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导”出化学精彩

2016-03-14贾争艳

广西教育·B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贾争艳

【摘 要】阐述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预习、授课、复习、审题的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导”出了化学的精彩。

【关键词】高中化学 思维导图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1B-0146-02

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推进,运用思维导图教学已经成为教师教学的主旋律,思维导图逐渐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学生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的预习、知识的总结和题目分析等,只要运用得当,思维导图会是化学学习的一大助力。下面就思维导图在化学中的应用提出几点看法,希望能对教学有所帮助。

一、预习新知,明分主次

课前预习是每一位想上进的学生都会做的准备活动,许多学生虽然懂得预习这个道理,但是他们却没有合适的方法,只能盲目地看看下节课所要讲的课本内容。面对这种情况,老师需要注意给出学生一些建议。

一般而言,学生对新知识进行预习时,只需要对老师即将授课内容的主次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即可,因此利用思维导图的方法进行预习是比较合适的。例如预习“元素周期表”时,学生可以简单画出一节课的知识结构,关注不懂的知识重点,将基础知识掌握住。

例如,(人教版化学《元素周期表》)2007年3月21日,我国公布了111号元素Rg的中文名称。该元素的名称及所在的周期( )

A.钅仑 第七周期 B.镭 第七周期

C.铼 第六周期 D.氡 第六周期

这道题考查的就是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认识,这种题目只需要通过学生的预习就可以解答。对元素周期表熟悉的同学可能根本就不需要思考,直接得出正确答案A,因为他对元素周期表太熟悉了,任何位置都可以轻松地说出它的周期以及族等。这样利用思维导图简单地画出元素周期表的各个族的框架图,并对相关的性质进行标注,就对元素周期表有一个大概的认识,等到老师上课时,进一步学习,这样整个元素周期表就在心里形成了。

二、导图授课,把握节奏

其实思维导图对老师来说是很好的工具,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将知识进行细化,并通过导图的形式把整个知识系统化。老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在备课的时候将导图画好,引导整节课的发展。

比如在讲授《弱电解质的电离》这一节时,我们会发现这节内容包含很多知识,概念比较复杂。如电解质的强弱、电离平衡状态和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等。如果我们能够将这些复杂的知识以一个导图的形式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他们就能够清楚地知道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也会节省出大量的时间,有利于教师把握好课堂节奏,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人教版化学《弱电解质的电离》)关于强弱电介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强电解质都是离子化合物,弱电解质都是共价化合物

B.强电解质都是可溶性化合物,弱电解质都是难溶性化合物

C.强电解质水溶液中无溶质分子,弱电解质水溶液中有溶质分子

D.强电解质的水溶液导电能力强,弱电解质的水溶液导电能力弱

这道题是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这些特征,从这个导图就可以知道部分共结化合物是强电解质,水溶液的导电能力取决于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与电解质的强弱无关。所以这道题的正确答案为C。

三、复习图导,提高效率

在高三复习时,老师在带领学生复习重点章节的时候,一定要做到不拖沓,才能够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将所有知识点都串讲到。思维导图是一些有经验的化学老师的不二选择,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可以更好更快地进行概括性总结,帮助学生构成完整的化学知识体系。

例如复习“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时,笔者画出这样的导图,帮助学生回忆之前所学过的知识。

例如,(人教版化学《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n mol N2 和 n mol 14CO相比较,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同温同压下体积相等 B.在同温同压下密度相等

C.在标准状况下质量相等 D.分子数相等

对照思维导图就能发现,做这样的题一定要先理解题目中的 n mol N2 和 n mol 14CO 是物质的量相等的两种气体,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可以判断A正确。我们可以分析出,N2 和 14CO的摩尔质量是不相等的,其中N2 是28 g·mol-1,而 14CO则是30 g·mol-1,所以 n mol N2 和 n mol 14CO的质量不相等,即选项C是错误的。同温同压下,它们的体积相等,所以它们的密度一定不相等,即B也是错误的。而在标准状况下,也就是同温同压下,它们只是体积相等,而质量不等,所以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它们的分子数一定相等,即选项D也是正确的。故而得出正确答案A和D。

四、图解审题,清晰思路

思维导图这种方法不仅仅能用在知识的归纳和总结中,当我们在求解习题的时候也可以利用图解来帮助审题。比如有的题目比较复杂而且抽象,仅仅利用题干中给出的条件无法清晰地分析出各种化学变化过程,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列出一个导图,巧妙地分析题目,这样做往往能够使问题得到轻松解决。

例如(人教版化学《金属钠》)将一块银白色的金属钠放在空气中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表面迅速变暗——“出汗”——变成白色固体粉末。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表面迅速变暗是因为生成了氧化钠

B.“出汗”是因为表面形成了NaOH溶液

C.白色固体粉末是碳酸钠

D.以上三个过程均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这只是单纯考金属钠放置在空气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反应,如果我们单单只看题目就进行解题,可能会觉得一团糟。金属钠的一系列变化虽然出现在大脑中,但是总会变得连接不上,出现一些误差。所以当笔者讲解这道题的时候,会在黑板上或者是 ppt 中画出一个关于金属钠放置在空气中发生反应的一张图导,如图3所示:

当学生看到这张图导的时候,大脑就会变得十分清晰,对整个反应过程有一个直观的了解。接下来就可以分析各个选项了,金属钠在空气中易氧化形成氧化钠(出现变暗的现象),氧化钠与空气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出汗,汗是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再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变成白色粉末碳酸钠),所以白色粉末为碳酸钠。这里只有第一个是氧化还原反应,所以这道题的正确答案为D。

思维导图是学习化学的神秘而有效的武器,不仅老师可以用来授课,学生也可以用它来进行预习等,它还可以解决一些比较复杂难懂的化学习题。基于思维导图的这些益处,老师一定要教导学生学会使用思维导图,用这种方法解决在日常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参考文献】

[1]梁晓康.思维导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8(07)

[2]陆艳春.思维导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理化学习,2009(10)

(责编 卢建龙)

猜你喜欢

思维导图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解题技巧分析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基于“336”模式构建高中化学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初探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