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哲学视角下的农村扶贫问题研究
——以新乡市周边贫困农村为例

2016-03-01

新乡学院学报 2016年10期
关键词:滩区新乡市马克思

洪 源

(广西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0)



经济哲学视角下的农村扶贫问题研究
——以新乡市周边贫困农村为例

洪源

(广西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0)

减贫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难题。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完成的最艰巨的任务。笔者以新乡市周边贫困农村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贫困地区农民增收难度较大,生产和生活水平低下,发展基础薄弱,市、县两级财政投入不足等。要对新乡市周边贫困农村进行精准扶贫,就要采取输血式扶贫措施,制定与扶贫相配套的制度,扶贫搬迁首先应解决就业难题,实行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建立完善的扶贫资金投入和管理制度,推动扶贫产业发展壮大,增强扶贫对象自身能力。研究马克思的贫困理论对解决我国农村扶贫问题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对新乡市周边贫困农村的扶贫开发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经济哲学;农村扶贫;扶贫开发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的贫困理论与当前我国农村存在的贫困问题似乎无关,其实不然。虽然马克思论述的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贫困问题,但是去掉相关社会制度的内容,保留对贫困一般规律的分析,对于我们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贫困问题仍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马克思的贫困理论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对无产阶级贫困的研究由体制层面拓展到了经济层面。他深入分析了无产阶级贫困的现象和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并以经济关系为切入点,研究体制的缺陷。可以说,《资本论》是马克思的贫困理论趋于成熟的重要标志。

首先,马克思和恩格斯描述了无产阶级贫困的现象。在经济关系层面,无产阶级除了自身以外不再拥有任何生产资料。在这种处境下,无产阶级只能出卖仅有的劳动力。无产阶级只有通过出卖仅有的劳动力,才能换取让自己生存下去的生活必需品。一旦出卖不了劳动力或者失去了仅存的劳动力,他们就只能依赖于社会救助,否则就会饿死。马克思指出:“在自由工人的概念里已包含着这样的意思:他是赤贫,潜在的赤贫。按照他的经济条件来说,他不过是活的劳动能力而已,因而也有生活的需要。有一切方面的需要,而没有客观条件来作为劳动能力实现自己。假使资本家不需要工人的剩余劳动,那么工人就不能实现自己的必要劳动,不能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于是他便不能通过交换取得生活资料,如果他得到它们,那只是从国家的收入中拨给他的救济。他作为工人能够生活,仅仅是由于他拿自己的劳动能力去换取构成劳动基金的那部分资本。这种交换本身是同那些对工人来说偶然的、对他的有机存在漠不相干的条件连结在一起的。因此工人是潜在的赤贫。”[1]

其次,恩格斯阐述了无产阶级贫困的根本原因就是资本主义制度。恩格斯认为:“工人阶级处境悲惨的原因不应当到这些小的弊病中去寻找,而应当到资本主义制度本身中去寻找。”[2]恩格斯指出,是制度造成无产阶级创造出来的剩余价值被无偿剥夺。剩余价值是贯穿资本主义生产全过程的关键问题。资本主义的工资劳动制度使工人丧失了对外的全部所有权,体现为身无分文的状态,工人只有出卖劳动力,毫无余地地被资本家剥夺剩余价值,从而造成整个工人阶级陷入贫困窘境。在这里,恩格斯深刻揭露了无产阶级贫困的实质和产生的根源。

再次,马克思深刻揭示了导致无产阶级贫困的制度根源。在社会公平层面,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产阶级的最重要的人权就是“平等地剥削劳动力”,而工人阶级却丧失了本该享有的权利。所谓的公平,不过是虚伪的假象。这真实揭露了因公平缺失造成无产阶级生活贫困的本质。在国家层面,马克思指出:“由于资本的社会力量,资本家可以玩弄各种所谓‘民主、自由’的把戏……”[3]在这里,政府就是在维护资本家的利益。这充分表明了无产阶级贫困的重要原因是国家制度存在缺陷。

最后,马克思进一步提出资本积累是导致无产阶级贫困的原因。他认为,“不管工人的报酬高低如何,工人的状况必然随着资本的积累而恶化”[4]743。这体现了资本积累的规模越大,需要的劳动力数量越多,工人阶级的队伍也就越壮大。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资本积累对劳动力的需求会逐渐减少,过剩劳动力也会逐渐产生,这些过剩劳动力生活在贫困当中,经济处境日益恶化。这就是资本积累所带来的结果——无产阶级逐渐陷入贫困。马克思指出:“社会的财富即执行职能的资本越大,它的增长的规模和能力越大,从而工人阶级的绝对人口数和他们的劳动力生产力越大,产业后备军也就越大。”“工人阶级中贫苦阶层和产业后备军越大,官方认为需要救济的贫民也就越多。”[4]742“这一规律制约着同资本积累相适应的贫困积累。因此,在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同时在另一极,即在把自己的产品作为资本来生产的阶级方面,是贫困、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5]

根据以上论述,可以看出无产阶级贫困的根本原因就是资本主义制度。马克思认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主义制度必将代替资本主义制度。因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不能够充分得到发展,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关系才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的最终目标就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实现人类的解放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解决贫困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马克思反贫困理论立足于人的解放和全面自由发展的高度,主张通过社会变革,将无产阶级从资本主义强加给他们的各种异化、受剥削和遭奴役等非人化的状态中解放出来,使之回归到其作为人的本质的规定性上,由此为无产阶级摆脱贫困以至为全人类的反贫困、谋幸福明确了方向和道路”[6]。我们要站在经济哲学的理论高度,深刻认识与理解马克思的贫困理论,从经济哲学的角度分析马克思的贫困理论,正确认识当前我国所面临的农村贫困问题。不仅要把扶贫工作的重点放在经济发展上,而且更要注重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我们要统筹兼顾经济的发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搞好当前我国农村的扶贫工作。在以新乡市周边贫困村为例的个案研究中,使理论能够与实际相结合,更加注重人的生存和发展。

二、新乡市周边贫困农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新乡市周边贫困农村的现状

新乡市共有农村贫困人口50.38万,涉及全市9个县(市、区)92个乡镇1159个贫困村,其中,扶贫开发重点村545个。特别是在深石山区和黄河滩区,两区域贫困人口相对集中,共有贫困人口24.89万,占全市农村贫困人口总数的49.4%。另外,新乡市不在国家和河南省划定的扶贫开发重点片区,今后争取上级新增扶贫项目资金难度会明显加大,扶贫开发任务会更加艰巨。

(二)新乡市周边农村扶贫存在的问题

1.贫困地区农民增收难度较大

贫困农村的特点是生产和生活环境差,经济社会发展滞后,人们的思想观念陈旧,缺乏农业生产技术,种植结构单一。目前,新乡市贫困地区的自然资源还未得到有效开发和利用,农民主要靠外出打工维持生计。贫困地区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深石山区的农民干农活一年获得的收入比在外打工一个月获得的收入还少,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致富速度缓慢。有的人虽然想种植其他高效作物,但是缺乏资金,造成增收致富难度较大。黄河滩区的生态自然条件虽然得天独厚,但是其独特的自然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即没有有效开发观光旅游休闲景点。近几年虽然进行了开发,但其开发力度小、品位低、规模小,没有显现黄河博大精深的生态品位和黄河滩区人民淳朴厚重的人文品位,因此缺乏旅游吸引力。

2.贫困地区的生产和生活水平低下

新乡市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滞后,从总体上讲,具有生活条件恶劣、生产设施滞后、群众思想封闭的特点。以深石山区为例,该区自然条件恶劣,饮水条件很差,人畜用水多依赖水窖蓄水,53%的村饮水困难。该区人均耕地只有0.04公顷,土层较薄、耕地质量差,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加上水灾、干旱、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频繁,农民抗灾减灾能力很差,导致农民种植的玉米、小麦产量很低,有时甚至绝收。由于缺少资金扶持或者贷款艰难,群众很难脱贫致富。特别是该区居住环境恶劣,不适宜扶贫开发,有将近2万人需要易地搬迁。由于没有建设用地指标,需要搬迁的农户无处可搬。退一步说,即使有了安置点,较多的搬迁费用(户均约需8万元,各级财政只补贴2万元)导致贫困群众无力搬迁。

3.贫困地区发展基础薄弱

贫困人口所处的区域,其产业发展整体上处于“农业靠天收、二三产业难发展”的状况。以黄河滩区为例,黄河滩区成为各类开发投资的盲区。一方面,由于把滩区定性为“行洪河道”,该区域群众享受不到粮食直补等一系列惠农政策,滩区的水利、电力、交通等设施非常简陋,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农田水利设施,1997年以后国家未再投资完善滩区水利设施,滩区约4万公顷耕地处于“靠天收”的状态。遇到好的年景,每公顷可收获4500~5250公斤粮食,若遇到干旱或涝灾,就有可能绝收。另一方面,由于滩区交通不发达,投资者不愿在此投资。如封丘县李庄乡的工业基础就十分薄弱,全乡仅有两家机械加工企业,工业生产十分落后。由于乡镇企业少,税收来源少,致使乡级财政收入十分困难。该乡干部的工资只能依靠上级转移支付,没有多余的资金去搞村办企业。

4.市、县两级财政投入不足

由于贫困地区财力有限,地方财政投入规模很小,地方政府把主要精力用在中央和省扶贫资金的争取上。2011—2013年,新乡市财政连续三年投入的扶贫资金年均为500万元,仅占上级拨付资金的6.5%,远远低于上级的要求。而河南省其他地市的财政扶贫资金逐年增加,如焦作市每年安排财政扶贫资金400万元,占省及其以上财政扶贫资金的40%,三门峡市每年安排财政扶贫资金2800万元,占省及其以上财政扶贫资金的40%,自2011年起郑州市每年安排财政预算扶贫资金2亿元。

三、新乡市周边农村扶贫的对策

马克思对贫困问题的重视以及他在分析贫困问题时运用的科学分析方法,对于解决新乡市周边贫困农村存在的扶贫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首要条件是必须满足一定的物质需要。结合新乡市周边贫困农村的实际情况,新乡市政府应该采取科学化的手段和多样化的措施,使农村扶贫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一)采取多项措施,进行输血式扶贫

第一,在黄河滩区兴建水利基础设施。加快推进中小河流治理、黄河堤防加固、取水处改造、引黄补源等水利工程,有效增强防洪、排水、蓄水、灌溉能力。合理开发黄河水资源,提升水资源利用水平。加强大型引黄灌区设施与节流改造项目建设,升级或拓宽引黄灌渠。全面推进滩区水利设施建设,破解滩区农作物“靠天收”的难题,增强农作物综合生产能力。第二,落实黄河滩区和深石山区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激励制度。政府要按照土地流转面积采取一定的补助措施,彻底解决一家一户小规模土地低效种植运行模式,促进农户土地向规模化经营流转,逐步把黄河滩区和深石山区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鼓励农户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向种粮(林果)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有偿、合法有序流转,实现土地适当规模化经营。第三,制定搬迁区域产业发展优惠政策。通过大力发展种粮(林果)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种植模式,发展特色种植业(如以优质小麦、反季节韭菜、晚秋黄梨等特色资源为主的产业)、特色养殖业(依托滩区面积广、饲草好的优势,大力发展黄河绿色肉牛、肉羊、生猪的饲养)、特色林果业和旅游观光业。第四,努力争取申请将原阳县、延津县、封丘县列入国家集中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地区,享受“濮范台黄河滩区”扶贫开发优惠政策(原阳县、延津县、封丘县黄河滩区地理结构与濮阳市的濮阳县、范县、台前县黄河滩区地理结构相同),尽快改变滩区贫困落后面貌。

(二)制定与扶贫相配套的制度

政府应制定与扶贫相配套的产业扶持、社会保障、社会服务、搬迁安置等制度。落实农户搬迁后原宅基地使用土地置换政策,利用土地指标落实部分资金。对于退还的建设用地,实行公开拍卖,综合管理,加强监督,将全部资金用于农户搬迁安置、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政府把搬迁的农户安排在县城或城镇,从搬迁第一天开始计算到再就业这个时间段,城镇居民将享受最低的生活保障待遇。需要支付的这些资金将由中央政府、省政府向迁入地政府转移支付解决。那些属于扶贫开发重点村、农村贫困人口扶持对象的,除享受其他优惠政策外,还可以享受扶贫开发的有关政策。

(三)扶贫搬迁首先应解决就业难题

政府必须平衡劳资关系,使之和谐相处。在扶贫搬迁中尽可能地解决贫困农民的就业问题,提高他们的生活待遇。第一,黄河滩区实行就近就地搬迁原则,并根据新型农村社区规划进行搬迁。这种做法不但有助于群众就近就业,而且降低了搬迁成本,农户也容易接受。第二,引导农民向城镇、聚集区搬迁,制定宅基地退还补助等制度,对这些农民给予一次性补助,不再分配新的宅基地。第三,对于五保户、困难户等贫困群体,建设公租房或廉租房等过渡性用房,有条件的地方可采取集中供养的办法,帮助群众顺利外迁安置。第四,政府可采取购买公益岗位的方式,解决一部分群众的就业问题,如使他们成为保洁人员、保安等,力争实现一个家庭有一个人就业。

(四)实行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发展产业

马克思的哲学方法论要求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地方政府应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科学合理地发展农业产业,有效开展扶贫开发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两项机制的协调工作,准确掌握扶贫对象的人数、贫困原因、扶助情况和变动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扶贫工作。做到一村一策、一乡一策,每家每户一本台账、一项扶贫方案、一系列扶贫措施,将扶贫对象的实际情况与政府扶持政策以及目前经济发展的形势相结合,走符合当地具体情况的产业发展道路,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宜农则农,有效发挥资源优势,释放扶贫政策含金量。此外,要特别注重保护生态环境,绝不可因扶贫开发破坏自然环境。

(五)建立完善的扶贫资金投入和管理制度

在扶贫开发过程中,要进一步健全扶贫机制。第一,不断增加对贫困地区的资金投入,提高扶贫项目的扶持标准。当前,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环境都相对恶劣,劳动力工资水平和建设物资价格持续上涨,项目单位投资持续增加,要不断提高项目建设资金标准,尽可能地根据实际需求准备项目资金。第二,合理规范扶贫项目税费。目前扶贫项目税费存在收取名目繁多、管理不善等问题,应对扶贫项目税费进行合理规范。第三,扶贫资金扶助的对象是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体,除政府硬性要求不能免收的税费外,所有扶贫项目特别是直接扶助困难群体的项目应免收税费。

(六)推动扶贫产业发展壮大

国家要千方百计地采取多种手段,大力发展扶贫产业。第一,采取增加扶贫贴息贷款补助和扩大覆盖面以及出台有关税费减免政策等措施,加大对扶贫重点企业的扶持力度,发挥扶贫重点企业的引领作用。第二,提高贫困区域项目扶贫贴息贷款比例,培育贫困区域的扶贫龙头企业,着力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加快土地流转速度,鼓励发达省份重点企业在贫困区域建设原材料生产加工基地,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第三,引导财政扶贫资金向扶贫重点产业倾斜,对参与产业发展的贫困农户给予肥料、苗木等补贴,同时扩大扶贫贷款的覆盖范围,使广大贫困农民获得参与产业发展的基金。第四,引导扶贫重点企业对接好贫困村的优势产业及贫困农民,实行“企业+产地+农民”或“企业+产地+协会+农民”的经营模式,推动公司和农民构成互相依赖的产业链条和利益共同体,实现贫困农民和公司共同促进、共同发展。

(七)增强扶贫对象自身能力

马克思说:“要改变一般的人的本性,使他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或训练,而这就得花费或多或少的商品等价物。”[7]马克思理论强调人的全面发展,而扶贫工作的根本点就在于人的全面发展,扶贫工作的中心就是使扶贫对象得到全面发展。准确地说,扶贫的本质就是素质扶贫。素质扶贫是非常复杂的工程,需要采用不同的手段提高扶贫对象的综合素质。要对新乡市周边的贫困农民进行全面教育,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还要对他们进行职业教育培训,确保有培训意愿的贫困家庭至少有一名人员接受培训。通过职业教育培训,激发扶贫对象脱贫致富的欲望,增强扶贫对象的创造力。

四、结语

当前的农村贫困问题是亟须重点解决的社会经济问题。研究马克思的贫困理论有利于我们清楚地认识贫困产生的根本原因,有助于我们根据我国国情采取有效的方法或措施消除贫困。我们要从经济哲学的角度出发,全面考察河南省新乡市周边贫困农村的背景和地域性,因时因势进行决策选择。只有加大扶贫开发的力度,才能使贫困对象获得脱贫致富的成果。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6 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104.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68.

[3]马克思.资本论:第 1 卷[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6:54.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5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55.

[6]阮瑶,张瑞敏.马克思反贫困理论的经济伦理特质及其在当代中国的价值实现[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145-151.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95.

【责任编辑李敬】

2016-05-31

洪源(1990—),女,河南新乡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维哲学。

F124.7

A

2095-7726(2016)10-0013-04

猜你喜欢

滩区新乡市马克思
河南省黄河滩区迁建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对策研究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黄河入海
———黄河滩区主题美术作品展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新乡市
托起滩区群众稳稳的幸福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
山东投资260亿元迁建黄河滩区60多万人
新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