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5年度好书评

2016-02-29

中国图书评论 2016年1期
关键词:书评寄语文学批评

张昱辰:亲密性的专制统治:现代公共生活危机的另一种解读,第3期

作者寄语:如今各种荐书榜单比比皆是,但这份旨在“为中国人雕刻阅读地图”的期刊始终是我个人阅读的重要指引之一。感谢《中国图书评论》让我们年轻学人能够在重要的公共知识平台上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和学习体会。

姚建彬:乌托邦与社会怨恨,第4期

作者寄语:在人类的发展史中,乌托邦担负着拯救灵魂、拯救历史这一重大而深远的使命。乌托邦时时刻刻昭示着现实的残缺,警醒着人们不要迷失了自我。

蒋原伦:微信的内爆与时间感,第5期

作者寄语:感谢《中国图书评论》给予我的这一荣誉。希望贵!能够架起电子文化与纸媒文化相结合的桥梁,并成为书评类刊物的典范!

韩振江:齐泽克眼中的电影:幻想艺术,第5期

作者寄语:《中国图书评论》杂志是读书人的乐园!这里有好书、有思想、有朋友。

余涛:从经典电影细读系列看如何阅读电影,第6期

作者寄语:能在《中国图书评论》中分享自己的读书收获很荣幸,也总能在它的指引下收获更多的食粮。多读书,读好书,一切其实很简单。

苗田:民间文化的非民间运动,或相反———新中国连环画的审美悖论,第7期

作者寄语:有白首如新,有倾盖如故,与《中国图书评论》的缘分可谓一见倾心。二十多年来它一直是我书海迷茫中的航灯,同学同志的瞻望台,阅读生活的阳春曲。

雷达:物化时代的精神拷问及其建构,第7期

作者寄语:老的评论腔,已结了厚茧,人们早不爱看了,我一直在想怎样让书评清新,活竲,入情入理,入脑入心,抓出灵魂,豁然开朗,而这是需要勤学苦练,心有灵犀的。

王春林:艺术想象中的情理平衡———略论叶辛长篇小说《问世间情》的得与失,第9期

作者寄语:从事文学批评的近30年的时间里,亲眼目睹新时期文学向纵深处发展演进,文学批评在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此惟愿我们的文学批评能够更加理性、深刻,也更加及物,能够更积极有效地把新时期文学推向新的高度!

王敦:当我们说“中国阶级”时,我们在说什么,第11期

作者寄语:思想的“原力”与《中国图书评论》同在!

薛学才:名号的神圣性及其在天人之间的中介作用,第12期

作者寄语:一羽昆虫落在花朵上,也许毁损了花瓣,也许传送了花粉,无论何种情况,那一朵花才被证明不是塑料的。评论之于一本书同样如此。愿《中国图书评论》如相机拍摄花朵遭遇昆虫的瞬间般记录下人与书相遇时的火花。

猜你喜欢

书评寄语文学批评
“文学批评的理论化与历史化”笔谈
画家寄语
书评:《鲁滨孙漂流记》
The Sun Also Rises from Hemingway《太阳照常升起》书评
英国文学批评的历史轨迹探索
想象一部另类文学批评史
民生寄语
专家寄语
青春寄语
对当代文学批评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