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影灯下的医疗百态
——中日医疗剧叙事美学初探

2016-02-28殷文欣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3期
关键词:比较研究

殷文欣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无影灯下的医疗百态
——中日医疗剧叙事美学初探

殷文欣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摘 要:近年来,由于类型剧的兴起和现实医改问题备受关注,医疗剧成为大热的电视剧题材。纵观医疗剧的兴起和发展,美、日等国自20世纪90年代已涉猎医疗题材并形成各自独特的影像风格和制作模式。中国的医疗剧起步较晚;但随着《医者仁心》《心术》的热播,医疗剧成为最具发展潜力和受众期待的影视剧类型。本文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试从叙事美学的角度分析中日医疗剧题材选择、话语范式等方面的异同,着重通过医疗剧的专业性、故事性和现实性,关注中日医疗剧的美学特质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医疗剧;比较研究;叙事话语

1 “人性”与“神性”:医疗剧的话语范式

医疗剧最早起源于美国,叙事空间相对独立,通常以医院或诊疗室为背景,将几位主要医师和患者为主线贯穿整个情节。中日两国医疗剧基本沿用美国“P+P”模式及专业性和人性的角度构建故事框架。医者在面临重大紧急事故时沉稳的抉择,老练的救援场景集中体现医者的神性。救死扶伤的本能和妙手回春的精湛技术高度美化医者的形象,在进行影像创作时,中日医疗剧不以夸张急促的剪辑刺激受众的观感,而是以细腻的手术实景表现画面的真实感、紧张感。

整体而言,日本医疗剧大多以迷你系列剧形式呈现,全方位展现多线索故事下的医疗百态。以《产科医鸿鸟》为例,每集主打一位孕妇的妊娠过程,并有序穿插其他救助场景,整体上配合真实的诊疗实况展现产科全貌。剧中运用分屏动画的方式为观众演绎实时的急诊步骤,并主动利用医生与患者的对话解释复杂的术语;如第八集中,医生为可能患唇裂症的夫妇用平板电脑演示唇裂症的成因和日后复健手术的事项,这既是对剧情发展做铺垫,也以剧中人的方式创造性地传播医学知识,对母爱和分娩等严肃主题进行艺术性的升华,流畅的影像表达和温情的医患对白使《产科医鸿鸟》成为2015年度日本最具话题性和社会意义的系列剧。

中国的医疗剧从严格意义来说更像是发生在医院背景下的家庭伦理剧,学界普遍认为中国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的医

疗剧,而是注重开掘医者作为“人”的特质的医疗题材剧:医者走下手术台的疲惫与纠结,难以平和职业和家庭时的两难选择,面对患者高度信任和感恩流露的感动于责任。在纵观国内医疗剧,通常都以紧张的医患矛盾开端,如《医者仁心》第一集,主治医师钟立行含泪将妹妹捐赠的心脏移植给一位不愿意接受非人道救助的心脏病患者而被患者家属告上法庭;《心术》第一集主治大夫谷超华未在家属签字前紧急抢救引发医疗纠纷……编剧惯以站在医者的立场叙述医患矛盾,在矛盾解决的过程中集中展示医院内部的爱恨情仇并以完美结局作结,借以抚慰现实社会下复杂紧张的医患冲突。

2 “医者仁心”:多层次传达主题意蕴

由于医疗剧对主创人员的专业性和对场景摄制的特殊性有很高的要求,中国复杂的人口结构和医疗培养机制造成医疗队伍长期处于人才紧缺的状态,“看病难”的社会现实使中国的医患关系成为备受争议的敏感话题。因此,在进行艺术加工和影视文本的创作过程中,医疗题材受到了各方的压力和挑战。纵观中国的医疗剧,从早期以急诊科的故事为蓝本的《永不放弃》,表现医者群像的《无限生机》到引发医疗剧“现象级”热议的剧情长片《心术》和“妇产科三部曲”,大多是以医院视域为依托的医患情感剧,在这里患者只是医生情感走向的动力性人物,作为戏剧冲突的补充和延伸而存在,医疗行业高投入、高强度工作对医者家庭带来的冲击和医者之间复杂的竞争关系成为重要议题;而医生和护士间朦胧的情愫也成为严肃主题的调和剂,旨在表现医者作为人的感性需求,以医护人员间相互理解、相互扶持的温情画面动人。

作为东方文化的典型,中国和日本都具备极强的现实主义美学的特质。相较而言,中国电视剧更加注重表现普通人的现实生活,直接映射当下社会现状和社会矛盾。如2010年播出的《医者仁心》,正面揭示医患纠纷、医药代表等灰色地带。中国医疗剧以复杂的情感元素和道德伦理为依托,更像是以医院为背景下的情感伦理剧,体现在医疗剧的情节铺陈中,家庭的变化总和外部环境有密切关系,如《心术》中外科第一人刘晨曦,光鲜亮丽的首席医生背景下却深陷女儿先天疾病和医患关系的困扰,人物跌宕起伏的命运和错综复杂的关系是故事内核的中心。而日本电视剧倾向于对小人物和青年一代成长和奋斗史的细心雕琢,赋予故事和人物传奇性的特质,在主题开掘方面存在两种明显的分化:旨在表现医者个人理想和职业追求的温暖向叙事美学,典型代表有《code blue》《产科医鸿鸟》;物哀向的残酷美学为指南,揭露支撑体制下医院内部的尔虞我诈为代表的医疗问题剧,典型代表是《白色巨塔》。尽管两类主题存在明显差异,但本质上都具有极强的社会责任感,兼具行业推广和形象宣传作用。

3 “温和”和“悲情”:叙事话语中的情感蕴藉

生死是医疗剧绕不开的严肃话题,体现在医疗剧中,诗化生命的脆弱和崇高,以理性批判和冷峻分析的角度剖析医者和患者对待生死悲剧意识并从更愿意从理性批判和冷峻分析的角度剖析和揭露社会现实背后的阴暗面。体现在医疗剧中则有交叉项的多重选择。以2015年日本TBS电视台出品发行的《产科医鸿鸟》为例,从边缘产妇逐渐过渡到普通产妇常遇到的先兆流产和高龄产妇、新生儿急症等常见议题上,借由情节的突转和激励事件的爆发着重刻画实习医生应对各种突发状况的心理变化和成长,每集以一个产科患者为主线,《code blue》则以突发医疗状况下各类外科重症患者为依托,着重刻画实习医生在生死博弈中理想与现实的挣扎,并在挫折中走向成熟。纵观日本医疗剧的影视文本,大多以细腻的情感表达和人物刻画见长,惯以童年、家庭经历和早年医疗事故作为故事背景,凸显个人在不断的医学修炼中达到对人性和神性的统一,并最终突破心理障碍成为优秀医师。

中国医疗剧强调剧情的连续性,具有明显的戏剧冲突,在人物设定上体现极强的悲情意识。以《心术》中被当作医告案件的“背锅者”谷超华为例,他为医疗事业贡献自己的热血和心血,在患者家属未签字的情况下先给病人做手术,可手术后患者因为先天性心脏病意外死亡,患者家属将医生告上法庭。谷超华本着救人第一的医德却被家属反咬一口,医院并没有给他一个公正的结果,为了平息医疗官司强行开除谷超华。谷超华从医生到律师的无奈转身体现医者对自我身份认同的困境,无论在现实还是影视作品中,医生都是被“神化”的群体。然而,医生也是普通人,褪去职业外壳的沉重压力,医者本身仍是普通大众的一员。体现在具体影视作品中,无论是《心术里》医德楷模刘晨曦还是德才兼备的霍思邈,都面临着来自家庭、职业和经济的危机。作为父亲的刘晨曦,面对女儿的病情,表现出时间和经济上的无能为力,具有极强的反讽意味。作为医院神经外科的主心骨,医院的顶梁柱仍逃脱不了生离死别的痛楚和无力回天的悔恨,医者同时作为医患家属的双重身份让受众感受到影视文本折射出编剧对医者的情感偏向和强烈的人文关怀。在处理正面的医患矛盾时,则显得过于浪漫主义——病人家属无理取闹打伤小护士,最后却自觉赔礼道歉。人物行动的强烈反差却没有足够的细节铺陈作为依托,更像是主创人员对患者及家属的美好期许,而缺乏戏剧张力的真实性和信服度,显得美中不足。这一方面是基于中国现实复杂紧张的医患关系使然,国产医疗剧对现实的揭示总处在浅尝辄止的试探中;另一方面主创人员缺乏从医经验和政策支持,难以触及医院内部最真实的医疗场景,使中国的医疗剧长期处在以医院为故事背景的情感剧怪圈中,整体呈现缓慢发展的态势。

4 “个性化医者群像”:女性形象中的医者柔情

在中日医疗题材的影视剧中,日本女医师大多以护士、实习医师的形象出现,如《产科医鸿鸟》中的助产师小羊姐,《Code Blue》中的实习女医师白石惠等。日本影视剧中的女医师形象大多温柔、感性,并在年龄和阅历的沉淀中透出母性的光辉。对年轻女医师的塑造上,则注重开掘女性医者完成自我超越的心路历程。《Code Blue》第一集中,出生医学世家,技艺超群的实习女医师白石惠成为第一个登上救援直升机的人,然而第一次看到重症患者大面积出血的场景,白石惠流露出恐惧而出错,被主治大夫赶下飞机。虽然遭到滑铁卢,但是在主治大夫无声的关心和鼓励下,白石惠成长为能坚持为病人着想,独当一面的医师。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医疗剧更关注女性在职场和家庭中举步维艰的压力。在《产科医鸿鸟》中塑造了一个铁娘子般的女医师新井。新井是新生儿科最具才华的医师,以绝对严谨冷峻的工作作风和细腻的工作手法见长,在第八集抢救先天性无脑儿的手术中,新井执意抢救生还可能几乎为零的患儿,超强的工作负荷和对每个幼儿患者的极端怜悯让新井最终精神崩溃,无脑儿意料之中预期之外的死亡让新井最终选择逃离。面对新井的逃班行为,其他男医师的绝对理解给女性医者一个极大的鼓励,用理解包容是日本医疗剧对女性医者形象塑造的一大特质。

中国影视剧中的医者形象大多以护士身份出现。以《心术》中的美小护为例。编剧在处理美小护这个角色时,着重塑造她的情感特质而非职业特质,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国医疗剧在人物塑造,尤其是女性医者塑造方面,惯以从伦理情感剧的角度切入,女性医者形象只是众多男性医者形象的情感补白,且都以男性角色翻然悔悟,两人喜结良缘作结。《女医明妃传》主人公允贤,为破除礼教束缚洗刷父亲冤屈成为一代女医,励志故事的内核背后仍包含对男权的依附和感情的纠葛。女性无法真正摆脱性别和身份束缚,最终从医者转身成为妃子。影视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虽努力去脸谱化,但在塑造的过程中总显得理性不足、感性有余,这也从侧面反映社会现实对女性尤其是职业女性的多重标准,女性形象难以全面、深入地进行艺术加工。总体而言,中日女性医者以独特的情感魅力为严肃题材注入人性的柔情和关怀。

5 结语

中日医疗题材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向,其中“医学与道德的博弈,人性的对峙”是最常见的主题,相较而言日本医疗剧着重对医者职业成长、理想追求和医疗背景的深度开掘,中国医疗剧擅长对医者、医患间情感纠葛展开戏剧性的处理。从一定意义上讲,对现实的映射和医疗知识的深度普及具有更深层次的传播价值,也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国产医疗剧可适当对现实做更深层次的开掘和思考,努力做到情节和人物塑造去脸谱化、增强影像风格的统一性和专业性,为观众带来更深层次的共鸣和思考。

参考文献:

[1]张智华.电视剧叙事艺术研究[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3:152.

[2]刘云舟.电影叙事学研究[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社,2014:201.

[3]黄春玲.中国医疗剧的人文关怀与悲剧意识[J].创作与评论,2012(9).

[4]杨慧娟.医疗剧影射的中日文化差异初探[J].电影评介,2014(19).

5]文卫华.以专业水准讲好医疗故事传递价值关怀——国产医疗剧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电视,2015(8).

[6]崔跃.电视剧《心术》中的医者形象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4(5).

[7]宋雅雯.国产医疗剧的发展方向浅析——基于中美日医疗剧的比较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3(5).

[8]郭宝玉.中国内地医疗剧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3(3).

作者简介:殷文欣(1993-),女,湖南长沙人,硕士。研究方向:新闻传播。

猜你喜欢

比较研究
如何在高校更好实行俱乐部教学
论经济责任审计与绩效审计之比较研究
国内外高职院校课程设置比较研究
论中外狼文化写作中的生态意识
“藏匿”与“炫耀”式景观中植物种植的美学比较
唐寅仕女画与喜多川歌麿美人画比较研究
中外数据新闻编辑流程比较研究
各国税制结构与我国的比较研究
资产减值新旧会计准则比较研究
浅析媒介体制比较研究的框架设计和技术逻辑