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法国中尉的女人》中引文与正文的关系

2016-03-01赵晓晓

新乡学院学报 2016年10期
关键词:中尉互文山姆

赵晓晓

(新乡学院 外国语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试析《法国中尉的女人》中引文与正文的关系

赵晓晓

(新乡学院 外国语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文章以《法国中尉的女人》中两类引文——文学、哲学引文为例,分析引文与正文的关系。可以看出,每章的引文与正文内容相关,通过引文,读者能够预言正文内容。福尔斯倾向于通过引文与正文的互文关系表达他的文学、哲学观点。

引文;正文;互文

一、引言

《法国中尉的女人》创作始于1967年,出版于1969年,该作品荣获了史密斯文学奖和国际笔会银奖。该小说以后现代叙事方式对维多利亚时期爱情故事进行了戏仿。故事主要发生在莱姆镇与伦敦之间:订婚恋人查尔斯与蒂娜去莱姆镇度假,一次偶然的机会,查尔斯邂逅了有着不雅绰号——“法国中尉的女人”的萨拉,并同她深深地坠入了爱河。《法国中尉的女人》的明显特征,是每一章都以一则或两则卷首语开始,这些引文与小说正文形成了密切的互文关系。引文在小说中起了导入和暗示的作用,它们暗示了每章的内容,在情节发展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在这部小说中,共有80处引文,这些引文包括文学、哲学、科学、歌谣、历史文献等,出自维多利亚时期的诗人、小说家、政客、哲学家、历史学家等20人之手。福尔斯引用阿尔弗雷德·丁尼生作品16次、马修·阿诺德作品11次、阿瑟·修·克拉夫作品10次、托马斯·哈代作品6次、简·奥斯汀作品3次、达尔文作品3次、马克思作品5次,它们构成了小说的潜文本。本文将以两类最具有代表性的引文为例,来分析《法国中尉的女人》中引文与正文的关系。

二、互文性

德里达指出:“任何文本都不是封闭自足的,而是与其他文本相互嫁接、寄生、杂交;文本之间没有本质性的类别疆界,因此任何文本性必然同时也是文本间性。”[1]任何文本都是相互延伸的意义单元,互文性是现代与后现代文本的重要特征之一,这一特征使得文本内部充满各种声音,进而造成文本意义的多重性。互文性理论认为:任何文本都是其他既成文本的吸收和转化。因此,文学的写就伴随着对它自己现今和以往的回忆。通俗地讲,互文性指的是一部作品的文本并非独立存在,而是从历史上其他的文本中提取出来的,任何一部作品都会将这些记忆通过一系列的复述、追忆、重写将它们记载在文本中。

蒂费纳·萨莫瓦约在《互文性研究》中将互文手法分为引用和暗示、引用和隐喻、戏拟和仿作、合并和粘贴。福尔斯的小说中存在形式多样的互文手法,可见,后现代主义小说家福尔斯并没有完全抛弃传统创作手法,而只是加以重新构筑和控制,并通过自身的反省来检视小说形式与现实的关系,以展示文学作品是如何构筑和控制其想象世界的某些过程。其互文性特点,正是后现代主义作家记忆文学作品的结果,这种记忆文学的努力具有长期性、微妙性和偶然性。“作品本身的独立和个性取决于它和整个文学之间可变的联系,在这种变化中,作品描画出自己的位置”[2]。

三、哈代和丁尼生的诗歌

《法国中尉的女人》中,文学方面的引文大多出自丁尼生的《悼念》(8则)、《莫德》(11则),以及哈代的诗歌(9则)。每则引文都是对应章节主题的提示,每章的内容派生出引文。小说中,福尔斯引用了多首诗歌,它们在促进小说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借助这些诗歌,福尔斯展示人物的感情、思想、关系或本质。9则引文出自哈代的诗歌,分别为第1章(《谜》)、第17章(《1869年于海滨小镇》)、第18章(《仲夏夜色》)、第23章(《变迁》)、第32章(《音盒》)、第34章(《风雨交加时》)、第35章(《她的永恒》)、第58章(《1869年于海滨小镇》)和第60章(《她何时来》)。这些诗歌有一个相似的主题——爱情。从这些诗作中,读者能看到哈代对爱情的态度,感受他对爱情与生活的向往和失望。《法国中尉的女人》也是一本爱情小说。在该作品中,福尔斯描写了萨拉、查尔斯和蒂娜间的复杂关系。因而,通过引用哈代的爱情诗歌,福尔斯倾向于揭示这三位主人公的感情历程,展示他对爱情的看法。

第1章以哈代的《谜》开始:

放眼西眺,烟波浩渺。

日晒雨淋,伫立首翘。

茕茕孤影,日驰天遥。

胜境何在?天涯海角。[3]1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神秘的女人:她充满希望,远眺远方,仿佛在等某人。同时,这一章最后一段这样描写:她全身黑色打扮,站在岸边眺望远方。她是谁?她在等谁?读者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这一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悬念,让人物充满神秘色彩。从最后情节,读者能够明白这个女人正是小说的主人公萨拉。因哈代诗歌中的女性形象与萨拉如此相似,以致福尔斯在第1章引用哈代的诗歌,这事实上暗示了萨拉的出场。因而,第1章的结尾与引文的诗歌形成了互文关系。通读整部小说,读者可以感受到萨拉的神秘贯穿整部作品。或许正是她的神秘吸引了查尔斯,使他一步步坠入爱河。

第32章的引文出自哈代的《音盒》:

她身裹蝉翼似的白纱裙,

在门厅里翘首盼望,怦怦心动,

而那单调窒闷的气氛,

仍笼罩在屋中。[3]188

诗中的女子仿佛在等某人出现,她十分焦急且满怀希望。小说中的这一章中,蒂娜也在等查尔斯的回归。当查尔斯离开时,蒂娜认为他生她的气了,因而她感到愧疚。她写日记忏悔,希望获得查尔斯的原谅,并让他不再生气。因而,哈代的诗歌前景化了这一章,通过诗歌中的女性意象,读者能够进入蒂娜的内心世界,理解蒂娜对查尔斯的感情。

第58章的引文出自哈代的《1869年于海滨小镇》:

我上下求索,但她的芳魂呦

自那以后从没有

给我的灵魂洒过一缕亮光!

唉,她逝去了,逝去了。[3]425

诗中的女子已死,将诗人孤单地留在世上,诗人将永远无法恢复往日的快乐。而在小说的这一章节中是否有人离开?事实上,如引文所示,萨拉离开了查尔斯,这一离开使他悲伤。查尔斯想尽一切办法寻找萨拉,但是无果。他表面上看起来无恙,内心却十分思念萨拉。因此,本章的这首诗使得查尔斯的无助心情不言自明,足以看出查尔斯对萨拉的深爱与思念。

小说有19则引文来自丁尼生的手笔,其中11则出自《毛黛》,8则出自《悼亡友》。通过小说中查尔斯这一人物,福尔斯表达了他对丁尼生诗歌的肯定与欣赏:“……在丁尼生的作品中,他发现了如同考古学中达尔文的伟大之处。《毛黛》是一首不被看好的诗歌,甚至对丁尼生而言也是如此,却成为查尔斯的最爱……”[3]426

《毛黛》出版于1855年,是一部长篇独白诗歌剧。这部作品暗示了诗人对残忍社会现实的讽刺。这首诗的主人公是一个忧郁、被动的孩子,父亲的自杀使他心灵备受打击。毛黛是地主的女儿,她的美貌给这个惧怕爱情的忧郁青年带来幸福和希望。小说中的多处引文来自《毛黛》,表达了男孩对毛黛的爱。

以第10章的引文为例:

有一次,有那么一次,她抬起双眸,

忽然间,她的两颊泛起了奇妙的红晕,

只因我们四目相逢……[3]66

以上描写了主人公与毛黛之间的首次会面。这一场景与这一章中的内容相近:查尔斯与萨拉在安德克里夫崖相见。首次相遇,萨拉在岩石上睡觉。凝视熟睡的萨拉,查尔斯对她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感情。萨拉醒后,发现查尔斯正在凝视她,她感到震惊与尴尬。这一场景呼应了本章引文。以不期而遇为始,查尔斯逐渐与萨拉相恋,他们的关系开始变化。因此,这一引文前景化了查尔斯和萨拉的关系发展情况。

丁尼生的《悼亡友》于1850年完成。诗人花费17年来完成这部作品,以悼念他的朋友哈莱姆。这部作品包括131首短诗,它是英语文学界重要的挽歌之一,也是丁尼生久经考验的作品。《悼亡友》表达了诗人对朋友之死的悲伤,同时,暗示了一种对维多利亚时期缺少诚信与文明的焦虑。小说中的引文来自《悼亡友》,表达了丁尼生对亡友的爱。

以第5章为例:

啊,天哪,提这样的问题

又有何益?如果死亡

首先意味着生命了结,

那爱情,如果不是

在涓涓溪流中戛然而止,

就是一种平庸的友情,

或是最粗野的色迷

在树林中肆意饕餮

全不顾折断茎叶,揉碎葡萄。[3]18

引文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永恒之爱。尽管朋友已死,他们的友谊却永存。福尔斯借丁尼生对朋友之爱表达蒂娜对查尔斯之爱。通过详细的描写,福尔斯反映了蒂娜对查尔斯的深沉、永恒之爱。当查尔斯离开她家之后,她不情愿地透过窗户看着他。当看到查尔斯与女仆相遇,她感到生气。她爱查尔斯的一切,甚至他的走路姿势。

另一例子在第20章:

莫非是上帝与自然离异,

自然衍生出如此的噩梦?

她看上去规规矩矩,

却又那么不检点自敛度人生。[3]25

引文表达了诗人对朋友之死的无助与沮丧,他抱怨自然毫不怜悯地夺走了朋友的生命。在这一章中,萨拉描写了她的生活经验,及她如何成为“法国中尉的女人”。查尔斯表达了对萨拉的怜悯与惋惜。正如诗歌中诗人对自然的抱怨,查尔斯也抱怨了社会对萨拉的不公平。他认为,正是维多利亚时期的传统道德,使萨拉成为一个边缘人物,令她的命运成为一个悲剧。

总之,哈代诗歌、丁尼生的《毛黛》有一个相同的主题——爱情。通过引用这些爱情诗歌,福尔斯描写了萨拉、查尔斯与蒂娜的关系:萨拉与查尔斯的爱情是真挚的、无私的,而蒂娜对查尔斯的爱是自私的、有所企图的。至于《悼亡友》,不仅展示了诗人对他朋友的感情,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生命的态度。因此,通过引用这些诗歌,福尔斯一方面反映了萨拉对查尔斯的关系,另一方面,揭示了人物的性格与内心世界。

四、马克思哲学

在《法国中尉的女人》中,5则引文来自马克思作品,分别是《资本论》(第7章)、《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12章)、《德意志意识形态》(第30章)、《共产党宣言》(第37章)和《神圣家族》(第42章)。文学、哲学不分家。若一部作品仅由词汇、人物和人物关系组成,它将没有任何意义,也没有传承和研究价值。真正的文学名著会反映一定的哲学观点,这必将引起读者深刻思考。在创作《法国中尉的女人》时,福尔斯融入马克思哲学,形成了文学与哲学的互文。通过引用马克思的作品,福尔斯表达了自己的哲学观点,激发读者思考这部小说的深层意义。对于马克思哲学,福尔斯采用了辩证的视角。一方面,他支持马克思的阶级观点,因而,在创作中他吸收并移植了这个观点;另一方面,他反对马克思革命问题的立场,因而,通过塑造人物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础之一。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之中,马克思阐述了这一代人的物质条件与阶级存在,也展示了阶级斗争的核心是不同阶层之间争夺物质利益,在现实中则表现为阶级斗争。然而,它必须从意识形态与政治斗争中得到反映。也就是说,意识形态斗争与政治斗争是阶级斗争的体现。

在《法国中尉的女人》中,读者能够通过人物关系看到马克思关于阶级斗争的观点。阶级矛盾首先体现在山姆与查尔斯的关系之上。山姆首次出现在第7章,在这一章的开始,读者首先看到“山姆”的名字,接着会问:“谁是山姆?”读完这章后,他们能够知道山姆是查尔斯的仆人。查尔斯和山姆十分熟悉,他们的关系比查尔斯与家人的关系更亲近。他们的关系真正平等、和谐、表里如一吗?在这章中,福尔斯写道,尽管“查尔斯同山姆的关系体现了一种感情,一种人类纽带”,在查尔斯的眼中,山姆的存在不过是“因为山姆才能向查尔斯提供他生活上所十分需要的东西——每天在一起闲聊和发泄童心的机会”,而且“查尔斯喜欢那些绞尽脑汁的双关语和影射性的句子”。因而,查尔斯对山姆的“经济剥削已给山姆带来了深刻的创伤,查尔斯的这种态度是对他进一步的侮辱”。“总之,他所以把山姆留在身边,是因为山姆常常给他乐趣,而不是因为他找不到更好的‘机器’”[3]42-43。

从这章开始,读者可以看出查尔斯与山姆的真正关系。福尔斯引用了马克思《资本论》中的一段:

现代工业巨大的产量……可容纳越来越庞大的类似古代家奴性质的非产业性的雇佣工人队伍的存在,而且随着他们的自身繁衍,这支队伍将愈加庞大,他们包括了男佣女侍和门人老卒等。[3]38

这个引文说明,山姆与查尔斯的关系事实上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关系。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仆人队伍在壮大。因此,在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关系中,无产阶级保持清醒,因而,他们逐渐改变了自身的地位。对山姆而言,他不想待在低级阶层,他不想总屈服于查尔斯,甚至敢于在主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态度和思想。当查尔斯让他拿早餐时,山姆用甩门而去的方式来表达他的不满,这些都说明了这两个阶层的矛盾。

另外,福尔斯将山姆与山姆·韦勒(《匹克威克外传》中的人物)相比较。他们有相同的地位,不同之处在于,山姆·韦勒因自己是仆人而开心,而山姆却认为这是折磨。“韦勒会回答,没有烟灰袋,而且还会讲几句笑话,而山姆却态度生硬,双眉紧锁,不予理睬”[3]43。因而,读者明白福尔斯时期的阶级关系较狄更斯时期的更紧张、更不公平。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为依据,山姆想摆脱低级社会地位,唯一的办法是提高经济地位。事实上,山姆确实想摆脱当前的地位,他总想开一个时装店。这反映了马克思主义观点:阶级斗争的核心是不同阶层的物质利益争夺,在现实中,表现为经济利益斗争。

阶级斗争观点也体现在萨拉与波尔塔尼太太的关系之中。因为经济需要,萨拉必须待在波尔塔尼太太家,为她工作。萨拉住在波尔塔尼太太家的日子,反映了资产阶级(波尔塔尼太太)与无产阶级(萨拉和其他仆人)之间的矛盾与不公平。波尔塔尼太太剥削、压迫萨拉与其他仆人,然而,作为无产阶级,萨拉与其他仆人不能够改变受压迫的地位。但若某人受压迫到一定程度,他将不可避免地走向反叛。因而,在第30章中,读者能够看到萨拉的反抗。在本章开始,福尔斯引用了马克思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一段:

统治阶级有意制造的幻想越是显得荒谬,越是违反常识,它们就愈加以信条的方式表达出来,整个现存社会的语言就越有欺骗性,越带说教意味,越显得虚夸。[3]243

尽管统治阶级在表面上是冠冕堂皇的,在现实中,它们仅用道德去掩盖他们肮脏的内心,并压迫无产阶级。受压迫的萨拉最终爆发。当波尔塔尼太太让她离开时,萨拉说:“鉴于我在这里体验到的只是虚伪,我十分乐意这样做。”“在她们两个的交往中,萨拉破天荒、第一次对波尔塔尼太太微笑了:那是一个浅浅的,却很有见识、很能说明问题的微笑”[3]244-245。萨拉因摆脱波尔塔尼太太的压迫而感到欣慰,仿佛就是无产阶级打败了资产阶级。然而,在现实中,萨拉未摆脱无产阶级命运,因她未能在经济方面获得独立,因而,她不能够在阶级斗争中取胜。这一反抗只是表面现象,是不完善的,两个阶级的矛盾仍然存在。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革命问题进行了科学阐释。他认为,革命的存在,是因为没有其他方式推翻统治阶级。在这部作品中,马克思指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状况:它是工业发展的产物,它是旧体系瓦解的产物。他认为无产阶级是一个被完全束缚的阶级,这一阶级展示了人类的完全迷失。若无产阶级不解放其他社会领域,同时解放其他社会阶层,它将不能解放自身。然而,后现代马克思主义不倡导通过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在《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福尔斯不赞成用马克思主义的暴力革命去推翻资产阶级。在第3章中,福尔斯写道:“19世纪60年代是个无可争议的繁荣时代。手工业者收入增加,即使是广大的劳动阶层,生活也有所改善,从而使革命的因素减少,至少在英国是如此。”[3]12因而,读者可以看到,福尔斯不赞成马克思通过暴力手段获得自由的方式。

福尔斯如何通过山姆表达他的革命理念?在该小说中,读者读到山姆倾向于利用查尔斯与萨拉的关系敲诈查尔斯250英镑,以获得经济独立。但当山姆得知查尔斯已失去继承权时,他选择了背叛查尔斯。山姆获得蒂娜父亲的经济支持,加入他的公司工作。在这一点上,山姆摆脱了查尔斯,不是以暴力方式,而是选择了背叛。更意味深长的是,他的解放因另一资产阶级代表的支持而完成。

五、结语

本文以两类引文——文学、哲学引文为例,分析了引文与正文的互文关系。每章的引文与正文相互关联,通过引文,读者能够预言正文内容。除此之外,引文与正文的互文关系在理解人物情感、情节、小说反映人物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福尔斯倾向于通过引文与正文的互文关系表达他的文学、哲学观点。

[1]赵一凡,张中载,李德恩.西方文论关键词[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57.

[2]蒂费纳·萨莫瓦约.互文性研究[M].邵炜,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 58.

[3]FOWLES John.The French Lieutenant’s Women[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社,1997.

【责任编辑郭庆林】

2016-05-18

2014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2014CWX012);2015年度河南省社科联项目(SKL-2015-1521)

赵晓晓(1980—),女,河南辉县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英语教育。

I106

A

2095-7726(2016)10-0025-04

猜你喜欢

中尉互文山姆
互文变奏的和弦:论雅各布森的《我叫夏洛克》
糊涂的维修工
山姆农场
猜猜我有多爱你
芭比和山姆的纸风筝
这很值得
图像志的延伸:互文语境中的叙事性
“征圣”、“宗经”和传统艺文互文刍议
略论饶宗颐古代“语— 图” 互文关系研究
中尉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