(z1): 8.

Influence of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on cardiac autonomic nerve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LI Haili, ZHENG Weimin, LIU Nanchao

(DanzhouFirstPeople′sHospital,Danzhou,Hainan, 571700)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on cardiac autonomic nerve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MethodsThirt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ere selected as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irty health people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not treated with any therapies. The VLF, LF, HF, TP, LF/HF and ECG exercise index before and after the movement were compared in both groups. Results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each frequency power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both groups (P<0.05).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each frequency power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and the InLF/InHF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before exercise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InHF, InLF and InVLF after exercis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each frequency power before exercis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InHF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nd InLF/InHF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heart rate increment, the largest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rate-pressure product, maximal ST segment depression and maximal exercise load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hen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treatment (P<0.05). ConclusionRehabilitation exercise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regulating cardiac autonomic nerve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KEYWORDS:coronary heart disease;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autonomic nerve function

收稿日期:2015-12-13

中图分类号:R 54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6)03-004-03

DOI:10.7619/jcmp.201603002

猜你喜欢

冠心病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女性冠心病诊断与防治的特殊性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警惕冠心病
冠心病痰浊证研究进展
冠心病介入术后并发颅内出血临床分析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
靶向超声造影剂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