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莫谓沦落天涯 只为近在咫尺
——教师教学个性的初步探究

2016-03-02王春红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主体意识成长

王春红

(安徽省宿松县经开区龙山学校 安徽安庆 246500)



莫谓沦落天涯 只为近在咫尺
——教师教学个性的初步探究

王春红

(安徽省宿松县经开区龙山学校 安徽安庆 246500)

摘 要:新课程改革在解放学生的同时,也为教师具有自我个性的教学提供了展示的舞台。新课程改革呼唤教师教学个性的成长。这需要教师主体意识的回归,教师自己积极主动的“适应”、“理解”、“体验”。

关键词:教师教学个性 主体意识 成长

一、教师教学个性

教师教学个性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融入的独特感情、所张扬的“个体人性”、所表现的“自我创新性”、所反映的教学特色。教师教学个性要求教师运用自己的思想和方式去处理课程教学的问题,是教师教学机智、教学风格、教学艺术的结合。整体上讲,教师教学个性就是“人性”在课堂教学的体现,一方面,它使教师作为主体生命存在于课堂,展现了“自我”;另一方面,实现了教师自由的生命价值,促使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观念的更新以及教学风格的形成。当然,我们讨论的教学个性应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健康的教学个性”,而不是任意式、随意式的教学个性。[1]

二、新课改下教师教学个性不能得以彰显的原因

1.新课改中“教师边缘化”的实践误区造成教师主体性的失落

“体验教学”、“愉快教学”、“生命教学”等新时期的教学模式无一例外地要求把学生看成教学过程的主体,要求重视学生的情感、经验、自发地成长、自我体验,要求把学生看成活生生的独立的生命个体。在这种价值背景下,学生自然成为了这次新课改的中心。但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直接应用者,是新型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塑造者,是课程实施过程中最直接的参与者”。遗憾的是,新课程改革中我们仅仅是把“中心”的帽子戴在了学生头上,而忽视了曾经“带帽人”的发展。当我们期望“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时,我们是不是需要考虑到教师生命的绽放,是不是考虑到教师也是“人”。既然课堂是一个生命相遇、相知的场所,在学生生命成长的过程中,教师是不是也有权在课堂上实现“全域发展”,有权体验到生命的价值与自由?[2]

2.“审美·体验·生成”的自我认识偏差造成教师教学能动性的枯竭

课程应把生活世界的东西提供出来让儿童去理解和体验,教师需要在教学中融入自己的体验、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教学应是对生命的审美体验,是个体生命的健康成长过程,是“把教与学中的人的、物的、精神的诸多因素有机地组织合成起来,灵活地调整,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流程”。但是,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把自己看作“帮助学生体验的人”,自己的任务仅仅是帮助学生“发现美”、“创造美”,让学生在直觉的指引下灵动的探寻、体验。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却往往忽视自身的体验,把审美体验式的生成性教学理解为“学生单边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放弃了自主能动性的发挥,造成了自身角色的迷茫。教师个体的生命价值也无从彰显。

3.学校标准化的教学管理阻碍了教师教学创造性的生成

学校标准化的行政教学管理模式导致教师教学创造性无法找到生成的路径。新课改是一场针对课程与教学的内部改革。这场改革对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几乎没有触及,而学校教学管理对教师教学的影响是直接的、深刻的。现有的“学校管理部门和教师之间存在的是一种单向行政关系。教师在这种管理模式下,成了被“牵着鼻子走的黄牛”,只顾埋头辛勤的工作,却无法创造出自己的特色,无法实现自己对教学的超越。教学成为了服从管理、疲于应付管理的手段,教师教学创造性逐渐缺失,教学个性成长的动力也逐渐衰竭。

三、教师教学个性的成长

1.新课改的实践要有教师主体性回归的意识“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充分发挥其主体性逐步培养并增强学生主体性的过程”。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的主体,只有充分尊重教师个人的主体性,教师才能带着主人翁的意识参与到教学实践中去,发掘自己的潜力,成为具有鲜活生命的人。

教师主体性的回归是新课改中教师教学个性成长的前提条件。教师主体与学生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形成“我”与“你”的关系,实现教学情境下的对话。只有这样,教师的生命价值才能够充分的展现,教师教学个性才能在自由的空间中生成。[3]

2.教师自己要积极主动的“适应”、“理解”、“体验”

教学能动性是教师教学个性成长的不竭动力。新课改中的教师不是课堂教学的旁观者,他们是课程改革实施的主力军。教学的过程本是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的活动,是师生双方生命的唤起,是双方个体生命价值的展现。教师应该积极主动的学习、适应、理解新课改的理念,教师要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新课改,主动的适应新课改、体验新课改。这是教师保持教学能动性的关键。在适应的过程中,教师能保持着对教学的激情;在理解的过程中,教师能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在体验的过程中,教师能发现自己生命的美,都为教师教学个性的成长提供了动力支持。

3.尝试运用开放、弹性的学校教学管理模式

教学创造性不仅是教师教学个性的最大特色,也是教师形成教学个性的关键。教学管理直接影响到教师教学创造性的生成,针对当前新课改中教师教学个性的缺失,学校教学需要运用开放、弹性的教学管理模式。教师教学在这种环境下,能够以独特的视角对课程进行创造性的解读,实现“个体生命视界”与“课程文本视界”的融合,促使教师的个性得到充分释放。教师能够根据不断变化的、具体的教学情境,结合自己对课程的理解,把课堂教学过程演绎成创造性的生成过程。教师对教学内容创造性的加工改造,对教学方法手段创造性的选择与革新,从而使教师的个体意识与管理模式形成一种有序的平衡。开放、弹性的教学管理模式与教师教学个性的成长之间也实现了“心灵的耦合”。

4.促进生命发展的教师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

教师的教学以个体自主生命的身份出现融入了自我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世界观,因此在采用何种评价方式时教师教学自主性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绝不能简单的以数字来评价教师。新课改中教师教学个性的成长呼唤一种生命的发展性评价,这种评价的落脚点不是最后的“数字评比”,而是生命个性在教学生活中是否得到充分的释放,教师在教学中是否完成对自己的超越。评价方法也应该由终结性的评价向过程性转变,从关注客观数字的定量评价向促进个人发展的定性评价转变。

“莫谓沦落天涯,只为近在咫尺”。新课改呼唤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课堂是两个主体生命相遇的场所,学生的全面发展要讲求个性,教师的教学同样需要其生命个性的融入与释放。这样才能真正活跃课堂教学,使教学活动焕发出应有的个性魅力、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1]陈旭远.中小学教师视野中的基础教育改革

[2]黎平辉.制度化教育下教师个性的困惑与出路

[3]叶澜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

猜你喜欢

主体意识成长
掩隐于革命与爱情冲突中的女性意识:重读《红豆》
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意识的挖掘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从身体美学角度分析《所罗门之歌》中奶娃的成长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沧浪诗话》看严羽文论中主体意识自觉性
积极课堂气氛的营造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