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咪替丁联合复方甘草酸苷对小儿过敏性紫癜的疗效观察

2016-03-09牟宜富

当代临床医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西咪替丁甘草酸紫癜

牟宜富

404006 重庆市万州区武陵镇中心卫生院



西咪替丁联合复方甘草酸苷对小儿过敏性紫癜的疗效观察

牟宜富

404006重庆市万州区武陵镇中心卫生院

目的分析联合应用复方甘草酸苷和西咪替丁对小儿过敏性紫癜(HSP)的疗效影响。方法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疗法,即常规给予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双嘧达莫片等;实验组加用复方甘草酸苷和西咪替丁;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情况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达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68.42%;实验组皮疹、关节及消化道症状的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应用复方甘草酸苷和西咪替丁治疗小儿HSP可明显缩短患者症状消失时间,提高临床总有效率,值得推广应用。

小儿;过敏性紫癜;西咪替丁;复方甘草酸苷

本研究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76例HSP患儿行分组研究,实验组联合应用复方甘草酸苷和西咪替丁,疗效较为理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依据入院顺序奇偶法随机将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76例HSP患儿分为实验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实验组,男22例,女16例;年龄4-14岁;病程2-35d;临床表现分型[1]:10例单纯皮肤型,14例关节型,9例腹型,3例肾型,2例混合型。对照组,男23例,女15例;年龄5~14岁;病程1-32d;临床表现分型:8例单纯皮肤型,17例关节型,8例腹型,3例肾型,2例混合型。两组分型、病程、年龄和性别等基线资料对比(P>0.05),数据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即嘱患儿卧床休息,禁食奶、蛋、虾、鱼以及其他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常规给予患儿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双嘧达莫片等药物进行治疗,连续用药2周。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国药准字:H20065845)和西咪替丁(国药准字:H44024199)。西咪替丁的用量与用法:按照10mg/kg·d计算患儿给药剂量,将西咪替丁加入250mL葡萄糖注射液(5%),静脉给药,1次/d,持续给药2周为一个疗程。复方甘草酸苷的用量与用法:按照1~2mL/kg·d计算患儿给药剂量,将复方甘草酸苷加入250mL葡萄糖注射液(5%),静脉给药,1次/d,持续给药2周为一个疗程。

2 结果

2.1 两组症状消失时间 实验组皮疹症状、关节症状及消化道症状的消失时间分别为(7.26±1.75)d、(3.26±1.06)d、(3.48±0.99)d,对照组分别为(10.52±2.68)d、(5.73±2.16)d、(6.11±2.48)d。与对照组患儿相比,实验组患儿皮疹症状、关节症状、消化道症状的消失时间更早(t分别为6.278、6.328、6.071,P<0.05)。

2.2 两组临床有效率 实验组痊愈27例(71.05%),有效9例(23.68%),无效2例(5.26%);对照组痊愈17例(44.74%),有效9例(23.68%),无效12例(31.58%);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达94.74%(36/38),明显高于对照组68.42%(26/38)(χ2=8.756,P=0.003)。

3 讨论

目前,HSP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该病多见于7~14岁儿童,男女比例约为1.4:1,好发于冬、春季节[2]。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紫癜、关节炎、血尿、蛋白尿等,严重威胁患儿生命健康。现今,临床上HSP的治疗多以切断致敏源(感染、饮食及药物因素等),常规给予钙剂、维生素C、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为主,以改善患儿血小板聚集状态和血管通透性。尽管常规疗法对HSP具有一定效果,但也存在着易复发、病程迁延、疗效不理想等缺点。刘鹏[3]等报道指出,临床上15%左右HSP患儿伴肾损伤,2%左右患儿伴神经系统损伤,严重影响患儿生长发育。因此,寻求一种科学、有效的HSP治疗方法已势在必行。

过敏性紫癜属中医紫斑、肌衄、紫癜风范畴,该病的主要病机为外感疠疫之气,郁结于皮肤,凝结而成。该病的治疗应遵循:化瘀、通络、凉血功效的原则。本研究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疗法,实验组加用复方甘草酸苷和西咪替丁。复方甘草酸苷属甘草提取物,具有凉血、解毒、泻火、通络之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复方甘草酸苷是甘草酸、L半胱氨酸和甘氨酸的复方制剂,具有较强抗变态反应功效,可有效缓解患儿临床症状,其中,甘草酸苷具有强效抗炎作用;甘草酸苷的代谢产物甘草次酸具有抑制T细胞过度活化,保持Th2/Th1平衡,阻断肥大细胞释放的作用。西咪替丁属质子泵抑制剂,具有抑制胃酸分泌,减低胃酸浓度的作用,可有效改善患者消化道症状。接受为期一个疗程的临床治疗后,联合应用复方甘草酸苷和西咪替丁的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达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68.42%;实验组皮疹症状、关节症状及消化道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与钱利文[4]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联合应用复方甘草酸苷和西咪替丁治疗小儿HSP可明显缩短患者症状消失时间,提高临床总有效率,值得推广应用。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89.

[2]潘知焕.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疗效观察[J].儿科药学杂志,2015,21(2):18-21.

[3]刘鹏,马静.小儿过敏性紫癜76例对比治疗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3,42(7):866-867.

[4]钱利文.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疗效[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3,33(3):339-340.

10.3969/j.issn.2095-9559.2016.04.029

2095—9559(2016)04—2353—01

2015-10-28

猜你喜欢

西咪替丁甘草酸紫癜
西咪替丁联合依巴斯汀治疗过敏性皮肤病的疗效分析
儿童过敏性紫癜IL-17、HPV-B19检测的临床意义
蒙药治疗干燥综合征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西咪替丁联用禁忌
奥美拉唑与西咪替丁在应激性胃溃疡治疗中的临床探讨
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慢性湿疹56例临床分析
甘草酸二铵对大鼠背部超长随意皮瓣成活的影响
激素在过敏性紫癜的应用
异甘草酸镁对酒精性肝炎患者TNF和IL-6的影响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甘草酸铵注射液中甘草酸铵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