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需求意识开展“需求式”政治课教学

2016-03-14丁晓春

广西教育·B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策略

丁晓春

【摘 要】结合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从互相尊重、锐意创新、适当引导等方面进行“需求式”政治教学,为改进高中政治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需求意识 高中政治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1B-0136-02

高中学生的生理与心理渐趋成熟,人生观、价值观渐趋形成,已有了强烈的自我需求意识,对满足自我需要的追求也和成人不相上下。但是,在当前的教育教学中,很多学校仍然主要是围绕高考来展开,以成绩作为衡量教学的标准。这种教学模式是背离教育规律、背离新课程标准的。我们的教育应首先将学生当作“人”,其次作为“学生”来教育。作为人和学生都是有需求的,需要是人的本性,所以我们必须洞察、研究学生的内在精神世界和心理世界,了解学生的需求,在更深更高层面上进行教学,只有这样才会有的放矢,培养现代意义上的完整的人。因此,在政治教学中,教师要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以新课标为指导,面向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寻求知识,积极运用知识,从而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

一、互相尊重,累积情感

据马斯洛需求理论,尊重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学生希望自己具备相应的甚至是超出自己年龄和阅历的能力和知识,以便维护自尊,并得到别人的尊重。基于此,学生渴望考试取得好成绩、班级活动表现突出、得到同学的羡慕、得到师长赞许与满意。政治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以各种形式多鼓励,客观地指出其不足,满足其尊重的需要。这有助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更加勤奋努力地学习。而尊重是相互的,学生自尊且受教师尊重,他们也必然尊重教师亲近教师,“亲其师才信其道”,师生心理上的靠近,感情上的积累是教师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精神基础。

例如,在教授“实践的含义”这一知识点时,师生共同总结出了三个要点,即实践是“人”的活动,有别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实践是人“改造”世界的活动,有别于认识世界的活动;实践又是人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有别于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紧接着让学生判断一些活动哪些是实践哪些不是。“燕子搭窝”很明显不是,因为活动主体不是人。但有一个学生坚持认为是,理论上做了解释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怎么办?利用老师的地位与权威让他接受,明显只能让自己失去威信;讽刺、挖苦、贬低学生的理解能力差,只能让学生与教师的心理距离越来越远。当时笔者是这么做的,首先对其能坚持己见的勇气表示赞赏,接着又举一个例子来和燕子搭窝做比较:

“工人建楼房是不是实践?”

“是。”

“人与燕子一样吗,人在建楼房时会考虑几室几厅、厨房、卫生间,燕子会吗?”

“不会。”

“现在你知道人的实践活动与动物本能活动的区别了吗?”

最后,他弄清了这个问题。后来,这个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一直很浓,课堂上积极活跃,自信活泼,有时观点独到但不固执己见,当然成绩也不错,师生关系一直很融洽。从这里笔者体会到尊重需要的满足会使学生相信自己的力量与价值,使其在学习中变得更有能力,更富有创造性。如果得不到满足,就会导致其自卑、无助和失落。所以在成长中的学生,我们最应该给予他们的是老师的鼓励,将他们看作一个独立的个体去尊重,这样才能让他们更加地自尊自重,也能让他们对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而教师也才能从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获得被尊重的快乐。

二、锐意创新,教学相长

高中阶段的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需要,对未知事物充满热情、勇于迎接挑战。尤其如今的时代,资讯发达,学生的视野非常开阔,教师如总是搬弄老一套,如举例陈旧、落后、枯燥乏味,教学方式因循守旧,这样就会使学生失去求知探索的欲望。因此,思想政治教学必须紧跟学生的需求步伐,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锐意创新,突破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单纯的讲授关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辅之以鲜活的富有时代气息的教学素材,这样政治课堂才富有生命力,才能可持续发展。笔者经常用的教学方法有研究性学习、情境教学、启发式学习、讨论式等。教有法而无定法,只要能传授知识、启迪智慧,那么不管是黑猫还是白猫,都是好猫。

例如,高中经济生活“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一课采用问题式教学,设计如下问题:

问题一:现在天气渐冷,如果让你为家里添置取暖设备,你会选择空调还是电暖风?

问题二:面对众多品牌的空调或电暖风,是哪些因素影响到你的最后选择?

问题三:为什么会考虑这些因素?

问题四:对这位同学的这个消费行为你们的看法是什么?

学生也是消费者,但如何科学合理的消费,由于缺乏相应的消费方面的知识,他们并不清楚,表现出来就是日常消费行为比较主观、盲目、缺乏理性。通过问题探究,学生就能弄清:怎样的消费才是理智的消费,进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提升消费质量。这样的问题设计,是真实的、可信的、积极有益的,政治课脱离了单调乏味的空洞说教,学生的求知欲望也在探究问题过程中得到满足。当然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方法、选取什么样的材料都是为了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学生要什么,教师就“端”什么。但是“端”的基本内容一定要精,对重难点问题分析要透,否则教学便只是走形式、走过场,无任何实际意义。

三、适当引导,实现自我

在前两种需要的基础上学生还会产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即达到自我实现境界,希求独立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发挥个人潜能、实现自我理想及个人价值。基于学生这一需要,笔者在教学中一直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学生学以致用,让认识最终回到实践中去,这会使学生对自身知识和能力上的不足有清醒的认识,也会使学生的自我实现需要得以满足。

例如在教学“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课时,笔者要求学生走出课堂,调查本地水质变差的原因,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直接的经验,把生活与教材知识直接联系起来,切身体会联系的普遍性与客观性。再如教学“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一课时,笔者鼓励学生上威客网接一些需要调用自身知识需要设计创造的任务。学生对这一实践形式非常感兴趣,不用花费金钱,只要将自己的作品创意传到网上等待结果就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理解了课本知识,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前体验了做社会人的心酸,有的学生通过合作完成一项任务,也认识到了了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也是认识的最终目的,通过实践学生自我实现需要得到满足。因此,我们一定要打造实践平台,为学生的成功提供条件,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自信心,体验成功的感觉,从而热爱学习,勇于创造。

很多投资者都喜欢登录“东方财富网”、“和讯财经”等财经类的网站,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想了解更多的投资知识和投资理念,不想错过良好投资机会。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时也很积极活跃,为什么呢?同样是因为能满足学生的主体需求。正如恩格斯所说:“应该用他们的需求去解释他们的行为。”有需求才有动机,有动机才有行动。这给教师的启示就是一定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否则学生学习行为一定是消极被动的,教师的课堂一定是缺乏吸引力的。总之,教师应该像经济活动中的生产者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生产一样,以学生合理需求为导向组织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马斯洛.人类动机的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高飞.高中政治课的需求意识及需求教学的尝试[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04

[3]王兴刚.创新高中政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J].江苏教育研究,2009(11)

(责编 刘 影)

猜你喜欢

高中政治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生活化策略分析
浅析如何打造高中政治简约课堂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多媒体手段的有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