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防止新生儿输液外渗中的应用

2016-03-09王俊卿

护理研究 2016年15期
关键词:静脉输液预见性护理静脉炎

王俊卿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防止新生儿输液外渗中的应用

王俊卿

关键词:新生儿;静脉输液;静脉炎;输液外渗;预见性护理

在新生儿的治疗中,经常需要静脉输入多巴胺、万古霉素、钙剂、甘露醇等高渗透压或刺激性强的药物。由于新生儿的特殊生理特点,加之药物对血管壁的化学性刺激,易引起静脉炎,使局部血管通透性增高,进一步发生药物外渗。外周静脉留置针不适宜刺激性药物、pH值低于5或高于9的液体或药物的持续静脉输注[1],但新生儿可用于外周静脉穿刺的血管本就有限,且穿刺难度大,反复穿刺增加了患儿痛苦,也难以为家长所接受。因此,在不发生输液外渗,保证输液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延长留置针使用时间,减少穿刺次数,成为儿科护理需要解决的课题。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科对静脉输入刺激性药物治疗的新生儿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科静脉输入刺激性药物治疗的足月新生儿30例作为干预组,其中男17例,女13例;平均日龄5.63 d。选择2013年3月—2014年5月我科静脉输入刺激性药物治疗的足月新生儿3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4例,女16例;平均日龄6.30 d。两组新生儿日龄、性别、疾病种类、治疗方案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干预方法两组患儿均采用苏州林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26G正压无针连接静脉留置针输液、3M透明贴膜固定。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用药前评估①掌握输入药物的性质、浓度、渗透压、pH值。高浓度、刺激性强的药物或液体的pH值和渗透压过高,可刺激血管内膜,导致血管内膜损伤,引起注射部位或沿静脉区域的炎性反应。在符合治疗要求、液体量允许的情况下适当降低刺激性药物的浓度。②选择合适的静脉和穿刺部位。用药前评估患儿的全身情况及局部静脉,选择合适的静脉,避免使用血液循环差的部位,避开关节、有静脉瓣的血管,选择血液流速较快、粗直、弹性好的血管,如颞浅静脉、腋下静脉、手背静脉等。

1.2.2用药时护理①外涂喜疗妥。静脉输注刺激性药物前后,在穿刺点周围3 cm~5 cm范围及沿静脉走向10 cm~15 cm涂擦喜疗妥。3M透明贴膜覆盖处涂在膜上即可。如输注时间长,可在输注期间加涂1次。②避免同一部位长时间、多次输入刺激性液体。在输注刺激性药液前后输入无刺激性液体,确保输液通畅,并避免刺激性药液滞留于血管及周围组织内,使血管及周围组织持续受损。连续输注刺激性药液尽量不超过2 h,如2 h输不完,可在符合治疗要求的情况下更换非刺激性药液输注30 min,再输注刺激性药液。同一部位留置时间不超过3 d。③特殊交班,加强巡视。输液过程中严密监护,加强巡视,15 min~20 min巡视1次,观察局部皮肤颜色、温度、弹性、有无肿胀,如发现液体滴入不畅、注射局部发红等情况,及时查找原因,及时处理。④告知家长输注风险及注意事项。向家长宣教保护留置针的方法,指导家长配合观察,如果患儿出现哭闹或注射部位发红、肿胀,及时告知护理人员。

1.3观察指标观察记录两组患儿留置针使用期间输液外渗发生情况。输液外渗的判定采用中华护理学会静脉治疗护理专业委员会静脉炎分级评价标准[1]:0级没有症状;1级皮肤发白,水肿范围最大直径小于2.5 cm,皮肤发凉,伴有或不伴有疼痛;2级皮肤发白,水肿范围最大直径在2.5 cm~15.0 cm;3级水肿范围最小直径大于15.0 cm,皮肤发凉,轻到中等程度的疼痛;4级皮肤发白,紧绷,半透明状,有渗出、变色、淤斑、肿胀,水肿范围最小直径大于15.0 cm,呈可凹性水肿,循环障碍,轻到中等程度的疼痛。

2结果

2.1两组患儿输液外渗发生情况比较(见表1)

2.2两组患儿留置针留置时间比较(见表2)

3讨论

预见性护理是指护士利用护理程序对病人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与判断,提前预知存在的护理风险,从而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避免护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和满意度[2]。新生儿皮肤薄嫩,血管壁内皮细胞发育不成熟,对局部刺激的防御能力差,输注刺激性药物时容易发生外渗,出现局部红肿或苍白、肿胀、疼痛、局部组织坏死,甚至造成功能障碍。如在头皮静脉发生外渗,造成局部坏死,还可引起瘢痕,影响头发生长,影响美观,增加了患儿痛苦,导致医疗纠纷。因此对于输液外渗,重在预防。外周静脉留置针不适宜刺激性药物、pH值低于5或高于9的液体或药物的持续静脉输注[1]。通常新生儿输入高渗透压或刺激性强的药物时提倡开通2条静脉通路,交替使用,刺激性药物不与其他药物共用静脉通路。而新生儿可用于外周静脉留置针的血管本就有限,且穿刺难度大,反复穿刺增加了患儿痛苦,两路液体增加了家长看护难度。因此,对此类患儿采取预见性护理,可在仅开通一路液体的情况下,减少输液外渗发生,保证输液安全,延长留置针使用时间,减少穿刺次数,保护血管。有学者报道,刺激性药物对静脉及其周围组织的损伤随用药时间延长而加重,并由可恢复性病变转化为不可恢复性的病理损伤[3]。避免同一部位长时间、多次输入刺激性药液,可避免刺激性药液对局部皮肤及血管的持续性不良刺激,减少液体外渗和局部不可逆损害的发生。在符合治疗要求、液量允许的情况下适当降低刺激性药物的浓度,可减轻对血管的刺激,减少外渗发生,且即使发生外渗,局部损伤也较轻。喜疗妥乳胶的主要成分为多磺酸黏多糖,能渗透皮肤,具有抗炎、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刺激受损组织再生的功能,并能迅速缓解疼痛,减轻水肿和血肿,对皮肤无刺激,耐受性良好,过去多用于静脉炎和液体外渗的治疗。

4小结

预见性护理干预有效预防了新生儿输入刺激性药物时发生输液外渗,减少了穿刺次数,保护了静脉,避免了疼痛对新生儿的不良刺激,同时培养了护理人员的预见性思维,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建荣,蔡虻,呼滨.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16-123.

[2]张曙红,殷荣光.预见性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水平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1,8(34):128-129.

[3]蔡荔.留置针输液非穿刺性损伤致液体外渗的原因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6A):58.

(本文编辑苏琳)

作者简介王俊卿,副主任护师,本科,单位:030013,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6.15.050

文章编号:1009-6493(2016)05C-1914-02

(收稿日期:2015-11-18;修回日期:2016-04-29)

猜你喜欢

静脉输液预见性护理静脉炎
高渗性药物导致静脉炎的研究现状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预见性护理在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围术期的应用分析
肝硬化腹水合并重度水肿患者压疮的预见性护理分析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宫腔镜术后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
优质护理对静脉输液患者治疗配合度和治疗效果的影响
不同护理方法对静脉输液后静脉炎的干预效果比较
对输液室患者实施图片式拔针宣教的效果研究
心理护理干预在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探析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