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和谐教育建设和谐社会

2016-03-02

新乡学院学报 2016年7期
关键词:社会公平和谐社会全面发展

陈 卓

(新乡学院 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构建和谐教育建设和谐社会

陈卓

(新乡学院 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摘要: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教育水平日益成为衡量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指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政治民主、法制健全、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建设和谐社会与构建和谐教育密不可分。和谐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以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构建和谐教育就是要对学生开展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使学生实现均衡发展。家庭、社会、学校都是重要的教育场所,其中,学校教育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构建和谐教育应当从4个方面入手:一是积极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二是努力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三是确保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发展水平相协调,四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受教育者只有得到协调发展,才能肩负起建设和谐社会的光荣使命。

关键词:和谐教育;和谐社会;全面发展;社会公平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政治民主、法制健全、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主体,人自身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前提。要想实现人自身的和谐,就必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体而言,就是要设法使每个公民都拥有健全的人格,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更好地融入集体,融入自然。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受教育者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正因为如此,教育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显得十分重要。

一、和谐教育概说

一个人在由“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学校教育对人的影响是最大的。研究者认为,教育的功能大体可以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两类。其中,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又可以再细分为个体社会化功能和个体个性化功能,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又可以再细分为经济功能、政治功能和文化功能。因此,“办什么样的教育”和“怎样办好教育”是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一直在认真思考的问题。

和谐指对立的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统一,强调的是不同事物之间互促互补的关系。和谐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共同特征。比如,美术作品赏心悦目就在于它的色彩、结构搭配得当,音乐作品悠扬悦耳就在于它的旋律、节奏设计合理。和谐是现代人的追求,因为和谐能够产生动力、提高效率、增加效益。建设和谐社会不是做表面文章,而是为实现社会的长远发展创造条件。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实现社会和谐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要想实现社会和谐,必须先实现教育和谐。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人的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发展。身体的发展主要指机体的各种组织系统(骨骼、肌肉、心脏、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的发育及机能的增长,这种发展也被称为人的生理方面的发展。心理的发展主要指认知和情意的发展。人的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紧密联系,生理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而心理发展也影响着生理发展。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凡是能够帮助人们获取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活动,都可以称为教育。从狭义上讲,教育专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所谓和谐教育,就是为了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和受教育者自身发展需求,不断优化教育结构,改进教学方法,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协调发展的教育。和谐教育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理想。它与愉快教育、成功教育、创造教育一样,都是为了解决教育改革和发展中遇到的现实问题而提出的新的教育理念。和谐教育的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二是使受教育者自身的发展与社会、文化的发展相统一[2]14。和谐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以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强调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均衡发展,因此,它具有一定的先进性。民国初年,蔡元培先生曾经提出“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他所说的“五育”分别是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蔡元培先生认为,“五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缺一不可[3]。当年蔡元培先生所提出的“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与今天我们所提出的构建和谐教育的理念具有相似之处。

二、和谐教育视域下的学校教育

(一)学校教育的重要地位

家庭、社会和学校都是重要的教育场所。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教养方式、家庭气氛等都会对人的发展产生影响。人是社会化的人,在成长过程中势必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社会对人的教育作用同样不可低估。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不同,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组织的以影响受教育者身心发展为主要目的的社会活动。学校对人的教育是专业的、系统的,学校教育具有极强的目的性,因此,笔者重点讨论如何开展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对人的成长影响很大。首先,在学校里,无论是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还是无组织的教育活动,都是培养人的活动。学校教育以育人为目的,决定着人的发展方向。其次,学校教育对人的影响较为深刻和全面。教师在课堂上不仅传授给学生知识和技能,而且还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相比较而言,家庭和社会对人的教育通常都是自发的、偶然的、片断的,其效果远不及学校教育。最后,学校教育由专业人员组织开展。教师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较高的思想素质,是促进学生成长的重要力量[2]53。

由于学校、家庭、社会都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影响,三方应当相互配合,共同构建和谐教育。通过前文的分析可知,学校教育的地位相对重要,笔者将结合学校教育的开展探索构建和谐教育的有效途径。

(二) 构建和谐教育的途径

1.积极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

建立科学的教育管理体系是构建和谐教育的重要举措。学校要组织广大教师认真研究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组织他们深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引导他们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选择恰当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营造和谐的教育氛围,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获得发展。学校教育的目标应当是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优秀的品质、丰富的知识、卓越的创造力、文雅的举止、健康的心理、强健的体魄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营造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也是构建和谐教育的重要举措。学校要千方百计营造有助于育人的文化氛围。首先,要充分利用黑板、墙面、橱窗开展宣传,将宣传先进文化作为学校的一项日常工作。其次,要利用校报、校刊、校广播站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让每一个媒体都发挥作用[4]。

2.努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学校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是否和谐融洽,关系到教育工作的成败。在上述几种关系中,尤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影响最大。教师在营造良好师生关系方面应当发挥主要作用,高尚的师德、渊博的知识和精湛的教学技能是教师的立身之本。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为教育事业奉献终身,他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使他赢得了学生的尊重。今天,广大教育工作者也应当将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教育的重要举措。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效果,师生关系也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

3.确保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发展水平相协调

在教学实践中,应当力求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相协调。在确定教学内容时,应当充分考虑教育对象的特点,确保学生能够借助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学习新知。选择教学内容时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过程是教育主体(教师)和学习主体(学生)交互作用的复杂过程,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既应当根据教学大纲的规定提出统一的要求,又应当尽量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在选择教学手段时,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在采用传统教学手段的同时,也要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例如,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综合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4.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指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协调发展,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5]。过去,很多教师都把注意力放在了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上,对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关注不够。在学校教育中,偏重知识传授,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的问题普遍存在。所谓全面发展教育,是指以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为目的的整体教育。在教学实践中,各种素质的培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学校教育有时会因为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或者阶段性教学目标的差异而有所侧重,但这绝不应当被理解为可以忽视学生某些方面的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社会主义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全面发展指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都得到发展。全面发展不是平均发展,而是协调发展,即学生各方面的发展要协调。例如,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要协调,各学科知识的掌握要协调,知识积累和能力提升要协调,等等。

三、结语

1992年,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007年,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所作的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近年来,教育在提高国民素质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建设和谐社会,就必须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国家必须把推进教育发展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要进一步消除制约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办好每一所学校,努力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和学校之间的差距,切实保障每一位公民依法平等地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公平。要特别注重内涵式发展,确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能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评价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

要想实现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学校是培养人才的专门机构,学校的各项工作应当始终围绕育人来展开。学校管理者必须更新教育理念,坚决破除阻碍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强化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构建和谐教育,就是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其能够肩负起建设和谐社会的光荣使命。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2006-10-18)[2015-12-09].http://www.china.com.cn/policy/txt/2006-10/18/content_7252336.htm.

[2]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3]蔡元培.蔡元培教育论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53-54.

[4]秦文志.试论和谐文化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J].攀登,2006(1):47-49.

[5]郑金洲.教育通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89.

【责任编辑王素】

收稿日期:2016-01-25

作者简介:陈卓(1986—),男,河南原阳人,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726(2016)07-0071-03

猜你喜欢

社会公平和谐社会全面发展
基于访谈探讨天津取消小升初择校考试制度的合理性与否
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构建中国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党政工作
体育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与发展策略分析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
论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对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