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法整合优化,促生数学思维

2016-03-12杨春科

教师·上 2016年2期
关键词:课堂评价学习效率教学情境

杨春科

摘 要:数学教法的整合优化对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布设引导,激活学生学习思维;整合学法,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优化评价,激励学生学习进步等四个方向对数学教法提出了整合优化策略,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数学思维;学习效率;教学情境;课堂评价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需要关注内质因素,也要注意外化表现形式,强调数学学习个性特征,这无疑是数学内外因素的综合体现。教师在教法选择应用时,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在进行教情学情信息整合考量之后,对教法进行整合优化。这样才能有效创设教学情境,布设教学引导策略。教师整合教法学法,还需要优化课堂教学评价,从不同视角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课堂学习效率,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获得有价值的数学知识。

一、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能够为学生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教师通过生动阐述、故事讲述、生活经验介绍、数学活动设计、课堂演绎开展等方式,可以为课堂教学带来丰富的教学信息,制造良好的教学气氛。特别是多媒体介入课堂教学之后,可以将相关数学认知制作成图片、动画、视频、文字等材料,利用多媒体声光电技术进行直观展示,将数学学习带入轻松、活泼、直观的境地,为学生主动学习数学创造良好条件。创设良好教学情境,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感知和体验,提升自主学习探究的主动性,全面打造学生学力,养成良好学习的研究习惯。

在学习“相交与垂直”时,教师拿出两根铅笔展示给学生看,然后问学生:“我现在要将这两只铅笔投到讲桌上,大家猜猜看,两支铅笔落在桌面上后可能会形成哪些图形?”学生开始议论纷纷。最后给出猜测结果:相交、不相交。教师实际操作,果然只有这两种图形。为了让学生有清晰认知,教师将图形画在黑板上。不相交图形实际上还分两种情形,其延长线相交、不相交;相交图形也分两种情况,相互垂直、不垂直。教师引出相关概念。虽然只用了两支铅笔,教师就为学生创设了直观性很强的教学情境,学生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教师利用实践操作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学习,不仅激活了学生的学习思维,还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点爆了课堂学习气氛,为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创设良好教学情境,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感知和体验,提升自主学习探究的主动性,全面打造学生学习能力,养成良好学习研究的习惯。学生有个体差异,教师要尊重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对不同学生群体给出不同教学引导,提升辅导覆盖面,促使整个班级的数学学习升级。特别是师生互动,这是数学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教法运用。小学生对学法选择缺少意识和主动性,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学法意识,通过多种途径借鉴总结学法,提升课堂学习品质。

二、布设引导,激活学生学习思维

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要引入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教师要尽快实现身份转型,由课堂教学主宰者转变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服务者。在具体施教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学习进行适时引导,可以通过提出思考问题、师生合作探究、个别辅导等方式,给学生及时的引导帮助。教师要摒弃“一言堂”的传统做法,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这样才能确保课堂教学能够顺利进行。

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时,教师在黑板上随意画了一个三角形,又让学生上来画了一个三角形。教师给出结论:“这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不信大家来测量一下。”随即找几个学生来实际测量,结果当然与教师所说一致。教师问学生:“除了用量角器测量,你还能够运用什么方法来证明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呢?”学生开始讨论,很快就找出几种证明方法。教师及时点拨,学生思维自然被激活了。

教师设计实际操作训练内容,给学生以正确引导,学生思维自然进入学习探究氛围之中。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获得了感知和体验,具有鲜活特征,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还为学习新知形成了重要启示。

三、整合学法,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自身特点,学生学法运用对提升学习效果有重要影响。小学生对学法选择缺少意识和主动性,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学法意识,通过多种途径借鉴总结学法,提升课堂学习品质。数学具有抽象性,讲究逻辑思维,而小学生形象思维较为发达,教师需要正视学生认知特点,为学生提供更多学法选项,让不同群体学生都能够掌握适宜的学习方法。新课改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等都属于学法范畴,如何进行学法操作,需要教师给出具体的操作步骤和建议。自主学习不是自由学习,要找到学习切入点,展开独立思维活动;合作学习也不是单指多人讨论、检查、问答、辩论、测验、演绎等,都属于合作学习形式;探究是建立在自主合作学习之上的学习活动,包括参与数学实践活动,在生活应用中掌握数学原理。

在学习“除法一(认识竖式)”时,教师给出计算题:91÷20;84÷40; 215÷30;198÷20。每个学习小组共四名学生,每人选择其中三道题,要列出竖式计算过程,看谁最先完成。学生听说要竞赛,顿时来了精神。很快,各个小组都顺利完成了训练任务。教师将枯燥的数学计算题设计成小组竞赛活动,学生学习热情顿时高涨起来,这说明教师训练任务设计是成功的。

四、优化评价,激励学生学习进步

课堂评价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要注意转变评价观念,利用多元评价方式,对学生课堂表现进行评估量化,激励学生看到学习成效,不断增强自信心,坚定学习意志,提升学习品质。教师的口头评价、测试评价、作业训练评价等,都能够给学生带来一定影响。新课改要求教师多给予学生以积极评价,从正面鼓励学生学习进步。教师要对评价方式和评价语言进行改进,杜绝千篇一律式的简单评价,要用更具人文性的语言对学生展开多元评价。不妨让学生自评、小组内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给学生以多层次的激发和鼓励。

在学习“商不变的规律”时,教师给学生列举老猴子分桃子的故事:8个桃子2天吃完,16个桃子4天吃完,32个桃子8天吃完。老猴子运用了什么知识教育小猴子的?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很快就找到了规律,商都是4。教师给个别学生以评价:“老猴子够聪明的,但你比它更有智慧。”“你思维非常敏捷,看来什么难题也难不住你。”学生自然非常受用。

优化小学数学教法,这是现代数学课堂教学的普遍共识诉求。教师要积极研究教情,认真调研学情,制订科学教法体系,全面落实新课改的基本精神。通过教学情境创设、引导运用、学法整合和评价实施,促使学生实现学习觉醒,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培养科学数学观,形成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叶季明.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原理和方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周玉仁.小学数学教学论[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3]曾超益.小学数学教学理念与教学示例[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甘肃省秦安县兴国镇第三小学)

猜你喜欢

课堂评价学习效率教学情境
落实“两个关注”,促使课堂评价走向有效
试论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
基于二维码技术的多媒体学习效率分析研究
巧用课堂评价 提高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模式刍议
小议初中英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