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式学习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6-03-14蔡欢庆

广西教育·B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教学思考语文课堂

蔡欢庆

【摘 要】分析语文课堂中探究式学习的探究理念,阐述语文课堂探究式学习的基本模式及特点,以公开课《苏武传》的教学为例,探讨语文教学中探究式学习模式的应用。

【关键词】语文课堂 探究式学习 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1B-0037-02

语文新课标中的探究是指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认识和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的实践活动。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探究活动,不仅可以获取知识与技能,而且更重要的是它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究的方法,理解事物的本质,养成探究精神和科学的价值观,从而全面落实语文课程目标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语文课程标准谈及其基本理念时要求:“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这表明,新课改重在积极倡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这一能力的获得离不开探究式教学法。

那么,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如何实施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方法呢?语文课程标准还提到“要针对高中语文课程的特点实施教学”,“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笔者认为,探究式教学在语文课堂上的实施,要充分考虑到语文学科的课程特点来开展探究式教学的模式;必须根据学生的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一样的学习需求,尊重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实施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因此,在语文课堂中实施探究式学习,要遵循一定的探究理念,教学的过程要始终围绕这个基本的探究理念来展开探究工作。

一、语文课堂中探究式学习的探究理念

探究式学习在语文课堂中要遵循一定的探究理念。根据探究式学习的特点,笔者认为在语文课堂中探究理念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落实:

第一,探究式学习应该以提高科学素养为基本理念。(1)要建立一个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教学模式。(2)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新能力。(3)要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观和价值观。

第二,探究式学习应面向全体学生。探究式学习应该面向全体学生,避免出现是某个学生,或者某部分学生的探究。因此,要在以下两方面下工夫:(1)师生互动:教师要与学生共同探讨,并能够及时表扬、艺术性批评、欣赏学生。(2)教材整合:要适应全体学生,在教材中渗透德育,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三,探究式教学要注重与社会现实的联系。主要应做好两点:(1)做好知识的渗透与铺垫,使学生的学习体验和生活体验能够在适当的引导下得到深化和升华。(2)沟通课内和课外的学习,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深入探究,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二、语文课堂探究式学习的基本模式及特点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设计的情境要与学科特点相符合,氛围相符。(2)设计的情境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都乐于融入其中。(3)提问的方式能让学生易于理解,提出的问题对学生有意义、有针对性。(4)提问的内容有层次,有梯度,由易到难,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思考与探究。

(二)自主探究,质疑释疑。(1)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意识。(2)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探究并相互探讨,形成合作探究、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3)教师能正确组织、引导和促进,在引导中强化探究学习。

(三)归纳总结,延伸拓展。(1)学生能在探究学习中自主归纳整理出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形成初步的知识体系,有一定的创新能力。(2)教师对学生的探究结果能做出正确的评价与提升。(3)注意探究学习的延伸和应用,有效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

三、《苏武传》具体的教学过程

本文以一节公开课《苏武传》的教学为例,阐述对探究式教学的一些认识。

《苏武传》是高中新课标人教版语文必修4的一篇篇幅较长的文言文。体会人物蕴含在课文之中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崇高精神与气节,品味其史学价值和文学审美价值,是学习《苏武传》的重要目标。因此,笔者为《苏武传》这篇课文定下的教学目标是:(1)理清文章脉络,分析情节,把握人物性格。(2)具体分析人物崇高气节,体会苏武的人格魅力。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之前已经完成了对《苏武传》字词的疏通。接下来,让一个朗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在音乐声中朗读《苏武歌》。歌词感天动地、催人泪下。事实证明,这个教学情境下,学生一下子进入悲壮、低沉的教学中去,整个课堂一下变得凝重起来了。

这其实就是一种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一定的具体、形象的情境,吸引学生进入情境之中获取一定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深化理解教材内容和熟练掌握教材重难点的教学实践过程与方法。语文是一门情感性很强的人文学科,入选高中语文课本的都是文质兼美的作品。因此,要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获得知识,教师就必须根据文本特点,创设一种适合的情境,营造一种鉴赏的氛围,从而带领学生进入“状态”,让学生用心灵去感受作品,激活他们的探究欲望,使之自觉地进行探究和创造。

《苏武传》中用音乐和歌词创设的这个情境,就是要营造一种与课文内容一致的氛围,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为分析苏武这个人物的精神做好铺垫。

(二)质疑释疑,自主探究。有了上述铺垫,学生会很快明确本文的文眼就是“节”。所以笔者提出该文需要探究的第一个问题:《苏武传》中是如何通过苏武的事迹来体现苏武的崇高气节的?分两步完成。第一步,学生分析出两次自杀的原因,得出结论:不能有负国家、不能屈节辱命,国家的利益、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这是一种刚烈、豪壮之节。笔者再引出孔子的话:“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让学生体会苏武身上的刚烈豪壮之节。这既是完成了学生的质疑与释疑的过程,也其实为后面的进一步探究做铺垫。第二步:分析三次拒降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卫律诱降、北海逼降体现的是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而李陵劝降更是可以看出苏武19年坚守的不易。19年的岁月,对国家、对民族的忠诚与热爱,对理想、对信念百折不挠的坚守和追求,充分体现了苏武的忠贞之节。

这一步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多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善疑的精神,鼓励学生多提问。南宋理学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作为老师,在语文教学时要注意从“疑”入手,何时设疑,何处设疑,这对启发学生思维是大有益处的。

(三)总结归纳、延伸拓展。当学生已经对苏武身上的品质清楚明白了之后,笔者开始总结归纳出苏武的精神核心:节。忠贞之节、刚烈之节、坚韧之节。用鲁迅的话来进一步印证苏武身上的品质的影响力:“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在这样的氛围下,笔者给学生第二个也是本节课的最后一个、最重要的一个探究问题:“苏武因为气节而被人所传诵。而他为坚守气节而体现出的品质更是感动了许多的人。那么今天,苏武给了你怎样的人生启示呢?(动笔写一段150字以内的感悟,再以6人为一组,相互交流,推选一名代表,上台展示。)

这个环节的设立,就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可以说,之前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个探究问题来展开的。如何让学生体会苏武身上体现出的坚贞不渝,如何真正感受苏武坚强不屈、誓死捍卫国家尊严的节操,就是在这个环节体现出来的。我们看课堂上学生的感悟:“习习冷风,吹动的是苏武的发须,吹不动苏武的气节。漫漫北海,淹没了苏武的身影,掩不了苏武忠国的心。迷离时代,一切都瞬息万变,唯那精神永存心底。苏武坚守气节的精神亦值得我们学习。”这样的感悟在短短十分钟内写出来,没有对苏武的感同身受学生是写不出来的。甚至更有学生当场写了一首诗歌出来:“持节傲立十九年,荣华富贵视等闲。若守忠节为国家,肝脑涂地又何妨?”

本节课中,笔者充分考虑到了语文学科的课程特点来开展探究式教学的模式,符合新课标提出的“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一要求。

语文不同于理科的课程,应该根据本身的课程特点来实施探究式教学的模式。探究要强调情境的创设,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要根据学生的掌握的知识进行提升,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这样就可以使探究式语文课堂教学进入到理想的境界了。

【参考文献】

[1]赵红雨.语文探究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教育(中学教学案例与研究),2008(4)

[2]张凌华.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探究式教学运用[J].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13(5)

[3]黄东红.中学语文“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尝试[J].中外教育研究,2009(3)

[4]刘伟.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13(2)

[5]张崇善.探究式:课堂教学改革的理想选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11)

(责编 刘 影)

猜你喜欢

探究式学习教学思考语文课堂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浅谈化学课外小组活动
初中历史探究式学习的教学途径
高中地理探究式学习的探索与实践刍议*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语文教学目的的思考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