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用视阈下薛宝钗形象新论

2016-03-07商洛学院语言文化传播学院陕西商洛726000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礼貌原则合作原则

薛 雨(商洛学院语言文化传播学院,陕西商洛726000)



语用视阈下薛宝钗形象新论

薛 雨
(商洛学院语言文化传播学院,陕西商洛726000)

摘 要:文章从语用角度出发,以薛宝钗交际话语为研究对象,用鲜活的语言实例诠释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的相互制约及相互交融的关系,认为薛宝钗交际话语已经远远超越语用理论的束缚,将语言用到极致,让思想在语言中显现升华,是中国古典文学形象中不可多得的“语言操盘手”。

关键词:交际话语;合作原则;礼貌原则;薛宝钗形象

一 引 言

薛宝钗是20世纪至今红学界饱受非议的文学形象。首先,以中国传统思想为分析维度,从儒家思想出发,薛宝钗端庄宁静,和蔼豁达,言谈举止符合儒家理想人格的要求[1],而对薛宝钗原型形象的探析则认为薛宝钗是假儒的人格模式[2]。部分学者认为,薛宝钗深受儒家和道家思想影响,被视作“士子”理性精神的象征[3]和封建完美淑女形象[4],因薛宝钗在贾府中左右逢源,趋利务实,生存智慧隐含着墨家的道德观[5]。其次,以主体形象为切入点,薛宝钗又被视作“冷美人”[6]、悲剧形象[7]、追求现实功利和随时俯仰的性格本质[8]、性格的双重性——“美”、“恶”两极端的形象[9]等,又有世界东方女性美的典型形象代表[10]、典型的儒商形象[11]等。最后,从语言角度分析宝钗形象,认为薛宝钗深谙礼貌原则,对人慷慨、谦虚、赞誉,以好名声著称[12],又有冷漠圆滑、随分守时之形象[13]。对薛宝钗形象研究可谓处于“百花争鸣”之状态,本文拟从语用角度出发,以薛宝钗交际话语为研究对象,用鲜活的语言实例诠释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的关系,认为薛宝钗交际话语已经远远超越语用理论的束缚,将语言用到极致,让思想在语言中显现升华,美到无与伦比,精到无可挑剔,才思敏捷,已臻化境,是中国古典文学形象中不可多得的“语言操盘手”。

二 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

美国语言学家格赖斯认为要使会话活动顺利进行,交际双方需共同遵守一原则——合作原则[14],其包括四条准则:

1.量的准则(QuantityMaxim):a.交谈所需信息;b.交谈不要超出所需信息。2.质的准则(QualityMaxim):a.不故意说假话;b.不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3.关系准则(RelevantMaxim):说话要有关联。4.方式准则(MannerMaxim):讲话要清楚明了。

数量准则要求说话者提供不可或缺的信息,而非额外或冗余信息,对传递信息量有限制。质量准则规定话语的真实性,要求说话者说出具有确凿证据的话语。关系准则要求说话者交谈内容切题,不发表与主题无关的言语。方式准则要求说话者简洁明了,不用晦涩歧义话语。依据上述准则,交际双方即可进行默契、直接、高效的话语活动。但是这些准则并非严格的语言规则,说话者在日常交际中出于礼貌时有违反合作原则,使交际话语会变的含蓄委婉,礼貌原则因而成为交流中遵守的又一原则。

礼貌原则[15]由英国著名的学者利奇提出,并对其进行分类归纳,包括:

1.得体准则(TactMaxim):减少表达有损他人的观点。2.慷慨准则(GenerosityMaxim):减少表达利己的观点。3.赞誉准则(ApprobationMaxim):减少表达对他人的贬损。4.谦逊准则(ModestyMaxim):减少对自己的表扬。5.一致准则(AgreementMaxim):减少自己与他人在观点上的不一致。6.同情准则(SympathMaxim):减少自己与他人在感情上的对立。

得体准则与慷慨准则侧重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前者用于请求,讲话者如何待人,应使别人多受益,少吃亏,后者用于提供帮助,如何待己,尽量使自己多吃亏,少受益。赞誉准则与谦逊准则对说话人说话内容提出双向要求,赞誉准则指要多表扬别人,尽量少贬损别人,谦逊准则要求尽量少称赞自己,多贬低自己。

一致准则要求尽量减少交际双方的分歧,观点不一致时,应委婉地表述自己的见解。同情准则要求交际过程中减少对方的厌恶,增加双方的怜惜,以期达到感情共鸣。

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关系密切,相互制约,在某种程度上遵守合作原则,就要在相同程度上贬损礼貌原则,同样,在多大程度上遵守礼貌原则,也就要在相同程度上违反合作原则[16],然而两者又相互依附,相互融合,相互补充,处于矛盾平衡的状态,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的相互协调是决定会话效果与会话质量的关键因素,话语交际中,遵循合作原则还是礼貌原则即成为难以操纵的问题之一。

三 薛宝钗交际话语分析

为更好阐述薛宝钗交际话语如何再现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分别选取薛宝钗同园子下人、同辈、长辈之间的交际话语为研究对象,同园子下人的对话选取第七回与周瑞家细聊“冷香丸”章节,同辈对话选取第三十回宝钗辩驳“宝黛”章节,长辈对话选取第三十二回宝钗宽慰王夫人金钏烈死章节。

(一)与园子下人交际话语

《红楼梦》第七回开篇即写周瑞家的会话王夫人,遂与宝钗拉家常,宝钗以“周姐姐”相称周瑞家的,甚是欢喜地向周瑞家的讲述疾病与冷香丸,如下文部分语段:

宝钗听了便笑道:“……凭你什么名医仙药,从不见一点儿效。后来还亏了一个秃头和尚,说专治无名之症,因请他看了。他说我这是从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幸而先天壮,还不相干,若吃寻常药,是不中用的。他就说了一个海上方,又给了一包药末子作引子,异香异气的……”

宝钗笑道:“所以说那里有这样可巧的雨,便没雨也只好再等罢了。白露这日的露水十二钱,霜降这日的霜十二钱,小雪这日的雪十二钱。把这四样水调匀,和了药,再加十二钱蜂蜜,十二钱白糖,丸了龙眼大的丸子,盛在旧磁坛内,埋在花根底下。若发了病时,拿出来吃一丸,用十二分黄柏煎汤送下。”

宝钗道:“有。这也是那癞头和尚说下的,叫作‘冷香丸’。”[17]

语篇中宝钗与周瑞家说话,刚看见便是“满脸堆笑”,每次搭话即是“笑道”,从身份上来说,本应是主仆关系,薛宝钗完全忽略森严的等级地位,称之“周姐姐”,对于周瑞家的称呼,就连平儿平时也是“周瑞家”相称,何况是薛姑娘称之为“姐姐”,从称谓及说话方式可得出,薛宝钗既巧妙地减少了对仆人地位低下的贬损,又潜意识地克服说话人与听话人的感情的对立;其次,从措辞上看,薛宝钗善于维系会话,如她不直接告诉周瑞家她患的是何种病症,只说“那种病又发了”,后又用“热毒”、“喘咳”来形容,使病症的描述都充满神秘色彩,最终落得“无名之症”,需得“冷香丸”才以医治,暂且抛除下人的听话者身份,就算是同辈或园子里的那些姑娘,都对此话题十分新奇。从一定程度上讲,宝钗使自己成为一个颇有天赋的语言权术家,能使听话者与她的感情达到共鸣,被其话语深深吸引住,保证交际双方在心理措辞上的一致性;最后,从对话内容看,薛宝钗话语信息含量远远超过听话者,凡是周瑞家的有提问,薛宝钗便悉心作答,交使际双方相互增进相互了解,会话得以顺利进行,宝钗用平民化的语言,生动形象,颇具耐心地给周瑞家的讲生病来历及“冷香丸”配方,将“热症”描述地民间故事一般,先是“秃头和尚”、“海上方”,后是民间节气“春分”、“雨水”、“白露”、“霜降”等,既有利于与周瑞家交流沟通,又克服了周瑞家的自卑心理,无处不体现出文化教养,留下即使是对下人也是和蔼可亲的印象。

(二)与园子同辈交际话语

宝钗驳斥“宝黛”为第三十回激烈的故事情节埋下伏笔,即为宝玉以杨妃比宝钗,其隐忍指斥宝玉造次,黛玉见机奚落,宝钗即用“负荆请罪”以辩驳,巧妙还击“宝黛”,如下文部分语段:

宝钗听说,不由的大怒,待要怎样,又不好怎样。回思了一回,脸红起来,便冷笑了两声,说道:“我倒像杨妃,只是没一个好哥哥好兄弟可以作得杨国忠的!”宝钗因见林黛玉面上有得意之态,一定是听了宝玉方才奚落之言,遂了他的心愿,忽又见问他这话,便笑道:“我看的是李逵骂了宋江,后来又赔不是。”

宝钗笑道:“原来这叫作《负荆请罪》!你们通今博古,才知道‘负荆请罪’,我不知道什么是‘负荆请罪’!”……宝钗再要说话,见宝玉十分讨愧,形景改变,也就不好再说,只得一笑收住。[17]

薛宝钗温柔娴淑,是有血有肉之女儿身,面对别人的调侃打趣,其用语言智取对方,宝钗在与人交往中,时刻保持微笑,如会话开始“笑道”、“又笑道”,尤为体现大家闺秀之涵养,待人接物之礼仪,直到宝玉那她比“杨妃”,宝钗也并没有恼人,现出隐忍之态,只是“冷笑了两声”,并无露出恼怒之颜,便说“只是没有一个好哥哥好兄弟可以作得杨国忠的”,一语点破,使宝石得知自己言语造次,避免正面回击,竭力保全宝玉的面子;其次,措辞上,因交际对象发生变化,说话方式截然不同,用典便是一大特色,引用唐朝盛世奸相杨国忠及负荆请罪,无一不证明薛宝钗通今博古,且具有话语效力,即宝钗话语行为使讥讽者“弄巧成拙”,此番会话,薛宝钗都在竭力减少对宝黛二人的贬损,巧妙用典达到良好的效果;最后,从会话内容上看,话语环环相扣,字字关联,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在黛玉也趁机取笑宝钗时,故问“宝姐姐,你听了两出什么戏?”,宝钗以敏捷的思维,回应“我看的是李逵骂宋江,后来又赔不是”,虽然书上并没描述黛玉此刻的表情,但尴尬之态不言而喻,之后更是有力用典“负荆请罪”回复宝玉,只看原文描述“宝玉林黛玉二人心理有病,听了这话早把脸羞红了”、“越发不好过了”,足见宝钗语言之杀伤力,在不动声色中即可捍卫自己的利益,直至宝玉讨愧,宝钗“只得一笑守住”,如此一来,既表明自己观点,又极大地减少与宝黛之间的感情对立,适可而止,以此协调交际双方的会话行为。

(三)与园子长辈交际话语

《红楼梦》第三十二回以宝钗宽慰王夫人金钏跳井结尾,充分体现出宝钗善用语用交际原则,同情关切他人,如下文部分语段:

宝钗便不好提这事,只得一旁坐了……宝钗道:“从园里来。”……王夫人点头哭道:“你可知道一桩奇事?金钏儿忽然投井死了!”……

宝钗叹道:“姨娘是慈善人,固然这么想。据我看来,他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他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憨顽,失了脚掉下去的。他在上头拘束惯了,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处去顽顽逛逛,岂有这样大气的理!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

宝钗叹道:“姨娘也不必念念于兹,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他几两银子发送他,也就尽主仆之情了。”

宝钗忙道:“姨娘这会子又何用叫裁缝赶去,我前儿倒做了两套,拿来给他岂不省事。况且他活着的时候也穿过我的旧衣服,身量又相对。”[17]

薛宝钗在对待金钏烈死事件上落得不好的名声,但从语用原则上来看,她却遵循了面子原则和礼貌原则,毫无掩饰地表达了对金钏之死的惋惜及对王夫人的宽慰之情,此语篇并无过多描述宝钗表情,只是一笔带过,“宝钗道”,语篇开头,有这样一句话“宝钗便不好提这事,只得一旁坐了”,金钏为王夫人的贴身丫鬟,传出死讯自然是极不好的事情,因此宝钗故作沉默,使王夫人脸面上姑且过得去,这是一种心理战术,也是维持语言交际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若是直接向王夫人问及此事,未免有指责之意,沉默也是交谈过程中所需的必要信息;其次,措辞中无处不体现慷慨解围之贤,得知金钏无发送妆裹,宝钗道“姨娘这会子又何用叫裁缝赶去,我前儿倒做了两套,拿来给他岂不省事。况且他活着的时候也穿过我的旧衣服,身量又相对。”此话语道出薛宝钗的大度,适值妙龄女子,又有几人会将自己的衣服作丫鬟妆裹!薛宝钗忽视自身利益,抛开一切忌讳,以一席暖心之语解了王夫人之愁,了了金钏之后事,话语之间流露着豁达同情,宝钗宽慰王夫人之话语既没有推脱责任之嫌,又没有责罚之过,无论对王夫人,离去的金钏或金钏家人都是雪中送炭之举;最后,从话语内容看,宝钗宽慰王夫人话语充分体现出对王夫人形象的挽回及对金钏烈死的同情,“……多半他是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憨顽,失了脚掉下去的……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金钏烈死王夫人负主要责任,此处红楼梦前八十回中第一次描述王夫人坐在屋内垂泪,足见王夫人心里不安及自责,宝钗深知这一点,并没有苛责问罪王夫人,而是减少对王夫人慈善人形象的贬损,以金钏之糊涂来抚平王夫人内心的伤痛,并建议王夫人发送金钏,薛宝钗话语暖人心,既得体又不失身份,将合作原则及礼貌原则阐述地淋漓尽致,是中国古代礼貌语言的典范。

四 结 语

薛宝钗交际话语跨越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的鸿沟,以其生动的语言实例,将两个语用理论有机结合在一起,解决了语言学家长久困惑的语言理论问题,并为语言学理论的发展提供广阔空间。《红楼梦》写尽人间百态,述尽世间万物,道尽人情冷暖,塑造出一个个鲜明的文学人物形象,谱写出完美精致、娓娓道来的语言华章。薛宝钗形象只是其代表之一,其纯粹的言语表述已超越理论,不拘泥于语言形式,话语间流露着中国仪尚适宜、礼貌待人的优秀传统,遵守合作原则,遵循礼貌原则,深谙面子理论,充分体现合作原则及礼貌原则,即使最终落得“万艳同杯”抑或是“到底意难平”[17]的结局,薛宝钗都无疑是一位值得世人敬仰的语言高手。

参考文献:

[1]高宇.儒家理想人格和薛宝钗形象塑造[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6,(1):10.

[2]孙虹.黛玉宝钗形象的原型意义[J].红楼梦学刊,1997,(3):49.

[3]王琴.论薛宝钗、林黛玉形象的象征意义[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08,(4):65.

[4]葛鑫.薛宝钗的处世哲学[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59.

[5]王晓光.浅析薛宝钗形象中的墨家思想[J].红楼梦学刊,2008,(2):30.

[6]杜奋嘉.“冷美人”薛宝钗论析[J].南都学坛,2003,(1):49.

[7]许山河.论薛宝钗的悲剧形象[J].红楼梦学刊,1988,(2):126.

[8]朱淡文.薛宝钗形象探源[J].红楼梦学刊,1997,(3):1.

[9]王玉春.薛宝钗的双重性格与读者的双重评价尺度——再论宝钗形象的“阐释之谜”兼与白灵阶教授商榷[J].红楼梦学刊,2008,(2):66.

[10]傅安辉.大观园里尽芳菲——薛宝钗的形象新探[J].凯里学院学报,2011,(2):140.

[11]马建华.从商人文化看薛宝钗[J].红楼梦学刊,2000,(4):98.

[12]贾玉嘉.薛宝钗话语交际中的礼貌原则分析[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07.

[13]濮擎红.从合作原则的违反解析红楼梦中薛宝钗的话语[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12.

[14][14]Grice,H.P.Logic and Conversation[A].In Cole,P.&Morgen, J.Syntax and Semantics[C].New York:Academ ic Press,1975.

[15]Leech, G. Princip les of Pragmatics[M].London: Longman, 1983.

[16]何学德.会话质量: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语境运用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11):344.

[17]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北京:中华书局,1983.

(责任编校:王晚霞)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16)04-0035-03

收稿日期:2015-11-29

基金项目:商洛学院科研项目(项目编号15SKY-FWDF011);商洛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5jyjx143)。

作者简介:薛雨(1986-),女,陕西周至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语言学。

猜你喜欢

礼貌原则合作原则
英语网络流行语在不同语境下的分析
会话含义在广告语中的体现
合作原则下的《老友记》语言幽默分析
简析好友对话中的不礼貌语言
从格莱斯的“合作原则”分析网红papi酱的语言风格
从话语分析理论看《暮色》中男主角参与的对话
从合作原则看言语幽默
《老炮儿》之语用分析
从合作和礼貌原则谈商业场所公示语的翻译
礼貌原则下酒店英语委婉语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