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侧卧位下盲探置入支气管堵塞器的护理配合

2016-03-11卢晓清杨俊华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年15期
关键词:单肺侧卧位气管

卢晓清 杨俊华



侧卧位下盲探置入支气管堵塞器的护理配合

卢晓清杨俊华

目的:探讨侧卧位下盲探置入支气管堵塞器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麻醉科侧卧位下盲探置入支气管堵塞器的麻醉患者20例,总结术前准备、术中、术后的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总结护理经验。结果:20例手术患者均在麻醉诱导和摆好侧卧位后,将支气管堵塞器成功插入预定支气管,置入技术的成功率高,没有不良并发症发生。结论:盲探置入支气管堵塞器麻醉需要护士与麻醉医师娴熟配合,才可保证插管过程平稳,成功率高,特别是体位的摆放也十分重要。插管后协助麻醉医师加强气道管理,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侧卧位;支气管堵塞器;麻醉;护理配合

10.3969/j.issn.1672-9676.2016.15.035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提高,单肺通气麻醉是现代胸外科手术常用的一种麻醉技术。单肺通气麻醉不仅应用于湿肺、支气管胸膜瘘、大咯血、胸腔镜检查患者,也常规应用于食管癌根治术,左或右全肺及肺叶切除术,肺大泡切除及支气管灌洗术等,以减轻开胸侧肺损伤及阻止两肺间的交叉感染。采用双腔支气管导管实施单肺通气是传统而常用的方法。随着支气管封堵技术不断发展,支气管堵塞器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单肺通气[1],其适应证广、插管相对简便、损伤小、分隔效果良好,临床推广使用意义大。应用支气管堵塞器实行单侧肺通气可缩短插管时间及减轻患者术后咽喉疼痛[2]。为保证单肺通气时准确对位的效果,置入支气管堵塞器常需借助纤维支气管镜来定位[3],但纤维支气管镜设备昂贵,操控需要经过一定的培训和技术要求,在临床应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有研究报道[4],手控呼吸道阻力法相对纤维支气管镜法,可减少对气管的刺激和损伤。我院麻醉科开展了侧卧位下盲探置入支气管堵塞器的方法,提高了置入技术的成功率和速率,减少插管并发症和降低移位发生率,现报道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麻醉科开胸手术实施单肺通气、侧卧位下盲探置入支气管堵塞患者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1~56岁。左肺13例,右肺7例。麻醉ASA分级Ⅰ~Ⅱ级。

1.2方法入室后建立静脉通道 ,特别是要建立颈内静脉通道和桡动脉测压通道,以便术中管理及监测。术前静脉注射长托宁0.01 mg/kg。常规监测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体温及呼末二氧化碳等。在平卧位下,麻醉诱导后选择普通单腔气管导管 (4~7.5号),按常规程序经口行气管插管并固定。将患者摆好手术所需侧卧体位并固定好之后,将支气管堵塞器从普通气管导管中间插入置于需萎陷侧肺,确认并纠正支气管堵塞器的位置,然后行单侧肺通气。

2 护理配合

2.1术前访视术前做好患者的体格检查,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1)一般情况。年龄、身高、性别、性格特征,肥胖情况,药物使用情况,特别是麻醉药物的使用及过敏史。(2)健康史。有无口腔疾患、张口困难、气管偏移,有无义齿和牙齿松动等。(3)心理健康宣教。向患者讲述麻醉、手术的简要操作过程,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交待患者术前准备要求,告知护士会全程陪伴,以消除患者恐惧、焦虑的心理,取得患者的信任。

2.2麻醉准备

2.2.1药品准备。检查麻醉药品、急救物品是否齐全 ,用注射器抽好阿托品、肾上腺素、咪达唑仑、舒芬太尼、丙泊酚、阿曲库铵等药物,做好标识,放无菌盘备用。

2.2.2物品准备。麻醉前检查多功能心电监护仪、多功能麻醉机、喉镜、吸氧、负压吸引器等性能是否良好。

2.2.3导管准备支气管堵塞器有3个型号(5F,7F和9F),9F适合内径7.5 mm的气管导管,7F适合内径6.0~7.0 mm 的气管导管,而5F适合内径4.5~5.5 mm的气管导管[5],根据患者气管大小选择合适的导管型号。

2.2.4气管导管和封堵器检查在无菌操作下检查气管导管外观有无破损,导管顶端与塑料接口固定是否漏气,外部中下段涂无菌润滑液体,放在无菌盘内备用。从无菌袋中取出支气管堵塞器导管,无菌操作下检查有无破损,用注射器将1 ml 空气从单向阀注入套囊,确认套囊没有漏气、单侧膨胀等异常,彻底排放套囊内的空气,直到套囊变成收缩状态为止,在整个套囊上涂敷无菌润滑液体。另备导管芯、插管钳、牙垫、胶布等。

2.3术中护理配合

2.3.1麻醉诱导配合入室后患者取仰卧位,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意识、面色 ,与麻醉医师、手术医师进行三方核查,确认无误后遵医嘱使用咪达唑仑0.05 mg/kg,舒芬太尼2~3 μg/kg,丙泊酚1.5~2.0 mg/kg诱导麻醉,待患者人睡后垫高肩部,头向后仰,使患者上呼吸道口、咽、喉三轴线重叠成一条直线,用面罩加压辅助呼吸,快速静脉注射阿曲库铵0.5~0.8 mg/kg,待肌松完全时递喉镜、气管导管给麻醉医师,插管成功后,听诊双肺确定好正确位置后,将导管固定,连接麻醉机导管,机控呼吸10~30次/min,调节潮气量6~10 ml/kg

2.3.2手术体位摆放根据手术情况摆放左(右)侧卧位,先与麻醉医师、手术医师共同将患者摆向侧卧,在腋下将胸部拱形垫放于变温毯下,拱形垫最高点与手术切口应在同一水平线上,胸部垫高,有助于手术野暴露。拱形垫的两侧下方各垫1个圆托,两侧的高度不超过胸骨正中和脊柱,使患者固定其中不晃动,身体与手术床成直角,双下肢用棉垫包裹,上侧腿屈曲,膝下垫搁腿垫,用大棉垫将皮肤与体位垫隔开,下侧腿略屈曲,臀部使用带U形架的约束带,松紧以能伸入2指为宜,检查腹部勿使其受压。两臂前伸,为避免与金属接触,用棉垫将两臂包好,头部使用自制面枕将耳朵置于漏孔中,耳后面枕应稍高一点,起到固定头部的作用,为防止颈部落空与颈部也垫一棉垫。如切口位置较高,需外展上侧臂,应将前臂用包布包裹并用书夹固定于头架上,头架高度与上臂一致,安置体位时要注意动作轻柔,勿妨碍呼吸,肢体外展不要过度。

2.3.3封堵器置入的配合无菌操作下分别测量支气管堵塞器到普通气管导管口的长度、出导管口1,2 cm处,并做好标识。协助麻醉医师从气管导管中间插入支气管堵塞器,根据标识及双肺听诊,确认套囊位置后向套囊内注入1 ml空气,听诊双肺呼吸音,了解肺隔离情况,确定效果良好后将堵塞器固定好,抽出堵塞器套囊内空气,恢复双肺通气。为顺利将支气管堵塞器送入指定的支气管位置,应注意:(1)选取配套的气管导管和支气管堵塞器型号以免浪费。(2)充分暴露患者头部,方便麻醉医师操作及定位。(3)支气管堵塞器置入长度的测量要与患者使用的普通气管导管的型号大小一致。(4)盲探置入支气管堵塞器的效果要以满足临床手术需要为标准,术中须与医师沟通观察,保证堵塞的肺萎陷。

2.4插管后护理

2.4.1气管内抽吸常规连接好一套吸引器备用。术中定时鼓肺吸痰,当有痰鸣音或SpO2<90%时要及时吸痰[5],避免长时间单肺通气造成的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储留。吸痰操作应注意无菌、轻柔、准、快,呼吸机与气管导管分离时间应在5~8 s[6]。每次吸痰后应听诊双肺呼吸音,检查衔接口,观察有无漏气等。

2.4.2术中监测。术中根据患者情况,特别是单肺通气超过1 h者,协助麻醉医师定时监测动脉血气,以提供准确通气状况,避免体内二氧化碳潴留和低氧血症,保证患者的安全。留置测压管的护理:(1)术中应始终保持测压管的通畅,以肝素盐水持续冲洗,严防动脉内血栓形成。(2)每次抽取动脉血测血气后,均应立即用肝素盐水冲洗以防凝血。(3)若发现有血块应及时予以抽出,切勿将血块推入血管,以防发生动脉栓塞。

2.5术后护理

2.5.1拔管护理单肺通气结束后,要及时拔出支气管堵塞器,检查堵塞器气囊的完整性、分泌物的颜色及性状,并吸净气管内分泌物,可降低气道阻力和充分保证氧合。手术结束后要待患者苏醒 ,有自主呼吸和认知能力,能配合才能拔除管道。拔管前要将套囊内气体完全抽出,并吸净在口鼻、咽喉部及气管内的分泌物。拔管前后均应给予1 min纯氧,拔管动作轻柔,拔管后继续吸净口、咽分泌物,防止误吸。

2.5.2体位护理手术结束后,与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同时搬动患者,从侧卧位转为平卧位,搬动要轻柔、小心,检查患者的肢体与皮肤,加强保暖。

2.5.3转运护理患者在转运过程中,要监测基础生命体征,携带简易呼吸囊。患者未清醒前要注意约束,并固定好患者,避免挤压及坠床。

3 结 果

本组20例患者均在侧卧位下成功盲探置入支气管堵塞器,手术过程顺利,术中加强管理 ,没有不良并发症发生,术毕恢复良好。

4 讨 论

胸科手术需要在单侧肺通气下完成 ,支气管堵塞器是实现单侧肺通气的一种新型产品,尤其适用于小儿单肺通气和成人危重症抢救 。但传统支气管堵塞器置入技术常在平卧位下操作,摆手术需要侧卧位后使得堵塞器位置移位,又得花时间和精力去调整。我科研究的侧卧位下盲探置入支气管堵塞器,避免了因体位的变动而导致支气管堵塞器移位的发生,减少了反复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置管时间、手术准备时间等。体位的改良使盲探置入支气管堵塞器更加快捷、简便、可行。

随着现代护理的不断发展,对手术室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手术室护理不仅仅是配合手术为主的单纯技术操作,而是在手术室的工作内容和程序中充分体现临床科室普遍实施的“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护士术前做好患者的健康评估、相关的辅助检查、完善术前准备是保证安全实施麻醉的先决条件。麻醉医师与护士同时面对同一患者,默契护理配合既可保证麻醉安全、快捷,又可防止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手术室护士高度的责任心和义务感以及娴熟的技术及敏捷的应急能力,在麻醉过程中做好术前充分准备,术中良好的体位摆放,保持良好的双肺隔离,与麻醉医师一起紧密合作,加强气道管理和围手术期监测是保证手术成功、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1]纪凡层,潘纪英,王伟芝.食道癌根治术患者单肺通气时Coopdech支气管堵塞器气道管理的效果[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0,30(5):634-635.

[2]傅志玲,陈卫民.支气管堵塞器与双腔气管导管在单侧肺通气中对呼吸力学和血气影响的比较[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1,34(15):4-6.

[3]陈洁,王平,钟泰迪.Coopdeeh封堵支气管导管与双腔支气管导管单肺通气效果的比较[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8,10(10):945-946.

[4]杨琳,梁健华,董静毅,等.不同方法定位Coopdech支气管堵塞器用于单肺通气的比较[J].吉林医学,2013,34(4):644-645.

[5]陈煜,连庆泉.当代小儿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42.

[6]张秀霞.气管插管术的配合与护理[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2):155.

(本文编辑刘学英)

Nursing cooperation of blindly placing bronchial blocker in lateral position

LU Xiao-qing,YANG Jun-hua

(Dongguan Eighth People’s Hospital,Dongguan523325)

Objective:To explore nursing cooperation method of blindly placing bronchial blocker in lateral position.Methods:Selected 20 anesthetized patients placed with bronchial blocker in lateral position of anesthesia department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5 to February 2016, summarized preoperative preparation, intra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nursing and method for complication prevention, and summarized nursing experience.Results:Bronchial blockers were all successfully inserted into scheduled bronchial after the 20 surgical patients took anesthesia induction and lateral position. The success rate of placement technique was high without adverse complications.Conclusion:Only when nurses skillfully cooperate with anesthesiologist in anesthesia of blind placement of bronchial blocker, can the cannula process be smooth and have high success rate. The setting of body position is also of great importance. After the cannula, assisting anesthesiologist to strengthen airway management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to the greatest extent.

Lateral position;Bronchial blocker;Anesthesia;Nursing cooperation

523325东莞市 广东省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

※手术室护理

2016-04-12)

卢晓清:女,本科,主管护师

猜你喜欢

单肺侧卧位气管
侧卧位和俯卧位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研究
呼吸病学、结核病学
菊花枕改善血压失眠
单肺通气使用盐酸右美托咪定的肺保护作用
新型多功能气管切开堵管器的制作与应用
单肺通气中右美托咪定辅助麻醉对肺通气/血流的影响
气管镜介入治疗并发大咯血的护理体会
老年单肺通气患者中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临床应用研究
探讨早期气管切开术对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作用
头高侧卧位护理在新生儿胃食管反流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