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论媒介发展与儿童文学

2016-03-02

新乡学院学报 2016年7期
关键词:儿童文学媒介互联网

林 然

(陕西理工学院 文学院,陕西 汉中 723001)



简论媒介发展与儿童文学

林然

(陕西理工学院 文学院,陕西 汉中 723001)

摘要:媒介的发展推动了文学产业化的进程。儿童文学作为文学产业的一部分,其产生、发展、转型与媒介的发展、变革密不可分。印刷术的普及,使“儿童”这个概念得以诞生,儿童文学逐渐萌芽并得到了繁荣发展。今天,新媒介的运用影响着儿童文学的方方面面,不仅改变了儿童文学的呈现载体,也使儿童文学的语言表达、结构建立、文本意向呈现出新的特色。

关键词:媒介;儿童文学;互联网

儿童文学脱胎于成人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儿童文学的兴起、发展、变化与媒介的关系甚为密切。儿童作为特殊读者群,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和健全的思想体系,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现代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儿童无时、无地不在它的包围下阅读、成长。“就中国来看,从近代传教士报刊对儿童读者的重视、儿童的发现,到五四时期儿童文学的诞生,大众传媒不仅见证并促成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诞生,也为儿童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平台和载体”[1]。如今,媒体不再仅仅是当代儿童文学传播和发展的介质,它在更大程度上参与了当代儿童文学的生产、传播和转型。

一、“儿童”概念的产生

在印刷术普及之前,“儿童”的概念是不存在的。尼尔· 波兹在《童年的消逝》一书中写道,“儿童”这个概念的存在不到400年的时间。他认为,没有识字文化、没有教育观念是中世纪不存在“儿童”这个概念的原因所在。“谁曾料到,一个来自德国美因茨的金匠,凭借一台破旧的葡萄压榨机的帮助,使童年的概念得以诞生”[2]29。印刷术带来的不仅仅是一项技术革新,更是一场社会变革,在这场变革中“童年”(儿童)概念作为一种衍生物出现了。就像“铁路带来的‘信息’,并非它运送的煤炭或旅客,而是一种新的世界观,一种新的结合状态等等。电视带来的信息,并非它传送的画面,而是它造成的新的关系和感知模式、家庭和集团传统结构的改变”[3]。儿童作为一个社会概念而不是一种生物分类的出现,是人类的伟大发明。帕金翰在《童年之死》中写道:“儿童被界定为一个特殊的范畴,具有特殊的性质与限制。做出这种界定的是儿童自己与其他人——包括家长、教师、研究人员、政客、政策制定者、福利机构以及媒体。这些定义被编入法律与政策中;而且它们也体现在特定形式的社会制度与社会实践上,后者反过来帮助被认为是典型的‘孩子般的’行为方式——与此同时也促生抵制这些行为的方式。”[4]由此可以看出,童年的概念是一个社会性的存在,是一个被发明而不是被发现的概念,“童年”在社会过程与话语过程中被再次定义。

《童年的消逝》写到童年具有很多特征,特征之一就是“儿童玩着自发的传统游戏,他们不知道成人世界的秘密”。这点在印刷术广泛应用之后被逐渐消解。儿童从成人世界里被“驱逐”出来,成为一个独立部分,儿童文学的最终产生,也在意料之中。1762年出版的《爱弥儿》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最早自觉地为儿童所写的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儿童文学作品,它第一次把儿童作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来描写。

二、媒介变革与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与以往的神话和口述童话有本质上的区别,因为儿童文学一开始就是以印刷文字为传播载体的。就如“我们用文字吊桶去汲取心灵深处的泉水和我们用手势吊桶去汲取,所得并不相同”[5]。在创作方面,印刷术的普遍应用打破了信息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的空间障碍,使得儿童文学的素材更广泛。儿童文学已不再局限于口口相传的故事,或是儿童文学作家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是通过印刷物来获取丰富的创作素材,拓宽作家的创作视野,使其创作开始走向繁荣。在读者接受方面,印刷术的进步和广泛应用是工业文明的产物,它间接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学校开始建立,造就了一批有知识的儿童,拓宽了儿童文学的读者市场。“现代儿童也通过文字书籍认识世界,灵魂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文字蕴含的概念与印刷排版后面隐藏的理性的熏陶,心灵认识世界的结构在逐渐发生改变”[6]。一方面,印刷媒介使得儿童读者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印刷媒介的应用“可以加强儿童读者对于儿童文学文本的思想内涵的解读,它不但改变了表现对象——儿童的心灵特质,通过文字的表现对儿童形象的理性内涵起到强化与凸现作用,而且制约着读者在解读文本时,按照理性指引的方向来进行,即按照排版顺序,从理解字、词、句、章的含义入手,由浅入深,由局部到整体,直至获取文本的核心信息”[6]。另一方面,印刷媒介更能适应分众化的趋势,它往往以其针对性的内容拥有特定的读者群,并施加特殊的影响。文本的存在方式能让读者反复回味,深刻剖析其中的内涵,儿童读者一旦习惯了儿童文学文本的阅读就不会轻易改变。

电子媒介的发展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袭来,儿童文学在其浪潮下被解构。以电视为例,电视声画并茂、生动形象、易于接收,它所具有的这些特点,让儿童在看电视时欢欣鼓舞、乐此不疲。儿童在电视面前和成人一样可以随时随地从中获取各种信息,与此同时忧患也在产生,正如尼尔·波兹曼所说,童年正在消逝。面对观众的毫无标准的接收,电子媒介正在使儿童和成人的风格融为一体。“我们传统的童年模式在电视上消失,在电视广告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广告里,一群还没到青春期的在校男生女生,被表现为傻乎乎地受着性欲的驱动。儿童在电视上的‘成人化’现象也同样发生在电影里。如《魔女嘉莉》《驱魔人》等,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儿童观念:儿童在对社会的理解方面,在语言和兴趣上与成人是别无二致的”[2]32。尽管我们无法简单判定童年是否正在或已经消失,但毋庸置疑的是,电视使得儿童和成人的界限日益变得模糊。相应地,儿童文学的发展在电视冲击下也发生了重大变革,其中最重大的改变是儿童文学文本的内容转化,即从文本到影视剧的转变。儿童影视剧的影响力与印刷媒介的影响力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其影响范围更大,传播速度更快,普遍接受度更高。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说过:“媒介是人的延伸,任何媒介的‘内容’都是另一种媒介。”[7]电子媒介的到来,使印刷媒介很快就处于式微状态,以纸质传媒为主要载体的儿童文学为求生存,必然要发生转变。“在影视、网络等影响传播时代,儿童文学以内容资源的方式进入影视等媒介,顺利实现儿童文学的跨媒介传播”[8]167。

在电视媒介之后,儿童文学又迎来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的兴起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事方法,网络的即时性使其能让人们足不出户就知天下事。网络的自由开放、交流互动也给儿童文学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在网络虚拟的环境中,更多的网络儿童文学作家诞生了。网络作为一个自由虚拟的空间,打破了传统的出版发行上的限制。“网络提供了全球性的交流通道,可以不受任何新闻检查的钳制……个人享有更多的自由,这种自由不仅表现为网络上信息资源的共享,而且它也提供了高度言说的自由,在这个独立的电脑网络空间中,任何人在任何地点都可以自由地表达其观点,无论这种观点多么的奇异,都不必受到压制而被迫保持沉默或一致”[9]。这样无论是专业的儿童文学家还是儿童文学爱好者都可以处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随心所欲地创作,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更好地发挥其创作水平。一大批儿童文学爱好者建立的儿童文学网站也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如“纯真年代”“愚鲁童话”“李化童话江湖”等,儿童文学在网络上呈现一片繁荣景象。

三、新媒介对儿童文学的影响

儿童文学每经历一次媒介跨越,都会以一种新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新媒介影响着儿童文学的方方面面,不仅改变了儿童文学的载体,其生产方式、存在本质都会发生改变。尤其在新媒介环境下,儿童文学的语言表达、结构建构、文本意向都呈现出新的特色。新媒介不仅“为我们创造了幻觉世界,它们还是新的语言,具有崭新而独特的表现力量”[10]。

面对新媒介形态的兴起,为了顺应读者多元化选择的需要,儿童文学的审美品性也逐渐走向多元化。许多儿童刊物重新定位,弱化文学性,加强市场化,为了照顾到读者的口味,封面设计上倾向于色彩斑斓的儿童画,内容上也更加照顾读者的需求,增加了更多互动性的栏目。如《儿童文学》分别在1996年增设“心灵小语”,1997年增设“文学沙龙”,1998年增设“英语作文”。这些互动性栏目的增设并不是出于文学性的目的,而是为了吸引儿童读者。这是出版机构为了顺应新媒介的发展而做出的转型。新媒介的发展也让儿童文学的作者跃跃欲试,传统的儿童文学写作已不得要领,类型化写作是儿童文学生产转型的重要方面。其一,面对传媒的商业化和出版社的经济追求,作家不得不踏上商业之旅,儿童文学的商业性不可避免。其二,面对新媒介的冲击,作家如果不“投机取巧”,改变写作手法,恐怕读者的注意力早已被其他读本或是游戏吸引去了。如果有一定的读者群,类型化写作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留读者。“近些年来童话畅销书排行榜大多为类型化的作品,如王英勇的《淘气小子王小瞧》《怪同学》《魔法小子朱皮皮》等系列小说”[8]110。郑渊洁可以说是儿童文学类型化写作的先行者,“其作品《皮皮鲁传》《鲁西西传》《皮皮鲁外传——写给男孩子看的童话》《鲁西西外传——写给女孩子看的童话》《皮皮鲁和鲁西西的故事》《皮皮鲁和童话节》《鲁西西失踪记》等系列,尽管故事情节有所差异,但贯穿始终的是皮皮鲁和鲁西西两个核心人物,而这种主要人物贯穿情节的方式正是类型化写作的典型模式之一”[8]112。连《哈利·波特》这样受全球追捧的儿童文学读物也是这种写作手法的产物。儿童文学作家桑达克在评论他自己的作品时说:“重点不是我是否有原创的想法,而是我善于拿着相同的想法反复变化……那是一种艺术的需要,一种为力量驱使的幻想着迷,而且要聪明到会作变化,就像莫扎特的变奏曲,曲子好像你浑然忘了那些变奏曲其实都是同一个主题。”[11]然而类型化写作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它在给作者和出版社带来利益的同时,也使儿童文学的文学性浅化了。为了迎合儿童读者的趣味和爱好,作者深刻的审美与精神追求无法获得充分的思考与沉淀,这不利于儿童文学的长期发展。

儿童影视作品的引进也是媒介发展的产物。近年来优秀儿童影视作品的引进为中国电影市场刮来了一股清新之风。《功夫熊猫》《加勒比海盗》《怪物史莱克》等备受中国观众喜爱的动画片无不引自国外,使得国内的儿童大饱眼福。拿《功夫熊猫》来说,它的成功不仅取决于艺术家的想象力、热情和执着,其硬件条件如声光效果、三维动画的无可取代,还在于它的儿童本位取向,儿童角色的饱满、丰富,内容主题的宽松等。

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2015年12月16日在中国乌镇举行,习近平主席在大会上说,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互联网是传播人类优秀文化、弘扬正能量的重要载体。中国愿通过互联网架设国际交流桥梁,推动世界优秀文化交流互鉴,推动各国人民情感交流、心灵沟通”[12]。可见互联网这种新媒介的重要性。互联网及时传播的特性,把国外的电影引进国内,虽然会挤压国产动画电影的市场,但正因为互联网具有了及时传播特性,国内的儿童才有可能观看到外国优秀的儿童影片。只是我们要明白引进别国优秀影片最重要的是吸取经验,取长补短,这对于中国儿童影视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现在“儿童文学栖居的媒介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一些依赖电影、电视、摄影、网络等新媒介的艺术样式,正在不同程度地吸收儿童文学的思维和方法,与儿童文学呈现出融合互动的发展趋势”[13]。

从“儿童”概念的诞生到儿童文学的现状,儿童文学始终是朝着一个利好的方向发展的。媒介的不断变革从宏观上来看对儿童文学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从细节来看,为了适应新媒介的发展,出版商忽视儿童文学审美需求,作者刻意迎合受众的类型化写作等,给儿童文学带来的弊端不可小觑。美国动画制作师吉恩·迪奇就曾这样描绘影视大潮背景下儿童阅读守护人的责任:“我们无力阻止视听大潮,但我们可以寄希望于引导这一潮流,从而使电信时代的媒介将孩子们领回书本中去,而不是远离书本。”[14]文学已被印上传媒的烙印,儿童文学早已从成人文学中分离出来,拥有自己的话语体系,成为独立的文学样式。面对媒介扩张所带来的弊端,应积极地面对,以理性和开放的姿态去迎接挑战,力求在众声喧哗的媒介体系中突围。

参考文献:

[1]胡丽娜.新媒介时代的儿童文学生产与传播[J].当代文坛,2012(2):57-59.

[2]尼尔·波兹曼.童年的消逝[M].吴燕莛,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3]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13.

[4]大卫·帕金翰.童年之死[M].张建中,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6.

[5]贝拉·巴拉兹.电影美学[M].何力,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79:27.

[6]马力.文字印刷时代的传播媒介与儿童文学[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5):124-127.

[7]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何道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34.

[8]胡丽娜.大众传媒视阈下中国当代儿童文学文学转型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9]尼古拉·尼葛洛庞蒂.数字化生存[M].胡泳,范海燕,译.海口:海南出版社,1996:187.

[10]麦克卢汉.麦克卢汉精粹[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7.

[11]培利·诺德曼.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M].台北:天卫文化图书有限公司,2000:193.

[12]习近平互联网大会演讲:天下兼相爱则治[EB/OL].(2015-12-16)[2016-03-12].http://tech.sina.com.cn/z/2015WIC/index.shtml.

[13]刘彩珍.新媒介时代儿童文学的基本特征:从杨红樱小说谈起[J].新闻界,2011(1):80-81.

[14]方卫平,赵霞.论新媒介与当代儿童文学的发展[J].文艺争鸣,2009(6):49-54.

【责任编辑郭庆林】

收稿日期:2016-04-12

作者简介:林然(1991—),女,安徽六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726(2016)07-0029-03

猜你喜欢

儿童文学媒介互联网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唯童年不可辜负
——两岸儿童文学之春天的对话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