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网络文学IP改编的成功之道

2016-02-28毛腾飞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网络文学互联网

毛腾飞

(浙江师范大学,浙江 金华 321000)



解读网络文学IP改编的成功之道

毛腾飞

(浙江师范大学,浙江金华321000)

摘要:当下,“互联网+”时代给网络文学改编为影视作品提供了可能,《寻龙诀》《九层妖塔》《何以笙箫默》等网络文学改编的电影在收获高票房同时,也因此引领风潮。本文从不同角度分析网络小说改编的成功之道,以期对未来网络文学的改编运作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网络文学;海外引进;互联网+

一、网络小说受众广泛,具有稳定的群体

“IP”是英语“IntellectualProperty”的缩写,直译为“知识产权”。IP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故事、形象、概念等,具备强大商业潜力的IP现正被各大影视公司疯狂争夺。[1]近两年网络小说改编的电影取得高票房的案例不少,《失恋33天》《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匆匆那年》《何以笙箫默》等,都是以都市爱情或青春题材为主。网络小说改编成电影作品具有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人们由传统的媒体向新媒体过渡,网民主要以年轻人为主。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同时,许多网络作品应运而生,它的出现为网民和作品提供了互动的桥梁。这些网络小说是各大网站畅销的小说,导演通过一种视听手段将其搬上大屏幕。对于这些小说的粉丝而言,是一种重拾记忆的方式;当然对于没有看过原著的观众来说,题材新颖,内容丰富,对他们而言也更具有吸引力。对于制作方而言,通过改编网络小说省去了一大笔宣传费用,同时随着电影作品的热映,制作方还会研制出系列作品,如郭敬明导演的“小时代系列”,这是一个经典的粉丝电影代表。虽然在内容和制作方面存在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但是它创造的商业价值更令我们惊诧。互联网的出现为我们的影视产业创造了良好的契机,但是对于网络文学产业的开发应该坚持内容为王、尊重原著、制作精良的原则,只有这样观众才会认可和买账。

当前网络小说改编中主要以都市喜剧、都市动作这两类题材为主。如《夏洛特烦恼》《致青春》《寻龙诀》等作品的出现,观众为之疯狂,这一点我们从票房就可以看出来。因为这一类作品抓住了观众的关注点,让他们有较强的代入感,观众需要新鲜感、刺激感较强的作品。创作者在创作时除了坚持创作规律之外,还应该从实际出发,不断创新,打造既有口碑又有票房的作品。

二、原创力匮乏,IP炙手可热

网络文学改编热潮,在为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带来生机的同时也折射出中国原创力的匮乏问题。一部影视剧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剧本的质量,剧本策划和拍摄阶段是其价值链上非常重要的阶段,直接影响着“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然而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影视剧剧本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命题作文”,即公司确定一个主题让编剧创作;二是编剧送来现成的剧本。“命题作文”式的剧本创作,其实反映的是在成本回收困难的窘境下,制作公司风险管控的思维。影视剧产业本就具有高成本、高风险的特性,走过高投资报酬率的时代,在成本回收困难的情况下,重新翻拍过去的经典剧,追随市场走向,拍摄大量类型化影视剧成了最保险的做法。于是80年代备受好评的经典名著改编影视剧,如《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都在21世纪重回电视荧幕,金庸的系列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更在短短五年内两度翻拍。此外,曾造成收视轰动的清宫、武侠、现实和谍战题材重复率极高,清宫剧则有《少年天子》系列、《孝庄密使》等。[2]这是在这种大背景下,网络文学迅速崛起,制作方也把矛头指向了网络文学这块肥肉。现在各大影视公司都在疯狂地用高价获取剧本,储存大量的作品。影视作品是文化传递的重要载体,制作方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应该坚持做精品的原则,让网络文学和影视作品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有更广阔的舞台。

三、互联网时代,IP迅速崛起

网络文学以互联网为传播媒介,以文学类网站为发表平台,创作主体大多数是网络作家、网络写手。近年来,网络文学发展迅速。据统计,截至2014年12月底,我国网络文学用户数已达2.94亿,较2013年底增长1944万人;网民中阅读网络文学人数占比45.3%,可以说近一半的网民在阅读网络文学。从产业规模上看,2013年,我国网络文学收益高达46.3亿元,在2015年有望突破70亿元。种种数据表明,网络文学已经成为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网络文艺的重要类型。[3]网络文学IP电影的火爆兴起与互联网的发展关系密切。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网络。从网上购物到网络聊天,从观看网络剧到网上发帖刷微博,这一代人的生活深深地受到网络文化的影响,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网民一代已经成为电影的主力观众,这为IP电影的兴起积累了观众基础。同时导演也越来越呈现多样化,现在很多导演都是非科班出身的,但是他们制作出的电影确实值得推敲。如小说作家韩寒和郭敬明、主持人何炅、演员陈思成等导演,他们不像老一辈的电影工作者把电影创作视为神圣的艺术,他们不拘于传统电影的创作观念,更多地把电影当成一种文化快餐。所以说,电影制作人员的不断演变大大地改变了现有电影制作的观念,为IP电影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综上所述,互联网的发展使电影受众群体化、电影定位商品化,以及电影生产网络化,这三大力量为IP电影的兴起和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网络文学改编热既可以为我国电影创作提供大量的资源支持,也可以满足观众的多样需求。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给网络文学改编提供了可能,并且对于网络文学改编成影视作品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但是,网络文学改编成影视作品时必须坚持内容为王,在互联网的发展下,打造产业链,实现IP产业的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尹鸿.IP转换兴起的原因_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J].当代电影,2015(09):22.

[2] 孙志超.网络文学的前世今生[OL].百家,http://sunzhichao. baijia.baidu.com/article/32295,2015-10-14.

[3] 倪万.基于大数据的电影舆情数据挖掘与风险监控研究[J].当代电影,2016(02):74.

中图分类号:G22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10-0295-01

作者简介:毛腾飞,男,河南商丘人,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电视剧。

猜你喜欢

网络文学互联网
对待网络文学要去掉“偏见与傲慢”
网络文学竟然可以这样“玩”
网络文学趋向“一本正经”
揭秘网络文学
网络文学IP化的“技术标准”——以《琅琊榜》为例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