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潞王陵石雕花瓶装饰纹样审美价值浅析

2016-03-01赵保国

新乡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装饰纹样造型审美

赵保国

(新乡学院 艺术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潞王陵石雕花瓶装饰纹样审美价值浅析

赵保国

(新乡学院 艺术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摘要:潞王陵石雕花瓶体形庞大、形态饱满、工艺精湛,其装饰图案尤为华丽和精美。潞王陵石雕花瓶是明代石雕艺术的集大成者。潞王陵石雕花瓶装饰纹样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雕刻手法细腻,艺术性强;二是纹饰丰富,趋于世俗化;三是写实与写意完美结合;四是风格清新秀气,繁而不腻。工匠们对唐宋以来程式化的雕刻方式给予了充分重视,但又在艺术形式和雕刻内容方面进行了创新,石雕花瓶装饰纹样极富个性。潞王陵石雕花瓶装饰是研究明代石雕艺术的重要资料。

关键词:潞王陵;石雕花瓶;装饰纹样;造型;审美

潞王陵被誉为“中原石头城”,潞王陵石雕种类繁多、工艺精湛。这些石雕是人们了解明代雕刻艺术的珍贵资料。在潞王陵的全部石雕作品中,五供石雕最具代表性,而五供之中以花瓶的造型和装饰艺术为最佳。

有学者指出,“明代的文艺有着浓厚的复古气息,其艺术表现为没有个性,精神萎缩”[1]。但潞王陵石雕花瓶却体现出一种非同寻常的艺术追求。花瓶高达2.65米,体形庞大,继承了汉唐风格。潞王陵石雕花瓶整体为方形,分为底座、瓶体、瓶花三个部分,底座由基石、石几、平台、瓶托四个部分构成,瓶体由瓶足、瓶腰、瓶腹、瓶颈、瓶口五个部分构成。石雕花瓶的各个部分都有精美的装饰图案,这些图案以花卉为主。正如明代的家具一样,这些图案呈现出刻工精细、装饰繁复的特征。花瓶的设计可谓独具匠心,花瓶各部分的装饰纹样更是令人称奇。

一、潞王陵石雕花瓶装饰纹样概貌

花卉纹样是一种常用的装饰图案,它最早出现在原始岩画中,后在彩陶、青铜器、瓷器、石雕中使用。花卉纹样是人们表情达意的重要载体,其中包含着很多审美元素。潞王陵石雕装饰图案中的花卉纹样在表现形式上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写实的,一类是写意的。无论是写实还是写意,雕刻工艺都十分精湛,这说明明代石雕技艺已趋于成熟。

瓶中插花为圆角立方体,四面雕刻有各种图案。这些图案分别为牡丹、菊花、梅花、荷花、灵芝、竹子等,其中既有写实的形象,又有写意的形象。

石雕花瓶在雕刻手法上采用的是高浮雕及深、浅多层雕技法。在左右两个花瓶中,牡丹图案所分层次最多,牡丹花头共分为八个层次,花叶共分为六个层次。图案基本对称,构图匀称,设计巧妙,形态自然,体现了繁缛富丽的艺术风格,是潞王陵石雕装饰图案中的精品。

右瓶北面为梅花图案。大枝干以高浮雕技法雕刻而成,呈半圆柱形,粗壮有力,左右转折,极富动感。梅花为圆形,或凸或平,或大或小,或露或藏。下部为山石,呈左、中、右排列,风格简约粗犷。画面左侧山石后生出十根翠竹,有整有残,有正有斜,既丰富了画面的内容,又与梅花相映成趣。整体构图丰富饱满,洋溢着一种高洁之气,蕴含着吉祥之意。

右瓶西面为菊花图案。该图案雕工精细,结构匀称。菊花共计五朵,呈均匀分布状态,花朵大小略有变化。花为圆形,复瓣,造型规整,中间上、下各有一朵,两侧为上、中、下三朵,花凸叶平。下方左、中、右各有一块山石,石间有流水图案。图案精妙绝伦,富丽之中不失清新之气,给人一种圆润厚重的美感。

右瓶东面为灵芝纹图案,是变形的宝相花和缠枝纹。花共计五朵,正中一朵,四角各置一朵,花头较枝叶凸起,枝叶交错叠压。下部为山石,呈左、中、右排列,石间有流水图案,其寓意为江山社稷万古永存。

石雕花瓶工艺精湛,体现了宋元雕刻崇尚写实、精细的特点,同时又体现了明代民间雕刻的朴素风格和世俗化特征。该石雕花瓶给人以直观、率真的艺术美感,代表了明代花卉雕刻艺术的最高水平。

二、潞王陵石雕花瓶装饰纹样的审美价值

石雕花瓶上那些写实和写意的装饰纹样,呈现了一种巧夺天工的艺术美感。在冰冷、坚硬的石头上刻画出生机勃勃的景象,体现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也流露出雕刻者个人独特的审美情趣。

(一)写实性纹样的自然之美

在潞王陵石雕花瓶装饰中,最具写实特色的是左瓶腹部正面雕刻的荷花鹭鸶图案,其视觉效果几乎可以与绘画相媲美。在明代同类石雕中,写实的作品极为少见,因而更显其珍贵。

荷花鹭鸶图案构图饱满、结构匀称,是在梯形平面上采取高浮雕技法雕刻而成的。工匠们用写实的艺术手法刻画了基本对称的五朵荷花、十五片荷叶、三只鹭鸶。图案下方正中和两侧都刻有山石,石间刻水纹,两只鹭鸶左右相背立于水中。图案正中偏上刻有一朵盛开的荷花,两侧上、下各雕刻两朵荷花,荷梗与荷花、荷叶交织,形象十分生动。荷叶有正有反,有舒有卷,富于变化,花瓣上的纹路以及荷叶上的脉络清晰可辨,刻画极为细腻。图案上方正中刻有一只鹭鸶,双翅展开,两腿伸直,作飞翔状,与下边的两只鹭鸶形成动与静的对比。整幅画动植物形象生动自然,是花瓶装饰图案中的精品。

荷花鹭鸶图案造型准确生动,内容丰富和谐,意境深邃幽远,能够使欣赏者感受到自然之美。

对荷花鹭鸶图案的分析还可以结合特定的创作背景来进行。一方面,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工匠们选择了荷花(荷花为佛花之一)进行刻画。作品雕刻精细,体现出工匠们对理想形态的追慕。另一方面,工匠们借鉴了中国画的技法,结合当时的审美追求进行刻画,使该作品成为明代石雕艺术的代表。

(二)写意性纹样的意象之美

潞王陵石雕花瓶装饰中,写意性花卉纹样占大多数。

花瓶的瓶腰四面均饰以写意性浮雕花卉图案,题材主要有石榴花、牡丹花和荷花。

石榴花的雕刻采用了减地平浮雕加阴线刻的技法。工匠们继承了汉代石刻的手法,但与汉代石刻相比,该作品的工艺更为精细。图案为写意性的,基本上为对称设计。图案的两边各有两枝、两花,下方正中是山石,这些图案均匀分布于花瓶腰部的梯形曲面上。枝干呈前后扭结之态,造型十分生动。花分六瓣,有皱褶感,层次分明。叶子细长,中有阴线刻叶筋,叶子形态富于变化,大小形成对比,前后重叠交错。整幅作品雕工精细、构图饱满,体现出和谐圆润的特点。工匠们抓住了自然物象的本质特征,对其进行了艺术化的再现,既描摹了石榴花的外形特征,又体现了自己的艺术追求和审美情趣。

两瓶西面腰部均饰有荷花图案。图案中部和下部为石头,工匠们在石面上阴刻两条曲线勾勒石头的结构。石头的顶部和两侧分别伸出三枝荷花,中间的荷花呈盛开状,两边的荷花呈初开状。荷叶为装饰品,与花同梗。荷叶极富动感,如舞者衣袖。荷花又称莲花。佛教中的莲花,代表着一种智慧和觉悟的境界。它生在淤泥之中却能开出美丽明净的花朵,恰好和佛教的不受尘世污染的愿望相一致。我国古代佛教装饰中常以此图案代表西方极乐世界,意为和谐美满、幸福安逸。在潞王陵石雕花瓶花卉纹样中,荷花图案出现得最多,雕刻极为精美,造型生动并富于变化,应是出自当时名家之手。潞王陵石雕作品如此精美,与潞王朱翊镠较高的社会地位是有一定关系的。

除了前面提到的荷花鹭鸶图案之外,瓶腹其他面的装饰均为抽象的象征着吉祥如意的宝相花图案。宝相花有五朵一组和三朵一组两种构图。这些宝相花由荷花变化而来,花瓣重叠,带有卷云纹装饰,采用高浮雕技法进行刻画,突出了体积感。叶为浅浮雕,阴线刻叶筋,叶子前后分明、疏密得当。下方为石头和流水构成的图案。作品的寓意为江山社稷万古长存以及花开吉祥。宝相花图案繁缛富丽、复杂多变、极富动感,又因抽象而带有几分神秘感。这些写意的装饰纹样,充满了抽象美感,可以引发人们的遐想。

三、潞王陵石雕花瓶装饰艺术在石雕艺术史上的地位

潞王陵是我国现存最大、保存状况最好的明代藩王陵墓,潞王陵石雕数量庞大、种类繁多、设计巧妙、雕刻精细,是明代石雕艺术中的瑰宝。潞王陵石雕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石雕五供,而五供之中最精美的是石雕花瓶,研究潞王陵石雕花瓶装饰艺术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吴为山指出,“纵观中国雕塑的发展,就其精神性而言,主要受政治、宗教、哲学的影响,就其造型而言,则主要受绘画的影响,并在意象、抽象、写意、写实等诸方面显示出其道、其智、其美”[2]。由于其材质具有特殊性,石雕艺术品可以充当历史的良好载体,研究石雕艺术品,人们可以窥见某一时代的艺术风貌。由前文的分析可知,潞王陵石雕花瓶装饰纹样不仅记录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生活,而且也铭刻着当时的宗教信仰和文化精神。

潞王陵石雕花瓶装饰艺术的特点可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雕刻手法细腻,艺术性强;二是纹饰丰富,趋于世俗化;三是写实与写意实现了完美结合;四是风格清新秀气,繁而不腻。工匠们对唐宋以来程式化的雕刻方式给予了充分重视,但又在艺术形式和雕刻内容方面进行了创新,作品极富个性。整体观之,花瓶各部分比例合理,线条流畅,意蕴深厚,细微处注重精雕细琢,实现了整体宏大与局部精细的完美统一。在确定瓶腹、瓶颈、瓶腰的高度时,工匠们巧妙地运用了黄金分割比,使花瓶显得美观大方。花卉造型上方圆结合、刚柔相济,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所倡导的中庸之道。

潞简王朱翊镠是明穆宗朱载垕的第四子,生母为孝定太后李氏,朱翊镠与万历帝同母。潞王陵石雕成为晚明陵园石雕艺术的典范,与潞简王这一特殊身份直接相关。修建潞简王陵时,全国的能工巧匠汇聚于此,大家集思广益,将潞王陵石雕打造成当时的艺术精品。而工匠们在当时那个追求模仿和浮丽的环境中大胆进行艺术创新,则凸显了其艺术思想的先进性。

参考文献:

[1]艾永生.论明代皇陵墓石雕艺术[J].雕塑,2009(4):68-69.

[2]吴为山.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风格[N].人民政协报,2010-08-02(C3).

【责任编辑王素】

Lu King Mausoleum Stone Carving Patterns of the Vase Flower Shape and Aesthetic Analysis

ZHAO Baoguo

(College of the Arts, Xinxiang University, Xinxiang 453000, China )

Abstract:The stone vases of Lu King mausoleum are large size, full shape and exquisite carving, whose decorative pattern is gorgeous and elegant, so it is a master of Ming Dynasty stone carving flowers floral design and sculpture in the Ming Dynasty. The stone vases’ decoration patterns of Lu King mausoleum have the following four distinguishing features: Firstly, it has exquisite carving techniques and strong artist. Secondly, it has rich patterns and secular tendency. Thirdly, it is the combination between realism and spontaneous expression. Finally, it is fresh and delicate, sophistication and not bored. The artisans had paid full attention to stylized carving method since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y who meanwhile innovated in art form and sculpture content, so the stone vase’s decorative pattern has the rich personality, which is important materials to study the Ming Dynasty stone carving art.

Keywords:Lu King mausoleum; stone vases; decorative pattern; modeling; aesthetic

中图分类号:J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726(2016)01-0052-03

作者简介:赵保国(1962—),男,河南武陟人,教授,硕士,研究方向:美术教学、中国画创作。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2011-GH-176)

收稿日期:2015-10-26

猜你喜欢

装饰纹样造型审美
以纹样观西南民间蜡染艺术之审美
美术审美特征论
汉代造型艺术与当代中国画发展问题研究
浅析“浙派人物画”的艺术特征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
清代后妃氅衣植物装饰纹样探微
中国明清家具装饰纹样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