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路径探析

2016-03-07

关键词:路径探析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

侯 杰

(昆山登云科技职业学院 建筑与艺术系,江苏 昆山 215300)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路径探析

侯杰

(昆山登云科技职业学院 建筑与艺术系,江苏 昆山 215300)

摘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发展与实践创新的重要成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然而,由于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人文素养不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的不足、社会不良环境等原因的共同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欠缺人文关怀,表现为偏重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忽略个体价值;强调共性教育,忽略个性教育;强调理论灌输,忽略情感关怀;强调教师主导,忽略学生主体作用。探析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的路径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路径探析

侯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路径探析[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5(1):70-74.

Hou Jie.Exploring the paths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humanistic care[J].Journal of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2016,35(1):70-74.

近些年来,党和国家一直非常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张工作中要加强人文关怀。党的十七大和十八大报告中都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充分说明人文关怀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人文关怀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使大学生服从、适应和服务于现实的社会生活,更重要的是在人文关怀的指引下关照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关怀大学生完整的生命个体。在具体的工作开展当中,要从大学生的现实处境出发,遵循大学生道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依据其思想和心理动态,开展适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是指“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和重视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出发,调动大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并内化为自身的道德行为和行为习惯的社会实践活动。”[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任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要循序渐进,采用多种形式,达到教育目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带着感情开展工作,要有爱心、责任心、耐心,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技能,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化和感染学生,提升教育工作的效果。然而,在现实的工作状况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欠缺的。

2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欠缺的主要表现及原因分析

2.1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欠缺的主要表现

(1)教育内容脱离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强调社会价值,忽略个人价值。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发挥其育人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教育的内容,也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血液,对教育内容的选择一定要非常谨慎,要有科学性、合理性,要根据党和国家的主导思想、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及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状况而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学者何林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实际上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社会层面,即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教育;二是道德层面,即对道德信念、道德人格、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的重视和追求;三是人学层面,即对自身的关注、尊重和自主性的高扬和发展。”[2]这三个层面的内容紧密联系,相辅相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受教育者在其价值关系中表现为个体和社会,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满足个体的发展需要,也要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缺一不可、不可偏废。然而,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对教育内容和价值的理解出现了误区,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重点放在了对大学生个体进行社会规范的教育,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功能的发挥,很少关注个人的思想实际状况以及内在需要,致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只见社会不见人,是一种“无人”的教育。

(2)教育目标忽视大学生的层次需要,强调共性教育,忽略个性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定位上,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目标的层次意识,用一种要求、一种规格和标准塑造全体受教育者。我们不能否认在特殊的历史发展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要求个人无条件服从社会,是利于当时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但社会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制定要体现出层次性,充分考虑大学生的个性和特殊性,周希贤教授指出:“我们的教育理想总在追求一个趋同的统一目标,用一套事先预设好的框框、模式、规范去要求一个个活生生的千差万别的具体的学生,属于学生个体自身的东西越来越少,其个性也随之被扼杀殆尽。”[3]这样的教育无法体现个体的个别差异性、教育的层次性以及多元化的价值需求。思想政治教育中片面强调共性教育,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最大限度地解放个性,发展自由个性。从社会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讲,未来社会将是更加尊重多样性思想、价值和文化的社会,必然更加注重人的个性的张扬、挖掘和发展。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多层次、类型多样的人才,未来的教育不应追求相似性,而应当朝着个性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培养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3)教育方法忽视大学生的接受能力,强调理论灌输,忽略情感关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为了达到既定的教育目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所采取的各种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实现教育目标需要切实可行的有创造性的方法来保障,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也需要依靠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作为手段。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充满着科学和艺术,方法得当有利于教育内容更好地被大学生接受;方法不当则不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实施。唐新华教授也指出:“当前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往往不把教育教学过程看做是师生双边活动,而是过分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片面强调教师的权威,片面强调教育中的‘强化灌输’和管理中的‘强制性’。”[4]不可否认的是理论灌输的教育模式在历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对当代的大学生采用灌输的教育方法存在一些弊端,降低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兴趣,忽视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创造能力的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塑造人的灵魂、构建健全的人格的效用,而情感又是构建健全的人格和灵魂的一个重要部分,如果在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的情感得不到激发和培养,那么受教育者的人格和灵魂得不到健全的发展,教育目的也将难以实现[5]。

(4)角色定位忽视大学生的能动作用,强调教师主导,忽略学生主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角色定位上,学术界大多倡导双主体论,即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互为主体。然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却违背学术界倡导的主体观。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把教师视作单一的主体,过分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片面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忽略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看作是师生双方互动的教育过程。在以教师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下,教师从自己的经验和主观愿望出发,采取填鸭式灌输的教育方法,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完全知识化,只注重知识的构建和积累,学生被看成是可以随意涂抹的一张白纸,一个可以任意填灌的装知识的容器。学生对于教师来说处于一种从属地位,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被束缚,从而挫伤了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可能致使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难以获得学生的情感认同。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要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

2.2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欠缺的原因分析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的地位与作用未被足够认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发展与实践创新的重要成果,坚持以人为本,把人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解决大学生的思想困惑和实际困难。然而,部分高校在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时未能及时更新观念,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不能充分认识和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的重大意义,片面地认为学校主要是为了培育社会需要的人才,人才的培育关键依靠优良的教学、先进的学科以及超强的学术研究能力,工作中没有积极推动人文关怀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程中发挥的作用,致使大学生的个性特征被忽略。不仅如此,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素养参差不齐,尤其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专业知识方面缺乏系统学习,片面地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等同于生活关怀,只要在工作中多关心学生的生活,尤其关心贫困学生生活就行了;有的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就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多增添一些人文知识,学生掌握人文知识就能具备人文精神的素养,从而采用理论灌输的教育方法,简单地对学生进行说教,致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和感染力降低,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部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人文关怀素养相对欠缺。教育活动讲究言传身教,教育者自身的言行对受教育者有深刻的影响,发挥着引领和示范的作用。前苏联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教育者个人不直接作用于受教育者,就不可能有真正渗入性格的教育。只有个性才能作用于个性的发展和形成,只有性格才能养成性格。”[6]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把真实的自我呈现给受教育者,对受教者产生直接的影响,而受教育者往往通过教育者来认识自己、习得知识、接受道德教化,教育者自身的素质越高,对受教育者的熏陶和感染力越强。在一定程度上,教育者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政治素质、道德人格品质、敬业精神、教育教学理念等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密切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人文素养是这些素质的共同基础,缺乏相应的人文素养,其在教育过程中承担的教育、引导等作用难以有效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人文素养不高主要是人文知识储备不足,知识贫乏思想就会苍白,人文精神的理念也难以树立,对人的关注,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尊重也无从谈起,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更难以收到理想的效果。

(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不足。人文关怀思想于20世纪80年代首先在我国上海文学界开始盛行,而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人文关怀思想才被引入思想政治教育,到90年代末期人文关怀思想才逐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倡导和彰显,进入21世纪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的关注度极高,一时间成为学术界广泛研究的对象,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带来新的突破口,注入了一股全新的力量。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界的学者们对人文关怀的思想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正努力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理论体系,然而一个理论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并非能在一朝一夕之间完成,需要在实践中运用,总结经验,提炼和升华理论。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理论体系研究还处于初期的探索阶段,其理论研究的成果在教育实践中的指导作用没有达到理想状态,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还有一定的距离。从理论研究的层面来讲,学术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理论体系建构仍显单薄,不够系统和全面,其研究成果数量很多,但其质量还需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研究要从量的发展过渡到注重质的提高。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实践层面来讲,其内容丰富,但主题不鲜明;其形式多样,但稍显混乱;其范围较广,但程度不深。

(4)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不良因素对学校育人环境的消极影响。人是社会性动物,任何人不可能脱离社会环境独自存在,人的行为和思想要符合社会的基本要求和规范,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也会受到社会环境影响。市场经济中一些不良的社会环境因素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市场经济下的活动双方都在利己的行为和基础上进行市场交换活动,以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个人的私欲和满足欲望尽显。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宣扬社会主义道德,倡导集体主义和利他主义精神,在个人和集体利益冲突时,必要时要牺牲个人利益来维护集体利益。其次,多元的价值文化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冲击。蕴含丰富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的传统文化其自身的局限性、落后性和保守性等特征与当代社会的开放性不相适应;西方文化中的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价值观念逐渐被少部分人接受和信奉,这与我国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极为不符。再次,社会大众传媒的不良舆论导向。某些不负责任缺乏道德感的报刊、媒体等极端片面地报道一些反映社会阴暗等方面的内容,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大学生的价值观。

3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路径选择

3.1提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的正确认识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不断发展的理论成果,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较强的冲击和挑战,但同时也是一种有益的补充,把人文关怀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之中,有助于改善目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的状况,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身心发展,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任务的完成。要正确认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的地位和作用,高校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制定有利于人文关怀实施的指导意见、管理办法等,确保在思想政治教育开展过程中体现人文关怀理念,将工作落到实处。高校要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积极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学习培训,提升理论素养,提升研究能力,走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的误区。不能把人文关怀简单地等同于生活关怀,不能将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知识化,认为增加学生知识积累,就可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效果。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加鲜活,更加富有时代气息和生命力,真正发挥其育人效果。

3.2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人文关怀素养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的素养、工作理念、关怀能力等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的有效实施。高校选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时要认真对待,严格把关,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把高素质人才吸引到工作团队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拓宽和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和结构,及时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学技能,使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加从容和自信。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7]同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应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不断积累人文知识,坚持人文精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转变教育观念,早日走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以教材为中心和以教师为中心的藩篱,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提高人文关怀的能力,把大学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好地为大学生服务。

3.3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理论与实践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要取得长足进步,展现其生命力,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需要科学的、系统的理论做有力的支撑,否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者要肩负更多的使命和责任感,不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理论渊源、必要性、内容构建、路径选择、实施原则和机制、评估体系等基础理论研究,深化内涵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搭建社会实践平台,拓展社会实践基地,丰富社会实践活动和内容,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首先,在其内容上要结合社会生活实际。鼓励大学生多参与“三下乡”活动,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在社会实践中引导大学生增强爱国情感,树立社会责任感,培养大学生为社会奉献的精神。其次,要激发大学生投身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学会放手,让学生自己策划、组织和实施活动,发挥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后,拓展社会实践基地。高校可以与学校周边社区、红色教育基地、企业单位、社会服务机构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提供更多的平台。

3.4积极营造充满人文关怀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作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的外部因素,会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要积极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首先,构建优美的校园物质环境。学校的师生员工是校园物质环境的审美者和享受者,美好的校园物质环境对师生产生持久的积极的教育影响。校园建设要特别注重细节,体现文化气息,让学生在美好的环境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其次,创设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校园文化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是一种隐性的教育,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树立良好的校风。优良的校风有利于学校形成良好的教育心理环境和舆论环境,成为师生争取学校荣誉、维护学校利益的强大精神动力。要有良好的制度保障。良好的制度是一种好的教育手段,要求师生共同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约束和规范师生的言行。要依托校园文化活动。开辟以学生为主体,以校风为灵魂的第二课堂,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最后,营造和谐的校园人际环境。和谐、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良好的校园人际环境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影响也极为深远,在学校教学、管理和服务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营造和谐的校园人际环境。

[参考文献]

[1] 周园园.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D].湘潭:湘潭大学,2011.

[2] 何林.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J].改革与战略,2007(5):165.

[3] 周希贤.当代大学生适应能力体系架构[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0):52.

[4] 唐新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人文关怀[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8):91.

[5] 赵炜.构建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四个育人”工作机制[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97-100.

[6] 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教育人类学初探上卷[M].张佩珍,郑文樾,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7]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收稿日期:2015-12-29

作者简介:侯杰(1988—),男,江苏徐州人,法学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12(2016)01-0070-05

Exploring the Paths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Humanistic Care

HOU Jie

(DepartmentofArchitectureandArt,KunshanDengyunCollegeofScienceandTechnology,Kunshan215300,China)

Abstract: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humanistic care of college students is an important achievement of the moder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ory development and practice innovation. It provides new ideas and methods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owever, because of the common influence of various reasons such as som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ors who are short of humanistic quality, the lack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humanistic care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adverse social environment and so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flects the lack of humane care,which is shown in these aspects: stressing the social valu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ut ignoring the individual value; stressing the generality education but ignoring the personalities; stressing theory inculcation but ignoring the emotional care; stressing the magisterial quality of the teachers but ignoring the main-body quality of students. It is very significant to explore the paths of strengthening and improving the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humanistic care.

Key Wor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umanistic care; exploring the paths

猜你喜欢

路径探析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
基层检察院检委会规范化建设路径探析
新课标下的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路径探析
互联网+背景下的渝东南家庭农场发展路径探析
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是预防工伤事故的重要手段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
基于美国纽约与长三角地区比较视阈下的总部经济转型发展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