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徐居正的《东人诗话》略说

2016-03-02张诗芳

新乡学院学报 2016年7期

张诗芳

(河北大学 文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徐居正的《东人诗话》略说

张诗芳

(河北大学 文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摘要:在朝鲜古典诗学中,诗话占重要地位。朝鲜诗话注重对中国诗话的学习与吸收,又结合朝鲜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具有独特的价值。朝鲜大儒徐居正的《东人诗话》乃朝鲜第一本诗话集,对朝鲜及中国诗人与作品进行了总结与评述,内容丰富多彩,其中倡导的“作诗须有来处”和注重气象等诗歌理论对后世诗歌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徐居正;东人诗话;诗歌理论

徐居正(1420—1488),字刚中,号四佳亭、亭亭亭,朝鲜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他的作品内容之丰富、数量之多,在东国文人当中是极为少见的。他创作了万余首五七言古风、近体诗、歌行、绝句,编写了50多卷诗集,著述了数百篇序、记、说、跋、碑铭、墓志,留有20多卷文集。他编撰的作品主要有《东国通鉴》《笔苑杂记》《新撰东国舆地胜览》《太平闲话》《滑稽传》等稗说文学作品与文集《四佳集》,等等。由徐居正与众多东国文人合力编撰的汉诗文集《东文选》,45册,154卷,集中了朝鲜众多的汉文学史料,收录了“始于三国,盛于高丽,极于盛朝”的朝鲜汉文学优秀成果。徐居正在文学方面的主要贡献集中于他的文学评论之中。他在《东人诗话》中对朝鲜及中国诗人与作品进行了总结与评述,内容丰富多彩,其中阐述的作诗方法与规则亦非常鲜明独特。

一、《东人诗话》阐述的诗歌理论

徐居正《东人诗话》的出现标志着朝鲜诗话之体由记事为主向论诗及事、论诗及辞转变。《东人诗话别序》曰:“间取古今词人墨客之所述,有全篇之粹然者,有一字一句而警策者,与夫意虽正而辞或踳驳,言虽切而指或贱俚,其间相去不能以寸,而公则议论之精细于毫厘,升黜之威严于衮钺……不唯先贤本集与夫传记所载,而见闻所及,无问俚雅,随即举笔,杂以闲言调笑之说,读之愈多,愈觉其新而不知倦。”[1]236《东人诗话》在内容上有很大的创新与突破,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东人诗话》阐述了作诗的方法和规则

首先,徐居正倡导作诗须“无一句无来处”[1]167,“诗不蹈袭,古人所难”[1]170以及“凡诗用事当有来处,苟出己意,语虽工,未免砭者之讥”[1]196。《东人诗话》中很多诗作中的优美语句是本自中国诗人优秀诗篇的。

永明寺中僧不见,永明寺前江自流。山空孤塔立庭际,人断小舟横渡头。长天去鸟欲何向,大野东风吹不休。往事微茫问无处,淡烟斜日使人愁。

——李混《浮碧楼》

此诗情从景出,情景交融,描写了一幅凄清寂寥的情境,营造出一种悠远悲苦的感情。诗人在创作时巧妙地借鉴前人诗句,信手拈来,自然流畅,不着痕迹。诗的一二句本自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的诗句“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第四句本自韦应物《滁州西涧》中“野渡无人舟自横”,五六句本自陈师道《登快哉亭》中“度鸟欲何向,奔云亦自闲”,七八句再次参考李白同一首诗中的句子“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句句有来处,而过渡自然,又清晰晓畅地表达出了自己内心的思想感情。

著名的朝鲜大儒、文学家李仁老亦善撷取前人作诗典故与其文词来充实自己的诗作,如其《题天水寺壁》即是本自韩愈的《赠同游》。郑司谏之诗作《大同江》中那句抒写离别愁思的佳句“别泪年年添作波”本自杜甫所作“别泪遥添锦水波”[1]178。两句诗同样叙写离思,但表达的情愫似亦有所不同。康先生描写一位年迈发白但仍不失风流倜傥的老先生之风采的诗句“头白老翁看殿后,眼明儒老倚阑边”[1]181,本自我国南宋大诗人陆游的《自笑》之“白发萧然还自笑,风流犹见过江初”和韩愈《戏题牡丹》中之“长年是事皆抛尽,今日栏边暂眼明”。三人的诗句皆能反映一种天地任我游的潇洒自如。李侍中的诗句“不用斜阳独倚楼”亦是本自杜甫诗句“兴藏独倚楼”与赵子昂诗句“斜阳虽好自生愁”[1]214。

当然,也有诗人独出机杼,想避开前人诗句,自己另辟蹊径。朝鲜高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李奎报即属此类,他虽主张“如犯古语,死且避之”[1]170,然而他的很多诗句皆有出处。如“黄稻日肥鸡鹜喜,碧梧秋老凤凰愁”,引用了杜甫《秋兴八首》中的“红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而“春暖鸟声碎,日斜人影长”,同样是借鉴了唐代诗人杜荀鹤《春宫怨》中的“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东人诗话》中还记载了一则关于“凡诗用事当有来处”的轶事。高丽忠宣王吟诗一句曰“鸡声恰似门前柳”[1]196,诸多学士打听此句出处,益斋李文忠公解说了一番。东人有诗曰:“屋头初日金鸡唱,恰似垂杨袅袅长。”用鸡叫声的绵软来比喻柳条的轻柔。韩愈《琴诗》中有“浮云柳絮无根蒂”的句子,说明古人有以柳絮比喻声音的用法。

其次,徐居正认为“古人诗多用经书语”[1]188。如李师中的诗句“夜如何其斗欲落,岁云暮矣天无晴”是化用了《诗经·小雅·庭燎》里的“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和《左传·成公十二年》里的“子反曰:‘日云莫矣。’”[1]188

再次,“诗贵含蓄不露,然微词隐语不明白痛快,亦诗之大病”[1]171,“古人云,句法不当重叠”[1]194,“入声通押是非”[1](P192)等等,皆为徐居正在《东人诗话》中提出的有关古人作诗时所涉及的问题。

(二)《东人诗话》阐述了诗歌创作的“气象”理论

“凡帝王文章气象,必有大异于人者”[1]162。朝鲜王朝第一代王太祖李成桂有诗曰:“未离海底千山暗,才到天中万国明。”[1]162“若将眼界为吾土,楚越江南岂不容。”[1]162其中的宏量大度无法用言语形容。徐居正将陶隐诗《岭南楼》“秋深官道映红树,日暮渔村生白烟”与何文忠公诗“十里桑麻深雨露,一区山水老云烟”相较,认为“陶固雅绝,得诗家法,终不若何之深远,有宰相气象”[1]207。李存吾一生为人慷慨不群,其所作之文章“气节直与日月争光”[1]211,而存留下来的诗作读来更是令人发出“豪迈绝伦”的感叹。此外,徐居正认为诗人所处的环境不同,诗歌所体现的“气象”必然迥异。“自古穷人之语,皆枯寒瘦淡”[1]201,李遁村诗“借书勤夜读,乞米续新炊”“瘦马鸣西日,羸童背朔风”,柳方善诗“腹中粗饭何曾饱,身上单衣苦不温”,明显透露出憔悴困踣的气象。

(三)《东人诗话》提倡作诗采用“的对”手法

古人有诗曰“风定花犹落”,此句无人能对,王安石之诗句“鸟鸣山更幽”与之相对实乃恰到好处。在《东人诗话》中,徐居正特别提及高丽时期大儒李穑李牧隐“属对工致”。如上述“风定花犹落”,经其改写,成为“风定余花犹自落,云移小雨未全晴”的诗句,对仗之工整令人惊叹。另外其诗句“归来书甲子,憔悴降庚寅”“忧时如杞国,清始自燕台”“子云殊寂寞,伯始自中庸”“江山微媚妩,日月愈疏狂”[1]212等等皆为绝妙的“的对”之句。关于“的对”,亦有一则趣事:一儒生用“南山万寿十千秋”来对朝鲜国王“北斗七星三四点”,“王深异之,擢为状元”[1]166。这从侧面表达了朝鲜国王对善写“的对”之文士的赞赏,进而说明了国王对“的对”的提倡。

二、《东人诗话》记述的文人趣事及创作

(一)文人与高僧交往的趣闻及其创作

吴僧道潜《秋江》诗云:“数声柔橹苍茫外,何处江村人夜归。”[2]高丽时期,一僧人和王氏交好,两人临别,僧人赶到海岸时,船已解缆,僧挥动斗笠示意,王氏扯断袖子写下血书道:“一声柔橹沧溟远,且问山僧奈尔何。”[1]182将此布条裹进木头里也未能抛至岸边,僧人忙下水捡拾,等再回过头来遥望烟波的时候,带走友人的船早已没了踪影,僧人痛苦而返。临别时的赠诗恰与古人相合,让人感动,两人的情谊亦使人唏嘘不已。

另有一位高僧名曰幻庵,擅长书法,文不加点,一气呵成,向他求字者甚多,但他在书写之前,必先认可了诗文才肯下笔。

也有文人“多用佛家语以骋奇气”[1]195。如陈澕有诗《月桂寺远眺》:“水分天上真身月,云漏江边本色山。”李益斋也用佛语作诗曰:“此物非他物,前身定后身。”但徐居正认为李诗不如陈诗那般“意新而语奇”[1]196。徐居正还提到了“禅林诗其气象不同,然谈论禅旨,隐然于言意之表者盖寡”[1]223,这种风格与前文提到的“含蓄不露”的风格是一致的。

(二)女子学诗、作诗的叙述

后蜀主孟昶的妃子花蕊夫人作诗曰:“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在《东人诗话》上卷中,徐居正对此的评价为“凡丈夫之兵败偷生屈膝者,无面目见于人”[1]197。紧接着为达成强烈的对比效果,凸显出花蕊夫人的廉耻之心和不卑不亢,作者当即举出苟且偷生者的例子:李铉云向占领其国领土的契丹人献诗云:“两眼已瞻新日月,一心何忆旧山河。”徐居正评论说:“如铉云者行若狗彘。”“然大丈夫而曾不若一妇人,可耻之甚也!”[1]222作者对李铉云的评判疾言厉色,一针见血。

在下卷中,又有娼家周氏赠诗夫婿,“辞气婉顺,真女子之诗也”[1]222。士族郑氏的弟兄有学诗者,她从旁窃学,深得精髓,所赋的诗辞藻精美,让人叹服。徐居正不禁感叹:“吾东方女子不学之俗,安知反有益耶?”[1]222

(三)“苦吟诗人”的事迹

金学士黄元登上浮碧楼,美景即在眼前,不免心潮澎湃,感情难以自已。可如何将目中所见之美景化之于语言文字表达之中,黄元的选择是“凭阑苦吟”[1]164。但是事与愿违,往往由于情绪太过激动反而导致心中有情而口中述说不出的痛苦,结果只得“长城一面溶溶水,大野东头点点山”[1]164,仅此一句,“意涸痛哭而去”[1]164。由此,徐居正联想到唐代著名苦吟诗人贾岛。贾岛作诗精雕细琢,特别注重词句锤炼,刻意求工,善于描写荒凉、枯寂的环境,诗中多表达出的是凄苦冷寂的情怀,“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徐居正对此表达出批判的态度:“予观浪仙之诗,寒瘦涩癖,何至垂泪?”[1]164另外,对黄元“意涸痛哭而去”的举动更是不以为然:“黄元之句老儒常谈,何痛哭自苦如是!”[1]164可见徐居正对于诗人作诗采用“苦吟”似乎是并不提倡的。

除了以上内容之外,《东人诗话》还有对一些诗作中的属对工致的诗句的推崇,有对本国诗人之间以及中韩两国诗人之间的诗作风格的对照,又讲述了许多诗人之间相互自夸、“喜相倾轧”[1]224、“好尚不同”[1]224的趣谈。

三、《东人诗话》的价值及意义

《东人诗话》开创了朝鲜诗话史的新起点,其中提出的作诗方法与规则,为后世文人作诗提供了较好的标准与参照,并且其内容与众不同,在对一些诗人的趣闻轶事的描述中显现了诗人的品性。

《东人诗话》表现了较为鲜明的民族自主意识和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3]。徐居正以这种思想为主导,特别强调朝鲜诗人的诗评、诗论,以及朝鲜诗人的趣闻轶事,即使有一些与中国诗人、诗歌与轶闻趣事的介绍,也仅仅是用作对于朝鲜诗人、作品的参考和比较,以此更好地突出后者在继承与发展方面所做的努力。

徐居正的《东人诗话》促进了朝鲜文学的发展,对后世文人学诗具有特殊的指导意义。《东人诗话》已经基本转变为以评诗论诗为中心,其理论价值是不容置疑的。在《东人诗话》之后,纯正的诗话层出不穷,异彩纷呈。《东人诗话》在朝鲜诗话史上意义非凡,标志着朝鲜诗话向着繁荣与兴盛道路迈进。

参考文献:

[1]蔡美花,赵季.韩国诗话全编校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

[2]高慎涛,张昌红.参寥子诗集校注[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4:214.

[3]马金科.试论《东人诗话》在朝鲜诗话史上的意义[J].东北亚论坛,2001(2):92-94.

【责任编辑郭庆林】

收稿日期:2016-02-09

作者简介:张诗芳(1991—),女,河南商丘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魏晋南北朝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726(2016)07-003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