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界·破局:网络文学与影视产业发展模式探析

2016-03-01朱爱莲

新乡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网络文学文化产业

朱爱莲

(新乡学院 文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跨界·破局:网络文学与影视产业发展模式探析

朱爱莲

(新乡学院 文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摘要:近年来,随着网络小说的日渐繁荣,网络文学的影视剧改编大量出现。网络文学与影视产业的发展模式与道路成为理论界和文学批评界亟须探讨的问题。文章以文化产业为基点,探讨网络文学与影视产业的商业模式,分析网络文学与影视产业成功对接的文化与市场成因、网络文学的商业化机制,认为网络文学的影视剧改编既是文学体系中的一环,也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网络文学;影视产业;文化产业

网络文学也被认为是“80后”文学。网络在“80后”和“90后”生活中非常重要,网络文学就由这代人作为主体推动着。江冰先生认为,“80后”的体制外作家利用网络进行文学创作,获得了无数年轻人的推崇[1]。21世纪是数字化时代,数字媒体越来越大众化,网络文学已经不得不重视媒体与文化互动的事实,网络文学的影视剧改编随之大量出现。2014年11月27日,“百度文学”成立发布会于北京召开,此次大会以“跨界破局”为主题,深入探讨网络文学与影视剧产业的发展模式与道路。网络文学的“跨界破局”不仅是市场的选择,也是理论界和文学批评界亟须探讨的问题。

一、网络文学与影视产业成功对接

从报纸、杂志、广播、影视到如今的数字传播媒体,每一种媒体的出现,都伴随着产生一些文化现象。当媒体走入人们的生活后,数字传媒带来的思想形态最终将成为主导文化。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网络文学作为一种主导文化得到了快速发展,无论是从作品数量、作者人数、参与群体看,还是从文学网站的运营看,网络文学都已形成一定规模。尤其是亿万读者的参与,无疑为网络文学的影视剧改编提供了良好的消费群体。此外,从改编角度看,网络小说本身的通俗性、娱乐性更容易为大众所接受。

新媒介的迅速崛起带来了整个网络文学的蓬勃发展,网络文学的突飞猛进带来了网络文学改编影视剧的热潮。从第一部改编剧《第一次亲密接触》开始,网络小说的影视剧改编历经10余年的发展,如今已进入全面繁荣阶段。火爆银屏的《失恋33天》《泡沫之夏》《杜拉拉升职记》等都是网络文学影视改编的成功范例。2013 年后,随着《甄嬛传》的大获成功,网络小说改编剧又迎来了第二次的集中爆发,进入了制作精品的时代。

百度副总裁王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网络文学不仅是看故事、写故事的平台,网络小说、漫画可以改编成影视剧、游戏,也可以与音乐结合,碰撞出多元化的火花。”[2]百度副总裁张东晨强调,从运营作品到运营粉丝,从最弱势的产业链末端到操控整条产业链,是网络文学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2015年10月31日,在第十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上,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副局长王霞介绍说,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不断壮大,由网络文学成功改编的电影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网络文学已成为当下中国电影产业最为活跃的要素之一。阅文集团总裁罗立说,“网络作者最本源的东西,就是问自己怎样才能写出大家喜欢的小说”,这是网络文学产生跨界影响的前提。2015年11月3日,在首届网络文学双年奖颁奖大会上,某文学网站编辑说:“游戏开发,比如有些以男性读者为主的玄幻小说改编权,价码不均衡,一般在二三十万到两三百万的区间内,但也有特别的,比如天蚕马铃薯的《大主宰》,据说就卖到了五千万。” 实际上,网络文学双年奖的引导作用,或者说评委会的共识,就是面对当下这一产业资本投融资极其汹涌、网络文学的价值不断出现新高甚至泡沫化的格局,需要有更加冷静的思考和人文关怀去选择和评价网络文学。

二、网络文学的市场性特征与机制

网络文学特性主要表现在商业化机制中。网络文学的创作都是围绕着市场进行的,因此它讲求效果,讲求关系,讲求用效果繁衍效果。在网络文学的世界里,读者不仅通过阅读从事文化生产,也使小说的消费者成为生产者。网络文学转化为文化商品取决于其在商品化前消费者的接受程度。读者的多少不仅意味着消费环境,也意味着一种结构的转变。这个结构包括网络文学的商业化机制、纵向的影音媒体集体成长过程、横向的互联网空间,所以要研究网络小说这一新的文学形式,就必须思考滋养它的主、客观条件。

网络文学商品化的过程总是伴随着媒体技术的变革,而每一次媒体的变革又都会把受众向下扩大,同时也是对信息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的文化权力关系的重新分配。台湾交通大学学者孙治本认为:“从文化产业的角度来看网络文学,必须是已经商品化或至少有商品化潜力的作品,才属于狭义的网络文学,而文化产业眼中的网络文学与尚未商品化的网络文学,是有区别的,甚至一部作品在网络上张贴完要成为实体书进入文化市场时,其形式必须有所改变。”[3]在文化经济的时代,越来越多的文化被商品化,越来越多的商品被文化化。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媒体消费者只是万能的文化产业的被动接受者。然而也有诸多媒体研究者强调消费者的选择、行动和创造力形式。

媒体技术的变革最终赋予媒体消费者更多的权力。传统出版业的精英文学通常由作者或者知识精英垄断话语权,受众仅仅是被动的接受者。在网络文学商品化时代,文化权力逐渐倾向于消费者和市场,大众的喜好和品位更多地影响着传播内容。尤其是在今天的自媒体时代,消费者的话语权被进一步放大,他们不仅可以通过市场间接地影响文化传播的内容,同时也可以通过网络表达自己的观点,作为传播主体参与传播过程,网络文学的影视剧改编正是在此基础上诞生的。因此,从传播媒介的角度来说,网络文学的影视剧改编较之传统精英文学影视剧改编更适应影视剧的大众性和市场性特征。网络小说影视剧改编从创作、宣传到拍摄,整个流程的产业化链条的完善,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网络小说不仅具有丰富的内容资源,改编影视剧时,更具有改编难度小、能扩充影视剧取材的深度与广度、买版权送人气、贴近市场需求等四大优势。“盛大文学”近年来在影视等版权开发上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成绩。2014年,“盛大文学”开创性地提出了“全版权运营”的战略,全面推动网络小说的版权应用,将产业渠道多元化,并凭此走在了我国网络文学影视剧改编行业的前列,在“全版权运营”模式下,采用从源头管控文本生产以及影视剧市场环节的方式,为中国网络小说改编影视剧大开方便之门。网络文学的影视剧改编不仅让中国影视剧精致化,更成功地将中国网络小说乃至网络文学产业推向世界,取得了惊人的文化产业经济效益。

三、文化产业中的文学性认同思维

网络文学是以信息科学为基础形成和发展的。以数字化符号为文本的网络文学写作一出现就表现出多媒体和网络化的表达特点。网络文学的文本结构很快便突破了数字化平面,逐渐扩展到声像方面的立体结构,并与国际互联网相连接。正如江冰先生所言:“在我们阅读‘80后’的时候,‘流动的现代性’理论概括仿佛正在成为眼前的现实。‘80后’文学的文学史意义也就是在这样一种历史语境中逐渐生成。”[4]2015年10月17日,“文化视域中的网络文学”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师范大学举行。与会学者一致认为,网络文学正成为文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5]。

事实上,网络作家通过网络书写逐渐接受彰显的商业利益色彩,并最终期望在文化逐渐被娱乐统一的现实世界里,建构一个纯粹的自主空间。网络文学的影视剧改编带来了文学传播的变革,开启了新的网络文学商业化之路。网络文学的影视剧改编展开了浩瀚无国界的文学空间,拓展了网络文学的新视野。网络文学的影视剧改编利用信息多媒体的多元渠道,赋予了文学新的表现手法与跨界视域。网络文学的影视剧改编与科技脉动息息相关,展现奇幻巧妙的文学世界,这是网络文学不可忽略的时代意义。以互联网为传播媒介的网络文学的影视剧改编正在改变着人们的娱乐习惯和思维方式。在这次变革中,网络文学的影视剧改编的潜在商业价值成为文化创新的新起点和新方向。近年来,网络文学的影视剧改编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商业范式和文化范式,确立了其商业性与文学性的双重身份。文学评论家马季在回顾中国网络文学发展15年时提出,确立网络文学的文学性与商业性的双重身份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6]。

《“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互联网+文化”将成为“十三五”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最具创造性的文化创意产业,网络文学的影视剧改编在发展转变的过程中与科技成果相融合,更离不开互联网。网络文学的影视剧改编既是文学体系的一环,更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环节。网络文学文本是整个文化产业链条中的上游部分,除了直接产生价值之外,还可以衍生和二次价值变现,如游戏、影视等。网络文学的影视剧改编就是网络文学的多元辐射能力的再现,因而它逐渐成为互联网巨头的兵家必争之地。网络文学的影视剧改编仅是争夺的开端,未来的争夺必将愈演愈烈。

参考文献:

[1]文心社.喝“网络奶水”长大:江冰谈“80后和90后”活力创新[N].世界日报(纽约),2011-05-24(4).

[2]仇宇浩.文学主动破局,跨界联姻影视[N].每日新报,2014-12-03(C1).

[3]孙治本.网络文学的特性及台湾网络文学向中国大陆的流动[EB/OL].(2013-12-18)[2015-11-02].http://web.it.nctu.edu.tw/~cpsun/outlook.htm.

[4]江冰.“80后”文学的文学史意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04-13(7).

[5]窦昊.网络文学或已与传统文学平起平坐[N].海南日报,2015-10-25(A7).

[6]马季.网络文学发展15年,确立文学性与商业性的双重身份[N].人民日报,2014-05-13(14).

【责任编辑郭庆林】

Transboundary and Breakthrough: Network Literature and Film Industry Development Model

ZHU Ailian

(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Xinxiang University, Xinxiang 453003, 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due to the increasing prosperity of the internet novels, more and more internet novels have been adapted for movie and TV drama. The network literature and film industry development mode and road gradually become the topic question to explore in the theoretical circle and literary critics. Based on cultural industry analysis, the paper explores the business model of the network literature and film industry and analyzes the cultural and market reasons for the successful docking between the network literature and the film industry and commercial mechanism of network literature. The paper thinks that the network literature of film and television drama adaptation is not only a part of the literary system, but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ultural industry.

Keywords:the network literature; film industry; cultural industry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726(2016)01-0021-03

作者简介:朱爱莲(1964—) ,女,河南温县人,教授,硕士,研究方向: 文学理论和中国现当代文学。

基金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2BW007 )

收稿日期:2015-11-06

猜你喜欢

网络文学文化产业
对待网络文学要去掉“偏见与傲慢”
网络文学竟然可以这样“玩”
网络文学趋向“一本正经”
揭秘网络文学
点赞首届丝绸之路玉石文化产业博览会
网络文学IP化的“技术标准”——以《琅琊榜》为例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中学生可以接触网络文学吗
对文化产业创新模式的分析:以传媒类文化产业为例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