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知而能,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以议论性散文教学为例*

2016-03-09闫国建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议论性教学点散文

闫国建

(广州市花都区秀全中学,广东 广州 510800)

由知而能,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以议论性散文教学为例*

闫国建

(广州市花都区秀全中学,广东 广州 510800)

本文以学习结果分类理论为依据,从学生阅读能力形成的视角来对议论性散文的教学进行反思和建构:一是把握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规律,由知而能,循序渐进;二是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在读写活动中把知识转化为阅读能力。我们确立了“整体着眼、小处着手、分点学习、综合读写”的原则,以读写概念、规则的学习为单位,将议论性散文单元阅读教学分成六个教学点,一点一课时或几课时,重组选文和练习,提高了学生读写议论性散文的兴趣和水平。

学习结果分类理论;议论性散文;规则学习;教学设计

在高中阅读和写作中,议论性散文的读写一直是一个重点。议论性散文具有形象性、抒情性和哲理性的特点,但教学容易落入分析文章大意、体会哲理、总结主旨的窠臼,忽视了学生读写能力的形成。那么,如何提高议论性散文的课堂学习效率,提高学生对这一类文体的阅读能力?在教学中,我们以学习结果分类理论为依据,从学生阅读能力形成的视角来对议论性散文的教学进行反思和建构,遵循“基于学习结果分类理论的对语文阅读能力的认识--基于语文阅读能力形成规律的议论性散文的阅读实践”的逻辑,来确定粤教版语文必修二议论性散文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

一、把握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规律,由知识而能力,循序渐进。

实现高中语文教学的目标的关键是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即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我们可从学习心理学的视角来进行分析。

学习心理学家认为,人类学习的结果是导致人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涅将人类学习的结果分成五种类型,即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他认为,中小学教学应该以智慧技能为中心,智慧技能学习具有层次性:从辨别开始,其后依次是掌握概念和规则,最后运用习得的概念和规则解决问题,从而获得高级规则。掌握概念和规则并能熟练应用概念和规则办事,是智慧技能学习的本质特征;以智慧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学设计必须反映智慧技能学习的这一本质特点。[1]用这一理论来分析我们所说的培养语文能力,其实质就是形成智慧技能,也就是运用概念、规则来读写的能力。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2]即由知而能,师生从具体的课文(“例子”)中归纳概括出有关读写的概念和规则,并用来指导阅读与写作,在读写实践中形成能力。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按照概念和规则的学习过程来设计课堂教学,经过习得阶段(学生运用多种学习方法,理解、归纳有关的概念和规则,即学“知”)转化阶段(运用有关的概念、规则进行练习,即用“知”)、运用和迁移阶段(在新情境中独立运用,形成技能,即“能”)来培养学生能力。我们依据这一学习特点,在充分考虑学情的基础上,按照系统教学设计的原则,探究高中议论性散文阅读教学中可以改进的环节,形成了有效的单元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策略。

阅读教学应从“辨体”开始,将其作为阅读教学的门径和抓手。学生阅读作品的过程,就是感受文体、解读文体、欣赏文体的过程,就是通过把握文体特点更好地进入作者情感世界和精神世界的过程。对阅读中把握文体重要性的论述有很多,如台湾著名学者徐复观认为“文体是作者与读者互相交通的桥梁”,潘新和教授指出:“阅读与写作思维,都可以说是一种文体思维。阅读离开了文体,必定不得要领。读等于未读。”具体到高中议论性散文的教与学,如不掌握其文体特点(也就是“这一类”文体的概念及规则),阅读将无章可循,阅读教学也不得要领。我们对该单元教学设计的原则是:

(一)符合高中阅读教学的规律,注重在阅读优秀作品中掌握读写规则,提升语言素养,由“道”及“文”,重在“文”(也就是读写规则的学习)。

语文课堂上概念、规则的例证有多种表现形式,最常见的还是课文这类例子。与其他学科以学科知识体系组织教材不同,语文学科是选择单篇课文作为教材,每一篇课文涉及到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等诸多要素,文本价值的丰富性与教学目标的隐蔽性并存,既为课堂教学的实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又导致了语文教学中比较普遍的盲目性、随意性;加之语文课文内容丰富多彩,教学目标的多元和综合,因此,确定单篇课文的学习目标与内容难度相对较大。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认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是习得概念、规则的前提,前者帮助学生通过积累感悟、熏陶感染获得人文素养,后者帮助学生获得语文运用能力,是语文学习的重点。因此,教师要深入挖掘单元中每篇课文学习的价值,确定教学内容,形成一个科学的学习序列。我们归纳了议论性散文这一文体的四个主要特点(规则),作为本单元阅读教学的重点:(1)情感上重在抒发自我的感悟,情理交融。(2)选材上以小见大,以象写意。 (3)结构上形散神聚,收放自如。(4)语言上讲究文采,个性鲜明。

(二)符合学生语文能力形成规律,强调积累和实践,由单项到综合,由知而能,由习得知识到练习再到运用,在“读”和“用”的实践中建构语文知识,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本单元的教学思路是:以议论性散文的四个规则的学习为中心,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理解能力作出合理的安排,在一系列有机联接的课文学习、读写实践中逐步提高,由点到面,由单项而综合,由单个规则到多个规则,逐渐形成综合运用多个规则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出语文阅读能力形成的清晰性、渐进性和系统性的特点。

二、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在读写活动中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3单元是议论性散文单元。本单元是作家从生活细节生发的对于生活与文化的哲理性思考,教师可以借课文引导学生思考时空变化、人际关系、情感与理性、过去与未来,从而建构属于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是语文阅读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也是为了达成学习结果分类理论中“态度”这一目标。

当然,本单元阅读的重点还是在议论性散文的概念和读写规则上。语文概念、规则的学习有其特殊性,从单节课的角度看,大多时候不是语文规则学习的完整过程,这一过程往往要分散在几节、十几节课乃至整个学期、学年之内的语文课上。整体着眼,才能科学的安排用几个课时对课文进行分析概括而习得其中蕴含的读写规则,再用几个课时来运用这些概念规则进行读写。基于以上分析,我们确立了“整体着眼、小处着手、分点学习、综合读写”的原则,以读写概念、规则的学习为单位,将议论性散文单元阅读教学分成以下六个教学点,一点一课时,或一点几课时,重组选文和练习,提高了学生读写议论性散文的兴趣和水平。分述如下:

教学点一(1课时): 阅读《菱角的喜剧》,学习议论性散文概念。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们重点引导学生区分与抒情散文、议论文的差异。抒情散文往往通过具体的景、事、人来抒情,侧重“主观地记录作者所经历或体验的过程”;议论性散文除抒发感情外,更偏重于思辩说理,可联系《荷塘月色》来认识其特点。

议论性散文主要用文学语言发表作者对生活的见解,较多地使用议论,多借助事例或形象来阐释道理;一般议论文讲究三要素齐全,讲究运用概念、判断、推理来进行逻辑论证。可用《谈“骨气”》来让学生认识二者的区别。

教学点二(2课时):学习议论性散文规则(1)情感上重在抒发自我的感悟,情理交融。

在阅读课文内容基础上概括规则。《菱角的喜剧》是秦牧对生活的独到思考和个性化的写作。作者在认识菱角的过程中,用多样的菱角和生活实例,阐明了一个观点:任何事物都是复杂多样的,正确认识事物,既要掌握它的一般性,又要掌握它的特殊性,认识事物不能简单化、绝对化。

转化练习。理解《渐》一文的独到发现:作者从世间万物的“渐渐”变化中体会人生的真相,意在唤醒人们的时间意识,激励人们要把握好时间,把握好生命,做一个有“大人格”、“大人生”的人。

教学点三(2课时):学习规则(3)结构上形散神聚,收放自如。

概括规则。《菱角的喜剧》内容涉猎广泛,联想巧妙。既有生物、化学、物理、医学方面的例子,也有现实生活中农民认识天气、良种变劣种、山洞养猪有成有败的例子,体现出很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形成“寓教于乐”的独特风格。

转化练习。1、《渐》引用了许多生活中的具体例子,从身边的琐事、日常的见闻谈起,谈到了生命的演化、境遇的衰变、大自然的枯荣,由浅入深,由具体而抽象,用生动形象的事例来使要阐释的道理深入浅出,易于理解。2、《说不尽的狗》从欧美到中国对狗的不同态度,再从狗谈到鱼,探讨了“狗文化”背后文化差异。表面上作者随性而谈,自由挥洒,实际上文章结构前后勾连,非常严谨。

教学点四(3课时):学习规则(2)选材上以小见大,以象写意。

概括规则。钱钟书《窗》的从春天引出“窗”这个话题,并比较窗和门的分别、窗和眼睛的共同之处,从具体的窗写到抽象的窗,表达了作者对精神上的自由、享受的追求,在平凡的事物中,写出了新意、深意。

转化练习。1、莫利的《门》从生活中开门、关门两个动作入手,赋予了门以深刻的象征和隐喻的意义,表达作者对生命和生活的思考,借助具体的形象使深刻的思想变得浅显易懂,使抽象的道理变得形象可感。2、与波德莱尔《窗》对比阅读。3、写作练习:以《路》或《桥》为题,写一篇短文,要求写出平凡事物中的新意。

教学点五(3课时):学习规则(4)语言上讲究文采,个性鲜明。

概括规则。《菱角的喜剧》语言明快晓畅,讲究变化。《说不尽的狗》有一种富有个性的幽默感,明快、自由、调侃的文风,文章充满轻松、洒脱的气息。

转化练习。1、《鱼书》的语言文白相间,典雅明白,不仅言简意赅,而且文雅含蓄,富有诗意。2、写作练习:英国诗人布莱克说:“一粒沙里见世界,一朵花里见天国。”请从古诗中选择一个意象,收集相关诗文,运用学过的规则,写一篇议论性散文。

教学点六(2课时):综合写作。以2014年广东高考作文为例,从照片与情感的变化入手写一篇议论性散文。要求:按照由物及人及理的层层深入的顺序展开,文章所写的物、人、事要具体且有关联,内容要充实,所悟之理要深刻而有新意,能够给人以启迪。

综上所述,与传统的阅读教学从每篇课文从理解形象、把握思想入手,再理清层次结构、分析表现手法的做法相比,我们的议论文单元阅读教学设计既充分挖掘课文中的精神养料,丰富学生的思想,帮助学生提升思想文化品位,体现学科的人文性,又遵循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规律,由知而能,把“学”“练”“用”三个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把语文学习的有效性建立在科学性之上。

[1]加涅著,王小明,庞维国等译.教学设计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46-59.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152.

G633.33

A

1672-0385(2016)06-0028-03

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学习结果类型的高中语文有效课堂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12YQJK067)。

2016-10-10

闫国建,男,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学语文课程及教学论。

猜你喜欢

议论性教学点散文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规范农村教学点办园行为的实践与探索
写作指津坊
教学点如何由“痛点”变“亮点”
情理结合著华章
高中议论性散文习作探微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村小学和教学点经费保障工作的通知
小说语文体式中的议论性修辞文本论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